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词解释集锦:1荷马问题关于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的作者和史诗形成的问题,自古以来就众说纷纭。古希腊的希罗多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历史学家和哲学家都肯定它们为荷马所作,但与此同时,也有人对荷马的出生地点、生活年代和诗歌创作提出了疑问。18世纪之前,文学史家虽然注意到了上述疑问,但并不否认两部史诗系荷马所作。1795年以后,德国学者沃尔夫等发表专著,指出荷马史诗并非一人所作,于是引起西方学者的长期争论,从而形成了著名的“荷马问题”。2温柔的新体诗派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受南法普罗旺斯情歌影响在意大利发展起来的一个抒情诗派别,由圭尼泽利创立,盛行于1314世纪。该诗派一反轻视女性的传统思想,把女性圣母化,最早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恋爱观,把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为中古文学向文艺复兴过渡开辟了道路。代表作家有卡瓦尔坎蒂、但丁。其最高成就为但丁的新生。3福斯塔夫式的背景恩格斯对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特点的理论概括。在莎士比亚笔下,福斯塔夫是一个封建关系解体时期的破落骑士,作者以他为中心,再现了五光十色和平民社会,给历史剧中帝王将相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从而广阔而深刻地再现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历史变革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生活风习以及阶级关系的变化。4.莎士比亚化是指戏剧创作要象莎士比亚那样从现实生活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通过生动丰富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创作出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这既是马克思提出的一个美学原则,也是马克思对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特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5古典主义17世纪产生于法国、流行欧洲达两个世纪之久的一种文艺思潮,因其以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为典范而得名。作为法国专制王权的产物,古典主义在政治上拥护王权,维护国家统一;在思想上崇尚理性;在艺术上提倡摹仿古典,重视规则。6三一律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者制定的戏剧创作法规,又称“三整一律”,指时间、地点、情节的统一,即一个剧本的时间只能限制在24小时之内,只能有一个地点、一个事件。三一律可以使戏剧的情节高度集中,结构紧凑,矛盾突出;但到了后来则成了束缚戏剧创作的清规戒律,终于被浪漫主义赶下历史舞台。7维特热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问世后,轰动一时,许多不满现实的青年狂热地欢迎这部作品,不少人刻意摹仿维特的服饰穿戴,甚至学维特而自杀,一时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维特热”。8魏玛古典主义18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盛行的德国古典时期的文学,因歌德和席勒在魏玛合作而得名。他们刻意追求理想与现实、感情与理智、个人与集体、人与自然、主观瑟客观之间的和谐统一,推崇古典艺术中的和谐、宁静、纯朴的美,主张以此来改造人的个性,实现人道主义的理想。因此,魏玛古典主义是德国启蒙文学的继续和发展9欧那尼决战指法国浪漫派和古典派的一场短兵相接的斗争。1830年,雨果在巴黎上演了浪漫剧欧那尼。此剧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全作情节曲折离奇,时间地点随意转换,因而遭到了古典派的顽强抵抗。他们与浪漫派在剧场里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抗争,最后被迫退出历史舞台。10对照原则雨果所倡导的美学观点和创作主张。雨果认为,古典主义只写崇高文雅的一面,而忽略了“丑怪粗野”的一面,这是违反自然法则的,艺术家有写丑的权利,因而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崇高的背后藏着粗俗,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的美学原则,力主通过美丑对照去表现艺术的真实。这一原则在巴黎圣母院中得到了最为成功的实践。11人间喜剧巴尔扎克小说创作的总称,系受神曲启发而命名,计划写143部,完成了91部。巴尔扎克用分类整理和人物再现法把作品连成整体,全作分为“风俗研究”、“分析研究”、“哲学研究”三大部分,其中“风俗研究”又分为私人生活、巴黎生活、乡村生活、外省生活、政治生活和军事生活六大场景。12分类整理法分类整理是巴尔扎克将人间喜剧九十多部小说连成整体的一种方法,它将作品集分为“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大类,其中“风俗研究”是主体,由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和军事生活场景等六个场景组成,以此构成当时社会的通史,“哲理研究”是探求道德腐化的根源。“分析研究”意在分析社会的不合理状态。 13人物再现法巴尔扎克独特的艺术手法之一。他通过顺叙、倒叙、对比、侧写等再现方式,让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人间喜剧中的再现人物共有400多个,散见在75部作品之中。