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新材料作文分类审题思维训练.doc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2/ab634c14-3216-435d-b2d2-642f091d145b/ab634c14-3216-435d-b2d2-642f091d145b1.gif)
![[高三语文]新材料作文分类审题思维训练.doc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2/ab634c14-3216-435d-b2d2-642f091d145b/ab634c14-3216-435d-b2d2-642f091d145b2.gif)
![[高三语文]新材料作文分类审题思维训练.doc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2/ab634c14-3216-435d-b2d2-642f091d145b/ab634c14-3216-435d-b2d2-642f091d145b3.gif)
![[高三语文]新材料作文分类审题思维训练.doc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2/ab634c14-3216-435d-b2d2-642f091d145b/ab634c14-3216-435d-b2d2-642f091d145b4.gif)
![[高三语文]新材料作文分类审题思维训练.doc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2/ab634c14-3216-435d-b2d2-642f091d145b/ab634c14-3216-435d-b2d2-642f091d145b5.gif)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材料作文分类审题思维训练一、什么叫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也叫命意作文、题意作文或后材料作文。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一种已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它把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身上,审题不是从“话题”出发,而是 从“材料”出发。 二、材料类型及审题举例 (1)材料的类型有叙述评论(寓言、故事、社会热点、社会现象等)类、哲理类、组合类、 图画图片类等。 (2)新材料作文的命题类型虽然多样,但其基本的审题要求和写作思路是不变的。新材料作文要求从整体或自选角度进行创作, 但自选角度也应与材料整体紧密相关, 知道命题者的基本命题意图,否则,就容易走入偏题的歧途。 (3)由于新材料作文要求将材料融入写作中,我们就应该注意适当引述,尽可能地将与立意中心有关的内容准确无误地表述出来,而引述时要做到准确和言简意赅。 认识到位了,写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一)寓言类材料 要把握其寓意,紧紧围绕寓意来立意。如果材料中有议论性的语句,要特别注意,它往往对寓意的理解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根据议论句立意。【例 1】火花和浪花偶然会面了。火花对新朋友浪花说:“我们都能开出美丽的花,而且都叫花,因此我们是对亲密的姐妹。 ”浪花考虑了一会儿,不同意它的看法,否认说: “从表面看,我们的确有些相像,但是我与波浪紧密相连,根植于波浪之中,所以我的花永开不败; 而你只突出个人,所以总是一闪即逝。 ” 审题分析寓言型材料, 其含义常常含而不露, 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 如果就事论事, 就只能触及皮毛, 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 想要参透其中深层的哲理, 就要善于类比,“事”巧抓 与“意”的相似点,深入挖掘内在涵义。 此材料为寓言,其内容涉及两个对象:一是火花,一是浪花。浪花的话是提炼观点的重要信息。它根植于波浪,才花开不败;突出个人,就一闪而逝。这中间闪耀着哲理的光芒。关键在给“浪花”这一类体找到一个合适的本体。波浪是水滴的集合,源远流长,根基厚实,与之类似的应是一个群体,可以理解为民族、社会、乃至文化、习俗等;浪花不过是其中的一 个个体。由此可以联想到一句名言: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 ”然后将它进一 步推演,潜于背后的蕴涵就会露出来: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社会,才能永葆事业的青春。 【例 2】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 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 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 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审题分析 这是一道带寓言性质的多角度命意作文题。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一场美丽的误会。 