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ppt_第1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ppt_第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ppt_第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ppt_第4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七年级上册 类别 原 始 农 耕 原 始 畜牧业 原始手工业 制陶业 建 筑 业 表现 栽培粟、 蔬菜和 磨制石器 饲养 猪狗 制造 彩陶 建筑半地 穴式房屋 半坡聚落 人面鱼纹彩陶盆 陶器不仅是 半破人重要的生 产生活工具,其 中的彩陶还反映 了原始人的艺术 追求。 二、河姆渡聚落 类别 原 始 农 耕 原 始 畜牧业 原始手工业 制陶业 建 筑 业 表现 水稻水稻 磨制石器磨制石器 饲养饲养 猪、狗猪、狗 、水牛、水牛 等家畜等家畜 烧制烧制 黑陶黑陶 建筑杆栏建筑杆栏 式房屋式房屋 河姆渡聚落 半坡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 猜猜哪间是河姆渡居民 的房屋? 半地穴式 干栏式 半坡氏族使用的“石斧” 骨 耜 (翻地农具) 河姆渡氏族生活在 多水潮湿的地区,这 一地区的土质比较 松软,盛行使用材料 来源方便、制作简单的骨耜来翻地。 石磨盘、棒 半坡聚落遗址半坡聚落遗址 剔刺纹罐、指甲纹壶 陶器不仅是半 破人重要的生产生 活工具,其中的彩 陶还反映了原始人 的艺术追求。 几何纹罐、钵 半坡聚落遗址 鱼纹彩陶盆 河姆渡聚落遗址河姆渡聚落遗址 刻画猪纹刻画猪纹黑陶黑陶钵钵 陶猪 新石器时代 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 河姆渡出土 长6.7厘米 从事稻作生产的河姆渡氏族,其家畜饲养业 也有一定规模,饲养的家畜主要是猪、狗和水牛 ,猪的数量最多,破碎的猪骨和牙齿在遗址中到 处可见。 河姆渡人的生活 河姆渡史前遗址 7000年前的人 河 姆 渡 观察与比较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 (1)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相同的 地方? (2)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为什 么会存在差异呢? 相同点:相同点: A处于大致相同的社会发展时期 B都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形态,兼有饲养、渔猎采集 C都会建筑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D都普遍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陶器 不同点:不同点: A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河姆渡居民 位于长江流域 B建筑房屋的特点不同: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河姆渡 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 C代表性农作物不同:半坡居民是最早种植粟的居民;河姆渡 居民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 D陶器所反映的艺术风格不同 不同点原因:不同点原因: 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不同,环境不同等 。 农 耕 文 明 的 特 征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红陶猪形陶 彩陶豆 石匕首 此梳是用象牙制成,是迄今 为止原始社会保存最为完好的梳 子。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 发现过骨簪、玉簪、玉发箍等固 定发式或美发的用品,可见当时 的人们十分重视梳理头发,并流 行梳髻。 象牙梳 长16.2匣米 穿孔玉斧 淡黄色。体扁平,顶部微呈 弧形,两边斜直,刃部较宽, 两面刃,较锋利。顶端一圆形 穿孔,两面钻透。四边较薄, 中间较厚,通体磨光。制作精 美,无使用痕迹,是权力或财 富的象征物,为部落首领所占 有。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 址墓葬出土。现藏山东省博物 馆。 随葬品 说明了什么? 课 堂 小 结 原始居民时间地点原始农耕房屋建筑 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 原始居民 半坡 原始居民 距今约距今约 70007000 多年多年 距今约距今约 60006000 多年多年 浙江浙江 余姚余姚 陕西陕西 西安西安 水稻水稻 磨制石磨制石 器器 粟粟 蔬菜蔬菜 磨制石器磨制石器 干栏式干栏式 半地下半地下 穴式穴式 烧制烧制 黑陶黑陶 烧制烧制 彩陶彩陶 半坡、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简表半坡、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简表 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有哪些 ? 1、河姆渡原始居民 2、半坡原始居民 3、大汶口原始居民 人类走出洞穴盖房 定居有什么重大意 义? 黄 河 江长 填出该图中各遗址名称填出该图中各遗址名称 半坡遗址半坡遗址 大汶口遗址大汶口遗址 河姆渡遗址河姆渡遗址 填一填 黄河 长江 粟水稻 1.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 民分别是我国_流域和 _流域的早期居民。 2.半坡聚落和河姆渡的遗物证明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和 _ 的国家。 B 2.半坡原始居民可能吃的食物是 ( ) A主食是粟,副食有鱼、肉、蔬菜 B主食是稻,副食有鱼 C主食有麦,副食有鱼肉和蔬菜 D主食是水稻,副食有肉和蔬菜 A 1.下列关于河姆渡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这些先民最早生活在长江下游地区 B.是我国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