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30最新校订版中山大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历年试题及答案汇总(1).doc_第1页
2011.11.30最新校订版中山大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历年试题及答案汇总(1).doc_第2页
2011.11.30最新校订版中山大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历年试题及答案汇总(1).doc_第3页
2011.11.30最新校订版中山大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历年试题及答案汇总(1).doc_第4页
2011.11.30最新校订版中山大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历年试题及答案汇总(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山大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历年试题及答案汇总【本资料答案整理由2011级博士:林强、傅然、刘志豪、刘宏灿、张洪武等收集和校对的,在此表示感谢,错误在所难免,欢迎大家指正,祝大家考试顺利】 第 22 页 共 28 页实验室生物安全之选择题汇总一、实验室与生物安全样板测试题1.下列传染病应按甲类传染病管理,但不包括:(D)P16A. 鼠疫 B. 霍乱 C.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 皮肤炭疽 注释: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住舍滚感,按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管理。2.洗手清除手部污染时,其中错误的操作是(D)P45A. 处理生物危害性材料时,只要可能均必须戴合适的手套 B. 即使戴有合适的手套,在处理完生物危害性材料和动物后以及离开实验室前均必须洗手 C. 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用普通的肥皂和水彻底冲洗以清除手部污染,但在高度危险的情况下,应使用杀菌肥皂或酒精洗手器喷洒酒精洗手;手要完全抹上肥皂或喷洒上酒精,搓洗至少10 秒钟,用干净水冲洗后再用干净的纸巾或毛巾擦干(如果有条件,可以使用暖风干手器) D. 推荐使用脚控、肘控或感应的水龙头;如果没有安装,可用手关水注释:洗手或清除手部污染:处理生物危害性材料时,只要可能均必须戴合适的手套,但是这并不能替代实验室人员需要经常地、彻底地洗手。实验室人员处理完生物危害性材料和动物后以及离开实验室前均必须洗手。大多数情况下,用 普通的肥皂和水彻底冲洗对于清除手部污染就足够了。但在高度危险的情况下,建议使用杀菌肥皂或乙醇洗手器喷洒乙醇洗手。手要完全抹上肥皂或喷洒上乙醇,搓洗至少 10s,用干净水冲洗后,再用干净的纸巾或毛巾擦干(如 果有条件,可 以使用暖风干手器)。推荐使用脚控、肘控或感应的水龙头。如果没有安装,应使用纸巾或毛巾来关上水龙头,以防止再度污染洗净的手。如上所述,如 果没有条仵彻底洗手或洗手不方便,应该用酒精擦手来清除双手的轻度污染。3.常规微生物操作规程中的安全操作要点,以下哪项错误(C)P32A. 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 B. 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 C. 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不必进行灭菌 D. 以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注释:常规微生物操作规程中的安全操作要点:(1)禁止非工作人员进人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人。(2)接触微生物或含微生物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3)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贮存食物。(4)以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5)制定尖锐器具的安全操作规程。(6)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7)每日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 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8)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灭活,如 高压灭活。需运出实验室灭活的物品必须放在专用密闭容器内。(9)制定有效的防鼠、防虫措施。特殊微生物的安全操作规程:无特殊微生物的安全操作规程。4.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_ 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A)A. 2小时 B. 3小时 C. 4 小时 D. 5小时 注释:网上查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四、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软下疳、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五、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接到报告后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向卫生部报告。5.