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蛙的指点没有问题, 螃蟹的理解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把握住这则材料的中心呢? 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这个关键句。 如果从螃蟹的角度思考, 我们不难看出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 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 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出 “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 “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等观点。 如果从青蛙的角度思考, 我们也可以看出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 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是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着想, 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 结果好心办坏事。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出“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 题”等类似的观点。【例3】一只美丽的蝴蝶 去找医生整容。医生对她说 “你已经很美丽了,简直无可挑剔,用不着来做美容。”蝴蝶说:“红颜易老,我想把自己整得再年轻一点。”医生说:“其实,你现在的美才是最有魅力的。”蝴蝶打断医生的话:“我说过了,我要再年轻一点。”医生只好同意为蝴蝶做了整容手术。几天后,当一层层的绷带被解开,蝴蝶怀着激动的心情接过镜子,镜子里面竟然是条毛毛虫。人生在世,许多美好的东西既在过去,也在将来,其实更重要的是现在。有一位哲人说过:“人的欲望是一座火山,如不控制就会害人害己。”你觉得怎样呢?审题分析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写蝴蝶为了追求更年轻、更美丽而做整容手术,结果适得其反,变成了一只毛毛虫。分析材料,可以说,是蝴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美丽,从而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结果害了自己。故事之后的分析有两个要点提示:一是“更重要的是现在”,即现在是最美好的;一是“欲望不加控制就会害人害己”。审题立意一定要把握住以上要点。所以,本文的立意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学会控制欲望。2、把握现在,珍惜现在的美丽。3、做事过犹不及。(二)故事类材料 【例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010 年高考福建卷) 还在念大学的时候,雅科布格林与威廉格林兄弟俩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假设: 几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或许与人类发展的历史暗藏联系。为此,兄弟俩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共收集整理出 86 个传说,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这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联系。 于是他们把厚厚的笔记往书架上一搁,又开始了其他工作。 后来,一个朋友偶然发现了这本笔记,立刻联系了柏林一家出版社,把这些故事结集出版。 这本故事集至今已经再版两万多次, 印刷量超过一个亿, 曾被四十多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这本故事集就是世界各国儿童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 。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分析 格林兄弟俩,曾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最终作品“世界各国儿童耳熟能详” 立意:付出,本来就是一种收获;格林兄弟的作品是在朋友的推荐下才得以流传至今 立意:让优点尽现芬芳(选材:田忌与孙膑、成龙与孙楠等) ;格林兄弟在童话 未面世前,没有把心思全寄托一件事上立意:让人生多点精彩(选材:黄兴、香港阿福 等) 。 【例 2】有一位邮差,长年奔波在乡村的道路上,日复一日地将忧伤悲喜送到村民的家中。 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十分荒凉,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这位邮差已经在这条路上奔波了近二十年,一想到自己还要在这条无花无树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 他的心情就低落到了极点。 