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1解析2012全国大纲卷试题.doc_第1页
[高三数学]1解析2012全国大纲卷试题.doc_第2页
[高三数学]1解析2012全国大纲卷试题.doc_第3页
[高三数学]1解析2012全国大纲卷试题.doc_第4页
[高三数学]1解析2012全国大纲卷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根本色,瞻前顾后 2013届大纲卷高考备考策略探讨北京市十一学校 李锦旭 手机邮箱: 目 录 2012915百色一近3年高考试题解析(大纲卷 新课标卷) (一)2012年大纲卷解析 (二)20102011年大纲卷回顾 (三)2012年新课标卷选要 (四)小结 二2013届备考规划与策略 (一)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与教材,高考题 (二)科学规划三轮复习 (三)将落实进行到底!三专题研究举例 (一)函数与导数专题 (二)简介新课标教材与新高考题的关系四互动答疑 系统要素关系图 课标 化 体 物 多元 指导 现 教材 基础与依据 考题 导向与批判 课堂教学 沃土与核心 第一部分 高考试题解析一2012年全国大纲卷理科试题简析 观念: 思维是数学的心脏,转化是数学的灵魂 1转化是数学的杠杆 恩格斯2结构决定方法象思维;3三步曲:审题联想求解4统揽全局(的意识)与重视细节(的行动)善于放与收 一. 选择题1、 复数=( )A 2+i B 2-i C 1+2i D 1- 2i 【答案】C 【考法】复数代数形式的除法与乘法运算2、已知集合A1,3,B1,m ,ABA,则m=( )A 0或 B 0或3 C 1或 D 1或3 【答案】B 【考法】考查集合的概念和并集运算,同时考查分类讨论思想。【解析】因为3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距为4 一条准线为,则该椭圆的方程为( )A +=1 B +=1C +=1 D +=1【答案】C 【考法】椭圆的基本量 【解析】4 已知正四棱柱ABCD- A1B1C1D1中 ,AB=2,CC1=,E为CC1的中点,则直线AC1与平面BED的距离为( )A 2 B C D 1【答案】D 【考法】以正四棱柱为载体考查线面距离;考查转化与化归思想。【解析】法1 直接找距离:由于,且,故之间的距离就是线面距离,即法2 等体积转化:线面距离即点A到面BDE的距离: 法3 建系,用法向量【鉴别】大纲卷与新课标有区别!(5)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5=5,S5=15,则数列的前100项和为( )(A) (B) (C) (D) 【答案】A 【考法】等差数列的基本量计算与裂项求和【解析】;而,故;。 (6)ABC中,AB边的高为CD,若,ab=0,|a|=1,|b|=2,则( )(A) (B) (C) (D) 【答案】D 【考法】在三角形背景下,考查向量的数量积,模等概念和减法等运算。【解析】由射影定理可得 故 (7)已知为第二象限角,sin=,则cos2=( )(A) (B) (C) (D)【答案】A 【考法】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和二倍角公式;同时注意角的范围。【解析】法1 对主条件“sin=”平方可得 法2 结合象限角缩小范围: 故 有法3 由得,又得,.法4 由,两边平方得,为第二象限角,得,.法5 由,为第二象限角,解得,得.法6 由,为第二象限角,得,.法7 记角终边与单位圆交点,其中,由为第二象限角,得,得,两边平方得, 下略。 (8)已知F1、F2为双曲线C:的左、右焦点,点P在C上,则cosF1PF2=( )(A) (B) (C) (D) 【答案】C 【考法】双曲线的定义和余弦定理的应用。【解析】 ,又,故; 又,所以(9)已知x=ln,y=log52,则(A) xyz (B)zxy (C) zyx (D) yzx【答案】D 【考法】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和范围判断。【解析】 故细研图像特征,如:范围,渐近线,凸凹性,等 (10)已知函数的图像与x轴恰有两个公共点,则c( )(A)-2或2 (B)-9或3 (C)-1或1 (D)-3或1【答案】A 【考法】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图像【解析】 1 + 00 + 极大值极小值 要使图像与x轴恰有两个公共点,必须有 或 解得或。 (11)将字母a,a,b,b,c,c排成三行两列,要求每行的字母互不相同,每列的字母也互不相同,则不同的排列方法共有( )(A)12种 (B)18种 (C)24种 (D)36种【答案】A 【考法】乘法原理和排列问题。ab(c)bcca【解析】 先考虑第一列: 如a,b,c;再考虑第二列:从上到下只有bca或cab故有:种。 (12)正方形的边长为1,点在边上,点在边上,动点从出发沿直线向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第一次碰到时,与正方形的边碰撞的次数为( )A16 B14 C12 D10【答案】B 【考法】反射原理与三角形相似,模型化归意识,归纳推理。【解析】法1 如图:(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而,故; 所以; 又, 故从此以后,小球的反射线必然都与或平行。由图可知,点第一次碰到时,与正方形的边碰撞的次数为14次,选B. 法2 逐步打开转化:首次分为3:4两部分时可得交点为14个。 法3 建立坐标系分别以AB、AD为、建立直角坐标系,得、,第1次反弹时直线方程为:;依题意得:第奇数次反弹时直线斜率为,第偶数次反弹时直线斜率为,由此得第2次反弹时直线方程为:;令得与CD边交点为,得第3次反弹时直线方程为:;令得与AD边交点为,得第4次反弹时直线方程为:;令得与BC边交点为,再求出:第5次反弹时直线方程:就这样继续求解得出一系列方程,可找出答案(B) .