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安徽省宣城中学物理教研组自主命题及组合改编题组合.doc_第1页
学年度安徽省宣城中学物理教研组自主命题及组合改编题组合.doc_第2页
学年度安徽省宣城中学物理教研组自主命题及组合改编题组合.doc_第3页
学年度安徽省宣城中学物理教研组自主命题及组合改编题组合.doc_第4页
学年度安徽省宣城中学物理教研组自主命题及组合改编题组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9-10学年度安徽省宣城中学物理教研组自主命题及组合改编题组合高三年级组:李春老师的试题1.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的直角坐标系中,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在外力F的作用下,从坐标原点O由静止沿直线ON斜向下运动,直线ON与y轴负方向成角(/2).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F=mgtan,则质点机械能守恒B.当F=mgsin,则质点机械能可能不守恒C.当F=mgtan,则该力一定做正功D.当F=mgsin,则该力一定不做功2. IUbaO图乙(1)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图可以测定定值电阻R0 的阻值、电源电动势E及内电阻r的值,利用实验测出的数据作出U-I图线如图乙所示。R000rSRV2AV1图甲 测得a图线的电压表应该是_(V1或V2)要使实验中测量定值电阻R0的误差尽可能小,对电流表A的内阻大小的要求是_BAA.尽可能选小一点 B.尽可能选大一点 C.无要求要求实验中测量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的误差尽可能小,对电压表V1的要求是_A.尽可能选小一点 B.尽可能选大一点 C.无要求(2)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打点计时器法、频闪法,某测量小组同学设计出了另一种测量方案:设计实验装置如图,两个质量不同小物块A和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质量不计)的轻软绳两端,而定滑轮通过一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着,若选定物块A由静止开始下落进行研究,该测量小组测出了测力计的示数F,A物块的质量mA、B物块的质量mB、物块A下落的距离h以及所用的时间t。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g( )AF mA mB B. mA mB h C. mA mB t D. F mA t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_(用上题所选的物理量)毕家彬老师的试题1、如图,电源电压和内阻未知,三个电压表的内阻相同,其中V1和V2的读数分别为5V、3V,则电压表V3的读数为。A、3V B、2VC、1V D、无法判定。2、一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运动速度为V1, 一带电微粒以速度V2进入线圈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求: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和周期T董健老师的试题1、如图,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放了一个倾角的斜面,斜面上有一截面为正三角形的三棱柱ABC,当不施加力时,三棱柱正好沿斜面匀速下滑。当施加一垂直AC边的力F时,关于斜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正确的是 ( ) A、有,水平向左 B、有,水平向右 C、没有摩擦力 D、无法确定,与斜面倾角有关2“5米三向折返跑”是近几年来体育高考的必考项目,也是考生考分差距较大的项目。该项目的特点是:距离短、速度快、步点准、转体快、易犯规。运动员在训练时,先采用“5米折返跑”的形式,来练习起跑和转体,然后再练习“三向折返跑”。在练习“5米折返跑”时,在平直跑道上,受试者以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在起点终点线前,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5米处的折返线,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到达折返线处时,用手触摸折返线处的物体(如木箱),再转身跑向起点终点线,当胸部到达起点终点线的垂直面时,测试员停表,所用时间即为“5米折返跑”的成绩。设某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最大速度是12m/s,他在练习“5米折返跑”起跑的加速度为4m/s2,减速的加速度为8m/s2,返回时达到最大速度后不需减速,保持最大速度冲线。求该运动员 “5米折返跑”的成绩为多少秒?跑道起点终点线折返线木箱5m陈健老师的试题:【命题背景】1、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2009年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中的物理部分,功能关系等相关知识在整个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起到很好的评价作用,是历年来各地高考的热点和重点,在考查要求达到II级;2、根据历年来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尤其是对09年安徽卷(自主命题第一年)的试题分析,试题素材大都源于生活和课本,注重与实际的联系,体现生活中“物理”无处不在; 3、试题的命制必须达到各种能力的考查,在物理学中,将数学知识作为工具来运用是一种能力的考查,在各地高考题中都有所体现,同时利用图像来获取信息是高考试题中常见的又一种能力的考查方式。 