有一天当他经过一个花店时,心里一动,走进去买了一把野花的种子,从第二天开始,他把 这些种子撒在了自己每天都要来往的路上。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不断地撒下 种子,没多久,荒凉的道路两旁,竟开起了许多美丽的小花;一年四季,季季繁花。审题分析 对材料深意的把握,必须从整体上感知,不能只截取片段或词句,忽视前因后果。 这则材料以叙事为骨架, 说的是邮差因为环境的恶劣而心生倦怠, 又因为自己的心态转变而看到希望。从整体叙事方向看,它要论及的应该是人生在面对困境、挫折和打击时,要以何种心态和方式去应对的问题。 从事件因果关系角度分析: 邮差孤独寂寞的走在荒路上近二十年,虽曾经心情低落,但他没有一味消沉,还是积极主动 地去寻求改变当前境况的途径,播种野花就是一种积极的心态,结果收获的是惬意的人生,工作、生活不再单调乏味。 (1)良好的环境可以营造好的心态,创造美好(幸福、快乐)人生。 (2)播种美(快乐、希望、幸福等) ,收获美(快乐、希望、幸福等)。“播种”这一行为是心情(境)发生变化的转折点,正因为邮差的播种才能收获繁花。注意这里的播种与收获的 事物必须是正面的能对人生起积极导向作用的。而且“播种”不能等同于付出,限定了面向群体性,在广大的范围内发挥广泛的作用。 立意误区: 1、断章取义,片面理解。 如果只从局部出发,没有看到事件的前后因果关联,只想到花的绽放需要时日的积累,那就难免偏题。叙事类命题,可以从事件的前因后果角度多加比照,得出符合通篇题旨的立意。 只看到“不断地撒下种子?开出了许多美的小花”的结果,没有从分析其原因,揭示其深意入手,立意定为“积累” “量变到质变” “注重点滴” “坚持”等则不当。 2、只看表层,不求深入。 有的认为,邮差走了二十多年的辛苦路,心情是越来越差,直到后来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亲自去做,才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于是,立意为“凡事必须亲身实践,不能空想” 。材 料并没有反映“实践”和“空想”的问题,这样立意,偏离材料主旨。 (三)社会现象、社会热点类材料 【例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0 年高考湖北卷) 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先进的美好愿望。谁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 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梦想“从地球到月球” ,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不少于 800 字。 审题分析 这道作文题一是关注社会热点,将举世瞩目的世博会选入材料中,一改前几年不在材料中展示时事材料老规矩, 作文题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二是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和丰富的文化含量。围绕主题词“幻想”选取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晚清小说新中国 的预言, 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梦想这些丰富的材料, 让考生在对历史的审视和对现实的 观照中碰撞出写作的火花。材料提示语简明精当,反复强调文章的关键词“幻想” ,以排比句和省略号的形式指明了文章立意的方向。 从审题立意的角度看,文题材料没有设置太多的审题障碍,抓住材料中的提示语“幻想 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即可。 “幻想”连接着人类必须面对的 过去、现在和未来。从某个角度说,没有幻想就没有人类的进步,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构思时,可以从“幻想与现实” “幻想与社会进步” “幻想与成功”等角度切入,立意为文。 (细心的考生还会发现材料所举的例子都来自中外文学家的幻想小说,因此考生还 可以谈文学家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以及幻想小说的独特魅力,从这个角度立意。 ) 【例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010 年全国卷 II)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甲:浅阅 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分析 今年全国大纲 II 卷作文题要求针对“浅阅读”的讨论写一篇作文,其实就是要 求考生发表对“浅阅读”的认识,至于是谈得失利弊的哪一点或几点,由考生自由选择。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抑或是辩证看待,只要言之有理都可得到阅卷者的认可。对于本题而言,阅读方式的发展与变化也是与时俱进的。在当今时代, “浅阅读”以其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等特点而受到很多忙中偷闲人的喜欢。 当然, 与格物修身的深刻精神活动传统的“深 阅读”相比, “浅阅读”难免让人产生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之感。