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答辩演讲》PPT课件.ppt_第1页
《地质工程答辩演讲》PPT课件.ppt_第2页
《地质工程答辩演讲》PPT课件.ppt_第3页
《地质工程答辩演讲》PPT课件.ppt_第4页
《地质工程答辩演讲》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xxx二矿01孔煤系单剖面 沉积环境分析 姓 名: xxx 学 号: 05052086 指导教师:xxx n选题的目的、意义 n研究现状 n区域地质概况 n沉积相分析(粒度分析、沉积特征、沉 积相划分) n含煤地层演化及沉积模式 查阅资 料 有关理论书籍 8本 博士论文 4篇 科技论文 50余篇 资料收集 煤钻井资料 2口 矿井勘查报告 1份 岩心观察 01、04孔 300m 室内资料 处理 薄片鉴定 22张 镜下照片 26张 制 图 钻孔柱状图 1幅 粒度分析图 6幅 相沉积序列图 1幅 选题目的、意义 n煤炭资源预测和勘探找煤的主要方法 n研究含煤地层层序、煤田地质构造、煤 层厚度变化、煤层赋存规律的基础工作 ,是煤田地质勘探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研究现状 n区域沉积相研究 1)郑玉清、王建琼等2003 通过对滇 东老厂煤田形成的地质背景和晚二叠世 含煤地层沉积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老 厂与古陆之间为以峨眉山玄武岩为基底 的地区为陆相冲击平原聚煤区,并初步 建立了晚二叠世聚煤期的环境演化与成 煤模式(图1) 图1 滇东晚二叠世聚煤期岩相古地理图 1 剥蚀区;2 冲积扇体;3 扇间;4 河道;5 河漫滩;6 海陆交替相带; 7 三角洲相带; 8 碳酸盐台地 相带; 9 局限台地;10 生物礁滩相带; 11 相组界线; 12 相带界线; 13 亚相界线;14 最高海岸线;15 煤系 等厚线;16 相断面;17 海相动物化石;18 物源方向;19 海侵海退方向;20 古水流方向;21 省界 研究现状 n 2) 袁月琴、陈万明、曹运祥(2008)通 过对龙潭组第三段沉积环境及聚煤作用探讨认 为龙潭组总体上表现为一个大的海退层序, 对 研究区晚二叠世沉积影响较大的是其西侧的师 宗弥勒断裂(图2) ,在含煤岩系的形成过 程中,它表现为同沉积断层,其东西两侧的岩 性、含煤性及地层厚度均有较大差异。西侧( 富源二矿区)晚二叠世早期有玄武岩的喷发, 中、晚期沉积了一套以陆相为主的含煤地层 宣威组,古构造地理如图2 研究现状 3)邵龙义等(1998)对上扬子地区 沉积相做了更深入的研究探讨得出于滇 东及滇黔交界处的宣威组下段, 以上二 叠统底部一套厚层状的砾岩为代表,为 一套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滇东宣威 中段为冲积平原河流体系 区域地质概况 n概况:富煤二矿区位于东部,县城180 方位,距县城直距20km n矿区范围内煤炭资源均呈隐伏状态赋存 ,基本处于煤矿区中深部,由此目前区 内尚无生产矿井开采。但外围浅部采煤 历史悠久,含煤地层内老窑分布较广, 浅部煤层破坏严重 区域地质概况 n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沉积岩,各组地 层岩性组合特征详见(表2-2-1) 地层单位岩性描述地层分布厚度 界系统 地 层 名 称 代 号 新 生 界 第 四 系 全 新 统 Q河流冲积、坡积及残积层组 成 山垣台地、缓 坡及溪谷河床 010m 中 生 界 三 叠 系 中 统 关 岭 组 T2g 3 浅灰,浅粉红色薄中厚层微至细晶白 云岩,间夹灰质白云岩,生物化石稀少 。 未出露地层厚度200300m T2g 2 浅灰,灰白色,薄至中厚层状微至细晶白 云岩,下部夹灰质白云岩,上部夹角砾 状白云岩。偶产腕足化石 未出露地层厚度116352m T2g 1 紫、紫红色、黄绿等杂色厚层状泥岩、 砂质泥岩与中厚层状粉砂岩、细砂岩互 层;下部为中厚层状砂质泥岩、粉砂岩 与中厚层状泥灰岩互层;底部为薄中 厚层状“绿豆岩”。 分布于格宗向 斜中部 地层厚度450m 下 统 永 宁 镇 组 T1y 3 主要由浅灰、青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组 成 分布于矿区中 部、北部和东 部 地层厚度280300m T1y 2 主要由紫红、紫灰、浅黄色薄至中厚层状 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粉砂岩、细砂 岩组成 分布于矿区东 部、东北部 地层厚约150 m T1y 1 浅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夹泥质灰岩 分布于矿区东 部、西部和东 北部 地层厚约100m 飞 仙 关 组 T1f 4 主要由紫红、紫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岩 、钙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 组成 分布于矿区东 部、西部外围 地层厚约130m T1f 2+3 主要由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粉 