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备考现代文专题复习建议.ppt_第1页
新课标高考备考现代文专题复习建议.ppt_第2页
新课标高考备考现代文专题复习建议.ppt_第3页
新课标高考备考现代文专题复习建议.ppt_第4页
新课标高考备考现代文专题复习建议.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是必然 “稳”是根 本 新课标高考备考现代文专题复习建议 关注高考关注高考 分析学情分析学情 探究考点探究考点 1.文体要求 2.常规考题 解题技 巧 1.考纲解读 2.考向展望 3.考题特点 1.学生现状 2.方法点拨 现代现代 文阅文阅 读备读备 考建考建 议议 l题型有所改变 要体现新课改理念,考查内容 需要更多地注重作品的内涵和艺术 魅力,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 和人文精神,强调考生有创意的解 读。考题增加的探究性问题,是新 课程高考最大的亮点之一,体现了 高中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和创新能力的基本理念。 l分值逐渐增长 选择题的分值将会逐渐减少 ,主观题的题量将会增多,分值 也将逐渐增长。从全国新课改各 个考区的试题来看,有恢复多项 选择题的可能。 1. 关注不同文体特点 2. 掌握同类题型套路 3. 规范相关答题要点 l论述类: 以议论为主的文章。 l文学类: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l实用类: 访谈、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 考纲涉及的三类文体 模块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 一单单元 情感与意象 (现现代诗诗歌 ) 情趣与理趣 (中外抒情散文 ) 人物与环环境 (小说说一) 性格与冲突 (中外戏剧戏剧 ) 情节节与语语言 (小说说二) 二单单元 提要钩钩玄 (古代散文 ) 含英咀华华 (诗经诗经 、楚辞、 汉汉魏六朝诗诗歌) 感受与共鸣鸣 (唐宋诗诗) 情思与意境 (宋元词词曲) 披文入情 (古代抒情散文 ) 三单单元 品人与品文 (记记叙散文 ) 情景交融 (古代抒情散文 山水游记记) 质质疑与解难难 (古代议论议论 散 文) 理清思路 (社科论论文 随笔 ) 融会贯贯通 (文艺艺学论论文) 四单单元 博观约观约 取 (新闻闻、报报 告文学) 对话对话 与交流 (演讲讲辞) 启迪与想象 (科普科幻) 知人论论世 (古代人物传记传记 ) 概括与归纳归纳 (自然科学论论文 ) 表达 作文 内容角度 记记叙文 写法角度 记记叙文 一般议论议论 文议论议论 文写作写作提升 表达 口语 朗诵诵 演讲讲 讨论讨论 辩论辩论 访谈访谈 梳理 探究 汉汉字 对联对联 新词词新语语与 流行文化 成语语 修辞 姓氏与文化源流 交际语际语 、文学 作品个性化解读读 语语文学习习自评评 逻辑逻辑 、文学大 师师 影视视文化 文言词词及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识 有趣的语语言翻译译 名著 导读 论语论语 大卫卫.科波 菲尔 家 巴黎圣母院 红红楼梦 高老头头 莎士比亚戏剧亚戏剧 谈谈美 三国演义义 堂吉诃诃德 高中新课程语文必修1至必修5目标内容一览 选修一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传 主 篇 名 杜 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鲁 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杨振宁:合壁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1、理解 B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 C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3、鉴赏评价 E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什么 ? 怎么 考? l理解 分析 鉴赏 读懂 备 铁铃铛 铁铃铛寄托着勉儿对 爸爸的思念 铁铃铛沉默 铁铃铛锈损 铁铃铛发出的声音是整 个花园的信念 “形 ” 铁铃铛剧烈摇动 花园里 的花草 “神 ” 主线 : 支线支线 : 父子情深 父亲去世 告别父亲 父亲是一家人的信念 父亲在艰苦的环境 中忘我工作 暗线 : 锈损了 的铁铃铛 (11年 四川卷) 1.降低姿态 2.学会尊重 作者考官 文本 忘我 l理解句子的含义 l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l分析文章句段的作用 l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l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重视五类常考题型 一、理解句子的含义 四步(解题过程) l寻找关键词 l放回原语境 l解读关键词 l还原修辞格 两义(表达过程) l浅层义:字面义+语境义 l深层义:情感义 (11年全国大纲卷针挑土文学类散文)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 (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l“那天,我们上午去的是老家寨,一路颠 簸,开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在揪着心开 始晕车了。最后步行20分钟进寨。下 午去另一个苗寨,又是近两小时车程 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l答案:一语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代回程 时天色已晚,又点出当天行程紧张、工作 辛劳。 倦容 (10年全国卷 大河家文学类散文)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 (2)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 l答案: 我们不能在世俗生活中放任 自流(字面义),要深入到大河家这样 的底层民间(字面义);才能找到中 国文化的根以及人生的真谛(语境义) ; 随波逐流先去大河家住一阵与其不如 这既是作者的自我鞭策,更是对读者 的期待(情感义)。 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走好“五步” l审读题干 l锁定范围 l切分语义 l筛选要点 l整合信息 (09年重庆卷瓷器的意味文学类) 15.阅读文章第自然段,从三个方面 简要概括瓷器的演变。(6分) 答案:从大俗到大雅。 (1)从陶器到瓷器 (2)从实用到艺术 (3)从粗陋到精致 三个方面 (12年广东卷寂寞出学问实用类访谈) 19围绕“寂寞出学问”,秦绍德从哪 三个方面做了倡导?(5分) l答案: 治学精神方面:要有坚守学 术,静心求实的精神;治学态度方 面:要有兴趣,要有对学问热爱; 治学环境方面:媒体与学者应当形成 良性关系,要弘扬学术精神,学术成 果而不是学者的私生活。 寂寞出学问 三个方面 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走好“五步” l审读题干 l锁定范围 l切分语义 l筛选要点 l整合信息 三、分析句段的作用 两个角度(双线作答) l内容 记叙:交代事情缘由 议论:点明文章主题 抒情:抒发作者情感 l结构 段首、段中、段尾 (一)段首的作用 l点题 l总领全文 l设置悬念 l照应结尾 l开启或引出下文 (为下文做铺垫) (07年辽宁卷炉火文学类 散文 ) 17.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 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l 金风换成了北风,秋去冬来了。冬天刚刚冒了 个头,落了一场初雪,我满庭斗艳争娇的芳菲, 顿然失色,鲜红的老来娇,还有各色的傲霜菊花 ,一夜全白了头。两棵丁香,叶子簌簌辞柯了, 像一声声年华消失的感叹。 l 答案:内容上: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 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预设了空 间;结构上: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写 “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的“炉火”。 内容上: 结构上: (11年江西卷晚秋文学类小说) 16.