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课件:再别康桥.ppt_第1页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课件:再别康桥.ppt_第2页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课件:再别康桥.ppt_第3页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课件:再别康桥.ppt_第4页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高级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课件:再别康桥.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别康桥 一、作者简介 二、作者评价 三、陆小曼简介 四、康桥情结 五、写作背景 zxxkw 学.科.网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 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5年毕业于杭州 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 洋大学和北京大学。并于此期间应父命 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 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 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 学。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 作者简介 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 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 学、清华大学教授。因他深受西方文化 的熏陶和欧美浪漫主义、唯美派诗人的 影响。1922年回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 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 成为新月社的代表人物。1924年,印度 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 随泰漫游欧洲。 作者简介 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 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并在北京主编 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 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 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 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 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 美、日、印诸国。 作者简介 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 选为英国诗社社员。 1927年在上海光华 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又到北京大 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 ,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 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 ,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 。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 学.科.网 作者简介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 ,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 脚下,时年35岁。 著作有 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云游, 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 自剖、秋, zxxkw 作者简介 小说散文集轮盘, 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 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 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作者评价 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的充满着诗人气质的 作家,徐志摩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既表现 出这位旷世奇才的天真和浪漫,同时亦 流露出这位生活在乌托邦之国中的理想 主义者的幼稚和可笑。在他的散文中, 我们不难看出,他在以英美的民主度量 中国国情时的尴尬与滑稽,而在这之下 ,同时亦藏着一个知识分子的拳拳爱国 之心。 作者评价 徐志摩不但爱情上是一个“情种”,在政治上亦 是个赤子。他的许多散文揭露社会黑暗,抨击 时弊,表现了资产阶级文人慷慨激昂的人道主 义情感。当然若是论徐志摩的散文深义,它恐 怕既无鲁迅之深刻尖锐及宏阔感,郁达夫之练 达及沧桑感,但就其抒情性特征则是任何一位 现代散文家不可比拟的,它的散文始终充溢着 饱满的激情,哪怕是颓废,读来亦痛快淋漓, 决无缠绵泥淖之感。 zxxkw 作者评价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 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 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 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 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 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 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 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名篇。 作者评价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 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 ,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他的新诗 可堪千古绝唱。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 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 以后的继起者未见有能与之并驾齐驱的 。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 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的执 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 遗憾, 作者评价 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 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 泣鬼神的。难怪这位诗坛巨星英年早逝的的噩 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 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徐志摩的诗文都是 风格迥异于他人的,储安平曾在悼志摩先生 一文中说:“内涵是它的骨骼,辞藻是他的 外表;一座最早的房子外面没了一些现代美的 彩色和轮廓,仍不能算定成它建筑上的艺术。 ” 作者评价 这正道出了徐志摩为人为文的风格,语言的华 彩,夸饰的造句直接构成了他诗文的外在美, 再与之澎湃的内在激情相匹配,俨然是一个洒 脱不羁,放浪形骸的浪漫才子的“亮相”。胡适 说得好,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 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 个是美。的确是一语 中的。他的作品就是这种精神的融合与体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诗歌,就是一篇可堪千 古绝唱的经典之作。 陆小曼简介 陆小曼(19031965) 名眉,江苏常州 人。自幼聪慧,父亲陆定为日本帝国大 学伊藤博文得意门生。国民党元老,曾 任国民党参事、赋税司长等职。陆小曼 从小跟随父亲在京学习,精通英法两国 文字,并擅长中国画,造诣较深。如果 单凭她的才艺和悟性,陆小曼如果专心 致志做学问或专事绘画、文学,那么他 必定成为中国现代文艺界中的著名大家 。 zxxkw 陆小曼简介 可惜她沉湎于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和声 色犬马,荒了学问,疏了文字,淡了丹 青,把个好端端的事业葬送于大烟白面 的吞云吐雾之中。即便如此,陆小曼的 才气亦是难以掩没的,就在徐志摩临终 前还大为赞赏她的山水画长卷是难得的 灵秀之作,徐志摩说:“小曼若能奋进, 谁不低头。”从文章来看,寥寥数篇纪念 文章和一本小曼日记,就足以看出 她在文字上的功夫和才气。 陆小曼简介 那声情并茂的语言,那飞动灵逸的辞章 ,非一般仕女闺秀所能,没有扎实的文 学功底,没有灵动的才情和敏悟,是不 可为之的。如果我们仅仅把陆小曼的沉 沦说成是外因的诱惑则是不客观的,她 与徐志摩的结合并没有能激发其创作的 灵感和欲望,足可见人的惰性是难改变 的,我们只能在这支离破碎的篇什中, 兴叹一轮美丽的新月徐徐地沉落,无可 挽回地沉落。 康桥情结 康桥:即“剑桥”(Cambridge),英国著 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是徐 志摩曾经学习生活的地方,徐志摩对此 地有很深的感情。 1920年秋,徐志摩经 美国到伦敦,在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 习,1922年上半年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 特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过了半年的正 式学生生活后,8月中旬回国。 康桥情结 1923年3月在时事新报上发表了第一 首记忆康桥的诗康桥在会吧, 但艺术上松散冗长,效果不佳; 1925年7 月再次访问伦敦,1926年1月写下了为人 熟知的现代散文名篇我所知道的 康桥;徐志摩曾在我所知道的康桥 中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 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 康桥情结 弯弯曲曲的清澈见底的河水,河水里飘 着长长的青草,两岸四季长青的绿茵茵 的草坪,斜依在桥的两端的棵棵垂柳, 矗立于岸边的宏伟的教堂,庄严秀丽的 各学院的建筑群徐志摩非常喜欢这 个地方,为这优雅、秀丽、宁静、和谐 的大自然所陶醉。清晨,或傍晚,他常 常在织锦一般的草地上读书,有时俯身 观看康河里的流水, 康桥情结 有时仰头眺望天上的行云,有时撑一只 长篙在康河里划船,有时则在夕阳西下 的晚景里,骑上一辆自行车,独自去追 赶天边阔大的太阳康河以她独有的 灵性滋润着徐志摩,徐志摩在回忆康桥 时曾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 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 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 化)康桥创造了一个充满性灵的诗人。 写作背景 一种说法是,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 到英国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 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 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 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 ,他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 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 河里划船。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 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 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写下了这首诗。 写作背景 另一种说法是,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 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 ,地点是中国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 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一夜之后, 事先谁也没通知,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