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经济作物生产现状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1页
陇南市经济作物生产现状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2页
陇南市经济作物生产现状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3页
陇南市经济作物生产现状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4页
陇南市经济作物生产现状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论文(设计)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题题 目:目: 陇南市经济作物生产现状分析 系系 (院):(院): 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系 专专 业:业: 地理科学 学学 号:号: 20091061160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晚新宇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罗思远 职称:职称: 副教授 文字数:文字数: 10887 字 完成日期:完成日期: 2013 年 5 月 教 务 处 印 制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论文(设计) I 目录目录 摘要摘要I 关键词关键词I ABSTRACTABSTRACT.II KEYWORDSKEYWORDS.II 陇南市经济作物生产现状分析陇南市经济作物生产现状分析1 1 1 前言前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拟解决的问题2 1.3 研究意义 3 2 陇南市概况及研究方法 3 2.1 陇南市概况3 2.2 研究方法4 3 陇南市经济作物生产现状4 3.1 经济作物种植地域分散,主要经济作物分布突出 4 3.2 主要经济作物区域差异明显 5 3.3 药材种植推广力度大,各县区均有种植 7 3.4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呈逐年增加,增速高于粮食作物 .8 3.5 主要经济作物产量持续增加,中间略有波动 9 3.6 经济作物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各县区差异较大.12 4 存在的问题 .14 4.1 经济作物生产任务重 .14 4.2 经济作物生产过度依赖自然条件 .14 4.3 农村空心化,青壮年劳动力外流 .15 4.4 主要经济作物投入成本大,风险高.15 4.5 加工能力差,附加值低 16 5 对策及建议 .16 5.1 进一步优化粮经比,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 .16 5.2 应用科学技术提高经济作物产量,促进经济作物深加工,增加农民收入 .17 5.3 科学规划,进行规模化种植 17 5.4.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18 5.5 深入发掘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实现可持续发展 .18 6 结语 .19 主要参考文献:.20 附录附录:.21 致谢致谢.23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论文(设计) I 陇南市经济作物生产现状分析陇南市经济作物生产现状分析 摘要摘要: :在文献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陇南市经济作物生产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 得出陇南光、热、水、土资源丰富,植物资源多样,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和潜力。经过多 年的发展,各县特色农业已有一定的基础,陇南市成为甘肃省农业最具特色的地区之一。笔者 以为,陇南应以发展优质、高效、创税的特色农业产业化为目标,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 进一步调整。促进其他经济作物的发展,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加大推广特色经济作物的发 展,希望能够充分发挥经济作物在农业中的作用,为今后陇南市农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 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 : 陇南市 ; 经济作物 ; 生产现状;问题;对策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论文(设计) II Abstract: The Longnan economic crop production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data collection and field surveys,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drawn the Longnan light, heat,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 plant resources and diverse, with advantages and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of specialized agriculture.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counties have specialty agriculture based Longnan become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areas of agriculture in Gansu Province. I think, the Longnan, to develop high-quality, efficient, highest tax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as the objective to promote the further restructuring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economic crops, improve the production conditions of farmers, increase the promotion of special economic crop