关于生物安全实验室良好内务行为,其中错误的是(D)P53A. 禁止在工作场所存放可能导致阻碍和绊倒危险的大量一次性实验材料 B. 所有用于处理污染性材料的设备和工作表面在每次工作结束、有任何漏出或发生了其它污染时应使用适当的试剂清洁和消毒 C. 对漏出的样本、化学品、放射性核素、培养物或其它材料应在风险评估后清除并对涉及区域去污染;清除时应使用经核准的安全预防措施、安全方法和个人防护装备 D. 保持了良好内务行为后,可不必制定发生事故或漏出导致生物、化学品或放射性核素污染时,设备保养或修理之前对每件设备去污染、净化和消毒的专用规程注释:良好内务行为指定专人监督保持良好内务行为。工作区应始终保持整洁有序。禁止在工作场所存放可能导致阻碍和绊倒危险的大量一次性实验材料。所有用于处理污染性材料的设备和工作表面,在每次工作结束、有任何漏出或发生了萁他污染时均应使用适当的试剂清洁和消毒。对漏出的样本、化学品、放射性核素、培养物或其他材料,应在风险评估后清除并对涉及区域去污染。清除时应使用经核准的安全预防措施、安全方法和个人防护装备。内务行为改变时应报告实验室负责人,以确保避免发生无意识的风险或危险。实验室行为工作习惯或实验材料可能对内务和(或)维护人员有潜在危险时,应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并书面报告内务和维护人员的管理者。应制定在发生事故或漏出导致生物(化学品或放射性核素污染时,设备保养或修理之前对每件设备去污染、净化和消毒的专用规程。6.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运输方式不包括(D)P31 A. 应当通过陆路运输 B. 可以通过水路运输 C. 紧急情况下运输或者需要运往国外的,可以通过民用航空运输 D. 地区内运输可通过公共电(汽)车和城市铁路运输 注释:运输方式: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通过陆路运输;没 有陆路通道,必须经水路运输的,可以通过水路运输;紧急情况下或者需要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 或者样本运往国外的,可以通过民用航空运输。7.关于生物安全实验室个人责任,其中错误的是(C)P52A. 食品、饮料及类似物品只应在指定的区域中准备和食用 B. 实验室内禁止吸烟 C. 禁止在工作区域内使用化妆品和处理隐性眼镜,长发应束在脑后,工作时若戴有戒指、耳环、手表、手镯、项链和其它珠宝应将其置于个人防护装备内 D. 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接受免疫以预防其可能被所接触的生物因子感染,应按有关规定保存免疫纪录和免疫前血清 注释:个人责任:食品、饮料及类似物品只应在指定的区域中准备和食用;食品和饮料只应存放于非实验室区域内指定的专用处。冰箱应适当标记,以明确其规定用途。实验室内禁止吸烟。禁止在工作区域内使用化妆品和处理隐性眼镜。长发应束在脑后。在工作区域内不应戴戒指、耳环、手表、手镯、项链和其他珠宝。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接受免疫,以预防其可能被所接触的生物因子感染。应按有关规定保存免疫记录和免疫前血清。对特定实验室的免疫计划应根据文件化的实验室传染危害评估和卫生部门建议制定。个人物品、服装和化妆品不应放在规定禁放和可能发生污染的区域。8.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当具备的条件,其中不正确的是:(D)P29A. 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相适应的设备 B. 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 C. 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 D. 具有疑似某病原微生物感染症患者整个临床病期均可采集样本注释: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具备的条件: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相适应设备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具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9.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的单位及接诊人员,发现由于实验室感染而引起的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在_小时内报告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B)P32A. 1 B. 2 C. 3 D. 4 注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在运输、储存中意外处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在运输、储存中被盗、被抢、丢失、泄漏的,承运单位、护送人、保藏机构应当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在 2h内分别向承运单位的主管部门、护送人所在单位和保藏机构的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向所在地的县(区)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报告,发生被盗、被抢、丢失的,还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接 到报告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 2h内 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 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报告。