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篇 产业结构 1 第7章 产业结构演进 目前,我们已经认识到发展就是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变。 H钱纳里 2 7.1 产业结构的基本内涵 7.1.1 产业结构的含义 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 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 关系。 “质”的角度狭义产业结构理论 “量”的角度产业关联理论 3 7.1 产业结构的基本内涵 7.1.2 产业间的基本结构形态 1. 产业间的社会再生产结构 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形成的比例关系。 2. 产业间的需求结构 指各个产业的消费量和投资量在需求总量当中的比重。 3. 产业间投资结构 指一定时期的社会总投资在各产业间的分布。 增量投资结构和存量投资结构。 4. 产业间就业结构 指全体就业者在各产业间的分布状态。 4 7.1 产业结构的基本内涵 7.1.3 黑箱理论 投入 产业结构 产出 5 7.2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7.2.1 李斯特产业结构阶段论 国家发展经过5个阶段: 原始未开化时期 畜牧期 农业期 农工业期 农工商期 6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7 7.2.2 7.2.2 配第配第- -克拉克定律克拉克定律 配第对不同产业收入的描述,揭示了产业间收入配第对不同产业收入的描述,揭示了产业间收入 相对差异的规律性,被后人称之为配第定律。相对差异的规律性,被后人称之为配第定律。 克拉克在其研究成果之上,提出了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克拉克在其研究成果之上,提出了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 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的人数相对于从事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的人数相对于从事 制造业的人数趋于下降,进而从事制造业的人数相对于服务制造业的人数趋于下降,进而从事制造业的人数相对于服务 业的人数趋于下降。而劳动力在产业之间变化移动的原因是业的人数趋于下降。而劳动力在产业之间变化移动的原因是 由经济发展中各产业间的收入出现了相对差异所造成的。由经济发展中各产业间的收入出现了相对差异所造成的。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8 7.2.3 7.2.3 库兹涅茨法则库兹涅茨法则- -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农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无论在产值结构方面还是在劳动力结构农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无论在产值结构方面还是在劳动力结构 方面,都处于不断的下降之中;方面,都处于不断的下降之中; 工业部门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是趋向上升的,但工业部门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是趋向上升的,但 其上升的速度则不一致。与产值的相对比重相比,劳动力的相对比其上升的速度则不一致。与产值的相对比重相比,劳动力的相对比 重显得基本稳定或上升相当缓慢。重显得基本稳定或上升相当缓慢。 在服务业方面,无论是产值的相对比重还是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在服务业方面,无论是产值的相对比重还是劳动力的相对比重 与工业部门一样,具有上升的趋向。但在上升的速度上却与工业部与工业部门一样,具有上升的趋向。但在上升的速度上却与工业部 门不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要大于产值相对比重。门不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要大于产值相对比重。 1.霍夫曼分类法-工业产业三类分法 2.霍夫曼系数 =消费品工业净产值/资本品工业净产值 3.霍夫曼定理 是指霍夫曼所论证的在工业化过程中霍 夫曼系数不断下降的趋势。 9 7.2.4 霍夫曼定理 7.2.4 霍夫曼定理 工业化阶段霍夫曼系数 第一阶段5(1) 第二阶段2.5(1) 第三阶段1(0.5) 第四阶段1以下 10 霍夫曼的工业化阶段 7.2.5 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 要求将本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起来,以便 产业结构国际化。 后起工业化国家加速工业化进程的四个阶段: 11 7.2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从研究开发新产品到国内市场形成; 从国内市场饱和到产品出口,开拓国际市 场; 从国外市场形成到输出技术设备,就地生 产和销售; 国外生产能力形成,产品以更低价格返销 ,迫使本国该产品减少生产,并促使新产 品开发。 12 7.3.1 三大产业结构演进规律考察分析指标 1.三大产业GDP变动趋势三大产业GDP比重 2.三大产业劳动力变动趋势三大产业劳动力比重 3.比较劳动生产率 国民收入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之比. 13 7.3 产业结构演变趋势 7.3.1 三大产业结构演进规律考察分析指标 4.结构偏离度 考察各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之间的对称 状况 。 