development, and want to be able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cash crops in agriculture, Longnan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provide a reference. Keywords: Longnan; cash crops; production status; countermeasures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论文(设计) 1 陇南市经济作物生产现状分析陇南市经济作物生产现状分析 1 1 前言前言 1.1研究背景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1,现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基本 国情决定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地位2。甘肃省作为中国的一个农业省份,在全 省 2600 多万人口中,有 71.4%的人口在农村,国民收入的 75%,财政收入的 70%,轻工业 原料的 80%左右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甘肃省经济建设 中的首要问题3,但长期以来,种植结构以粮食为主的单一格局造成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 较低、农业经济落后,使农业面临严峻的发展形势4,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依据 党中央确定的“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对农业结构进行优化调 整5。 陇南市顺应时代的潮流,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条件下,开展多种经营,经过三十多年的 发展,陇南市已在经济作物种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半夏、花椒、核桃等等种植规模 不断扩大,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让广大农民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逐步跨入小康社会, 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6。要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还需要各级政府及广大 学者的长期实践和研究。这次研究在收集陇南市 2003-2011 年各项经济作物生产数据的基 础上,参考各类文献资料,对陇南市经济作物生产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得出陇南市经济作 物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现存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主要目的是认清陇南市经济 作物的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以促进陇南市农村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有关经济作物的研究是地理学中经济地理学分支学科农业地理学的内容7,关于农业 地理学的研究可谓是不计其数。我国关于经济作物的研究,从研究范围来看,有宏观方面 从全国范围、市范围及县域范围加以研究,也有微观就针对某个经济作物比如花生、蔬菜、 花卉等就其总产量、单产量等进行研究并分析出该作物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从全国 范围来看,东、中、西部都有研究,但相比较而言东、中部研究更多些9;县域范围研究 的也是,但就从地理角度研究县域经济作物生产现状的还甚少。而国内在经济作物生产现 状评价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数据的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并没有统一的研究范式。 关于经济作物的生产现状研究方面,各国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改进策略 和方法,我国也不例外。目前我国对经济作物的研究,农业考古学、农业园艺学、农业学、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论文(设计) 2 经济地理学、农业技术学等学科都有涉及10。 从农业考古学角度研究的有,如刘昌俊的唐代经济作物研究综述11,主要从关于 经济作物影响的研究方面着手;又如周琍、黎明香的明清赣南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研究 12,是对经济作物的种植、发展的原因及迅速发展的意义进行分析。从园艺学的角度对经 济作物进行研究,如钟敏的浅谈经济作物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13,主要从可行性、实 用性等角度进行阐述。从农业学的研究来看,有尹秀波,张兆才的山东省经济作物生产 现状及前景展望14主要是从发展概况、生产特点、发展前景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从经济地理学里的分支学科农业地理学角度的研究,大的方面有袁璋等的我国经济 作物种植结构的近期变化14,分析了 1998 年-2002 年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总产量、单 产量等因素来研究近期我国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史帝文,杨晋娟等的经济作物对 农民收入的影响力分析及对策15,采用 1981-2004 年的和田统计年鉴,对经济作物占农 作物面积的比例与农民人均收入进行相关分析,并通过多重回归分析以及对各种经济作物 和粮食作物单位产值的比较,分析各种农作物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大小;从我国花生的生产 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展望三个角度加以分析。从农业技术学方面研究的有栾雪雁、王 树成、刘振的山东省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重点与措施16,通过对山东省主要经济作 物,包括花生、棉花、马铃薯、大蒜、大姜、大葱、黄烟、茶叶等的生产分布和机械化现状 进行分析,确定了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重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措施与建议。 