县(区)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 2h内 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 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 2h内 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 1h内 ,向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 )种 或者样本的容器或者包装材料,应当及时向附近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调查核实,并依法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10.需运进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标本、运出实验室灭活的物品或生物活性物质的包装,不正确的是(D)P30-31A. 将有关物品放在适合的带螺旋盖内有橡胶圈的塑料管里,拧紧;直接在塑料管上用油性记号笔写明样本的种类、时间、编号、姓名等 B. 放入大小适合的塑料袋内密封,每袋装一份物品 C. 将标本有关信息填在标本送检登记表,连同塑料管用另一塑料袋密封;运出实验室灭活的物品或生物活性物质的信息表则需通过传真或其它无污染手段传出 D. 所用密闭容器的外表面视情况印制生物危险标识 注释:标本的包装:将标本放在大小适合的带螺旋盖、内有橡胶圈的塑料管内,拧紧;直接在塑料管上用油性淝号笔写明样本的种类、采样时间、编号、姓名;放入大小适合的塑料袋内密封,每袋装一份标本;同时,将标本有关信息填在标本送检登记表上,连同塑料管用另一塑料袋密封;放入专用运输箱内(或疫苗冷藏包),放入冰排,然后以柔软物质填充,内衬具吸水和缓冲能力的材料。同一患者2份以上的密封标本,可放在同一个塑料袋内再次做密封。所有容器必须印有生鞫苊睑标识。11.我国卫生部颁布的_,对不同实验操作的防护水平以及运输的包装要求进行了具体规定。(C)P14A.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B.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C.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D.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注释: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简介:为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根据病原敛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我国首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国家卫生部于 2006年1月11日印发公布。该名录共收录可在人间传染 的病原微生物 380种 ,其 中病毒 160种,细155种,真菌59种,特殊病原体(如疯牛病 )6种。该名录主要从分类学、危害程度、实验活动所需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运输包装等方面对上述病原微生物进行了分类,对病毒培养、动物感染实验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12.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手套的要求不包括(D)P27A. 应在实验室工作时可供使用,应对所涉及的危险提供足够的防护,以防生物危险、化学品、辐射污染,冷和热,产品污染,刺伤、擦伤和动物抓咬伤等。B. 所戴手套无漏损,戴好手套后可完全遮住手及腕部,如必要,可覆盖实验室长罩服或外衣的袖子。C. 在撕破、损坏或怀疑内部受污染时应更换手套。D. 为提供足够的保护,试验中接听电话或临时离开实验室可始终穿戴(原来的)手套。注释:手套:手套应在实验室工作时可供使用,以防生物危险、化学品、辐射污染,冷和热,产品污染,刺伤、擦伤和动物抓咬伤等。手套应按所从事操作用的性质符合舒服、合适、灵活、握牢、耐磨、耐扎和耐撕的要求,并应对所涉及的危险提供足够的防护。应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选择手套、使用前及使用后的配戴及摘除等培训。应保证:所戴手套无漏损。戴好手套后可完全遮住手及腕部,如必要,可覆盖实验室长罩服或外衣的袖子。在撕破、损坏或怀疑内部受污染时更换手套。手套为实验室工作专用。在工作完成或中止后应消毒、摘掉并安全处置。13.下列消毒剂可用于皮肤的消毒,但_除外。(D)P42A. 乙醇 B. 季铵盐类化合物 C. 酚类化合物如三氯生 D. 戊二醛 注释:戊二醛具有毒性,并 对皮肤和黏膜具有刺激性,应 当避免与其接触。14.负责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区活动的管理责任人_应对实验室的标准操作程序至少评审和更新一次。(C)P50或P61A. 每季度 B. 半年 C. 每年 D. 每两年 注释:安全检查:负责工作区活动的管理责任人每年应对这些程序至少评审和更新一次。实验室管理层有责任确保安全检查的执行。每年应对工作场所至少检查一次。15.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区域内,能同时从事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活动的种类数目为:(A)P10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注释:要负法律责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区域内同时从事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高致 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活动的。