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在总量上达到均衡; 该产业应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以使产业的发展 与其吸纳劳动力能力保持一致; 该产业已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解决的方法是 促使劳动力从该产业转移。 14 7.3 产业结构演变趋势 7.3.1 三大产业结构演进规律考察分析指标 5.三大产业就业GDP弹性系数 该产业的GDP增长能带动该产业就业更大的增 长; 该产业的GDP增长只能带动该产业就业较小的增 长。 15 7.3 产业结构演变趋势 7.3.1 三大产业结构演进规律考察分析指标 6.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相似系数只有在同一类型的国家之间才具有 可比性; 16 7.3 产业结构演变趋势 7.3.1 三大产业结构演进规律考察分析指标 7.产业结构变动速度K值指标 K值越大,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幅度越大;反之 越小。 17 7.3 产业结构演变趋势 7.3.2 产业结构演变一般趋势 1.从工业化发展阶段看 (1)前工业化时期: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 (2)工业化时期:第一产业地位下降,第二产业有较大发 展; (3)工业化中期:工业重心由基础工业向高加工度工业转 变; (4)工业化后期: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发展迅 速,占有绝对支配地位 (5)后工业化时期:产业知识化成为主要特征。 18 7.3 产业结构演变趋势 2. 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看 (1) 农业主导阶段; (2) 工轻纺工业主导阶段; (3) 以原料、燃料动力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阶 段; (4) 低度加工组装型重化工业主导阶段; (5) 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主导阶段; (6) 第三产业主导阶段; (7) 信息产业主导阶段。 19 7.3.2 产业结构演变一般趋势 3. 从三大产业内在变动过程看 (1) 第一产业内部: 粗放型农业 集约型农业 绿色农业 种植型农业 畜牧型农业 野外型农业 工厂型农业 u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0 7.3.2 产业结构演变一般趋势 7.3.2 产业结构演变一般趋势 (2) 第二产业内部: 产业结构 轻纺 基础型重化工业 加工型重化工业 资源结构 劳动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 市场导向 封闭型 进口替代型 出口导向型 市场全球化 21 7.3 产业结构演变趋势 (3) 第三产业内部: 传统型服务业 多元化服务业 现代型服务业 信息产业 知识产业 7.3.3 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特征 高服务化 重化工业化 高加工度化 知识技术集约化 22 1. 高服务化 年代农业 工业 服务年代农业 工业服务 英国 1801181134.122.143.1 美国 183944.624.231.2 19076.438.954.71919 192911.241.347.5 19244.253.242.619534.345.350.4 19653.444.152.519753.531.964.6 19852.036.062.019852.031.067.0 法国188625.046.228.8日本1879 188365.534.4 19638.451.040.61951195416.183.9 19745.143.351.1196511.235.853.0 19854.034.062.019853.041.056.0 23 2.重化工业化 年份整个工业生产 其中 轻工业重工业 190910080.419.6 192310072.827.2 193010064.635.4 194010030.070.0 194710043.556.5 195010055.844.2 196010043.656.4 197010047.862.2 24 19091970日本轻、重工业结构变化(%) 3. 高加工度化 销售总额(10亿日元)职工人数(千人) 1955年1975年1975/19551955年1975年1975/1955 纺织109664575.8910619960.94 服装、服饰85218025.651445313.69 木材274361813.203834651.21 家具、木器65197430.371453152.17 有色冶金280390913.96992092.11 普通机械3121061134.013811032.88 电气机械2511082143.1123312145.21 精密仪器56172930.88792393.03 金属制品219657330.013588552.39 25 日本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 7.4 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因素 7.4.1 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1. 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 2. 人口因素 3. 技术进步 4. 资金供应状况 5. 商品供应状况 6. 环境因素 26 7.4 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因素 7.4.2 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1. 人口增加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化 2. 个人消费结构 3. 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 (1) 专业化协作水平; (2) 最终产品制造技术的复杂程度。 