就目前现有的作品来看,都主要从农业学及经济学方面来分析研究。但是,经济作物 的生长离不开地理环境,其生长的地理环境制约着经济作物的生产和发展,因此,要真正 做到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更应该从地理的角度来分析研究此类问题,应以经济作物的生 产数据为样本,结合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地貌等条件对该区域的经济作物生产进行综 合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经济作物在农业及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此次的论文主要从地理角度并结合农业学来分析研究县域经济作物生产现状。目前关 于此方面的作品主要有,毛恒西的开封市经济作物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17主要针对经 济作物发展概况及生产现状预测其发展前景;周利霞的濮阳市经济作物生产发展现状与 对策18是从该区域的生产概况的基础上,来分析其经济作物发展的优势条件及存在的问 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对策。这些作品主要是研究我国中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 作物,而针对西部地区特别是陇南市,从地理角度研究其经济作物的还相对较少。 1.2 研究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在收集陇南市 2003-2012 年各项经济作物生产数据的基础上,参考各类文献资料,对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论文(设计) 3 陇南市经济作物生产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得出陇南市经济作物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 根据现存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主要目的是认清陇南市经济作物的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促进陇南市农村经济的长 期发展。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本文将在文献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陇南市经济作物生产进行综合比较分 析,得出陇南市经济作物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现存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其结 果对陇南市市经济作物的生产及未来全市农业的生产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可为各 级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提供参考依据,真正做到因地制宜,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对于经济 作物的研究,有助于认清陇南市经济作物的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促使各级政府提高警惕,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以促进陇南市市经济的长期发展,同时,可为其开发陇南市 提供一定的资料和依据。 陇南市是甘肃省的农业城市,其自然条件与天水等相差不大,对陇南市经济作物的研 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为认清甘肃省省经济作物的生产现状提供一个范例,以便于各 级政府抓好甘肃省省经济作物的生产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次,陇南 市位于我国的西部,对于西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研究其经济作物的还相对较少,因此, 此次论文的结果可为研究西部经济作物提供参考依据。 此外此次论文的撰写是理论方法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很多 困难,在寻求解决方法的同时,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同时使所学的地理科学专业知 识得到实际的运用,对自身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2 2 陇南市概况及研究方法陇南市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陇南市概况陇南市概况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东连陕西,南接四川, ,面积27923平方公 里。是甘肃境内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气候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地域差异明显19。 截止 2012 年。现辖武都区和成县、徽县、两当、西和、礼县、康县、文县、宕昌 8 个 县,242 个乡镇,3423 个村民委员会,54 万户。境内有汉、回、藏等 21 个民族成份,少 数民族人口 5 万多人。面积 27923 平方公里,人口 281 万其中农业人口 241.47 万。2012 年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226.0 亿元,农业实现增加值 57.36 亿元,增长 6.37%,年济作物收入占 农业收入的 27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473 元20。 陇南是我国主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野生药材种类繁多,人工栽培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境内有各类中药材1200多种,其中名贵药材350多种,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誉。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论文(设计) 4 2.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到图书馆、互联网上查阅相关年鉴、图书资料。 (2) 实地考察法。分别于 2013 年 2 月 10 日到长道镇西团村委会(经济作物以苹果为主) , 2012 年 2 月 15 日到何坝镇何坝村村委会(现代化的马铃薯生产基地)对当地经济作物的 生产水平进行实地考察,并于 2012 年 2 月 18 日到陇南市农业局了解陇南市农业的相关情 况。 (3)综合分析法。在充分研究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对陇南市经济作物生产的现状进行分 析和总结,得出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 3 3 陇南市经济作物生产现状陇南市经济作物生产现状 3.1 经济作物种植地域分散,主要经济作物分布突出经济作物种植地域分散,主要经济作物分布突出 由于自然条件与地域结构的相似,经济作物从种植地域来看比较分散,辖区八县一区 均有经济作物种植,橄榄油种植主要集中于武都区,但是各县区经济作物的产量差别较大, 分布突出;其中以礼县铨水大黄、宕昌当归、西和半夏、文县纹党、武都红芪、康县天麻 最为驰名,陇南是全国油橄榄最佳生长区,是全省唯一的茶叶生产基地,核桃、花椒、苹 果、蔬菜、银杏、蚕桑、已成了产区群众主要的经济来源21 主要经济作物分布突出,以花椒为例,花椒是陇南市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花椒的种植 遍布于陇南市八县一区,每个乡镇甚至是村落都有种植,但是通过图 3-1-2 可以看出,陇 南市各县区花椒的产量却有着巨大的差距。武都区 2012 年花椒产量 1000 左右,礼县超过 600 吨,成县、徽县在 200400 吨之间,而西和县、文县、 康县、 两当县、 宕昌县则 不足 200 吨。礼县、武都区花椒种植历史悠久,日照时间长,是和花椒的生产。因此花椒 在陇南市的种植主要集中在武都区和礼县,其他县市有小规模的种植。 02012 年陇南市主要经济作物产量 1 表 3-1-1 产品名称单位产量 药材万吨 10.62 油料万吨 3.76 水果万吨 12.08 蔬菜万吨 49.51 核桃万吨 3.42 花椒万吨 2.33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陇南市农业信息网。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论文(设计) 5 2012年陇南市各县区花椒产量柱状图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西和礼县文县武都成县徽县两当宕昌康县 县名 吨 系列1 图 3-1-2 3.2 主要经济作物区域差异明显主要经济作物区域差异明显 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各县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同,造成了陇南市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区 域差异明显。 从图 3-2-1 可以看出,核桃产量最多的是两当县和成县,达到 157235 千克/平方千 米,其次是礼县,到达 108-156 千克/平方千米,西和和徽县则达到 61-107 千克/平方千米, 文县 宕昌县 两当县为 18-60 千克/平方千米,最少的为康县只有 17 千克/平方千米. 图 3-2-1 从图 3-2-2 可以看出,蔬菜产量最大的是成县达到 70000-12000017 千克/平方千米, 第二高的是徽县达到 35000-7000017 千克/平方千米,西和县和武都区达到 20000-3500017 千克/平方千米,礼县 两当县达到 8000-20000 千克/平方千米,宕昌、文县、康县最少, 只有 2000-8000 千克/平方千米。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论文(设计) 6 图 3-2-2 从图 3-2-3 可以看出,水果产量最高的是徽县和成县,达到 8000-15000千 克/平方千米,西和和武都区为 5000-8000 千克/平方千米,礼县和文县为 3000-5000 千克/ 平方千米,两当县为 500-3000 千克/平方千米,最少的是宕昌县和康县为 50-500 千克/平 方千米。 图 3-2-3 从图 3-2-4 可以得出, 图 3-2-4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论文(设计) 7 图 3-2-5 3.3 药材种植推广力度大,各县区均有种植药材种植推广力度大,各县区均有种植 药材是陇南市经济作物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农民收入重要组成部分。2012 年全市 实现党参累计种植面积 20.779 万亩;红芪累计种植面积 7.513 万亩;当归累计种植面积 9.21 万亩;大黄累计种植面积 10.1 万亩;半夏累计种植面积 1.81 万亩;柴胡累计种植面 积 11.79 万亩;天麻累计种植面积 1.06 万亩。全市境内有中药材资源 2492 种 3856 味,居 甘肃省中药材品种资源的首位,已开发利用的就有 550 种,种植品种达 280 多种,常年收 购的主要药材品种有 150 种,是全国的重要药源基地,是全省主要的药材生产基地。主要 药材种植面积如图 3-2-1 所示 2012年陇南市主要药材种植面积 0 5 10 15 20 25 党参红芪当归大黄半夏天马柴胡 名称 面积(万亩) 面积(万亩) 图 3-2-1 由于各县区药材生产的条件不同,陇南市逐步形成了五大药材种植区,如图 3-2-2 所示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论文(设计) 8 图 3-2-2 3.4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呈逐年增加,增速高于粮食作物呈逐年增加,增速高于粮食作物 如下表所示,陇南市主要经济作物从 2003 年的不到 70 万亩逐步增加到 2012 年的近 280 万亩,增加 3 倍,年均增速接近 20%。而粮食及作物从 2003 年的 154.44 万亩增加到 2012 年的 469.34 万亩,十年间共增加 15 万亩左右,年均增速 1.5%左右。近年来农民顺应 潮流,在不影响粮食生产的情况下,积极鼓励发展特色经济作物,效果明显。而且随着社 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对于药材、橄榄油等经济作物的需求日益增长。 2012 年经济作物 产值达到 69.55 亿元,农民人均来自特色农产品的收入达 850 元。22。 20032012 年陇南市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统计表(单位:万亩) 年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2003454.4466 2004452.0385 2005455.8898 2006461.36124 2007467.03148 2008466.49167 2009467.55194 2010471.25223 2011465.15249 2012469.34278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 2012 年陇南市政府工作报告。 