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 学 院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题 目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指导老师 (姓名及职称) 总评成绩: 二零一四年五月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The Development Issues Research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Anhui Province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贸易经济专业2010(2)班 陈雪2010250093指导老师:武云亮教授内容摘要: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地位日益提高,其发展程度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因此加快推进安徽发展,实现安徽崛起的目标使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规模、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比较、生产性服务业内部行业之间的比较以及省内各地区的发展情况这些方面的分析来描述安徽省当前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并提出生产性服务业的总量规模小、行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再进一步通过实证分析得到影响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据此针对性的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对策。主要有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协调各区域的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的互动发展、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这些方面,从而为发展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相关借鉴。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实证分析;影响因素;安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economic status of producer services is increasing ,its development degree has become a measure of a country and region modernization level of important yardstick. Thus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anhui provinc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he rise of anhui. so it is urgent to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analyze the overall size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anhui province, compared with other areas , the comparison between internal producer services industr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Anhui province to describ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sdevelopment in Anhui province, and get the issues,such as the total amount is small ,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producer services industry is unreasonable,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is unbalanced . Further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the multi-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anhui province.we get the main factors is the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and urbanization level .Hereby we come up with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its. Main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coordin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enhance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 team and strong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these aspect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anhui province. Key words: Producer Services; Empirical Analysis; Influence Affects; Anhui 目 录一、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1(一)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总体规模分析1(二)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比较分析1(三)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内部行业之间分析4(四)安徽省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比较6二、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7(一)生产性服务业的总量规模小7(二)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8(三)地区发展不均衡8(四)发展偏离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够重视9(五)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足9三、影响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因素的实证分析10(一)模型的构建及说明10(二)实证分析13(三)实证结论16四、促进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16(一)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扩大其发展规模16(二)协调各区域发展,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17(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互动发展17(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储备18(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营造生产性服务业良好发展环境19参考文献20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安徽省的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优化中,服务业占GDP比重日益加大,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中最重要的经济构成部分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开展对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本文首先从发展现状入手,并进行多方面分析。 一、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总体规模分析 在1980年,安徽省的GDP仅有140.88亿元,工业增加值为44.04亿元,服务业增加值为26.14亿元。但在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10053亿元,突破万亿元的大关,其中工业增加值为4064.72亿元,服务业增加值为3662.15亿元,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总值为1773亿元,为服务业总值的48.41%。到2012年,全省GDP达17212.05亿元,工业增加值为8025.84亿元,服务业增加值为5628.48亿元,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为2608.4亿元,占服务业总值的46.34%,这些数据直观地展示出了安徽省的工业和服务业傲人的发展成绩,也能看到生产性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例如,2011年,安徽省除房地产业以外的其他五个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增加值达到了1689.30亿元,与2010年比较,增长了有17%。2005-2012年,安徽省的生产性服务业产值见图1:图1 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产值情况 单位:亿元 根据图1的数据分析可知,20052012年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平稳上升,平均每年的增长额为184.7亿元,说明在安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地位在一直在稳定上升,总体规模在不断扩大。 (二)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比较分析1.与发达省区的比较首先,我们将安徽省的生产性服务业与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相比较,从而分析出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水平,由于各个省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统计数据在统计范围上有较大的不一致,为了保证数据的可比性,我们不可能将安徽省的生产性服务业总量及各行业的增加值同其余省份一一相比较,所以选取比较典型的两个行业,分别是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如表1所示: 表1 安徽省与发达地区的第三产业及代表性生产性服务业比较 单位:亿元地区201020112012第三产业北京市106011236313669.9上海市9833.5111142.8612199.15广东省20711.5524097.726519.69江苏省17131.4520842.2123517.98安徽省4193.749765628.