16.在我国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中,规定在颁布实施我国级生物安全柜有关标准之前,进口级生物安全柜必须符合_相应标准,生产国无相关标准的产品不得进口使用.(A)P14A. 生产国 B. 中国 C. 美国 D. 世界卫生组织 注释:在附录 B中,明确要求在颁布实施我国级生物安全拒有关标准之前,进口的级生物安全柜必须符合生产国相应的标准,生产国无相关标准的产品不得进口便用。国产的级生物安全柜生产厂家必须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其性能指标不得低于国外同类产品的标准。出厂时必须按企业标准对每台生物安全柜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使用傲生物进行的生物安全防护检测不得省略。17.在进行感染性材料操作时,若发生生物安全柜外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错误的应急操作是:(B)P47A. 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和生物安全负责人 B. 在未得到实验室负责人和生物安全负责人许可前,有关实验人员不得撤离相关区域 C. 任何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学咨询 D. 在一定时间内严禁人员入内,并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 注释: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有潜在危害性气溶胶释放的相关区域 ,任何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学咨询。应当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和生物安全负责人。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及使较大的粒子沉降,在一定时间内(如 1h内)严禁人员入内。如果实验室没有中央通风系统,则应推迟进入实验室(如24h后)。相关区域应张贴“禁止进人”的标志。过了相应时间后,在生物安全负责人的指导下清除污染。进入时应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保护装备。18.实验动物生产、使用许可证每_发放一次,取得许可证的单位,必须接受每年的复查,复查合格者,许可证继续有效。(D)P146A. 1年 B. 2年 C. 3年 D. 5年 注释: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由国家统一制定,全国有效。许可证每5年发放一次,取得许可证的单位,必 须接受每年的复查。复查合格者,许可证继续有效;任何一项条件复查不合格的,限期 3个月进行整改,并接受再次复查。如仍不合格,则 取消其实验动物生产或使用资格,由 发证部门收回许可证。但在条件具各时,可重新提出申请。19.实验动物使用单位在实验_须向实验者提供实验动物设施使用证明。(C)P151A. 开始前 B. 进行中 C. 结束时 D. 结束后3个月注释:实验动物使用单位在实验结束后须向实验者提供实验动物设施使用证明 20.按照2001年实验动物国家标准,_不能在普通环境动物实验室开展实验。(C)P145A. 犬 B. 猴 C. 大鼠 D. 兔 注释: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 级为普通级动物;二 级为清洁级动物;三级为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级;四 级为无菌级动物目前比格犬、恒河猴、小型猪等大动物多为普通级,大、小鼠均为二级以上,豚鼠、家兔等既有普通级又有清洁级和SPF级。21.从事实验动物繁育工作时,应当取得_核发的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实验动物工作人员应当持有实验动物技术人员岗位资格认可证书。(C)P149A. 卫生厅 B. 农业厅 C. 科技厅 D. 检疫局注释:实验动物繁育:从事实验动物繁育工作时,应当取得省科技厅核发的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实验动物工作人员应当持有实验动物技术人员岗位资格认可证书。对于不同来源、品种、品系的实验动物,必须分开饲养;繁育方法必须符合实验动物微生物学、遗传学标准,并有微生物学、遗传学监测控制报告和繁育记录。实验动物繁育单位必须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并有相应的监督保证措施。 22.2002年,广东省科技厅等_大厅局制定广东省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细则(试行)。(C)A. 6 B. 7 C. 8 D. 9 注释:网上查的:2002年,广东省科技厅等8大厅局部制定了广东省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细则(试行)。决定对在广东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与实验动物有关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实验动物许可证制度,实验动物许可证由广东省科技厅印发,包括“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许可证每5年发放一次,每年实行年检。23.隔离系统是以隔离器为主体及其附属装置组成的饲养系统。要求送入隔离器的空气需经超高效过滤,换气次数为每小时20-50次,洁净度达到_级,饲料、饮水、垫料、笼具等都应高压高温灭菌。(A)P146A100级 B1000级 C5000级 D10000级注释:隔离系统:是以隔离器为主体及其附属装置组成的饲养系统。用作饲养无菌动物和已知菌动物。工作人员通过隔离器上组装的无菌手套进行操作,不 直接接触动物。