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ppt_第1页
地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ppt_第2页
地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ppt_第3页
地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ppt_第4页
地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候课要求 1、请同学们将地理课本翻至第 62页,预习本节课的内容。 2、请同学们端正坐姿,以饱满 的热情准备上课。 3、请同学们准备红、黑颜色的 笔各一支。 磷虾 学习目标 1、理解南极洲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 2、识记两极地区的矿产、淡水资源及主要动物 的分布。 3、理解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的意义,能分析我 国南极科学考察站选择2月建站的原因。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2-65页文字部分,并完 成下面填空题,8分钟后抽查提问。(要求:4分 钟看书,4分钟填写) 1、酷寒 多狂风 稀少 2、冰山 海平面(全球洋面) 3、企鹅、磷虾 北极熊、北极狐、海象 海豹、鲸 4、煤炭资源 铁矿床 石油 天然气 5、冰雪 请同学们用2分钟时间熟读自 学指导的内容。 思考:阅读资料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5C以下 ,极端气温达-88C以下;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5mm 以下,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mm;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风速17米/秒 18米 /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酷寒 降水少 狂风 探究:南极地区酷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所处纬度高,太阳高度小,阳光微弱; 表面被冰雪覆盖,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 海拔高; 是北极地区比较冷还是南极地区比较 冷?为什么?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冷 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而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南极地区海拔高; 南极地区一年内的日照时间比北极地区短。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都分布着哪些动物? 、极地动物一般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自然 环境有什么关系? 皮毛厚,脂肪多,能够防御严寒 两极地区的动物 北极熊、海象、海豹、企鹅、鲸 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淡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 1、南极地区气候寒冷,自然资源匮乏 。 2、极地地区气候寒冷,均无定居人口 。 北极地区有长期居住人口,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 3、地球上的淡水主要存在于地下水中。 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错 错 错 科研宝地 n多少年来,南极洲原始的自然环境、奇特的自然景象, 一直吸引着科学家们的目光,成为科研领域最广阔的天 然实验室。 冰上作业 收集陨石 气象观测 、南极探险的难度大吗?为什么? 、既然如此,人类为什么还要去南极考察啊? 难度大。因为环境非常恶劣:酷寒、烈风、暴风 雪,还有高山、深谷、冰裂等艰难险阻。 因为南极洲是迄今为止几乎没有受到人类影响的地 方,在南极可以获得其他大陆找不到异常有价值的 科学资料。 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淡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 南极探险 南极长城站:建 于 1985年2月20日。 南极中山站:建于 1989年1月26日 中国的极地考察 中山站 长城站 材料1: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 内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南半球昼长夜 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材料2:我国四季的划分,通常把3、4、5月称为春季,6 、7、8月称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 冬季,而南北半球则季节相反。 为什么我国在南极建考察站都选择在份?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南半球的夏季,是南极 地区的极昼期,也是南极洲的暖季,是南极考察的 最好季节。有些融雪的地方,露出湿润的地表。 当堂训练 (独立闭卷完成,书写认真,卷面整洁 ) 必做题: 14:DABD 选做题: 5、(1)顺时针 (2)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 (3)中山站 长城站 两极地区 气候特征:酷寒、多狂风、降水少 独特的野生动物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探险活动、建立科考站 【课堂小结】 丰富的淡水资源 巨大的煤炭资源 对于学案当堂训练中的习题,不懂的 问题与老师交流。 1、背记极地气候特征及原因分析。 2、背记两级的动物类型及分布。 3、背记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的意义。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差异 : 南极地区南极地区北极地区北极地区 气候特点气候特点 自然自然资资资资源源 代表代表动动动动物物 淡水资源 石油、天然气等 因纽特人、拉普人 企鹅 北极熊 酷寒、烈风、干燥 严寒、强风、干燥 居民 无常住人口 生物资源 煤、铁、石油等 淡水资源 生物资源 极地冰的变化 上图是2005年9月 北极地区海冰景象 的卫星照片。由于 全球变暖,北冰洋 在最近几十年发生 了明显的异常变化 。 下图为北极熊跳跃 图片(没有连续供 其行走冰) 保护极地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为提高全球对北极海冰、南 极冰盖变化的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国际社会对极地生 态系统的保护,世界气象组织设立了“国际极地年”。 为配合国际极地年的正式启动,世界气象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