这样前后呼应,相互联系,就把数量庞大的作品联结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也刻画出了人物性格发展的全过程。拉斯蒂涅就是用人物再现法塑造出来的一个著名形象。14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除了通过文学创作对现存的制度和现实生活中的虚伪、荒谬与不人道、不道德的东西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以外,还热切鼓吹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他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这种思想被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长篇小说复活就突出地反映了这种思想。15“心灵辩证法”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创作中心理分析特点的理论概括。托尔斯泰的创作一向以精湛的心理分析著称于世,他根据心理描写的动态表现原则,特别擅长于抓住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矛盾和斗争,细腻地展现其隐秘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辩证发展的复杂过程。如复活中对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心理活动的描写。16.教会文学欧洲中世纪为封建教会服务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作者大多为僧侣,亦称“僧侣文学”。主要内容是普及宗教教义,题材大多取自圣经,主要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祈祷文、赞美诗、宗教剧、奇迹剧等。一般采用梦幻的形式以及象征、寓意的手法,因而存在着公式化、概念化的缺点。填空(10) 名词解释(四个 20) 解答题(四个 40)论述题(两个 30)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古典主义:(17世纪文学)17世纪欧洲,特别是在法国盛行的一种资产阶级文学思潮,它是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利用王权,在文艺领域内和封建贵族既斗争又妥协的产物。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主张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故有古典主义(或新古典主义)之称。代表作家作品 高乃依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 代表悲剧熙德(1636),其他重要悲剧贺拉斯、西拿、波利厄克特。作品充满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热情。悲剧调子是理性战胜情感。人物多采用罗马史上的英雄。气势悲壮激越。拉辛 答尔丢夫的形象(重点)伪善的没落贵族,职业宗教骗子。 伪装的虔诚信徒 假装忍辱负重 地道的贪欲之徒 虚伪代表 把达尔丢夫的欺骗伪装与贪欲结合在一起,就成为集一切虚伪之大成者阴险狠毒的恶人 答尔丢夫的典型意义 小结:答尔丢夫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伪装的教会虔徒和地道的贪欲恶徒,他的主导性格是欺骗和伪装,他的性格的本质特征是阴险狠毒,他集一切虚伪之大成,是个作恶多端毫无人性的恶棍骗子。 历史意义:答尔丢夫的虚伪衬托出了教会的虚伪荒淫,暴露了宗教骗子的社会危害性,显示出作品强烈的反宗教倾向。 现实意义:高度概括了不同时代的伪君子特征,暴露了伪善的道德危害性。答尔丢夫成为“伪善”、“伪君子”的同义语。斯坦尼说:“答尔丢夫是全人类答尔丢夫的总和。”伪君子的艺术成就(重点)1、遵循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原则。2、全剧结构严整紧凑。3、喜剧还有机综合了多种戏剧因素。4、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启蒙文学的特征鲜明的政论性和民主性;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主人公,描写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摒弃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寻求新的文学形式,创作体裁多样化代表作家作品亨利菲尔丁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卢梭(17121778)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代表思想:论科学和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文学创作:代表作新爱洛依丝哲理小说: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造的一种新型小说。它既有别于哲学著作,又不同于寓言式的作品。它是通过创造富有寓意的形象和故事,以通俗的语言传达深奥的哲理,使哲理和文学达到水乳交融,表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见解,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教诲性。德国:启蒙狂飙突进魏玛古典主义 狂飙突进运动: 1、莱辛德国启蒙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2、席勒狂飙突进运动的重要作家,德国古典文学的创始人之一阴谋与爱情3、歌德 浮士德(!)