1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论文(设计) 9 20032012年陇南市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柱状图(单位:万亩)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 年份 面积(万亩)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表 3-2-2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 粮食作物粮食作物 年份年份 面积(万亩)面积(万亩) 经济作物 粮食作物 表 3-2-3 3.5 主要经济作物产量持续增加,中间略有波动主要经济作物产量持续增加,中间略有波动 陇南是我国和甘肃的主要核桃产地,全市年平均气温 (核桃最适生长温 度 916 ) ,年降雨量 mm(核桃最适降水量在 900mm 左右),无霜期 d(核桃生育期无霜期要大于 210d)。陇南具有发展核桃产业得天独厚的自 然优势,经过十年的推广与种植,陇南市核桃产量从 2003 年的不到 5000 吨,提高到 2012 年的近 3.5 万吨,增速明显,效益可嘉。从图中可以看出,在 2008 年曾有一个回落, 其原因是 2007 年的寒冬和 2008 年的 5.12 大地震严重影响了核桃树的发育和产量。2009 后又开始稳步增速。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论文(设计) 10 表 3-3-1 截止 2009 年 9 月底,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累计达到 115.5 万亩,年产中药材 12550.68 万公斤,产值达 81814.04 万元,药农人均平均收入为 478.7 元,占药农人均纯 收入的 29.9%。 表 3-3-2 截至 2012 年底,全市已有花椒产量 21633 吨,产值 52998 万元,成为中国规模最大、 产量最高、品质最好、效益最大的花椒生产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花椒之乡” 。近 20 年来,花椒为陇南人民带来累计 60 多亿元的收入,陇南人在发展花椒的过程中形成了 自己特有的花椒文化,培育了自己的花椒知识产权。2007 年举办首届中国甘肃陇南花椒节, 以后还将在重庆、成都等地举办陇南花椒新闻发布会,在海内外大中城市分批分期举办产 品促销会,打花椒品牌、扬陇南美名。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论文(设计) 11 表 3-3-3 2012全市的主要木本油料植物、经济油料作物和粮食油品作物46 种。木本油料植物中 以核桃、花椒、漆树、黄连木、油桐、油橄榄为主,其中核桃总株数达到3800 万株,坚果 总产量1200 吨,油料总量从2003年的5000吨增加到2012年的36000吨左右。 表 3-3-4 蔬菜产业是陇南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中占有重要地位23。截至 2012 年底,全市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 60.5 万亩,总产量 50 万吨,总产值超过 25 亿元。 设施蔬菜面积达到 8.857 万亩(其中日光温室 0.157 万亩,拱棚蔬菜面积达到 8.7 亩) 。冬 春特色外向型大宗优势蔬菜规模进一步扩大,其中“三蒜”23 万亩,产量 2.5 亿公斤,产 值 2.5 亿元;冬播马铃薯 12.5 万亩,产量 1.8 亿公斤,产值 1.8 亿元;早春甘兰 2 万亩, 产量 0.5 亿公斤,产值 0.5 亿元;大白菜 6 万亩,3 亿公斤,1.8 亿元;冬芹菜、西葫芦等 1.5 万亩,产量 6000 万公斤,产值 0.6 亿元。全市以蔬菜为主的万元田面积达到 9.5 万亩。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论文(设计) 12 表 3-3-5 2012 年全市现共有梨、桃、杏、李、柿子、樱桃、葡萄、猕猴桃、石榴、枣等落叶果 树 22.845 万亩、2275.3 万株;有无花果、枇杷、柑桔、脐橙等亚热带落叶和常绿果树 1.295 万亩、300 多万株。产量约 12 万吨。逐步形成以礼县,西和为主要产区,以“花牛, 富士”为品牌的特色产品。 表 3-3-6 3.6 经济作物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经济作物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各县区差异较大,各县区差异较大 经济作物在中农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 收入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24。由于陇南各县区农业基础与经济社会差异较大,经济作物 对于各县农民的收入影响不同,从图 3-4-3 可以看出,经济作物占家庭收入做高的是武都 区、成县,两地的经济作物收入超过家庭总收入的 40%;其次是西和县 、徽县 、宕昌 、 两当四地约占 30%-40%;而礼县、 文县则占 20%-30%之间。据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农民的 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农作物及外出打工为主,以成县一个四口之家的农户每年总收入为 1.5 万元左右,外出打工的人很少,81%的收入种植经济作物所得,因此,经济作物是农民 的主要收入来源。分析其原因,首先, 成县位于陇南南部,气候湿润,土壤肥沃,经济作 物产量好,收入高。有小部分可以外出的,又因离城太远、工资较低、体力劳动过重而不 愿意长期在外,只有在农闲季节出去农忙又回来,这期间所挣的钱只能维持在外打工的生 活,对家庭的收入没什么贡献。而位于北部的礼县、西和县,气候比较干燥,缺乏水源, 经济作物产量低,效益差。所以两县外出打工人口最多,经济作物占家庭收入的比例较低。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论文(设计) 13 陇南市各县区农民收入表 县名人均收入经济作物收入百分比 西和县 2170145067% 礼县 286091632% 徽县 3400190056% 成县 3230250077% 康县 2458132054% 武都区 2528185073% 文县 2670110041% 宕昌 2021105052% 两当县 1865120064% 图 3-4-1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西和县礼县徽县成县康县武都区文县宕昌两当县 人均收入比重图人均收入比重图 县名县名 比值比值 经济作物收入 人均收入 图 3-4-2 图 3-4-3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论文(设计) 14 4 4 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 4.1 经济作物经济作物生产任务重生产任务重 “十一五”期间陇南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较好的调整,形成了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优 势产业布局,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发展水平尤其是经济作物的发展和农民收入,加快了局 部地方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但西北部地区发展仍较为缓慢,依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发掘 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和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仍有较大难度。