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优方2论语练习答案.doc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2/f33c6314-b47f-4d7e-95cc-2c7eef9e0250/f33c6314-b47f-4d7e-95cc-2c7eef9e02501.gif)
![[语文]优方2论语练习答案.doc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2/f33c6314-b47f-4d7e-95cc-2c7eef9e0250/f33c6314-b47f-4d7e-95cc-2c7eef9e02502.gif)
![[语文]优方2论语练习答案.doc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2/f33c6314-b47f-4d7e-95cc-2c7eef9e0250/f33c6314-b47f-4d7e-95cc-2c7eef9e02503.gif)
![[语文]优方2论语练习答案.doc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2/f33c6314-b47f-4d7e-95cc-2c7eef9e0250/f33c6314-b47f-4d7e-95cc-2c7eef9e02504.gif)
![[语文]优方2论语练习答案.doc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2/f33c6314-b47f-4d7e-95cc-2c7eef9e0250/f33c6314-b47f-4d7e-95cc-2c7eef9e02505.gif)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2012温州二中高三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2题。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上述文字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孔子的“仁爱”思想。答案: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依据上述对话,你认为孔子的“仁爱”思想表现出哪些重要特点?答案:一是“一以贯之”的“忠恕”;二是由己及人、博施于民、能近取譬等;三是注重“仁爱”的实践性和实效性,以实际行动造福百姓,推动社会进步。 二、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完成34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3.从上面材料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建立一个怎样的社会。答案:有道/有德/为政以德4.在论语中孔子多次称颂尧、舜、禹的社会,舜的社会,禹的社会,有人说是孔子对“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朴素生活的向往,在这一点上和老庄思想是相同的,对此你怎么认为? 答案:在论语中孔子虽然多次称颂尧、舜、禹、稷,但他赞美的主要是他们高尚的个人品德和德政,并非“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朴素生活。在这一点上孔子与老庄思想是不同的,孔子反对的不是文明的进步,而是道德的退化,他希望通过恢复周礼,通过道德教化来积极地建设理想社会。三、(2012杭州市浙大附中高三模拟)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56题。子由问孝。子曰:“今之孝,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孟子曰:“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注。”(孟子)【注】币,礼物;将,送;币之未将者也:礼物送上去之前就该具有的。5.从两则材料中概括孔子“孝”道的核心内容。答案:敬。6.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儒家的礼仪观。答案:礼的核心是仁(爱与敬),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和目的。没有仁爱只有物质的“礼”是虚假的,与动物牲畜没有差别,与人交往,我们提倡发自内心的爱与敬,反对徒具形式的礼物交往。四、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8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篇下)7.相较后世“三纲五常”的思想,孔子和孟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答案:孔孟都主张对君臣双方都应有要求,强调君臣各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8.对于君臣关系,孟子的主张比起孔子来有什么发展?答案:孔子只是笼统地提出君臣都应各守礼仪;而孟子则谈得相当具体,他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对君主的要求更加严明,其爱憎情感更加鲜明,其主张更有人民性。五、(2012嘉兴市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9.“玉帛”和“钟鼓”指代的分别是什么? 答案:礼物和乐器。10.从上述文字看,“礼乐”和“仁”是什么关系?试作简析。答案:两者是形式和内核的关系。“礼乐”是外在的形式,要建立在“仁”的基础上,“仁”决定和支配着“礼乐”。如果没有“仁”这个内核,“礼乐”的存在将缺乏意义,成为无本之木。六、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12题。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 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墨子)【注】不若已:不如停止。如:应当。劝:鼓励。11.根据上面两段文字,概括孔子和墨子具有的共同精神。答案:坚定地为理想而奋斗、献身(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12.根据上面两段文字,评述孔子和墨子在实践道义过程中情感的差异。答案: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充满着深深的怅惘;虽然“为义”的人很少,但墨子对实现自己的理想充满信心,乐观而自信。孔子更具人情、人性,墨子更具英雄气。七、阅读下面两则文字,完成1314题。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齐宣王问曰:“汤放(流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独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13.同样面对臣子弑君的事,孔子和孟子的态度有所不同。请说出他们各自的依据。答案:孔子依据周礼中的君臣等级制度,孟子依据君主的德行是否符合仁义。14.孟子对“武王伐纣”的解释巧用了孔子与子路的一次谈话(“卫君待子而为政”)中提到的治国主张。请说出这种主张,并说明孟子是如何巧用这种主张的。答案:正名。孟子认为戕害仁义的君主不是好君主,是独夫。按照“正名”主张,商纣不是好君主,而是独夫。因此,杀掉商纣,称不上弑君。八、(2012镇海中学高三月考)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1516题。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15.这则材料体现了孔子待人的什么原则?答案:忠,即尽心待人的原则。16.请简要分析“孔子相师”一事所反映出的“仁”和“礼”的关系。答案:“仁”是“礼”道德情感的依据和基础,“礼”是“仁”在制度和礼节上的表现形式。孔子提醒乐师注意脚下,向他介绍在座的人,这都是相师之道,是礼节,孔子帮助乐师,能做到言辞恳切,礼节周到,态度诚恳,是有仁爱之心的表现。九、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1718题。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17.中的“忠”是指什么意思?答案: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别人着想。18.、表现了孔子学说的基本观念中的哪一个侧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表现了“恕”这一侧面。在有丧事的人旁不吃饱饭,对穿丧服的人和失明的人表示同情和尊敬,正是仁爱宽厚、推己及人这一恕道的表现。十、(2012宁波市高三质检)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1920题。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19.上文有成语如“发愤忘食”,请从上文中再概括出一个成语。答案:箪食瓢饮(箪食陋巷)、乐在其中、乐以忘忧等。20.结合“浮云”的比喻义,就节选的文段说一说孔子的人生观。答案:从对颜回的称赞和自我表白中看出其安贫乐道,重义轻利。把富贵比做浮云,因为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云烟”;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十一、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21.孔子对待利欲的主张是怎样的?你怎样评价孔子对于利欲的主张?