不过,什么都不是绝对的, 任何存在都是有其合理性因素存在的。所以,写这种文章,在语言表述上切忌有过激行为。 在赞同某种阅读的同时,千万别将另一种阅读一棍子打死,要辩证思维,得体表达。当然, 本题并非只能就阅读谈阅读,从阅读方式的选择与变化,也可折射出人们在生活方式、行为 习惯、学习态度等的差异与变化,据此去选择立意也是可取的。总之,时代的发展变化,让 学生有了浅阅读的经历和感悟,浅阅读似乎是他们每天都要经历的一种学习或是生活方式,也许他们没有在意先前的这种生存状态。现在这种生活经历以高考作文命题的方式呈现出来, 考生不会感觉生涩难解, 多有的是会意和亲历。 用自己的真实经历来表述感悟 “浅阅读” , 正是以自己的笔写自己的事, 此中个性化的感悟肯定层出不穷, 个性化的观点也定会接踵而 生。 【例 3】半年前,一位日本盲人戴着手套亲密触摸我国国宝秦始皇兵马俑。此事一经暴光, 立即引发公众的强烈质疑, 因为触摸兵马俑会对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害。 有关单位曾出面澄清 说只是特例。然而,11 月 25 日,法国总统萨科齐走进兵马俑坑,他用一只并未戴上手套的左手,触摸了一匹马俑的头部却无人阻止。其实,对于残疾人等“特殊游客”可触摸文物之举无须苛责,在国外也早有先例。世界知名博物馆卢浮宫就建有一个触摸式展厅,专门给视力有问题的参观者一个零距离接触文物的机会, 以便他们尽可能地对这些世界瑰宝有更深的了解。 审题分析 这则材料的可比点就是我们对待同样事件的不同态度。它考验和责问的是我们这个民族在对待平民与权贵时, 能否将保护文化和坚持原则很好地统一起来, 尊重文化与热情好客,能否因为身份地位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很明显,命题者的观点是明朗的,那就是要树立和培植一种健康的文化观,要学会尊重和平等待人。 【例 4】去年暑假,北京市一些高尔夫球场纷纷打出广告,招收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学打高尔夫球,培训费用一般都在几千年左右。不少家长纷纷为自己的孩子报名培训,他们的观点非常一致:让孩子们懂得规矩礼仪,培养贵族气质。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 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这是一则以“新闻”为写作材料的新材料作文,审题时要认真解读材料,要全 面理解材料,把握这则新闻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或传递的焦点。材料说的是“很多家长不惜重 金送自己的孩子去学打高尔夫球” 。原文中没有关键句表明观点,但冒号后面的文字,揭示 了家长们“非常一致“的动机“让孩子懂得礼仪规矩,培养孩子的贵族气质” ,这种巨 额花费的动机才应该是写作时应该关注的焦点。 深刻分析这则材料,我们有两个角度可以切入。首先是从家长的角度分析家长的行为。我们 对新闻中家长的做法要加以正确的辨析。家长让孩子“懂得规矩”的意图是可取的,但“培养贵族气质”的目的却值得商榷。所以,我们可以从家长的角度来立意构思,抓住一些家长行为方式上的错误,加以剖析,并有理有据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从家长的动机入手,花费重金是为了“让孩子们懂得礼仪规矩,培养贵族气质”“懂得礼仪规矩”当然值得 , 肯定, “培养气质”也无可厚非,但是要“培养贵族气质”就值得我们思考,什么是贵族气 质?我们现在需要构建的是和谐的公民社会, 而不是等级森严的贵族社会, 一个现代社会的人,究竟是培养孩子的贵族气质重要,还是培养孩子的公民气质重要?从这个角度入手,可 以更深刻地分析出家长行为存在的思想和社会根源。 (四)哲理类:哲思、名言、诗歌 【例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2010 年高考四川卷) 几何学上的点只有位置而没有长度, 没有宽度, 没有高度, 正是那无数个点构成了无数条线、 无数个面、无数个立体 要求:1.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2.自定立意、自拟标题、 自选文体;3.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四川卷提供的这个材料中, “点”“线”“面”“体”都是几何学上的概念,后者都是由前者组成的。据此,我们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联想: 由一个个小点,构成了面,联想到“个体和集体”“积少成多”“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由没有长度、 高度、 宽度的很多点构成了一条条线, 一个个面, 一个个立方体, 可以联想到 “平凡与伟大”等等。 【例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010 辽宁) 一个人在他 3 岁的时候想吃糖罐里全部的糖,结果手卡在糖罐里拿不出来,他哭了。 他 20 多岁的时候工作的农场分水果,他拿了最小的水果,但是他很满意。 他 58 岁的时候,他的公司说谁去要回 30 万英镑欠款,就给他 10 万。其他同事都没要回欠 款唯独他要回了,因为他只向债务人要 21 万英镑,自己只留下 1 万。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这则题中的材料叙述了一个人的成长经历,3 岁时的经历让他受益无穷,使他 在未来的生活中感受到了“知足常乐”的真正内涵。