变式题:(2003年全国新旧课程卷)已知长方形的四个顶点、和,一质点从的中点沿与夹角为的方向射到上的点后,依次反射到、和上的点、和(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设的坐标为,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解析】本题有多种做法,下法供参考:如图1,将光线(折线)按照对称性打开:作点关于轴的对称点,再作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此时直线与关于CD对称),再作关于直线的对称点(此时直线与关于BC对称)。由可得:,作,在中,;由得,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若x,y满足约束条件则z=3x-y的最小值为_。【答案】 【考法】作出可行域,寻求几何意义即可。【解析】(14)当函数取得最大值时,x=_【答案】 【考法】两角差的正弦公式,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析】法1 ,取 法2 画图观察: 初相,即,再向右个单位为取最大值的点:(15)若的展开式中第3项与第7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则该展开式中的系数为_。【答案】56 【考法】二项式定理中的二项式系数,通项公式,项的系数。【解析】(16)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边长和侧棱长都相等,则异面直线AB1与B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答案】 【考法】以三棱柱为背景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熟练)计算【解析】法1(平移法找角)法2(补形平移法找角) 也可在上面补法3 (基向量法)设为空间一组基底,模都是1,则; , , 而, 故法4(建系)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求【考法】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正弦定理,已知三角函数值求(特殊)角,三角形中的隐含条件等。【解析】观察主条件“”的结构特征,兼顾所求结论(角C),显然基本解题思路是:将角B用代替化简:即又 得 或(舍去) 故或(舍去)(18)(本小题满分1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PA底面ABCD,AC=2,PA=2,E是PC上的一点,PE=2EC.()证明:PC平面BED;()设二面角A-PB-C为90,求PD与平面PBC所成角的大小【考法】考查空间线面位置关系(垂直),二面角与线面角的计算与论证。 这是一道综合法和向量法都能用的试题。【解析】本题直角结构明显(PA底面ABCD)线面垂直是图形的核心结构。本题两边对称。 ()法1 因为底面ABCD为菱形,所以BDAC,又PA底面ABCD,故PABD,所以BD面PAC. 有 设 ,又,故 可得即 法2 量化处理:定量到定性 设,则,同理;又,可得 法3 向量法 ()法1 在平面内过点A作,则由可得进而;又,得;有ABCD为正方形. ,因为,所以;D到平面PBC的距离就是AG的长度. 于是,法2 向量法19. (本小题满分1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乒乓球比赛规则规定:一局比赛,双方比分在10平前,一方连续发球2次后,对方再连续发球2次,依次轮换,每次发球,胜方得1分,负方得0分。设在甲、乙的比赛中,每次发球,发球方得1分的概率为0.6,各次发球的胜负结果相互独立。甲、乙的一局比赛中,甲先发球。()求开始第4次发球时,甲、乙的比分为1比2的概率;()表示开始第4次发球时乙的得分,求的期望。【考法】独立事件,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率计算,数学期望的计算等。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概率模型的分析鉴别意识。【解析】()设事件A=“开始第4次发球时(即前3次发球),甲、乙的比分为1比2”,将A的各种情况列举:发球甲甲乙甲得分100概率060406 发球甲甲乙甲得分010概率040606发球甲甲乙甲得分001概率040404 于是, ()的可能取值为0,1,2,3. 则 ; ; ; 这里计算也可用间接法:故 附录:“标答”(20)(本小题满分1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设函数()讨论的单调性;()设,求a的取值范围。【考法】利用导数求单调区间,“恒成立”问题求参数范围。导数与三角整合,对导数和三角的要求都很高。 此处大纲卷与新课标卷的重要区别!(新课标卷对反三角的要求很低:只要求会用反三角函数表示角)【解析】() 讨论标准的制定:,于是分如下三种情况: (1)当时,故在上递增; (2)当时,故在上递减; (3)当时,如图所示: 在上递增,在上递减,在上递增. ()法1 观察所给不等式的右边,其最小值为1,此时或。对于,有恒成立;对于有(极端情况!)下面证明:当时,对任意都有:因为,所以;故只要证明: 构造辅助函数 则 如图所示:由于,故存在唯一的值使得在上,即递增;在上,即递减;故在上于是【评注】这是一种简化处理问题的策略:先找出来确切范围,然后给予严格证明。 设确切范围为,则 法2 观察不等式结构:有,若能尝试证明:即可!构造辅助函数于是,在上,在上,有即几何意义如图所示: 于是,当时;(1)当时,故即;(2)当时即。 综上有:a的取值范围为【评注】本题解法的逻辑思路: 已知,要得到,只要得到即可! (但是若也可有,因此,这种探索是有风险的!正因为有风险才有乐趣!无限风光在险峰嘛) 法3 问题的一种几何意义:做如下变形: 作函数 的图像是曲线从到的部分。