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关于出台办法的汇报.doc_第1页
[工作总结]关于出台办法的汇报.doc_第2页
[工作总结]关于出台办法的汇报.doc_第3页
[工作总结]关于出台办法的汇报.doc_第4页
[工作总结]关于出台办法的汇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出台溧水县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办法有关情况的汇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1.3.22)各位领导 :2010年12月南京市出台了南京市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办法(宁政发2010254号)。为出台我县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办法并实施好此项政策,现就我县被征地人员的有关情况以及拟定我县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办法涉及的有关问题及建议汇报如下:一、南京市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办法主要精神南京市出台的南京市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办法,按照“土地换保障”的思路,将被征地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主要通过在征用土地时,筹集社会保障资金,为劳动年龄段的被征地人员参加职工社会保险,缴纳15年的职工养老保险和12年的失业保险,使其在年老时有职工退休养老金待遇,失业时可领取24个月的失业保险待遇;为养老年龄段被征地人员参加征地基本生活保障(包括个人免费参加城市居民医疗保险),直接按月享受基本生活保障金,实现被征地人员“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同时对历史上的各类征地对象,通过鼓励劳动年龄段人员参加社保和建立老年生活困难补助资金的办法,解决历史征地人员的保障问题。通过该办法在根本上解决被征地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二、我县的被征地人员情况南京市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办法所称的“被征地人员”系指宁马府1983188号文实施后,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被依法征为国有后,所形成的被征地人员,包括今后征地所产生的应进保障的人员。根据我县实际,对照市分类办法,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已实施征地项目,目前仍未能进保的被征地对象,如我县“认产补偿”所涉及的人员;第二类是溧水县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试行办法(溧政发200621号)文件规定的被征地人员;第三类是1992年以来征地农转非人员。1、第一类人员:目前全县约有73960人,其中养老年龄段约为15197人,劳动年龄段约为49428人,16周岁以下人员9335人。2、第二类人员:2006年2月我县出台了溧水县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试行办法,全县共3920人,其中,其中养老年龄段为1393人,劳动年龄段为2527人。目前参加了被征地农民基本保障的养老年龄段人员待遇为285315元/月,劳动年龄段人员可领取2或不超过10年的生活补助费,目前标准为225245元/月。3、第三类人员:2006年试行办法出台前,我县城区范围内征地农转非人员共有4604人,其中,16周岁以下人员163人,劳动年龄段人员3654人,享受老年生活困难补助待遇人员787人,其老年生活困难补助待遇为183205元/月。各类人员情况统计 单位:人年龄 段落类别预征地已参加老征地保障老征地安置带劳合 计16周岁以下9335-1639498劳动年龄段494282527365455609养老年龄段15197139378717377小 计739603920460482484从以上情况看,我县主要对象为“认产补偿”所涉及的人员,占89.7%,由于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要求,以及进保标准的逐年提高,我县出台并实施被征地人员纳入社会保障工作,建议尽早开展,重点解决“认产补偿”所涉及的被征地人员。 三、涉及的有关问题及建议(一)、参保缴费标准的选定问题。1、参保险种的选定根据市文件精神,被征地人员纳入社会保障,其劳动年龄段人员应当参加职工养老、失业保险,纳入社会保险范畴;养老年龄段人员参加征地保障,直接享受征地保障金和居民医疗保险待遇。