客观题:【题型设计】 选择题【命题思路】 本题的研究对象是电动自行车,分别在两种不同情况下在水平地面上进行滑行,将需要考查的知识点设置在四个选项中,要求学生学会观察、识别和分析图像,对于图像所反馈的信息有很好的辨别和提取能力,同时也帮助同学们树立节约、环保的意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维目标。【题目内容】构建和谐、节约型社会深得民心,这体现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动充电式电动车就是很好的一例。在电动车的前轮处装有发电机,发电机与蓄电池连接。当骑车者用力蹬车或电动自行车自动滑行时,自行车就可以连通发电机对蓄电池充电,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现有某人骑车以500 J的初动能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行,第一次关闭自动充电装置,让车自由滑行,其动能随位移变化关系如图线所示;第二次启动自动充电装置,其动能随位移变化关系如图线所示,(两种情况下自行车受到的阻力不变)则( )A第一次滑行自行车受到的阻力为40N B第一次滑行自行车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C第二次滑行向蓄电池所充的电能是200J D第二次滑行中实现电能向动能的转化【试题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功能关系,利用图像可以知道,第一次滑行自行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是所受阻力大小,进而可知加速度也是不变的,因此选项A、B均不正确;在第二次滑行过程中,根据功能关系列出方程: ,得到 ,因此选项C正确,第二次滑行过程实现动能向电能的转化,因此选项D不正确。 主观题:【题型设计】 计算题【命题思路】 本题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大石块,它的运动总共经历三段,第一阶段是沿斜面匀加速下滑,第二阶段是经过一段圆周运动,第三阶段是水平面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这一点,本题总共设置三问,对三段运动提出问题,较好的检测学生对于石块运动过程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同时本题还涉及数学中几何知识的运用,这也体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运用数学知识作为工具解决物理问题。【题目内容】热带风暴“莫拉克”到来后,特大暴雨裹挟着泥石流,覆盖了甲仙乡小林树与六龟乡新开部落,几近灭村。若山顶有一质量为1t的石块(可视为质点)在雨水冲击下,无初速度滑到山底,如图14所示,石块与山体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山高为1000m,BC为一半径为400m的圆弧面,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60,BC间的摩擦不计,C点刚好与水平地面相切,CD两点间的距离为L,石块与CD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D处为民宅,g取10 m/s2,试求:(1) 石块到达水平面C点时对地面的压力;(2) 假设石块没有对民宅造成威胁,则L应满足什么条件;(3) 若L=1550m,则石块撞击民宅前的瞬间速度为多大;【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功能关系、圆周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相关知识。(1)石块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 (2分);到达C点时,根据向心力公式可得: (2分);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 (1分);联立可得:,方向垂直地面向下 (2分);(2)石块从C点到停止运动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 (2分);联立可得: (2分);根据题意,若石块没有对民宅造成威胁,则: (1分); (3)根据题意,设石块撞击民宅前的瞬间速度为,则: (2分); 联立可得: (2分);高二物理备课组:孙光照老师的试题: 1、现有一风洞实验室,室内有一足够长的木板A上放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B,用手托住A置于方向水平向右风洞中,此时AB均能静止,现将木板A从图中位置P沿垂直向上移置位置Q,发现小物块B相对A发生了运动,假设A的运动是先匀加速接着匀减速运动到静止,测量发现竖直方向加速时间为0.8s,减速时间为0.2s,P、Q位置的高度差为0.5m,已知对B的风力恒定为0.3mg ,AB之间动摩擦因数=0.4,g=10m/s2,求:(1)绝缘板A加速和减速时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大?(2)物块B最后停在离出发点水平距离多大?QPBA2、在x轴上有两个固定的等量正电荷对称放置,y轴上相距较近a、b两点对称,x轴上c、d两点对称,下列四幅图描述的是x轴(或y轴)上的电势、电场强度、或带电体电势能大小分布的示意图,完成下列填空:(a)图表示 在X轴上的分布示意图(b)图表示 在y轴上的分布示意图 (c)图表示 (正、负)电荷 在x轴上的分布示意图ocdxyab(d)图表示 (正、负)电荷 在y轴上的分布示意图ocdyoabxoabyoCdx王伟老师的试题:客观题如图,子弹A、B从两侧同时射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最终都停在木块中,这一过程中木块始终保持静止。已知子弹A射入深度dA大于子弹B射入的深度dB,则可判断( )LvAdAdBvBA. 