直线的斜率为,当直线绕原点顺时针旋转时,可保证曲线在直线的上方。曲线在原点处切线的斜率为1。 法4 (分离变量)上式对成立;当时考虑设辅助函数难以判断符号!令于是,当时,递增;当时,递减;而, 因此,存在唯一的使得即。 于是,对于有,此时递增;有此时递减。 而, ; 故为所求。 法5 回归思考:对于此类“恒成立”问题,其常规解法是什么? 构造差函数求,解即可. 因为,故;讨论如下:(1)若,则,在上递减;有,矛盾!(2)若,则,在上递增;有,适合题意; (3)若,图示如下: 分两种情况讨论: 若,则存在唯一的值使得。 这里,即 在有,此时递增;有此时递减。 故,这里,若,则取,适合题意,此时有;若,取;解,矛盾! 若,则, 而此时, 必有,而且在区间上都有,不合题意! 综上所述,有:【评注】于本题可见,对于高考试题潜在教育教学价值,需要我们去引导去挖掘,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理性思维含量,回归数学课堂的本来面目。 法5 为通法,需要有较好的基本功;法4为常法(分离变量法),但需要二次求导并用到罗必达法则;法1法2为中学生能接受的方法,但是较为抽象,需要引导;法3,最简洁,是本题的一个几何解释,但论证不够严密,需要严格意义上的证明,则可借鉴法1法2。 其实,细细琢磨一下可知:高考在此提倡的是:一种演绎与论证,探索与猜想,这需要具有一定的胆识。这就不是简单的对照题型训练能获得的能力!是一种小范围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21.(本小题满分12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已知抛物线与圆M:有一个公共点A,且在A处两曲线的切线为同一直线. ()求r;()设m、n是异于且与C及M都相切的两条直线,m、n的交点为D,求D到的距离。【考法】1知识层面:考查抛物线与圆的方程,以及两曲线的公共点处的切线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求解点到直线的距离。2能力层面:该试题命制的角度不同于平常,因为涉及的是两个二次曲线的交点问题,并且要研究两曲线在公共点处的切线,把解析几何和导数的工具性结合起来,是该试题的创新处。另外,对于在第二问中涉及三条切线,如何从方程角度将几何问题代数化?求其中两条切线的交点到切线的距离,如何确定两条动切线的交点?这些问题值得关注!21解:22(本小题满分12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函数,定义数列如下:是过两点的直线与轴交点的横坐标.()证明:;()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考法】函数图像为背景的递推数列(解析数列)问题,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由递推关系式求通项公式。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解析】法1:(标答)(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评注】本题先求通项公式,再证明(),更为简单:法2 由直线的方程易得递推关系式;特征方程为,解得或。 所以, 故; 而由得,所以,解得。再证明: 显然 故; ,故; ,故 综上有【评注】不必回避“特征方程”的提法!可以看成是类比!其实,教材上已经有习题做好了铺垫!2012年全国大纲卷文科试题简析文科数学(必修加选修)第卷一. 选择题来源:学&科&网Z&X&X&K1. 已知集合A=xx是平行四边形,B=xx是矩形,C=xx是正方形,Dxx是菱形,则( )(A) (B) ( C) (D) 2. 函数y= (x-1)的反函数为( )(A) (B)(C) (D)2.A【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了反函数的求解,利用原函数反解x,再互换x,y得到结论。【解析】因为3. 若函数是偶函数,则=( )4. 已知a为第二象限角,sina=,则sin2a=( )5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距为4,一条准线为x=-4,则该椭圆的方程为( )5.C【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了椭圆的方程以及性质的运用。通过准线方程确定焦点位置,然后借助于焦距和准线求解参数a,b,c,从而得到椭圆的方程。【解析】因为6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则( ) 76位选手依次演讲,其中选手甲不再第一个也不再最后一个演讲,则不同的演讲次序共有( )A 240种 B 360种 C480种 D720种7 C 【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了排列问题的运用。利用特殊元素优先安排的原则分步完成得到结论。【解析】 8. 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 中,AB=2,CC1=,E为CC1 的中点,则直线AC1 与平面BED的距离为( )9. ABC中,AB边的高为CD,若ab=0,|a|=1,|b|=2,则( )(A) (B) (C) (D) 10.C【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了双曲线的定义的运用和性质的运用,以及余弦定理的运用。首先运用定义得到两个焦半径的值,然后结合三角形中的余弦定理求解即可。【解析】解:因为11 已知x=ln,y=log52 ,z= ,则( )Axyz B. zxy C. zyx D. yzx来源:学科网ZXXK12.