根据我县实际,建议我县被征地人员参加社会保障时,其劳动年龄段人员应当参加职工养老、失业保险,今后被征地人员可以按我县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方式续保,包括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如在用人单位就业的,按我县企业的有关规定参保缴费;养老年龄段人员参加征地保障,直接享受征地保障金和个人免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并享受待遇。2、选择一个缴费标准比较有利根据南京市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办法,被征地人员按时间分成三种进保对象,确定三种补缴标准,即:19832004年被征地人员补缴15年社保为4.98万元,20042010年已进征地保障的人员补缴15年社保为5.88万元,2011年16月征地进保补缴社保15年为8.11万元(今后每年将在此基础上增长)。主要考虑:由于征地时间的不同,造成征地补偿标准也不同,同时也考虑了财政的负担问题,但由于存在着缴费的不同,也带来今后其待遇的不同,存在着一定的矛盾。针对我县的实际情况,参照市办法基础上,综合选择一种缴费方式比较有利。主要理由:一是我县目前主要是解决预征地人员进保问题。据统计全县有被征地人员中劳动年龄段5.56万人(预计),其中:预征4.94万人,而符合南京办法二、三种类型的人员仅为0.62万人,即:19832006年征地人员0.37万人,20062010年已进征地保障的人员0.25万人。根据我县征地情况,特别是针对我县已用地但仍未能确定为被征地人员为主要对象的情况(占89%),选择一种缴费标准比较有利。二是如果按照市办法,选择三个缴费标准,涉及预征地的所有人员都将按此最高标准缴费,加大了征地进保的费用,增加了负担。三是缴费标准不同会带来其养老金待遇不同,且会造成当时已规范征地并进保的人员待遇低,未能进保的待遇高,增加不必要的矛盾。3、缴费标准的选定(1)南京市的三个标准对象标 准合计费用(万元)其 中预计待遇(元/月)养老保险失业保险2011年上半年新征地人员209320%12158.17.540.567452004-2010年已进保人员150020%12155.885.40.486542004年前征地补偿人员累加15年(历年市社平工资比例)4.784.30.48592(2)备选方案标 准合计费用(万元) 其 中预计待遇(元/月)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方案一120820%12154.834.350.48611方案二136920%12155.414.930.48636方案三累加15年(历年我县社平工资比例)4.654.170.48581方案四累加15年(历年我县社平工资的80%比例)3.823.340.48550(由于失业保险市级统筹,按市要求最低标准测算)方案一、二主要参照市2004-2010年进保人员缴费标准选定,方案一选定的1208,为我县2010年度(2010.7-2011.6)社保最低缴费基数;方案二选定的1369,为全省2010年度(2010.7-2011.6)社保最低缴费基数;方案三为参照南京2004年前征地人员进保标准,选择我县历年社会平均工资拟定;方案四为方案三基础上按我县历年社会平均工资80%拟定。同时在选定缴费标准时还应与原征地缴费标准相衔接,即进保费用的70%为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可继承),要大于或等于原征地缴费标准(33000元),还应与今后(2012年后)的标准相衔接;同时还应当考虑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要求;养老金水平还应与养老人员征地保障金相适应,并适当高于原征地人员的保障金水平。总之既要考虑承受能力,又要考虑其养老金的水平问题,还要能调动被征地人员的参保积极性,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使今后征用土地社保政策能很好地实施。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建议选择方案三为我县今年的缴费标准,今后每年逐年增长。该标准仅为市一类标准的51%、二类标准的70.9%、三类标准的83.8%,有利于我县“土地换保障”整体工作推进,亦与我县土地价格、经济发展情况等基本相吻合。即凡被征地劳动年龄段人员,以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之日(或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之日)为划分年龄段的基准时点,按我县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往前补缴不超过15年且不早于16周岁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在2011年度内办理进保的实行一个标准,今后每年随着社保缴费的增加而增长。对已经办理的历史征地农转非人员以及已按征地保障试行办法进保的被征地人员,在劳动年龄未参保的均可按上述办法往前补缴。