子弹质量mAvBC. 子弹在木块中运动时间tAtBD. 子弹入射初动能EkAEkB 主观题:在竖直平面内有范围足够大、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在虚线的左侧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大小为B,一绝缘轨道由两段直杆和一半径为R的半圆环组成,固定在该竖直平面内,PQ、MN水平且足够长,半圆环MAP在磁场边界左侧,P、M点在磁场边界线上,NMAP段光滑,PQ段粗糙。现在有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环套在MN杆上,它所受电场力为重力的倍。现将小环从M点右侧的D点由静止释放,小环刚好能到达P点。DONAPQMEm,+qBx(1)求DM间距离x;(2)小环第一次通过与O等高的A点时半圆环对小环作用力的大小;(3)若小环与PQ间动摩擦因数为(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现将小环移至M点右侧4R处由静止开始释放,求小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崔葛伟老师的试题:1、如图,皮带传输机将物体匀速地送往高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摩擦力作用B、传送的速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也越大C、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匀速传送的速度无关D、传送带的速度可以大于V也可以等于V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方向的判断,平衡状态的理解,斜面上受力分解,正交分解,重力沿斜面与垂直斜面的两分力问题,传送带问题。本题考查知识点较为综合,融合了高中物理动力学中几大典型题型。要求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很强。2、在19世纪末发现电子以后,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进行了多次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定了电子电量。如图为密立根实验示意图,把两块水平放置的金属板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接,两板间电压为U,两板间距为d。用一个喷雾器把许多油滴从上板中间的小孔喷入电场,油滴从喷口出来时由于摩擦而带负电。油滴的大小、质量、所带电量各不相同,在电场中运动状态也不同,选择合适的油滴即可以计算出电子电量e。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提示:带电油滴的电量是电子电量的整数倍,不计空气阻力)(1)两板哪板接电源的正极?选择何种运动状态的油滴进行计算?(2)已知油滴被选油滴的质量m,请用相关知识求出油滴的电荷量表达式?(3)请写出计算电子电量e的理论步骤?答案:(1)上极板,选择匀速直线运动或悬浮状态的油滴进行计算。由于油滴处于平衡状态 可得 Eq =mg 又由于 U = Ed所以 q = mgd/U (3)a、在两板之间选择几个处于(1)中状态的油滴 b、根据(2)中的知识分别求出它们的带电量q1、q2、q3. c、用数学知识求出q1、q2、q3.的最小公约数即为电子电量e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数学知识处理物理数据的能力,研究对象的选取,受力分析及相关的平行板电容器及匀强电场的知识。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思想。校级自主命题作业:命题人:黄黎树主观题:(中档题)(组合改编题)如图示为一种质谱仪的示意图,质谱仪是由加速电场、静电分析仪和磁场分析仪组成。若静电分析仪的通道半径为R,离子的运动轨道初的电场均匀辐向分布且大小为E,磁感应强度为B,试问:(1)为使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离子从静止开始经加速电场加速后沿图示中的虚线通过静电分析仪,则加速电场的电压U应为多少?(2)离子由O点进入磁场分析仪后,最终打在乳胶片的位置A,则A距入射点O有多远?(3)若有一群带电粒子,从静止起经加速电场加速,又经过静电分析仪和磁场分析仪后落在同一点A,则问该群带电粒子有什么共性?答案:(1)离子在加速电场中加速时,有:离子在静电分析仪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离子的所受的电场力提供,即联立解得:(2)离子进入磁场中在磁场分析仪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解得:故(3)由上式可知,若一群带电粒子从静止开始加速,又经静电分析仪和磁场分析仪后落在同一点A,即相同,则即只要该群带电粒子的比荷相同即可。客观题:(中档题)如图所示,一绝缘杆长为l的两端分别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电荷量的绝对值为Q,处在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杆与电场线夹角60,若使杆沿顺时针方向转过60(以杆上某一点或杆外一点为圆心转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QE图4QA电场力不做功,两电荷电势能不变B电场力做的总功为QEl,两电荷的电势能减少C电场力做的总功为QEl,两电荷的电势能增加D电场力做的总功的大小跟转轴位置有关若将该带点系统在该匀强电场中平动,则电场力对带点系统做功为多少?为什么?高一备课组:m0m柳祥胜老师的试题: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槽向下滑动,斜槽过渡是半个半径为r的光滑圆周,在最地面与质量为m0的物体发生弹性碰撞,若碰后m0,恰好能通过圆周轨道最高点,m恰好不能脱离圆周轨道。问:(1)m从多高处开始下滑?(2)两物体质量之比为多少/2.