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在边AB上,点F在边BC上,AE=BF=,动点p从E出发沿直线向F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一次碰到E时,p与正方形的边碰撞的次数为( )A . 8 B. 6 C. 4 D. 3来源:Z,xx,k.Com第卷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 的展开式中的系数为_.14. 若x,y满足约束条件则z=3x-y的最小值为_ 15. 当函数取最大值时,x=_.15. 【命题意图】本试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函数性质的运用,求解值域问题。首先化为单一三角函数,然后利用定义域求解角的范围,从而结合三角函数图像得到最值点。【解析】解:因为16. 一直正方体ABCD- 中,E、F分别为的中点,那么一面直线AE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ABC中,内角A、B、C成等差数列,其对边a、b、c满足,求A。(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中,=1,前n项和()求;()求的通项公式。(19)(本小题满分1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菱形,PA底面ABCD,AC=,PA=2,E是PC上的一点,PE=2EC。()证明PC平面BED;()设二面角A-PB-C为90,求PD与平面PBC所成角的大小 同理科(20)(本小题满分1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乒乓球比赛规则规定,一局比赛,双方比分在10平前,一方连续发球2次后,对方再连续发球2次,依次轮换,每次发球,胜方得1分,负方得0分。设在甲、乙的比赛中,每次发球,发球1分的概率为0.6,各次发球的胜负结果相互独立。甲、乙的一局比赛中,甲先发球。()求开球第4次发球时,甲、乙的比分为1比2的概率;()求开始第5次发球时,甲得分领先的概率。 【考法】基本同理科 (21)(本小题满分12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已知函数()讨论的单调性;()设有两个极值点,若过两点的直线与x轴的交点在曲线上,求的值。【考法】以三次函数为背景,考查单调性和极值,借助于导数研究函数的性态。22.(本小题满分12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已知抛物线与圆M:有一个公共点A,且在A处两曲线的切线为同一直线. ()求r;()设m、n是异于且与C及M都相切的两条直线,m、n的交点为D,求D到的距离。【考法】同理科第21题。二 2012年全国大纲卷试题的几个特点 一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巧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 占80%,这不是套话! 理科考点分布表题号考点 考查层次 和解题突破口知识点 能力点 1复数代数形式的除法,乘法,运算求解能力级:分母实数化2并集的性质,子集,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转化与化归能力级:3椭圆基本量(a,b,c和准线)方程思想级:解方程组4正四棱柱有关概念,线面距离等空间想象能力,等体积转化法,线线距离,线面距离,点面距离的转化级:了解空间线面结构5等差数列的通项,前n项和;裂项相消法求和,方程思想,运算求解能力级:先求通项6向量的数量积,模,向量的减法法则等基向量法,与平面几何交汇(射影定理)级:画图,计算AD将用基底表示7同角关系式,二倍角公式,象限角符号的判断数形结合思想(隐含条件),方程思想,运算求解能力,转化与化归思想级:由角和函数种类特征联想所用公式,同时画简图挖掘隐含条件8双曲线的定义和余弦定理数形结合思想和运算求解能力级:画示意图9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范围判断模型识别意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级:模型意识,范围与单调性10用导数研究函数图像,极值等数形结合思想级:求导画图11分步乘法原理,排列模型鉴别意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级:画表格12反射原理,基本三角知识和平几知识归纳推理,数形结合思想,模型归纳意识级:画图难度大,抽象程度高,能力要求高,要敢于下手!13基本线性规划问题数形结合思想,基本作图能力,级:画图14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级:计算,直觉15组合数的性质,二项式定理,通项,系数等概念运算求解能力级:计算16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求法空间想象能力,转化与化归思想,运算与求解能力级级:画图分析:背景熟悉又陌生需要训练有素!17内角和定理,正弦定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知值求角数形结合思想,运算求解能力级:主条件结构,简明示意图18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垂直与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二面角,线面角,空间想象能力,转化与化归思想,逻辑推理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级:分析空间线面关系19互斥事件,独立事件,对立事件概率,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