这种文题,在审题时,应从生活质量、 道德情操等角度去审视主人公的行为及价值观、 道德观、 幸福观, 从而写出立意积极、 乐观、 平和、超脱、阳光的“绿色”作文来,而这正是区分此类作文分数的重要标尺。本题立意可有“贪心与快乐无缘”“放弃也是一种智慧”“舍与得”等。 【例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你把别人看成天使时,你就会生活在天堂;当你把别人看成魔鬼时,你就会生活在地狱。 这两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 ,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指导 解读材料,发现这两句话是很有深意的,而且从内容上构成了对比。从“待人 方式”和“看人角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结果”两个方面形成对比,阐释我们的生活环境 取决于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 先看第一句话 “把别人看成天使,生活在天堂” ,说明如果你认为周围的人真诚、善良、美 好, 你就会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来与他们交往。 这种积极的态度自然而然会流露于你的言 谈举止间,并且明确地传递给对方,必然会得到周围人的好感、信任。如此,你就会生活在 一个和谐友好的生活环境中,别人在你眼中都是天使。反过来你在别人眼中自然也是天使, 人人都是天使,自己岂不如同生活在天堂之中。 反之, “你把别人看成魔鬼,就会生活在地狱” ,告诫我们:你不信任周围的人,甚至嫉妒、 厌恶、憎恨周围的人,把别人当作魔鬼,反过来别人也把你当成魔鬼。因为“魔由心生” , 如此恶性循环,人与人之间的壁垒越来越厚,鸿沟越来越深,你就如同生活在地狱一般。 通过对材料的解读,这则材料可以从“自己”和“他人”两个角度立论: 1、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2、学会欣赏。3、仁爱之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这类新材料作文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 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 道理,作为立论的切入点。 【例 4】雪窦禅师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一见便生擒。可怜猎犬无灵 性,空向枯桩旧处寻。 ” 有人从诗中看出了高度, 有了高度才能一扑必杀; 有人看出了视野, 视野开阔才能一览无余; 有人看出了灵性,有了灵性才能举重若轻;也有人看出了执著,寻寻觅觅未必不是一种境 界 你从诗中看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将你的感悟写成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 体自选(除诗歌外) ,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则以诗歌为材料的新材料作文题,诗歌的基本内容为“苍鹰靠高度和视 野开阔捕捉到了兔子, 而猎犬虽执著但因缺乏灵性而没有发现兔子” 就这个材料作文而言, 。 其审题过程应是这样的:首先捕捉命题人的“提示立意”“成功需要高度” “成功需要 视野开阔” “成功需要灵性” “成功需要执著” ;然后根据诗歌内容进行甄别,剔除“成功需 要执著”这一迷惑提示;最后根据自己对材料的认识选择“成功需要高度” “成功需要视野 开阔” “成功需要灵性”中任意一个或几个来确定立意。这里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如果 认为“提示立意”中有正确的立意,那就选一个或几个来直接作为文章立意,不必去想新的立意,最好不要盯着“提示立意”后面的省略号再大做文章,舍易趋难、舍明趋晦是不明智的,也多不会成功;二是如果认为“提示立意”中没有正确的立意,那就可以考虑省略号中 的内容了,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只要顺着正确的“提示立意”写作,就不会担心审题失 误了。 但也有人担心,这样立意过于趋同化,会造成立意“千人一面” “众口一词”的局面。切记,审题最重要的不是求新,而是求准。不必担心和别人观点一样,因为即使是同题作文也会有上下高低之分。审题准,立意正确,才有可能得高分;审题不准,立意偏颇,则一定得不了高分。 【例 5】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 “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这句名言表达形象,寓意深刻,它会引发我们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要求:结合这句名言,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我贴在地面步行”可以理解为对事业,对人生要沉稳务实,一步一个脚印。 “云端跳舞”可以理解为对事业,对人生浮躁轻率,虚无缥缈,毫无依托。两个分句连在一 起可以看出哲学家的观点:赞同沉稳务实的人生追求,鄙弃浮躁轻率的人生选择。【例6】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自定立意;2.自拟标题;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2010年山东) 审题指导这则名言内涵很丰富,能否正确理解句中的“阴影”一词很关键。