送入隔离器的空气需经超高效过滤,换气次数为2050次,洁净度达到100级,饲 料、饮水、垫料、笼具等都应高压高温灭菌。一切物品的移人均需通过灭菌渡舱,并事先包装消毒。24.实验动物使用环境设施应当符合相应实验动物等级标准的要求,_进行SPF级、清洁级的大、小鼠等小动物的实验(C)P145A. 普通系统 B. 亚屏障系统 C. 屏障系统 D. 隔离系统 注释:屏障系统:是清洁级、SPF级 动物生产或实验的设施。人、实验动物、饲料、饮水、垫料、空气及其他物品均需进行严格的微生物控制。送人的空气需经初、中、高效三级过滤,换气次数为 10次,洁净度达到 10000级 ,实验动物使用室内相对湿度为们40%70%,温度为 20 25,饲 料、饮水、垫料经灭菌后方可使用。饲养人员进入屏障系统需经充分淋浴和(或)风淋,然后穿上无菌工作服、戴口罩和手套。要利用空气压力差防止污染,即清洁区域(如清洁走廊、sPF动物饲养室、清洁消毒用品储存室等)空气压力要大于污染区域,压力梯度为2050Pa,在屏障设施内一切操作要实行严格的微生物控制。25.转基因作物首次产业化的时间是(C)P121A. 20世纪70年代 B. 20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90年代 D. 21世纪初 注释: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中期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后发展非常迅速。26.基因工程废弃物同其他废弃物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B)P141A. 基因工程废弃物存在更大的毒性B. 基因工程废弃物存在潜在危害性 C. 基因工程废弃物的危害更直接D. 二者没有差异 注释:基因工程实验过程中废弃物的处理:基因工程废弃物有别于其他废弃物,因为它除了有直接的污染作用外,还可能产生潜在的危害,基因工程废弃物中可能存在有活的生物,它们可以自我繁殖。因此,对于基因工程生物废弃物的管理首先要符合国家和有关部门的相关要求,其次需要加以特别的注意。对于不同等级的废弃物处理,应采用相应的防污处置操作。27.基因工程生物的危险是(B)P141A. 直接的 B. 潜在的 C. 不存在的 D. 单一的 注释:基因工程废弃物有别于其他废弃物,因为它除了有直接的污染作用外,还可能产生潜在的危害,基因工程废弃物中可能存在有活的生物,它们可以自我繁殖。28.要重视基因工程生物安全的科学普及和培训教育,加强生物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是因为:(B)P137A. 基因工程是高新技术 B. 公众参与既是基因工程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因工程技术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C. 基因工程非常不安全 D. 基因工程体对人类健康有害 注释:公众参与既是基因工程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因工程技术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应重视基因工程生物安全的科学普及和培训教育,加强生物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29.影响影响生物学作用的辐射源相关因素包括(D)P202-204A. 辐射种类 B. 照射次数与照射部位 C. 照射方式与面积 D. 以上都对 注释:辐射源相关因素:(1)辐射种类:不同种类的辐射所产生的生物效应不同。(2)辐射剂量与剂量率:辐射剂量与生物效应之间存在一定相依关系,总的规律是剂量愈大,效应愈显著,但并不完全呈直线关系。(3)照射次数与照射部位:同一剂量的辐射,在分次给予的情况下,其生物效应低于一次给予的效应;分次愈多,各次间隔时间愈久,则生物效应愈小,这与机体的修复过程有关。(4)照射方式:照射方式可以是内照射或外照射。(5)照射面积:对于照射面积,当照射的其他条件相同时,受照射的面积愈大,生物效应愈显著。30.关于放射性制剂的保管不正确的是(D)P186A. 在合适的条件进行储存 B. 必要时进行分装保管 C. 严禁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储存在同一场所 D. 可与各类放射自显影感光材料、自显影标本保存在同一场所。 注释:放射性核素的保管:根据放射性核素试剂特点,按合适的保存条件进行储存、保管。要注意的是为了方便使用和节省试剂,大多数产品均需进行分装保管。方法是:在专用通风恒中,根据每次的使用剂量将原包装分成若干份,置于玻璃安瓿中,用保存液作适当稀释,密封后再放置在其保存温度。严禁将放射性物质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储存在同一场所,储存场所必须界取有效的防水、防盗、防泄漏等安全防护措施。不得将各类放射自显影的感光材料、自显影的标本与放射性物质保存在同一场所。31.初始强度50mCi的125I(半衰期60天)放置30天后其强度为(B)P177A. 40mCi B. 37.5mCi C. 25mCi D. 12.5mCi 注释:半衰期:放射性核素蓑变到其原宥核素一半时所需的时间称之为半衰期,或物理半衰期,用T1/2表示,示实际应用时常都把值转换成半衰期T1/2,其转换公式为: T1/2=1n2/=0.693/32.表示放射性浓度的单位是(A)P182A. Bq/ml B. uCi/g C. dpm/mg D. cpm/mg 注释:放射性浓度:指单位体积溶液中含有的放射性活度,单位为 Bq/L、Bq/mL,也可以 uCi/mL或 dpm/mL等表示。33.电离辐射所致出血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是(D)P207A. 凝血功能障碍 B. 血管通透性增加 C. 血小板的数量减少和功能低下 D. 以上都对 注释:电离辐射所致出血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是凝血功能障碍;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脆性增加和血小板数量和质量上的改变,其主导环节是血小板的数量减少和功能低下。