以花椒和药材为例,根据 2012 年全市各县区花椒产量计算得出,单位面积种植花椒密度最高的是武都区和成县,达到 157-235 公斤每平方公里,而具有相似条件的地区,如康县 礼县却产量较少,难以形成集 聚效应,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经济作物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地位不高。 图 4-1-1 4.2 经济作物生产过度依赖自然条件经济作物生产过度依赖自然条件 陇南市降水稀少且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水资源严重短缺陇南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存在着 投入少、管理粗放的突出问题。如药材生产种植分散、规模不大中药材种植密度最大的 事武都 成县和徽县,达到 2795 吨3506 吨每平方公里,而文县、西和县则处于较低一级 的 15612794 吨每平方公里,宕昌县、礼县和康县则处于第三级,每平方公里药材产量只 有 5301163 吨,两当县更是低于 529 吨每平方公里,县域差异明显。农民仅仅把药材 作为农作物生产的副业。尚未形成集中连片的规模化种植区域大多未能按照药材栽培的 特殊性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只按照一般农作物对待导致药材产量不高、品质下降,降 低了药材的药用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另外,花椒、核桃等大多分布在山地和丘陵旱作区, 土壤瘠薄,干旱缺水,生产环境不容乐观。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论文(设计) 15 图 4-2-1 4.3 农村空心化,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农村空心化,青壮年劳动力外流 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基础条件差,农业生产难以达到规模效应,而农产品加工企业 规模小,能接纳的劳动力极为有限,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因此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全市农业出现季节性、结构性劳动力短缺现象,老人、 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结构性下降,农业科技知识推广难度 加大,难以适应新型农业发展需要。 0 10 20 30 40 50 60 西和礼县宕昌武都徽县文县成县康县两当 陇南市陇南市20122012年各县区总人口与务工人数柱状图年各县区总人口与务工人数柱状图 县名县名 人数人数 总人口(万) 务工人数(万) 图 4-2-2 4.4 主要经济作物投入成本大,风险高主要经济作物投入成本大,风险高 经济作物种植本身属精耕细作型产业,需要耗费大量劳动力。陇南市经济作物中以药 材最大,因此药材就成为陇南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中药材种植的基本程序分选种、整地、 施肥、育苗、管理、除草、打药、采收、加工、销售等环节。这些工序都需要投入很多的 劳动力,平均每亩药材需要投入 35 到 37 个劳动力,2011 年,药材的每亩生产成本为 2400 元,平均每亩物质费用 1097.94 元占 40.4%,物质费用包括种子种苗费、化肥农药费、燃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论文(设计) 16 料动力费等费用,平均每亩人工成本 1620 元占 59.6%,因此,可以看出,药材生产成本中 劳动力成本比重较大。此外,蔬菜种植也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从选种、翻地、育苗、移 栽到生长期间的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也需要很多的劳动力,平均每亩蔬菜要投 入 18 到 22 个劳动力,而其他作物如油菜平均每亩只需 8 到 9 个劳动力即可,因此,陇南 市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劳动力生产成本都较经 济作物种植本身属精耕细作型产业,需要耗费 大量劳动力。陇南市经济作物中以药材最大,因此药材就成为陇南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中 药材种植的基本程序分选种、整地、施肥、育苗、管理、除草、打药、采收、加工、销售 等环节。这些工序都需要投入很多的劳动力,平均每亩药材需要投入 35 到 37 个劳动力, 2011 年,药材的每亩生产成本为 2400 元,平均每亩物质费用 1097.94 元占 40.4%,物质费 用包括种子种苗费、化肥农药费、燃料动力费等费用,平均每亩人工成本 1620 元占 59.6%24,因此,可以看出,药材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比重较大。此外,蔬菜种植也为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从选种、翻地、育苗、移栽到生长期间的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 作,也需要很多的劳动力,平均每亩蔬菜要投入 18 到 22 个劳动力,而其他作物如油菜平 均每亩只需 8 到 9 个劳动力即可,因此,陇南市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劳动力生产成本都较高。 4.5 加工能力差加工能力差,附加值低附加值低 陇南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 10 个县中陇南占 6 个25。最 低的宕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 798 元,是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的 30.43%,大约相当于全国九十 年代初期水平。在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比重普遍过半,在 50%60%之间,成 为收入主体,文县高达 60.1%,高于全市水平 8.4 百分点,宕昌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 902 元, 低于全市水平 350 元。