27 7.5 产业结构优化 7.5.1 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内容 1. 什么是产业结构优化? 是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 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1)产业结构高效化 (2) 产业结构高度化 (3) 产业结构合理化 28 7.5.1 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内容 2. 产业结构高效化 是假设技术经济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低效率产业比重不断 降低,高效率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1)产业结构高效化的衡量 a.横向比较方法 即:在相同的技术经济水平条件下,通过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高 、低效率产业比重,判断一个国家产业结构高效化的相对水 平。 b.纵向比较方法 即:对同一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上产业结构效率水平的比较。 29 2. 产业结构高效化 (2) 产业结构高效化过程 a.存量资源转移 钱纳里的验证: 30 2. 产业结构高效化 b.存量资源转移分析 a)存量转移在追逐高效率目标的同时,也要 满足需求结构变化目标; b)存量转移失灵会造成供给结构僵化; v供给结构僵化造成超高利润率行业和极低 利润率行业长期并存; v供给结构僵化造成生产大量过剩与严重不 足并存。 缺乏存量转移的动力和压力; 缺乏完善的市场条件。 31 2. 产业结构高效化 c)存量转移产生宏观经济效益的计算: 静态模型 高效率产业:产值利税率 资产存量 低效率产业:产值利税率 资产存量 32 2. 产业结构高效化 动态模型: 33 7.5.1 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内容 3. 产业结构高度化 是在技术进步作用下,产业结构系统从较 低级形式向较高级形式演变的过程,也称之 为产业结构升级。 (1)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表现 a.产业结构发展方向 b.产业素质方面 c.产业组织方面 d.产业与国际市场联系方面 34 7.5.1 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内容 3. 产业结构高度化 (2)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衡量 a.“标准结构法” b.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法 c.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法 35 A. 标准结构法 1964年币值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基准水平(美元) 1000 产值部门构成(部门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第一产业52.526.620.213.812.7 制造业12.525.129.434.737.9 服务业30.040.341.541.338.6 劳动力部门构成 初级产业71.248.939.525.215.9 制造业7.820.625.832.536.8 服务业21.030.434.742.347.3 36 B. 相似系数法 b.相似性系数法 设:A是被比较的产业结构,B是参照数, 分别是产业I在A和B中的比重,则产业 结构A和参照系数B之间的结构相似系数 为 37 C. 高新产业比重法 (1)计算比较不同年代高新技术产业在全 部工业中比重; (2)发展中国家以发到国家为参照物, 比较高新技术出纳也比重,来发现发展 中国家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相对水平。 38 7.5.1 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内容 3. 产业结构高度化 (3) 主导产业的选择 a.主导产业形成条件 足够资本 充足市场需求 创新 b. 主导产业的转换与发展 39 3. 产业结构高度化 经济成长阶段相应主导产业 传统社会阶段绝大部分以农业为主体 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仍以农业为主体 起飞阶段纺织工业、铁路、建筑 向成熟推进钢铁工业、电力工业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汽车工业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服务业、城郊建筑业 40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相应主导产业 41 产业结构优化 4. 4.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的内 容,也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基础。 关于判断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目前常见的主要是从以下五 个方面加以考察: 与与“标准结构标准结构”的差异的差异 对市场需求的适应对市场需求的适应 程度程度 产业间均衡的比例产业间均衡的比例 关系关系 对资源的合理使用对资源的合理使用可持续地发展可持续地发展 7.5.2 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践方法 1.政府作用与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力量是市场机制 2.