34.灭火器应放置在(A)P119A. 易于取用的地方 B. 隐蔽的地方 C. 远离实验室的地方 D. 试剂室内 注释:应安放便携式灭火器,这样可使其显而易见并方便取用。35.关于易燃液体安全标志的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A. 底色为粉红色 B. 底色为红色 C. 图形为火焰(黑色或白色) D. 文字为黑色或白色 注释:附录12中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标志(附图12-5)36.按理化性质和危险性分类,危险化学品分为_类(B)P222A. 10 B. 7 C. 5 D. 3 注释: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按危险特性:将危脸化学品分为8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按照理化性质和危险性:将危险化学品分为7类,即 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37.四氯化碳,氯仿,二氯乙烷,溴甲烷,溴乙烷,碘乙烷等(C)P229A. 对肾功能无损害作用 B. 在体内的浓度低时,无损害作用 C. 对肾功能有严重损害作用 D. 能与食物中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被排出体外,因而无损害作用注释:不少生产性毒物对肾有毒性,尤以重金属和卤代烃最为突出,如 汞、铅、铊、镉、四氯化碳、氯仿、六氟丙烯、二氯乙烷、溴甲烷、溴乙烷、碘乙烷等;接触高浓度的某些化学品,如:乙醇、丙醇、丙酮、丁酮、乙炔、烃类、乙醚、异丙醚等-会导致中枢神经受到抑制;降低肝的功能,物质有乙醇、四氯化碳、三氯乙烯、氯仿等;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可能对生殖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男性不育,怀孕妇女流产,如:二溴化乙烯、苯、氯丁二烯、铅、有机溶剂和二硫化碳等化学物质与男性不育有关;流产则与接触麻醉性气体、戊二醛、氯丁二烯、铅、有机溶剂、二硫化碳和氯乙烯等化学物质有关。造成职业肿瘤的部位是多样的,未必局限于接触区域,如:砷、石棉、铬、镍等物质可能导致肺癌;鼻腔癌和鼻窦癌是由铬、镍、木材、皮革粉尘等引起的;膀胱癌与接触联苯胺、萘胺、皮革粉尘等有关;皮肤癌与接触砷、煤焦油和石油产品等有关;接触氯乙烯单体可引起肝癌。38.关于高压气体钢瓶使用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P237A. 高压气体钢瓶应于容器上明显标出图示、成份、危害注意事项标示B. 高压气体钢瓶应置于通风良好的场所、隔离热源并避免日光照射、温度保持于40 以下 C. 各类高压气体钢瓶的减压阀可以通用 D. 高压气体钢瓶放置时需有安全固定措施或置于气瓶柜中,以防地震时发生危害且放置场所应明确标示 注释:高压气体钢瓶的放置:高压气体钢瓶应于容器上明显标示图示、成分、危害、注意事项等标示。高压气体钢瓶应置于通风良好的场所、隔离热源并避免日光照射,温度保持于40以下。高压气体钢瓶放置时需有安全固定措施,或置于气瓶柜中,以防地震时发生危害,放置场所应明确标示。39.关于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D)P 224A. 不带静电 B. 晃动一下气瓶时即产生静电 C. 气瓶须有接地装置 D. 从管口破损处高速喷出时,由于强烈的摩擦作用,会产生静电注释: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特性: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菝裂爆炸,或或导致气瓶阀门松动漏气,酿成火灾或中毒事故。(1)易燃易爆性:该类化学品超过半数是易燃气体,易燃气体的主要危险特性就是易燃易爆。处于燃烧浓度范围之内的易燃气体,遇火源都能着火或爆炸,有的甚至只需极微小能量就可燃爆。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比复杂成分组成的气体易燃,燃烧速度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性大。由手充装容器为压力容器,容器受热或在火场上受热辐射时还易发生物理性爆炸。(2)扩散性: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由于分子间距大,相 互作用力小,所以非常容易扩散,能自发地充满任何容器。气体的扩散性受相对密度影响,比空气轻的气体在空气中可以无限制地扩散,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比空气重的气体扩散后,往往聚集在地表、沟渠、隧道、厂房死角等处,长时间不散,遇火源即发生燃烧或爆炸。(3)可缩性和膨胀性: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热胀冷缩比液体固体大得多,其体积随温度的升降而胀缩。(4)静电性: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从管口破损处高速喷出时,由于强烈的摩擦作用,会产生静电。(5)腐蚀毒害性: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主要是一些含氢、硫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作用。如氨、硫化氢都能腐蚀设备,严重时可导致设备裂缝而漏气。这类危险化学品除了氧气和压缩空气外,大都具有一定的毒害性。(6)窒息性: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都有一定的窒息性(氧气和压缩空气除外),如二氧化碳、氮气、氦气等惰性气体,一旦发生泄漏,能使人窒息死亡。 (7)氧化性: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氧化性表现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易燃气体,如氢气、甲烷等;第二种是助燃气体,如氧气、压缩空气、一氧化二氮;第三种是本身不燃,但氧化性很强,与可燃气体混合后能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气体,如氯气与乙炔混合即可爆炸,氯气与氢气混合见光即可爆炸。40.有毒化学品进入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下列限值中错误是(C)(解释:P227,A,D为书上原话,B错一半,C全错,故选C)A. 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为:固体LD50500 mg/kg、液体LD502000 mg/kg B. 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为:固体LD50800 mg/kg、液体LD502000 mg/kg C. 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为:固体LD50800 mg/kg、液体LD502500 mg/kg D. 经皮肤接触24小时,半数致死量LD501000 mg/kg;粉尘、烟雾或蒸气吸入1小时,半数致死量LC5010 mg/L 注释:毒害品:如氰化钠、氰化钾、砷酸盐、农药、酚类、氯化钡、硫酸二甲酯等均属于毒害品。毒害品分剧毒品、有毒品、有害品三级。剧毒品的具体指标: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为:LD50 5mg/kg;经皮肤摄取半数致死量为:24h, LD5040mg/kg;粉尘、烟雾或蒸气吸人 1h, LD500.5mg/L。有毒品的具体指标: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为:5mg/kg (LD50 50mg/kg;经皮摄取半数致死量为:24h,40mg/kg(LD50 200mg/kg;粉尘、烟雾或蒸气吸入1h,0.5mg/L(LD50 2mg/L。有害品的具体指标:固体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为:50mg/kg(LD50 500mg/kg;液体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为:50mg/kg LD502000mg/kg;经皮肤摄取半数致死量为:24h,200mg/kg(LD50 1000mg/kg;粉尘、烟雾或蒸气吸入 1h,2mg/LLD5010mg/L。41.三氧化二砷属于_。(A)A. 无机剧毒品 B. 有机剧毒品 C. 无机毒害品 D. 有机毒害品 注释:网上查的,俗名砒霜,为无机剧毒品。一般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库房内,以防止受潮和变质。42. _应当参与事故预防工作和担当责任。(C)A. 用人单位 B. 员工本身 C. 用人单位和员工本身两方面 D. 保卫部门 注释:网上查的,用人单位和工人本身两方面。43.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使用注意事项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D)P232A. 标签的粘贴、挂拴、喷印应牢固,保证在运输及储存期间不脱落、不损坏 B. 标签应由生产企业在货物出厂前粘贴、挂拴、喷印。若要改换包装,则由改换包装单位重新粘贴、挂拴、喷印标签 C. 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容器或包装,在经过处理并确认其危险性完全消除之后,方可撕下标签,否则不能撕下相应的标签 D. 标签附产品包装容器内,由用户开启使用时粘贴于包装容器外注释: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使用注意事项:标签的粘贴、挂拴、喷印应牢固,保证在运输及储存期间不脱落、不损坏。标签应由生产企业在货物出厂前粘贴、挂拴 、喷印。若要改换包装 ,则 由改换包装单位重新粘贴、挂拴、喷印标签。 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容器或包装,在经过处理并确认其危险佳完全消除之后,方可撕下标签,否则不能撕下相应的标签。44.易燃液体的安全使用不包括下列哪项内容?(B)P66 A. 易燃液体的供给量应控制在有效并安全进行实验的最小量 B. 可用冰箱进行低温储存C. 应在专门的储藏室或通风橱内从储藏罐里倒出易燃液体 D. 加热易燃液体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且不能使用明火加热 注释:易燃易爆物: 易燃性液体的供给量应控制在有效并安全进行实验的最小量。待处理的、用过的可燃性液体也应计算在内。瓶装的氧气和可燃气的供应,应控制在最小需求量。通常不超过一罐或2d的用量。 应使用防火的安全柜或安全罐存放易燃性液体。应用指定型号的安全柜,其设计容积应超过存放物品的体积。要妥善安排安全柜内的易燃液体的容器,要 考虑到由于火情引起容器的膨胀。安全柜如果安装了排气管道,管道的材料应与安全柜的柜体有相同的莼热性能。安全柜不能与室内的空气相通。安全罐的容积不应超过 19L,装有一个弹性闭合盖、喷口罩以及二个减压阀。在喷白处应安装一个火焰消除器。 禁止用冰箱储存易燃液体.如果确实需要,应荐放在专门的防爆冰箱内,冰箱应远离火源。 从储藏罐里倒出易燃液体,应在专门的储藏室或通风橱内进行。运送易燃液体时,其金属容器应有接地装置。 加热易燃易爆液体(燃点低于94% )必须在通风橱进行,不能用明火加热。装易燃易爆物的容器应经当地有关消防部门审核批准。45.使用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应遵循以下准则,其中哪项除外(D)P34A. 所有移液管应带有棉塞以减少移液器具的污染 B. 不能向含有感染性物质的溶液中吹入气体 C. 污染的移液管应该完全浸泡在盛有适当消毒液的防碎容器中 D. 盛放废移液管的容器可以放在生物安全柜 (应为必须)注释: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的使用:(1)应使用移液辅助器,严禁用口吸取。(2)所有移液管应带有棉塞以减少移液器具的污染。