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说课课件.ppt_第1页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说课课件.ppt_第2页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说课课件.ppt_第3页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说课课件.ppt_第4页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说课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说课流程,一 教材分析,二 学情分析,五 教学过程,四 教法分析,三 教学目标,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是高中生必备的基础知识 在本节中,学生将在问题情境中了解数系扩充的过程以及引入复数的必要性,学习复数的一些基本知识,体会人类理性思维在数系扩充中的作用。,一、教材分析,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二、学 情 分 析,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在此前,学生已经对数的扩充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接受和理解虚数,对学生来说又是一大挑战和跨越,这是我们这节课可利用的有利因素和挑战性。,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数的扩充史,渗透数学文化 ; 2掌握复数的概念和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 数的扩充过程,使学生体会到一种鲜活的数学思维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数的扩充史,掌握复数的概念和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教学难点:对虚数产生的必要性的理解,三、教 学 目 标,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本节运用大量的数学史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到参与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总结方法、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四、教 法 分 析,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一)情景引入,设计意图,卡尔丹(cardano,1501-1576),解:设其中一个数是 x ,则另一个数为10-x.,化简得: x2-10x+40=0,五百年前意大利的卡尔丹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将10分成两个部分,使它们的乘积等于40.,该方程无实数解,则 x (10-x) =40,即 (x-5)2=-15,那么他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他想:负数为什么不能开方? 那么他是怎么解决的呢?,利用司空见惯的问题进行悬疑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然后师生一道回顾数的发展史来寻求灵感和答案,教 学 过 程,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设计意图,数学文化之旅数的历史,远古的人类,为了统计捕获的野兽和采集的野果,用手指或石子数个数,历经漫长的岁月,创造了自然数1、2、3、4、5、自然数是现实世界最基本的数量,是全部数学的发源地 古代印度人最早使用了“0” 公元5世纪时,“0”已经传入罗马。 但罗马教皇凶残而且守旧。他不允许任何使用“0”。有一位罗马学者在笔记中记载了关于使用“0”的一些好处和说明,就被教皇召去,砍去了双手,自然数的产生,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可能会为自己的梦放弃一切。 苏格拉底 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教 学 过 程,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二)悬疑探究,设计意图,为了表示各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以及满足记数法的需要,人类引进了负数负数概念最早产生于我国,东汉初期的“九章算术”中就有负数的说法公元3世纪,刘徽在注解“九章算术”时,明确定义了正负数:“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不仅如此,刘徽还给出了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千年之后,负数概念才经由阿拉伯传人欧洲。 负数的引入, 解决了在自然数集中不够减的矛盾,负 数 的 出 现,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成就,可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教 学 过 程,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数学文化之旅数的历史,(二)悬疑探究,设计意图,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发现,仅仅能表示自然数是远远不行的。如果分配猎获物时,5个人分4件东西,每个人人该得多少呢?于是分数就产生了。中国对分数的研究比欧洲早1400多年!自然数、分数和零,通称为算术数。自然数也称为正整数,分 数 的 出 现,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成就,可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教 学 过 程,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数学文化之旅数的历史,(二)悬疑探究,分数的引入 解决了在整数集中不能整除的矛盾,关于无理数的发现 2500年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 世间任何数都可以用整数或分数表示,并将此作为他们的一条信条.有一天,这个学派中的一个成员希伯斯突然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是个奇怪的数,于是努力研究,终于证明出它不能用整数或分数表示.