砂质泥组成 分布于矿区东 部、北部和南 部 地层厚约140m T1f 1 主要由紫色、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粉 砂岩及细砂岩组成 分布于矿区北 段的西北部 地层厚约120m 卡 以 头 组 T1k 主要由灰绿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 长石、石英细砂岩组成 在矿区的北段 西北部零星出 露 地层厚约100m 二 叠 系 上 统 长 兴 组 P3c 主要由灰色、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 岩、泥岩组成 在矿区的北段外围 零星出露 地层厚约 70m 龙 潭 组 P3l2 主要由灰色、深灰色粉砂岩、菱铁质粉砂岩泥岩 及煤组成 在矿区的北段外围 零星出露 地层厚约 80m P3l1 主要由灰色、深灰色粉砂岩、菱铁质粉砂岩、泥 岩及煤组成 在矿区的北段外围 地层厚约 90m 峨 嵋 山 玄 武 岩 组 P3深灰色致密状熔岩夹紫灰色凝灰岩 仅出露矿区西北外 围 地层厚约 234460m 沉积环境分析 n长兴组、龙潭组的岩石学特征研究 n宏观及镜下鉴定统计资料表明,孔内晚二叠含 煤岩系主要由碎屑岩和煤组成,碎屑岩约占厚 度的91%,而煤占9%,煤与碎屑岩分布均匀 ,呈互层状出现。碎屑岩主要包括砂岩、粉砂 岩、及泥质岩,砂岩、粉砂岩的陆源碎屑成分 主要由玄武岩屑(图版-2)组成,其岩石类 型主要为玄武岩屑砂岩和玄武岩屑粉砂岩 n砂岩、粉砂岩:组内最多的一类碎屑岩。一般 呈浅灰色、灰色,薄至厚层状。其碎屑成分以 玄武岩屑为主,含量一般在60%95%,此外 尚有部分泥质岩屑、铁泥质岩屑、海绿石、炭 质碎屑(等。石英少见,斜长石一般为 1015%。重矿物含量多,以菱铁矿、黄铁矿 为主,还含少量磷灰石、锆石等。填系物含量 一般在10%20%,主要为粘土,一些砂岩的 填系物中还有亮晶方解石。胶结物以泥质、钙 质为主,杂基以粘土、绿泥石、高岭石为主 。胶结类型以孔隙式和接触式为主,少量为基 底式。陆源碎屑颗粒的圆度以次圆、次棱角为 主,分选性一般中等。 粒度分析及环境意义 n室内对砂岩薄片显微镜下统计,曲线的细截点 大部分都在2.953.5之间(表3-1),粗截点 在0.61.1之间。占主要地位的跳跃总体平均 含量为74.1,其所代表的直线段坡度为 5565左右,平均60。作为次要组分的悬浮 总体平均含量为10,其所代表的直线段坡度 为2835左右,平均30.6。至于滚动总体几 乎不存在,只在个别薄片中见到,并且含量也 极少。砂岩整体分选中等,大多数正偏,少数 近于对称,个别为微弱负偏 砂岩粒度特征 薄片号跳跃总 体(A)悬浮总体(B)Md平 均 粒 径 分选 (1) 偏度(SK1 ) 含量 (%) 坡度 () C.T.F.T 含量 (%) 坡度 () A.B 混合 F.T. 775650.731530少4.52.882.630.770.15 1951.4551.53.510.535多53.63.760.80.19 1084600.62.91030少3.752.252.50.570 138060131030少4.52.752.830.810.33 2180601.12.95528少4.252.52.20.710.10 沉积特征 n层理构造是沉积物的最重要的特征之 一,是有沉积物在垂直于沉积物表面的 方向上(即层理面)显示出来的特征。 n01孔内岩芯发育多种层理构造,如砂泥 互层水平层理、韵律层理、脉状层理 潮 汐层理等,能反映一定的沉积环境 煤系地层沉积环境及类型 n 通过对01孔钻孔资料的系统研究,根据岩石 学、沉积结构、沉积构造、沉积序列及地球物 理测井响应、沉积地球化学、古生物学、煤岩 煤质等综合研究等主要沉积相标志,结合前人 的研究成果,在01孔单剖面煤系中识别出三角 洲相、曲流河、障壁沙坝泻湖相三种沉积相 、三角洲平原、泻湖、潮坪三种亚相,十四种 亚相 三角洲平原 n图3-7 三角洲平原沉 积组合(M10+1- M11之间) n三角洲平原沉积以分 流河道沉积为骨架, 包括河道两侧的天然 堤、决口扇、沼泽 泥炭沼泽、泛滥平原 及分流间湾等沉积。 曲流河 n曲流河相为陆相沉积 ,由河道充填沉积、 河道边缘沉积和泛滥 盆地沉积三部分沉积 物组成,河道充填沉 积主要为为河道底沉 积、曲流沙坝沉积; 河道边缘沉积包括决 口扇、天然堤沉积; 滥盆地沉积包括泛滥 平原、岸后沼泽和废 弃河道沉积 障壁砂坝泻湖 n障壁砂坝泻湖相 主要由三大碎屑单 元构成,即潮下到 露出水面的障壁砂 坝、泻湖和碎屑潮 坪、以及将泻湖水 体与开阔海域连通 的潮汐水道和潮汐 三角洲三部分组成 ,主要发育于龙潭 一段中下部 含煤地层演化及沉积模式 n龙潭早期(M24 M18) 三角洲前缘和前三 角洲泻湖、潮坪相 含煤地层演化及沉积模式 n龙潭中 (M18 M10+1) 河控三角洲平原带 含煤地层演化及沉积模式 n龙潭晚期 (M10+1 M7) 滇东地区发育冲积 平原环境 ,富煤二 矿为曲流河沉积 含煤地层演化及沉积模式 n长兴期 (M7以上) 1、大规模的海侵 2、冲积平原已缩小到仅限于康滇古 陆的前缘地带 3、富煤二矿为三角洲平原沉积 总结 n1、碎屑岩岩屑成分以玄武岩屑为主、分选中 等-较差、磨圆较差,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