(3)不能向含有感染性物质的溶液中吹入气体。(4)感染性物质不能使用移液管反复吹吸混合。(5)不能将液体从移液管内用力吹出。(6)刻度对应 (mark-to-mark)移液管不需要排出最后一滴液体,因此最好使用这种移液管。(7)污染的移液管应该完全浸泡在盛有适当消毒液的防碎容器中。移液管应当在消毒剂中浸泡适当时间后再进行处理。(8)盛放废弃移液管的容器不能放在外面,应当放在生物安全柜内。(9)有固定皮下注射针头的注射器不能用于移液。(10)在打开隔膜封口的瓶子时,应使用可以使用移液管的工具,而避免使用皮下注射针头和注射器。(11)为避免感染性物质从移液管中滴出而扩散,在工作台面应放置一块浸有消毒液的布或吸有消毒液的纸,使用后将其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46.危险性化学品不包括_?(C)P222A. 易燃性化学品 B. 有毒性化学品 C. 致癌性化学品 D. 腐蚀性化学品 注释: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按危险特性:将危脸化学品分为8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按照理化性质和危险性:将危险化学品分为7类,即 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47.感染性废料的处置最常采用的方法是(B)P83A. 焚烧和填埋 B. 焚烧和灭菌 C. 填埋和灭菌 D. 消毒和焚烧 注释:感染性废料的处置:处置即减少或限制其潜在致病性的过程,灭菌和焚烧是最常用的处置方法。处置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染,使病原体数量减少到致病水平以下。(1)压力蒸汽灭菌:感染性实验室废物、设各和玻璃器皿均可通过压力蒸汽灭菌去除污染。应至少每月使用一次生物指示剂监测处理效果。处理过程应保证在121 进行(被处理物中心温度不低于115 ),时 间6090min(不少于20min)。(2)干热处理:不使用蒸汽而需要更长的加热时间和更高的温度,以达到去除污染的目的。必须对要处理的废物进行标准化分类,以适应不同物体的导热特性。 (3)气体灭菌:使用化学蒸汽如环氧乙烷也可达到灭菌效果,但费用较高,常用于不可进行压力消毒的器械或物品,并应确保感染性废物能充分暴露于化学蒸汽中,且持续一定的时间。(4)化学消毒:适用于处理液体废物和物体表面,对 表面无孔和无吸附作用的废物,消 毒效果较好。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酸、碱、醛、乙醇、过氧乙酸、H2O2等。消毒方法应根据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蛋白含量等确定使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及消毒时间。48.血清的分离过程中,下列哪一项属于不当操作?(C)P75A. 佩戴手套以及眼睛和黏膜的保护装置 B. 血液和血清应当小心吸取,不能倾倒 C. 使用过的移液管应立即灭菌清洗 D. 标本喷溅或溢出时,应用适当的消毒剂来清洗 注释:血清的分离:只有经过严格培训的人员才能进行这项工作。操作时应戴手套以及眼睛和黏膜的保护装置。规范的实验操作技术可以避免或尽量减少喷溅和气溶胶的产生占血液和血清应当小心吸取,而不能倾倒。严禁用口吸液。 移液管使用后应完全浸入适当的消毒液中。移液管应在消毒液中浸泡适当的时间,然后再丢弃或灭菌清洗后重复使用。有适当的消毒剂来清洗喷溅和溢出标本。49.实验室所有事件报告应形成文件,内容不包括下列哪项?(A)P52A. 事件的责任调查 B. 事件的原因评估 C. 预防类似事件发生的建议 D. 事件的详细描述 注释:所有事件(包括伤害)报告应形成文件,应包括事件的详细描述、原因评估、预防类似事件发生的建议以及为实施建议所采取的措施。事件报告(包括补救措施)应经高层管理者、安全委员会或实验室安全负责人评审。50.感染性废物的管理程序应包括下列哪些内容?(D)P82-83A. 指定专人负责和协调感染性废物的管理 B. 建立隔离、包装、转运、保存和处置程序 C. 建立审核及质量保证程序 D. 以上都是 注释:感染性废物管理程序:指定专人负责和协调感染性废物的管理。确定感染性废物的产生地,并确定废物的成分及数量。建立有关减少废物产生的文件。建立隔离、包装、转运、保存和处置程序。建立审核及质量保证程序。建立有关废物管理培训、紧急情况处理和安全操作等的程序及相应文仵。有关操作要求文件化,要有记录。51.清洁区所用消毒液的有效氯浓度是(C)P62A. 400mgL B. 450mgL C. 500mgL D. 600mgL 注释:清洁区:包括办公室、盥洗室、休息室、培养基室等。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擦拭桌面、地面。每周用消毒液500mg/L有效氯擦拭。52.固型废物的管理包括下列哪项内容?(A)P85A. 对纸、玻璃、食物和其他可生物将解有机物应尽可能进行回收 B. 就地焚烧可减少90的废物体积和杀灭大量感染因子 C. 在指定的地点进行掩埋 D. 不能与日常废物一起丢弃 注释:固型废物昀管理:大约80%的生活废弃物、实验窒无害废物,可通过填埋处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尽量减少废物的产生。 对纸、玻璃、食物和其他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应尽可能进行回收。 焚娆平均可减少90%的废物体积和杀灭大量感染因子,但必须在指定的地点进行。 与日常废物一起丢弃时应符合有关规定。53.依据菌种危险程度大小,我国将菌种分四类,其中二类菌种指实验室感染机会较多,感染后的症状较重并危及生命,发病后不易治疗及对人群危害较大的传染病菌种,下列哪些细菌属于一类菌种?(D)P79A. 布氏菌 B. 肉毒梭菌 C. 结核分枝杆菌 D. 鼠疫耶尔森菌 注释:依其危险程度的大小,我国将菌种分为四类:一类:如:鼠疫耶尔森菌、霍乱弧菌等。二类:如:布鲁杆菌、炭疽芽胞杆菌、肉毒梭菌、结核分枝杆菌、狂犬病病毒(街毒)等。三类:脑膜炎奈瑟菌、钩端螺旋体、乙型脑炎病毒、流感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