全市农民收入水平与全省差距还在继续扩大,由 2000 年相差 473 元 扩大到 2004 年的 600 元。县域产业结构偏低,升级缓慢。与同期甘肃 15 个市区和嘉峪关市 相比,县域农业比重高,工业化程度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劣势明显。县域农业基础 薄弱,仍以传统农业为主,非农产业只占 1.6%,比重非常低,加工产业竞争力不强。与劳动力过 剩、高素质人才和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的现状相适应,其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或生产设备 老化,或完全手工业,工艺技术落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专业化协作程度低,区域互补功 能较差,产品以劳动密集型和原料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和质量标准低,出口产品竞争力 较弱,农民增收困难。 5 5 对策及建议对策及建议 5.1 进一步优化粮经比,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进一步优化粮经比,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 20032012 年,陇南市的粮经比都在一步一步的优化,但是还是在以种植粮食为主,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相比,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占了很大一部分。从表 5-2 中也可以看出 2012 年陇南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仍然占着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五分之四。 民以食为天,粮食作物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东西,所以发展经济作物,要在保证粮食生产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论文(设计) 17 的条件下进行,在保证粮食生产的情况下,进一步优化粮经比,增加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 例如,可以增加土地的利用率,在不生产粮食作物的季节,可以把土地用来种植经济作物, 例如油菜等。也可以套种,例如,在种植玉米的农田,可以套种马铃薯,以提高产量。 0 2 4 6 83.45:14.38 82.72:15.59 82.19:16.34 81.85:16.88 81.04:17.25 80.45:17.56 81.88:16.44 80.23:17.76 79.68:18.20 78.54:18.78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 20032003年年20122012年陇南市粮食作物与与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年陇南市粮食作物与与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例 年份年份 倍数倍数 系列1 表 52 5.2应用科学技术提高经济作物产量,促进经济作物深加工,增加农民收入应用科学技术提高经济作物产量,促进经济作物深加工,增加农民收入 利用现代生物科技技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利用现代加工技术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特别 是精深加工,这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出路。陇南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发展相对滞后,应大力发 展农产品加工业(如成品、半成品),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农户增收。按照市场和消费者 的要求生产农产品的全过程,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则,从品种的选育到收获、 加工整理、包装上市,都执行严格的标准。特色农作物的种植,用什么品种、何时下种、何时 施肥、施多少肥、何时采摘,都执行严格的规定。对于农产品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化措施,开 拓出口创汇市场。例如2004 年西和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 为“中国半夏之乡”,为了有效解决半夏种植成本高和销售网络单一的问题, 西和县积 极争取把半夏产业纳入全省科技扶贫项目规划,投入资金 100 万元,启动实施了半夏种 茎组培繁育项目,部分生产体系已建成。同时,按照“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积极扶 持半夏销售大户领办龙头企业,组建专业协会,将农户生产与市场销售全面对接,新组建 了十里乡二郎村半夏协会,全县已初步形成了十里二郎、稍峪符庄、姜席姜川 3 个初具 规模的半夏基地。经过不懈努力,西和的半夏育种、种植管理、加工、销售逐渐走上 了轨道,形成了产业。 5.3 科学规划科学规划,进行规模化种植进行规模化种植 由于陇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有些农作物各县都能种植发展,如何实施规模化生 产,笔者认为,各县要根据本身的自然优势、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比较该产品在全省和全国同类 产品的分布、品种、规模和市场容量,以发挥比较优势为标准合理安排本区域特色农业的目 标定位和产业布局(或基地建设),确立主导产品、主要品牌和主导产业,规划好其在本区域、 在全省乃至全国农业发展中的区域分工。在陇南经济林果、中药材、蔬菜和草畜四大支柱 产业中,特色产业繁杂,有花椒、核桃、油橄榄、茶叶、银杏、蚕桑、苹果、中药材、冬春蔬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论文(设计) 18 菜、草色畜、食用菌、烟叶等,近 20 个品种。然而陇南县域条件、资源禀赋、主导产业、 经济结构差异大,各县应该摸清家底,因地制宜,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进行区域化种植。 陇南市以发展 810 种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经营为宜,各县以发展 23 种为益。特别要注 重品牌培育和延长产业链,切不可希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发展大而全小而全的大杂烩或/万 能经济。 