4、 养老年龄段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金标准的拟定 标 准 方 案方案一(611)方案二(636)方案三(581)方案四(550)标准一(90%)550572523495标准二(85%)519540494468标准三(80%)489509465440(市确定此标准时,以当期养老金的90-95%选定,目前初定710元/月)针对我县情况,建议在方案三中选择标准二或三。 (二)、失业保险的问题。 市办法明确在补缴养老保险的同时,补缴失业保险,用失业保险的政策来取代原二、三年龄段发放生活补助费的办法,一是补缴12年的失业保险,可以享受24个月的失业保险待遇,目前我县最低失业保险待遇为591.3元/月,高于原征地办法的生活补助费标准;二是当参保人员失业保险累计缴费年限达到15年后,其退休前二年失业的,可以再享受二年的“大龄延长申领”待遇(但此项政策仅为南京市试点政策,有待进一步明确)。我县失业保险从2006年4月起,虽然已经实行市级统筹,但由于财政体制问题,我县和高淳从2010年底已被退出“市统筹”(但无文件明确)。如果失业保险不能纳入市级统筹,二年的失业保险待遇,预计每人应从失业保险领取待遇1.5万元,失业保险基金净支出1万元左右,我县失业保险无法承担,除非财政弥补或纳入市统筹。假如不补缴失业保险,一是与市办法有出入;二是应当另外筹措资金,建立相当于失业保险待遇标准(或不低于原征地人员生活补助费发放标准)的生活补助费发放制度,资金筹措的压力大,效果远远低于失业保险的办法。因此建议在补缴养老保险时一并补缴失业保险。(三)、基准时点确定问题。按市文件精神,从2011年1月1日起,以“市政府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之日”为划分年龄段的基准时点。基准时点选择是以“市(或县)政府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之日”,还是另外拟定,如以“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之日”,值得推敲。一是2011年以后的征地,能否都以市或县政府批准难以明确;二是目前的征地项目,是否都有政府的批复?特别是针对我县近几年规范和非规范用地的情况,如何选择“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之日”,会导致进保人员及劳动年龄段和养老年龄段人员的不同。 (四)、待遇差距问题。市文件实施后,劳动年龄段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后,按规定享受养老、失业、医疗、生育等社会保险待遇,其待遇水平与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待遇是一样的,政策规范明确,待遇总体较高(与农保、原征地保障等待遇相比),被征地人员参加社保后,基本能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同时,养老年龄段人员从纳入征地保障的次月起享受基本生活保障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待遇,由于缴纳的征地社会保障费的大幅度提高,其基本生活保障金预计市标准在每月710元左右,今后每年根据情况调整;南京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待遇,由于其缴费标准略高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前其待遇标准亦略高于后者。新政策实行后,被征地人员的待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总体而言,劳动年龄段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后的待遇,高于养老年龄段人员征地保障待遇。由于征地未能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会导致部分人员随着年龄增长与社保无缘。同时,2010年底前的老征地人员的保障待遇,包括基本生活保障金水平,两者会有一定的差距。有关待遇比较对 象待 遇劳 动 年 龄 段人 员 待 遇养 老 年 龄段 待 遇2011年后进保人员1、24个月失业保险待遇,每月不低于591元;2、 年满男60、女55岁时,按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享受退休养老金;3、 可参加职工医保;4、 死亡后按养老保险规定享受抚恤金等1、 进保次月起享受保障金,保障金略低于当年进保人员的退休养老金标准;2、 参加居民医保;3、 死亡后结清个人账户2006-2010年已进征地保障人员1、二年或不超过10的生活费,目前225-245元/月;2、年满男60、女55岁时,享受征地保障金,目前285-315元/月;3、死亡后结清个人账户目前285-315元/月,死亡后结清个人账户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后,其养老金水平由国家或省统一规定,而征地保障金待遇由地方确定。