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第二章上).ppt_第1页
逻辑学(第二章上).ppt_第2页
逻辑学(第二章上).ppt_第3页
逻辑学(第二章上).ppt_第4页
逻辑学(第二章上).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概念(教材P70-80 ,词项) 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最基本的、能反映具有确定属性的 对象的思维形式。 (1)概念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 (2)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 (3)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必须具有确定的属性 。 (4)概念的发展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为 目标的,但这是哲学上的要求。 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 二、概念与语词 概念与语词的联系:概念是语词的思 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 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 概念和语词的区别: (1)概念属于逻辑学研究的范畴,语词是语言学 研究的范畴,分属不同的学科。 (2)语词具有民族色彩,不同民族的语词是不一 样的,概念没有民族色彩,具有全人类性。 (3)任何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示,但并不是任 何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 (4)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 中国古代对月亮的美称: 望舒、广寒、纤阿、斜轮、太清、清光、 夜光、太阴、悬弓、悬钩、银钩、垂钩、 婵娟、素娥、姮娥、蟾蜍、蟾宫、金蟾、 金波、金盘、金镜、宝镜、秦镜、金兔、 圆兔、玉兔、玉羊、玉钩、玉轮、玉蟾、 玉桂、玉盘、玉弓 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 (5)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6)语词的变化相对于概念的变化来说要 慢得多,概念发生变化时有时仍用旧 的语词。 第二节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一、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中对事物的类 的属性的反映。 事物由于属性的相同或相异而形成 各种不同的类,具有某些相同属性的构 成同一个类。 第二节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中对事物的类的 分子的反映。 每个类所包含的个别对象或者较小的 类,在普通逻辑中,叫做类的分子。 第二节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分组讨论:虚概念 要求: 1.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相关论文 (从暨大图书馆网站进入),并认真研读。 2.每组(6至8人)制作一个ppt课件,包 括:文献综述、本组观点及理由、参考文献 、小组成员名单。 3.两周后课堂讨论,小组派代表上台发 言。 第二节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三、概念要明确与模糊概念 l 概念要明确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我们所使用的概念必须有明确的 内涵和外延,不得含混不清。 第二层意思是,在理解一个概念时,既要懂得这 个概念的内涵,又要了解这个概念的外延。 第三层意思是,对于某些不易为人所了解的概念 ,必须加以明确的表达。 第二节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l模糊概念: 例: “谷堆” 、“秃子”, “好”、“很好”、“最好”、“ 还好”、“顶好”、“坏”、“较坏” 、“很坏”、“最坏”、“极坏”、“ 既不好,也不坏”、“既不怎么十分好 ,也不怎么十分坏”。 维纳:“人有运用模糊概念的能力”。 查德:创立模糊集合、模糊数学和模糊 逻辑。 第三节 概念的种类(自学)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反映由一个事物组成的 一类事物的概念,单独概念的外延只有 一个对象。 表达单独概念的词语: (1)专有名词(专名) (2)摹状词 摹状词就是通过揭示某一个体的独 有属性来指称该个体的词语。 (3)单称代词 第三节 概念的种类 普遍概念是反映由若干个别事 物组成的一类事物的概念,其外延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别对象构成 。 第三节 概念的种类 有的表示有限的事物,如:中国百 万人以上的大城市。 有的表示无限的事物,如:自然数 、原子、天体等。 语言中的普通名词、动词、形容词 等,一般都表达普遍概念。 有一些语词既可以表达单独概念,又 可以表达普遍概念。例如 “人民日报”。 第三节 概念的种类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 象的概念,非集合概念就是不以事物的 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第三节 概念的种类 区分三种不同的关系: 类和分子、整体和部分、群体与个体。 类 / 分子 : 树 / 桃树、李树等 整体 / 部分 : 树 / 树根、树枝等 群体 / 个体 : 森林 / 个别树 统一体 第三节 概念的种类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根本区别在于: 集合概念只能用来指称由许多个体有机 构成的统一体,而不能用来指称构成这一统 一体的个体。 非集合概念既可以用来指称一类的任何一 个分子,也可以用来指称许多具有共同属性 的分子所构成的类。 第三节 概念的种类 集合概念的名词,有如下几种构词方式: 第一种,名量式。 例:车辆、纸张 第二种,复合式。 例:湖泊、岛屿 第三种,汇类式。 例:酒类、花丛 第三节 概念的种类 注意事项: (1)同一语词既可以代表集合概念,也可以 代表非集合概念。 (2)集合概念只能以群体为单位计量,而不 能以有关的个体为单位计量。 (3)集合概念可能是单独概念,也可能是普 遍概念;而非集合概念可能是单独概念,也可能 是普遍概念。 第三节 概念的种类 三、正概念和负概念 正概念是反映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是反映事物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思维训练题 三个人去投宿,共要30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