但这打破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于是毕达哥拉斯命令他不许外传.但希伯斯却将这一秘密透露了出去.毕达哥拉斯大怒, 将他扔入了大海.,希伯斯发现的这类数,被称为无理数.,毕达哥拉斯 约公元前 560480年,教 学 过 程,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数学文化之旅数的历史,(二)悬疑探究,无理数的引入 解决了开方开不尽的矛盾,设计意图,负数的引入,解决了在自然数集中不够减的矛盾。,分数的引入,解决了在整数集中不能整除的矛盾。,无理数的引入,解决了开方开不尽的矛盾。,那么我们引入什么样的数, 才能解决负数不能开平方的矛盾呢?,重新引导学生回到引题,转入难点突破环节,教 学 过 程,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数学文化之旅数的历史,(二)悬疑探究,对前面的探究过程进行整理,(三)建构新知,设计意图,1545年,卡尔丹在大衍术中写道:“要把10分成两部分,使二者乘积为40,这是不可能的,不过我却用下列方式解决了”,能作为“数”吗?,历史回顾,教 学 过 程,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1637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把这样的数叫做“虚数”,1777年,瑞士数学家欧拉在其论文中首次用符号“i ” 规定: i2=-1 称i为虚数单位,从15451777 232年,人们终于认可了虚数,但让学生在几分钟之内认可,他们一定有好多想法。在适当的时刻给予学生讨论的机会,这是化解难点的关键步骤,讨论,你对虚数是怎么看呢?,设计意图,(3)全体复数所形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 一般用字母 c 表示.,(1)形如a+bi的数叫复数, 用字母 z 表示.,2复 数 的 概 念,实部,虚部,其中 称 为虚数单位.,(2),教 学 过 程,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难点突破了,接下来就是本节课的而重点内容,本环节分四个部分,(三)建构新知,1新数 i 叫做虚数单位,并规定: (1)i 2 1; (2)实数可以与 i 进行四则运算,在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的加法与乘法的运算律仍然成立,(1)复数的概念,1、对于复数z= a+bi(ar,br),0,特别的,当a= 0 且b= 0 时,z=0,当b= 0 时,z 为 实 数,当b 0 时,z为虚数,当a= 0 且b 0时,z为纯虚数,非纯虚数的虚数:a 0,b 0,设计意图,教 学 过 程,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三)建构新知,(2)复数的分类,解决复数的分类问题,复数相等的定义,复数a+bi和 c+di 相等规定 为 : a+bi = c+di,1、复数问题实数化的基本方法 2、解决复数的相等问题,设计意图,教 学 过 程,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复数问题可转化为实数范围内的代数问题,(三)建构新知,(3)复数相等的定义,设计意图,复 数 集,实 数 集,有理数集,自然数集,整 数 集,虚数,复数,整数,负整数,自然数,分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教 学 过 程,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三)建构新知,(4)复数的定位,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但不是难点,给学生八分钟时间自学整理,教师进行补充。 目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品质。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表演的舞台,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意图,1说明下列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并指出哪些是实数,哪些是虚数,哪些是纯虚数.,教 学 过 程,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这里我们设置了一般习题和挑战习题 ,以满足不同学生多层次的学习需求,使他们得到最全面的发展,2 已知 其中,求x与y?,挑战习题:,1,-1,3 计算,b,4 (湖南卷)z=i+i 2+i 3+i 4 的值是( ) a. -1 b . 0 c . 1 d . i,数的概念发展到虚和复数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连某些数学家也认为数的概念已经十分完善了,数学家族的成员已经都到齐了。可是1843年10月16日,英国数学家哈密尔顿又提出了“四元数”的概念。四元数的数论、群论、量子理论以及相对论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人们还开展了对“多元数”理论的研究。多元数已超出了复数的范畴,人们称其为超复数。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向量、张量、矩阵、群、环、域等概念不断产生,把数学研究推向新的高峰。这些概念也都应列入数字计算的范畴,但若归入超复数中不太合适,所以,人们将复数和超复数称为狭义数,把向量、张量、矩阿等概念称为广义数。 尽管人们对数的归类法还有某些分歧,但在承认数的概念还会不断发展这一点上意见是一致的。到目前为止,数的家庭已发展得十分庞大。,(五)课堂拓展数的发展展望,设计意图,从自然数到复数,高中阶段我们对数的 认识已经结束,但数的发展已经到了尽头了吗? 本环节的设置,就是要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索的道路是无止境的 我们的教育更需要要给学生启发出巨大的想象空间,吸引他们不断地向前探索。,教 学 过 程,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设计意图,教 学 过 程,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小结方式 学生整理 教师补充 既是对整节课堂教学的回顾,又能对教学效果起到及时反馈的目的,作 业,一、课后练习4、5、6 二 撰写小论文(题目自拟) 完成一个学习总结报告。对数发展的历史轨迹、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 如如果世界没了数 数 的 历 史 数 的 未 来 可参考书籍资料 、 网络资源等,(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