同时新办法出台时参照市办法,适度提高原征保障相关待遇。原征地保障待遇调整方案目前标准调整方案一调整方案二老征地保障生活费第二年龄段245280265第三年龄段225250245保障金一档285320315二档315350345老征地生活困难补助205、191、183225、210、200235、221、213方案一按市办法同比增长计算(取整数),方案二取市办法绝对额增加计算。建议我县按方案二执行(老征地生活困难补助执行方案一)。(五)、用地未能办相关手续带来的问题。按市文件精神,凡属劳动年龄段人员将参加社保,其相关待遇将按照社会保险的有关规定享受待遇。对用地未能办相关手续的,一律以用地后补办手续时确定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之日”来确定,可能带来部分年龄接近55、60周岁的人员,因不能纳入“社保”出现矛盾以及进保费用增长的问题。特别是因无法办理征地手续或长期没有办理征地手续,而带来的矛盾。建议我县长期没有办理相关征地手续的非规范用地,能规范手续的,尽早落实征地相关手续,实施被征地人员进保工作;暂时无法办理相关征地相关手续的,能否按照“土地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的思路,筹措资金后先行办理征地进保手续,从而避免将来进保费用增长以及“两种待遇”的矛盾。同时建议今后用地要规范严格,不再出现新的“征地政策”。 (六)、资金筹措问题。按市文件精神,从2011年1月1日起征地应按新办法、新标准,一次性缴纳“社会保障费”和“土地出让金等土地有偿使用收益中提取部分”,缴至“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基金专户”,然后根据年龄确定是否参加社保,参加社保的一次性补缴15年的养老和12年的失业保险,其社保费用转至社会保险的有关账户。对2010年12月底前的被征地人员,补缴的费用分期缴至社会保险账户,由市、区两级财政按6:4承担。我县从2011年新文件出台起,新征地应一次性缴纳征地保障费用;历史上征地人员的社保费用筹集,按照“谁收益、谁承担”的原则,确定县、镇两级的分担比例,分期缴纳。同时,建议县政府建立征地调节基金,用来解决进保费用筹措不足以及调剂征地保障基金等。 参 保 费 用 测 算 单位:亿元按方案一计算按方案二计算按方案三计算按方案四计算 说 明 预 征 地人员31.2134.9630.0524.6916岁以下不进保已参加征地人员0.630.780.590.38原征地保障基金按人均剩余2.33万元计算 老征地人员1.41.611.331.03原安置费按人均1万元计算 合 计33.2437.3531.9726.1(另外,16岁以下人员应当一次性支付生产补助费10000元)实施征地保障办法后,劳动年龄段人员享受24个月的失业保险待遇,预计当年每月应当支付600元5.56万人=3340万元,养老年龄段每月支付基本生活保障金465或4941.74万人=810或860万元,同时还应考虑缴纳新农合医疗费及部分年龄小的被征地人员续缴保费等,预计前两年每年应当安排资金不少于5.3亿元(第三年后正常安排)。(七)、历史上其他遗留问题。包括计划经济时期征地带劳、一次性领取安置费的征地人员,仍有部分人员未参加社保,凡符合参保条件的(在劳动年龄的),采取政府“兜底”的办法,鼓励其参加社保,来解决其养老问题,原领取的费用退还后,被征地人员不再承担费用,补缴不足部分由财政承担。由于这类人员时间跨度较长,这次征地进保政策相对比较优惠,可能会对原征地人员中养老年龄段人员造成影响,市办法是适当提高老年生活困难补助标准,建议我县参照市办法同比例提高老年生活困难补助标准(建议增长10-15%)。另外,近几年来,部分征地人员在领取“征地相关安置费”后,按照我县补缴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参保并补缴了保费,费用相对较高,包括利息和滞纳金,未能享受到本办法提供的相关优惠政策(但本人已领取了征地的相关费用),显失公平,应给予一定的补助。建议在实施中对此类情况给予一定的补助,未补缴的不享受。(八)、就业政策的落实问题。虽然被征地人员进保后解决了保障问题,但失地后第一位的还是就业问题,就业问题解决得不好,会导致部分被征地人员成为贫困人群。形成新的不和谐不稳定因素。被征地人员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但由于其政策的操作性不强,吸引力不大,落实得不好,加之他们文化不高,缺乏非农化劳动技能,市场竞争就业意识不强,自身素质不高,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特别是女40、男45岁以上人员。建议针对我县情况,在征地调节基金中建立促进就业基金,用于就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多渠道、多元化鼓励就业、创业,如凡用人单位吸纳被征地人员就业并参加社会保险的,给予用人单位2-3年社保补贴;个人自谋职业、创业的,给予免税及免收地方各种收费等优惠政策,续缴社会保险的给予一定的补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