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 用(4分) l开头: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 这却让瓦萨卡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 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 l结尾: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 变得自如了。 l答案:内容上:设置悬念,温暖睛和的晚秋为 什么好像在戏弄他,嘲笑他。引起下文,展 开故事的情节;结构上:点题,与结尾呼应 使文章结构严谨。 内容上 : 结构上 : (二)段中的作用 l过渡,承上启下,前后照应 承上:总结上文,照应上文“” ; 启下:开启下文,照应下文“” 。 (07年江苏卷麦天文学类 小说) 16.“头项一团火球,身上汗珠子擦了又出,早晨 起个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 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 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l答案:内容上: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 结构上: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 ”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 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 应。为下文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 内容上 结构上 : (三)段尾的作用 l总结全文 l卒章显志 l深化中心 l呼应开头 l照应题目 11年四川 锈损了的铁铃铛文学类 散文 17请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妙处。6分 l那只锈损了的铁铃铛被取下了,卖给了古 董商。勉儿最后一次抱住它,大滴眼泪落 在铃身上,经过绿锈、裂缝和长长短短的 线路波纹,缓缓地流下来。 l答案:结构上:以勉儿泪落铃铛这一形象 生动的细节描写收束全文; 内容上:委婉含蓄地抒发了他对爸爸的怀念 和伤痛之情;深化意蕴,余味无穷。 内容上 : 结构上: 四、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l储备:常用术语 l熟悉:常见题型 l掌握:常规技巧 记叙 顺叙:交代事件 清楚明白 必要 交代 倒叙:设置悬念 吸引兴趣 波澜 起伏 插叙:丰富内容 深化主题 曲折 有致 补叙:补充前文 解释原文 内容 完整 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 物事含蓄 议论 叙后议论:画龙点睛 点明主旨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 通俗易懂 中间议论:小结过渡 引出主旨 (一)常用术语 从表达方式角度: 记叙、抒情、议论、描写、说明 描 写 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 以形写神,揭示人物特征 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 刻画人物内心世界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及情感 于细微处凸显人物 从选材剪裁角度: 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 从结构安排角度: 行文线索:首尾贯穿; 烘托铺垫:凸显特 征; 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前后照应:结构完 整。 从表现手法角度: 象征、对比、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语言特点: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含蓄深沉等;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从语言运用角度: (12年山东卷古怪的重水实用类科普论文) 21.第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严谨。运用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说 明方法,严谨地说明了重水的特性和功用。 简明。多使用短句、语言简洁明白。如“在大自 然中,普通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 朴素。语言朴素自然,平实客观。如“重水这名 字,便是打这儿来的”,读起来亲切自然。 生动。句子中运用了修辞,如“跟普通水有着许 多不同的脾气”,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 (二)常见题型及技巧 语言有哪些特点 1. 语言有何特 点 2.结合语境分析 3.点明使用效果 (10年广东卷让法律保护阳光实用类新闻评论) 19. 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修辞方法 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 1.其实它们受着许多的束缚,满肚子委屈。 答:拟人。赋予阳光、水等人的委屈情态,生动 鲜明的表现了人们对新能源认识的局限。 2.还有谁知道它们居然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呢? 答:反问。增强语气,再次强调应该正确认识并 充分利用好新能源。 3.建筑商说还得改图纸,施工队说太麻烦,物业 说不美观。 答:排比,增强气势,突出新能源发展受限制的 现实原因。 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1. 使用什么修 辞 2.结合语境分析 3.点明修辞效果 请任选两个角度赏析这篇文章的手法 五、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两种类型 : l半开放 l全开放 l半开放型 (1)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 (2)引据论述: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恰当 引用论据,有条理地陈述。言之有据,言 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传记多从表 现传主精神品质来谈) (3)联系现实: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 ,除了引用文本,还要合理联系生活现实 。 (4)小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答题思路: 亮出观点引据论述联系现实总结陈词 l10年全国新课标卷杂交水稻之父实用类 传记 (4)袁隆平和斯瓦米纳森是同行,可他们一见面就为尊 严“打了一仗”,最终又成为朋友,而且认为彼此的友谊 “将更加长久”。请你就对“同行”、“尊严”、“友谊 ”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 看法。 l11年课标卷下笔不觉师造化实用类 传记 (4)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 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 么样的启示?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l12 年辽宁卷克罗齐的求索实用类 传记 (4)克罗齐一生经历了大地震、社会动荡和战争带来的 苦难,但最终大有成就。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结合全文 和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 结合全文 结合全文 结合全文 l全开放型(观点+分析) 这种探究题只要紧扣要求,思想健康, 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条理清晰,即可符合 要求。 11年辽宁卷数学奇才华罗庚实用类传记 (4)“班门弄斧”、“观棋不语真君子,落 子无悔大丈夫”都是具有广泛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