5.4.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要求。陇南市南北温差悬殊。由东南 向西北,依次从亚热带湿润气候向暖温带湿润气候、温带半湿润气候和高寒阴湿气候 过渡, 年平均气温 515,日照时数 17002000 小时,活动积温 26004600,年降 水量 4501000 毫米,无霜期 166285 天。武都、文县南部及康县东南河谷地带,海 拔低于 1000 米,年平均气温高于 14,活动积温大于 4500,年降水量 4501000 毫 米,局部地方年降水量达 1300 多毫米,干燥度小于 1,无霜期大于 280 天,热量和水分均 为甘肃最高,是本省唯一的亚热带温润气候区。所以文县、武都应大力发展花椒、橄榄油、 纹党;徽县、成县应大力发展杜钟、板蓝根、柴胡;康县因大力发展黄连、天麻;西和县 素有“千年药乡“之称,境内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平均气温 8.4,无霜期 149214 天,日照时数 15001800 小时,年降水量 451734.7 毫升,是典型的大陆型季风气 候,十分适宜半夏生长,西和应大力发展半夏;宕昌、礼县应大力发展当归、红芪、和大 黄。所以陇南市各县应该根据本县、市的地理优越条件,发展适合本县、市生产的经济作 物,这样才能确保陇南市的经济作物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才能促进陇南市经济的发 展。 表表 5-5-15-5-1 5.5 深入发掘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实现可持续发展 陇南市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古老植被和孑遗植物有一定数量分布,森林覆盖率达 39.9%。 有北方第一万象洞、九曲十八弯洋汤天池、森林茂密鸡峰山;有徽县三滩原始自然风貌、康 县清河原始森林。经调查全市有种子植物 140 科 820 属 2500 余种,有 15 个类型 25 变型;有 国列珍贵树珙桐、银杏、红豆杉等 52 种,各种菌类 100 多种;有野生药材 1200 多种。境内生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论文(设计) 19 息野生动物 300 多种。特色农业产业化是陇南市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发展特色农 业要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既能够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 源,又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特色农产品,调动农民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实现对农业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 6 结语结语 基于经济地理学的有关原理及其理论来指导经济作物的生产建设已经有了很深的研究, 也获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对具体到县域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立足于陇南市,对县域的 经济作物生产进行研究得出陇南市市经济作物生产现状是经济作物物种丰富,种植地域分 散,特有经济作物分布突出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呈逐年增加,增速高于粮食作物,主要经济 作物产量持新增加,中间略有波动经济作物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各县区差异较大。 存在的问题是 经济作物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条件薄弱农村空心化,青壮年劳动力外 流主要经济作物投入成本大,风险高加工能力差,附加值低。对此提出的对策与建议是科学 规划,进行区域化种植进一步优化粮经比,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应用科学技术提高经济 作物产量,促进经济作物深加工,增加农民收入深入发掘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实现可持续 发展。望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能对陇南市未来经济作物种植及整个农业生产安排提供发展提 供思路和合理依据。 但是由于个人知识不足、理论原理理解不够深刻,对经济作物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 及等分析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对陇南市经济作物生产现状探究不够深入,针对存在的问 题提出的建议也是不够全面,需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完善。 楚雄师范学院本科论文(设计) 20 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 1 肖毅湛,关于中国农业现代化战略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4 2 王涛,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J.黑河学刊, 1997,21:19 3 罗正富,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研究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4陆浩,在甘肃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8,9 5 刘中一,就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J.新农业.1991(05):3-4 6 岳跃生,陇南市 2010 年政府工作报告- 陇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2010,2-3 7 周利霞,濮阳市经济作物生产发展现状与对策J. 河南农业.2008,(12):60 8 许婷婷,我国花生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 山东农业科学,2010,7:117-119 9 魏建科,刘仙芝,扶风县经济作物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02(1): 29-31 10袁璋,我国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的近期变化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