下列图像中能最准确地描述了某沿粗糙斜面滑下的物体的加速度和斜面倾角之间的关系(摩擦系数不变)( OagOagOagOagADCBc)邹宏洋老师的试题:主观题-考察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以及其实验一根细线通过一个定滑轮(无摩擦和质量)连接两个木块,竖直线上的木块质量是5kg,斜面上的木块质量是15kg。已知木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斜面倾角为370,将两木块由静止开始释放,求:1、木块的加速度大小2、细线的拉力大小 370Mm客观题-考察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以及滑动摩擦力在光滑地面上一人用力推动两个物体一起向右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两个物体始终相对静止如图,假设两个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二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Mg/a B、mg/aC、(M+m)g/a D、0孙翔老师的试题:1下列物理规律中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的有()A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二定律C牛顿第三定律D胡克定律2.一小球沿光滑斜面AC滚下来,经过水平地面CD冲上半圆形轨道,恰好能从E点水平飞出,最后垂直落在斜面的底端C点,试求小球在光滑斜面上的加速度?张红水老师的试题:如图所示,这是我们日常生活种常见的行李箱。在机场或车站我们总能见到行色匆匆的旅客或推着或拉着它们开始旅途。按下列方式移动行李箱最省力的是:( )FFFABCD.无法确定2若规定让1kg的物体产生1m/s2的力为1N,则F=Kma中k=1.作了这样的规定后。在万有引力表达式中 G=6.6710-11Nm2kg2,若当初规定万有引力表达式中G=1,那么牛顿第二定律中K值应该取多少?初中备课组:孙智勇老师的试题:一、客观题1、如图,将一塑料小球(密度小于水)系于容器底部,现向容器中倒入稀硫酸溶液直至浸没,现往稀硫酸中投入一小块锌,待锌块充分反应后,绳子的张力变化情况是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答案:A(解析:此题为跨学科综合题,难度不大,首先,塑料小球受到浮力、重力和细绳的拉力,当加入锌片后,锌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溶液密度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塑料小球所受浮力变大,因此绳的拉力变大。)2、如图,传送带将一块重为20N的矿石从低处匀速送往高处,传送带对矿石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A、大于20N B、小于20N C、等于20N 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此题为力与运动的知识的外延,看似超纲,实不超纲。根据受力分析,矿石受到重力和传送带对矿石的支持力与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虽然这三个力并不在一条直线上,但依据力与运动的知识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必然和重力平衡,矿石才能作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答案必选C)3、如右图,一梯形容器内盛有一定量的水,水面浮着一个重为5N的小球。若把小球取出,则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减少值( )A、大于5N B、等于5N C、小于5N D、与球的大小有关答案:A(解析:此题的知识点为初三物理的重难点知识-压强与浮力,是需要强化的内容,所以有一定的深度。设容器的地面积为S,若把小球取出后,页面下降的高度为h,则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减少值F=P S=ghSgV排,又因为G=F浮=gV排,所以FG)二、主观题1、一台6t的汽车在斜坡上匀速行驶了1000m,升高的高度为20m,运动中除重力以外的阻力总计为车重的0.06倍。试计算:(1)汽车所做的额外功(2)发动机的牵引力(3)若车速为30km/h,求此时发动机的功率(g取10N/kg)答案:f=0.06mg=0.06610310 N=3600NW额外=fs=3600N1000m=6106J (2) W总=W有+W额外 Fs=Gh+fs F=Gh/s+f=4800N (3) v=36km/h=10m/s P=Fv=4.8104N(解析:此题属于初高中衔接知识点,学生往往将斜面上的物体与水平面上的物体相混淆,认为如果物体作匀速直线直线运动,牵引力就一定等于摩擦阻力,导致了解题的错误。对初中生而言,解题的困难在于没有学过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不会进行受力分析;但是如果从功能的角度来分析:斜面作为一种简单机械,此时摩擦阻力做功因为额外功,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也符合初中物理新课标将科学内容分为物质、 运动和相互作用以及能量三大部分的理念)魏丽老师的试题:1一物体(长方体)浸在液面中,如图(甲)所示。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使物体上升至图中的实线位置。已知物体的下表面到水面的高度为h,水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为p,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p、F浮与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