答案:追求利欲无可厚非,但这必须坚守“仁”,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孔子的这一主张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人总是在一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生活,追求利欲是人的本能,但是,为了得到利欲而不顾廉耻,就会酿成大错。十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223题。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22.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答案: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和博学多闻。23.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答案:颜回。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以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以孔子其他弟子为例亦可)十三、阅读论语中一段文字,完成2425题。(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现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24.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答案: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25.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答案:赞成孔子的观点。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赞成桀溺的观点。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十四、(2012金华十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627题。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26.请用一个熟语概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意思。答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27.孔子提倡仁爱,却不同意“以德报怨”而主张“以直报怨”,谈谈你对这一主张的理解和看法。答案:赞同孔子的观点。用恩德来回报仇怨是一种美德,但不应当用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别人的过失,而应该以公正、正直的原则正确对待有负于你的人和事。 不赞同孔子的观点。善良的人,我以善意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意对待他,结果就会使他也变得善良。“以德报怨”,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人们向“善”的心理。十五、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完成2829题。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28.“窃比于我老彭”,孔子把自己比作名气远不如自己的“老彭”,怎么理解?答案:表现孔子的“孙(逊)以出之”的君子之风,在文化传承上的谦逊向学的品德。“周监于二代”,老彭为商代贤者。此语表现孔子在“克己复礼”上的文化自觉性。(另外解说,能自圆其说,亦可)29. 孔子对文化采取述而不作的态度。有人说,这种做法不利于创新;有人说,这种做法有利于传承请说说你对孔子这个态度的看法。2答案:所谓“述而不作”,是指只综合、阐述和宣传古代前贤的理论、学说、主张,而不创新立异、自立新说。这是孔子谦虚的说法,也跟他的政治倾向有关。孔子提倡“复礼”,向往周朝的礼仪、制度、文化,而当时现实是“礼崩乐坏”,所以他更认为要大力宣扬古代文化。对于“述而不作”,一方面说明孔子“复古”的政治立场,以古代礼乐作为最高的标准;但另一方面,孔子在综述古代文化中形成自己的体系,有创新,并非“传声筒”,更非今天一些“学者”东拼西凑、剪剪贴贴可比。 十六、(2012温州二中高三适应性考试)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完成3031题。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30.选文中“问一得三”中的“一”指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答案:“一”指的是先生有否对自己的儿子进行偏私的教诲。31.本章说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原则?(用一个成语概括)谈谈你对这一教育原则的认识。答案:有教无类。人有差别,如贫富、贵贱、智愚、善恶、亲疏之类。就教育来说,应该进行平等的、一视同仁的教育,因材施教,感而化之、循循善诱,这种原则其背后渗透着中庸的理念。十七、阅读下列文字,完成3233题。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32.论语中经常拿屋舍厅堂来比喻一个人的学问造诣,例如上述文字中子贡就把孔子的学问比作数仞之高墙,而孔子也曾称子路的学问已经入门,但还未达到一定的境界,由此可以提炼成语_。答案:登堂入室33.子贡的说法发人深省,按照他的说法,“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叔孙武叔的话“宜”于何处?请做评价。答案:子贡认为孔子的学问修养就像数仞之高墙,找不到门进去,就看不到宫室的华美;所以如果根据外表评价就看不到内涵丰富的孔子。而叔孙武叔就是这样孤陋寡闻的人,有这样的想法是很自然的。十八、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3435题。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34.请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答案:暴虎冯河。35.由上述文字能看出子路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希望他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答案:子路是一个争强好胜,有勇无谋的人。孔子希望他能够去除匹夫之勇,遇事冷静,谨慎小心,认真谋划。十九、(2012绍兴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论语中节选的文字,完成3637题。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手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36.“尔”虽是形容词词尾,但都很形象传神。“率尔”写出_,“铿尔”形容答案:子路的冒失曾皙推瑟发出的声音(状推瑟之声)37.有人说:“曾皙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图景,这和当时隐居避世的接舆、长沮、桀溺等隐士们的理想从本质上看是完全一致的。”上述说法对孔子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不正确。曾皙所描绘的雍容暇豫的盛世气象,正体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孔子思想的主导面是积极入世,希望在政治上一展宏图,创造出一个太平盛世,只是在“天下无道”时才去过一种清淡自适的生活。而接舆、长沮、桀溺等隐士们是怀着无为的心态主动选择避世的。二十、(2012杭州十四中高三月考)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3839题。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建水利水电考试试题及答案
- 列检值班员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煤制烯烃生产工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网络安全管理员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岗前安全培训寄语课件
- 合成氨净化工国庆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耐火纤维制品成型工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广告室内合同(标准版)
- 铁路机车制修工国庆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农化技术员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战术搜索教学课件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测试卷及答案(含四题)
- Linux操作系统基础任务式教程(慕课版)课件 任务4 使用Linux操作系统中的硬盘
- 自控系统报警管理制度
- 口腔服务5S管理
- 保安投诉管理制度
- 2025年高考江苏卷物理真题(原卷版)
- 【公开课】种子植物+第2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 2024年贵州贵州贵安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看拼音写词语)
- 房屋在别人名下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