形象内涵: (2)一生经历精神历程: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4、席勒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主观性与抒情性崇尚自然 重视民间创作和民族文化传统 追求离奇的情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效果,喜欢运用夸张、对比手法 以诗歌为主要体裁 代表作家作品1、前期代表:“湖畔派诗人” (1) 华兹华斯他的诗风格淳朴,清新自然,被誉为自然的诗人。 抒情歌谣集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 2、后期代表拜伦唐璜拜伦式英雄文学史上著名的“拜伦式英雄”是拜伦塑造的一系列叛逆者形象。主要有异教徒异教徒、康拉德海盗、莱拉莱拉、阿尔普柯林斯的围攻、曼弗雷特曼弗雷特。 精神特征: 1. 反叛性。与社会对立,坚决与命运相抗衡。 2. 孤独性。高傲不羁,惟我独尊,鄙视一切。 3. 浪漫性。大都有热烈奔放的爱情,充满情感,为爱复仇。(3)惠特曼草叶集: 麦尔维尔白鲸:巴黎圣母院 对照(具体体现)两个王朝(专制王朝、奇迹王朝)、两个国王(路易十一、乞丐国王); 两个法庭、两种审判; 两种法律、两个绞架; 两个社会、两种场面; 两组人物、两种命运。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1、叙写人情风俗史 2. 强调客观性和真实性 现实主义叙写人情风俗史,必然强调客观性和真实性,客观地、真实地描绘社会生活。坚持批判性和揭露性 暴露多,歌颂少 3描写普通人生活 表现普通人的命运 4. 描写典型环境 5. 细节真实 6. 坚持人道主义 改良主义观点 7. 以小说为主要体裁 代表作家作品福楼拜 包法利夫人小仲马 茶花女安徒生 红与黑于连形象分析否定论肯定论折中论综合论自卑与自尊的矛盾高老头(1)拉斯提捏形象的转变(因哪三个人物);(2)批判意义 人间喜剧 三个部分:风俗研究(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军事生活、乡村生活等6大场景 )哲理研究分析研究 风俗研究的六个场景 私人生活场景:27部,表现人们在青少年时期因生活经验不足或感情冲动酿成的种种错误与不幸。 外省生活场景:10部,描写人们走向成年时,因野心、欲望、自私自利的盘算引起的冲突。 巴黎生活场景:19部,描写人心的衰老、腐化、恶的欲念代替了一切真诚朴素的感情。政治生活场景:4部,超越常轨的人物。 军旅生活场景:2部,表现风云激荡,离乡背井。 乡村生活场景:表现秩序、道德原则。 三大主题: 贵族阶级衰亡史 资产阶级发家史 金钱罪恶史 狄更斯的双城记分别代表人物(四类)、什么特点:人物形象:第一类人物属于理想的正面人物形象。第二类人物属于自我牺牲的怪人形象。第三类人物属于革命人民的代表的形象。第四类人物属于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反面形象。勃朗特姐妹作品简爱的人物形象:简爱的魅力在于个性的力量,善于思考,始终捍卫人格的独立,敢于表达自己强烈的爱憎。凯瑟琳的人物形象:凯瑟琳是个具有双重人格的人物,她的性格分裂成两个对立的“我”物欲的“我”和精神的“我”。 希思克利夫的形象(从心里学角度分析):简与凯瑟琳的对比:哈代德伯家里的苔丝普希金: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多余人形象 多余人是指俄国19世纪前半期文学中的一组贵族分子形象。他们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找不到自己的社会位置。不满现实,却又不能挺身反抗社会。想干一番事业,又没有实际行动。想得多,做得少,最终一事无成,成了于整个社会多余的人,无用的人。“多余人”这个词最初见于屠格涅夫1850年发表的多余人日记,1851年赫尔岑在评价奥涅金时,称他为“多余人”,以后这个词就专指一种人物类型,并形成了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模式。小人物形象 俄国小人物指生活在城市底层的劳动者、小公务员、小手工业者、破产贵族、平民知识分子,身份有马车夫、看门人、流浪汉、妓女、小职员等。他们社会地位卑微,经济状况贫困,精神压抑,处于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地位。小人物是贵族阶级没落,城市兴起和城市贫困的产物。普希金的别尔金小说集开创了俄国文学写小人物的传统,形成小人物模式。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卡列尼娜的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中地理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及备考策略
- 重点护理环节管理措施
- 甲状腺素合成课件
- 甲状腺相关课件获取
- 中国的民族教学课件
- 《飞机梦工厂》教学课件
- 江苏苏州2018-2022年中考满分作文65篇
- 用电设备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中外教育简史教学课件
- 04某污水处理厂630kW柔性支架光伏发电项目建议书
- 202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限公司招聘上岸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附带参考答案与详解
- 吊装作业专项安全检查表
- 《华为团队工作法》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九年级第一二单元综合数学试题
- 二级建造师成绩复核申请
-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技术方案
- GB/T 25702-2010复摆颚式破碎机颚板磨耗
- GB 29541-2013热泵热水机(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住宅项目实测实量操作指引(图文并茂)
- 流体力学-流体力学基本方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