“阴影”是一个中性词,与贬义词“阴暗”有很大的不同。立意时将“阴影”作为切入点就可以举重若轻了,作文就变成了如何正确对待“阴影”的问题。引申开来就是如何看待人生中的逆境、挫折、不利现象,学会理性认识阴影,阴影也是美丽(或魅力)人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人生中因为有了这些阴影才更精彩,正如 “失败是成功之母”、“无限风光在险峰”、“过程的艰辛才更能领略结果的幸福滋味”等。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把贪污腐败等一些严重违法违纪当成阴影来对待,认为一切美的构成也有这些毒瘤存在,那么审题就进入了误区,很难得高分,这不是作文命题的真正方向和意图。如:2011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五)组合类这类材料作文给我们提供了多则“材料”,在审题立意时要通过比照找出几则材料人、事、物的共同点作为中心,切不可只抓其一,不顾其二、其三否则就会偏题跑题。例如:(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美国校园枪声 1998年某天,美国阿肯色洲某中学突然枪声大作,年仅11岁的戈尔登和13岁的约翰逊在校园开枪扫射,打死了1名学生和1名教师,此外还大伤了11名师生。美国前总统谈校园暴力自去年10月以来,美国校园发生的枪杀案导致14人死亡,数十人受伤。作案人都是11岁至18岁的青少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事实:这些学校枪杀案件并非偶然,它们是我们的儿童采取暴力行动的正在演变的文化的反映。”我国少年暴力现状据报道,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查获不满18岁的刑事作案成员约15万人,其中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占一半以上,不满14岁的作案成员1万人左右。十一二岁的孩子杀人、伤害和恶性抢劫等暴力案件,也时有所闻。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文体、标题,不要脱离材料或含义作文。思考角度:材料的中心话题是是什么?围绕这一问题你会想到哪些东西?1、教育的问题:家庭、学校、社会2、文化的问题:凶杀、色情等垃圾文化的影响3、经济的问题:为钱而不顾一切甚至是不顾下一代和国家的前途;有钱而又失控4、管理的问题:口头上、形式上的严格管理,而事实上各方面都没有真正落实5、政治理念问题:我们成人到底该干什么?我们的社会走向、教育走向、民族走向下一代的培养走向等问题(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三位年轻的海军新闻工作者在北京进行了一次特别采访,题目是:中国人,你还记得“甲午”吗?一位来自佳木斯的三十多岁的东北汉子愣愣地问:“甲午是个啥?”给他解释后,他说:“现在都兴公历了,连俺屯子里的庄稼人都不看皇历了,谁还弄得清什么甲午!”。从上海来京旅游的林小姐说:“甲午战争我是晓得的。好像是在初中学过的吧。林则徐这个海军司令没当好,让日本人打沉了好多条船,不过他禁烟还是有功的。”一位在颐和园北窗门外卖各种纪念章的中年人说:“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知道了也没用。打仗是当兵的事,做生意就是多赚点少赔点。”审题思考:三个人各谈了什么内容?然后归纳三个人谈话的共同点。这三个人或不知道甲午战争,或印象模糊,反应冷淡。对此你有哪些想法?作为一个中国人该不该忘记甲午战争?该不该忘记邓世昌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民族气节?该不该进行中国近代革命史的教育。从反面发问:对甲午战争一无所知的青年人,能有历史的责任感、使命感吗?再如:2011年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题:中国崛起的特点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聘导游合同范本
- 磷脂销售合同范本
- 婚庆公司承揽合同范本
- 模具研发协议合同范本
- 闲置家居售卖合同范本
- 新车购买合同范本赠品
- 社区工作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翻砂成品采购合同范本
- 微信销售合同范本
- 外贸口罩销售合同范本
- 文献检索与毕业论文写作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评估量表模板
- JJF 1959-2021 通用角度尺校准规范 高清晰版
- 口腔预防医学第九章其他口腔疾病的预防
- 河北省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
-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说课课件
- (3.1.1)-野外地质工作安全(一)
- JJF 1117-2010计量比对
- 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规则-TSG D3001-2021
- 厨房设备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库
- 公共政策导论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