主导产业的选择 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志是主导产业的更替 主导产业是那些发展速度快,在产业结构 系统中起引导带动作用,对国民经济增长 贡献大的产业。 42 2. 主导产业的选择 (1)主导产业的特征 引入新的生产函数; 增长率明显快于整个经济增长率; 能够广泛带动其他产业增长。 (2) 主导产业的选择的原则 比较优势明显; 经济效益好; 关联效应强。 43 2. 主导产业的选择 (3) 主导产业选择基准 a.“筱原两基准” 需求收入弹性基准 某一产业的产品需求增长率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 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 生产率上升率基准 44 2. 主导产业的选择 报告期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率= 基期全要素生产率 1 *100% b.比较优势基准 比较集中率系数 45 2. 主导产业的选择 比较输出率系数 比较生产率系数 比较利税率系数 46 2. 主导产业的选择 比较优势系数 各个比较系数的灵活运用 例:对特定两个地区的比较(运用比较集中 率系数) 47 2. 主导产业的选择 (4) 主导产业选择方法 第一步:粗选 粗选的依据: a.产业规模; b.产业效益; c.产业增长速度 48 2. 主导产业的选择 第二步:基准分析 第三步:系统分析 a.专家咨询法 b.权数法 49 2. 主导产业的选择 备选 产业 需求收入 弹性基准 生产率上 升基准 比较优势 基准 关联基准 综合基 准系数 排序 系数权数系数权数系数权数系数权数 K140302010 K240302010 K340302010 K440302010 K540302010 : 50 2. 主导产业的选择 第四步:后续分析 是在主导产业基本确定之后,在主导产业 内部,继续遴选主导产品和主导企业。 51 7. 6 国际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变动 7.6.1 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 1. 国际产业转移是国际分工的结果 国际产业分工 产业内分工:国际分工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 环节进行。 产品分工:同一产品的不同工序或零部件的不同技术含量 进行。 2. 国际产业转移是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 3. 国际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 52 7. 6 国际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变动 7.6.2 国际产业转移机理 1. 产业具有同构基础 产业同构: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在 一定时期内存在技术构成与发达国家相似 或同类的生产部门。 2. 价值差异 3. 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 53 价值差异表现 产业输产业输 出国产业输产业输 入国 主要产业产业资资本、技术术 密集型产业产业 劳动劳动 密集型产业产业 生产产要素价格相对较对较 高相对较对较 低 劳动劳动 力不能自由 流动动条件下的 产产品成本 相对较对较 高相对较对较 低 产产品利润润率相对较对较 低相对较对较 高 54 7. 6 国际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变动 7.6.3 国际产业转移的阶段性及趋势 1. 三次大规模的跨国产业转移 (1) 第一次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 发生时间:20世纪6070年代 转出国家:美国、日本 转入国家:亚洲四小龙 转移产业:劳动密集型轻工业 55 7. 6 国际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变动 7.6.3 国际产业转移的阶段性及趋势 1. 三次大规模的跨国产业转移 (2) 第二次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 发生时间:20世纪80年代 发生背景:石油和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发达 国家贸易摩擦加剧 特点一: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地区分工纵深 特点二:产业间垂直分工向产业内垂直分工发展 56 7. 6 国际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变动 7.6.3 国际产业转移的阶段性及趋势 1. 三次大规模的跨国产业转移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消防培训试题及答案
- 地质勘查专业试题及答案
- 电气资料专业试题及答案
- 专业测试题及答案
- 安徽省江淮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网络内容行业技术规范
- 客户见面致辞示例
- 个人工作总结副科长
- 集土坑施工方案
- 老旧小区临水施工方案
- 用药错误应急演练
- 考前速记-专升本英语240个高频词汇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 医院课件:《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培训》
- 电气防爆专项检查表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1.7微生物与健康》课件
- (正式版)JBT 106-2024 阀门的标志和涂装
- 便利店委托运营协议
-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调研报告
- 招商加盟营销方案
- 红军长征感人红色故事3-10分钟10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