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北京市712.0809816上海市834.4868.31895.31广东省1825.292090.362367.46江苏省1768.302127.932352.40安徽省527589.8650.2金融业北京市1863.62215.42536.9上海市1950.962277.42450.36广东省2658.762916.133171.96江苏省2105.922600.113136.51安徽省396.2503.8617.6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广东、江苏、上海、安徽2013年统计年鉴整理而来。从表1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安徽省服务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沿海发达省份的差距,2012年安徽省第三产业产值是5628.5亿元,这相当于北京市的41.17%,上海市的46.13%,广东省的21.22%,江苏省的23.93%。这个只是从总量指标来看的差距,若再综合考虑上述不同地区的国土面积、人口等要素,则安徽省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这些发达省份差距会更大。再综合考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传统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代表,金融业是现代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代表。基于2012年,五个省市流通业占服务业比重为例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安徽的这一比重分别5.97%、7.34%、8.93%、10%、11.6%。再以2012年五个地区金融业占服务业比重为例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安徽的这一比重分别18.56%、20.09%、11.96%、13.34%、10.91%。可以看出经济发达地区的现代型生产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高于安徽省,其中安徽与北京上海两地的差距尤为明显。而对于安徽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高于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安徽省的生产性服务业不仅在总量上已经远远落后于沿海发达省份,而且生产性服务业的质量比沿海发达省份的要更低。2.与其他中部五省的比较我国沿海发达省区由于生产性服务业起步较早,地理位置优越以及国家政策的优惠照顾等原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高于安徽也是在情理之中,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安徽省与其他省区的差距,我们将中部六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同一层面上加以比较分析。表2 2012年中部六省生产性服务业法人单位数 单位:个省份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安徽省89139761247547572306913254江西省5479839616335318223009260河南省70056302162716434203311360山西省5449538211201369117856364湖南省967749651552510525198910734湖北省1516511904317839085323817674 资料来源:依据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2013整理而来。表3 2011年中部部分省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省份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总计安徽省589.8117.3193.6284.7503.8634.92324.1山西省756.2958.88238.3299.25519.32224.911896.97河南省961.5166.04325.9265.04868.29873573.68湖南省948.82180.95403.04307.24501.09518.042859.18资料来源:依据2012年安徽、山西 、河南、山西统计年鉴整理而得。由表2中2012年中部六省生产性服务业各个行业法人单位数可得知,安徽省在流通,信息技术这两个行业中,法人单位数在中部六省中位居第三,其余行业都处于第二位。此外表3中,将安徽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与山西、河南、湖南三省进行比较,在这四个省份中河南省的生产性服务业总值排名第一,其次为湖南省,安徽省处于第三位,而山西作为资源型大省,生产性服务业总值排在最后,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安徽省的生产性服务单位数在中部六省中排名较为靠前,但是总体发展水平只能算中游水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三)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内部行业之间分析 1.各行业之间的产值比较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各行业的发展状况,我们将2011和2012年的各项数据做如下对比,详见表4。 表4 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内部行业比较年份 生 产 性 服 务 业 总 值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房地产业金融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产值/亿元2011589.8 634.9 503.8 117.3 284.7 193.6 2012650.2665.8617.6132.7351.9190.7占服务业比重2011 12.3% 13.2% 10.5% 2.4% 5.9% 4% 201211.5%11.8%11%2.4%6.3%3.4%占GDP比重2011 3.9% 4.1% 3.3% 0.8% 1.9% 1.3% 20123.8%3.9%3.6%0.78%2%1.1% 资料来源:依据2011-2012年安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整理得到。 表4中的数据明显的说明了,安徽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服务业及第三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总体规模较小,占生产总值比重不大。具体地从各个行业的角度来看,像流通业,房产业这些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较大。另一方面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如信息服务、科学技术,虽然占据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较小,但反过来又可以解释为它们的发展潜力很大。依据西方发达国家三大产业的发展规律,服务业将随着经济水平和工业水平的持续提高而更加显著地发挥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科学和技术服务和商业服务等新兴产业中,这种促进作用将会更加明显。随着政府部门及社会对生产性服务业关注,它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并将很大程度上促进安徽省经济发展,增强安徽省的经济实力。但是由此也可以分析出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各个行业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 2.各行业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 从社会发展受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来看,飞速发展的服务业使得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了安徽省接受社会闲散劳动力就业的一个主要途径。从各行业的角度来看,在2005年到2012年间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从业人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这同时也表明了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不足,并没有充分发挥吸纳劳动力的优势。如下表5所示,截至2012年末在从业人数最多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2005年的从业人数为133.8万人,到2012年增加为181.5万人,但是可以清楚的发现科学研究行业的从业人数与流通行业相比却相差很多。这个主要是因为这些行业既属于知识密集型或者技术密集型,这样的行业性质使得其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所以它们吸纳劳动力人数相对较少。表5 20052012年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数 单位:万人年份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2005133.816.41616.612.06.52006140.318.618.719.812.47.22007152.419.623.619.612.67.92008166.921.024.120.413.27.92009166.224.827.425.414.88.22010168.825.227.825.815.18.32011171.737.328.326.321.78.52012181.539.432.927.826.212.9 资料来源:依据2005-2012年安徽统计年鉴整理得到。 (四)安徽省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比较由于安徽省各地市的生产性服务业行业的数据无法全部准确获得,考虑到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选择以各地市的服务业来代替进行比较分析。2012年服务业占全省GDP的比重约为32.7,由表6可以看出,全省共有6个市超过这一平均水平,其中黄山市以42.3%,位居第一。而铜陵市所占比重是最低的,其次为淮北。而从2012年各市人均服务量增加值这个指标来看。合肥、铜陵、马鞍山以及芜湖四市服务业增加值以人均1.362.3万元的水平,排名靠前。而阜阳和亳州分别只有0.3和0.4。由此可以看出占服务业很大比重的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距。表6 2012年安徽各地市产业比较地区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服务业%人均服务业增加值 万元/人合肥市5.555.339.22.30淮北市8.366.125.60.73亳州市25.340.434.30.40宿州市25.941.532.60.46蚌埠市17.85032.20.78阜阳市25.941.332.80.30淮南市7.86428.20.90滁州市19.852.327.90.60六安市21.746.132.20.42马鞍山市5.966.427.71.50芜湖市6.365.927.81.36宣城市14.752.233.10.90铜陵市1.973.424.72.06池州市14.948.936.20.93安庆市14.455.929.70.65黄山市11.446.342.31.22数据来源:依据2012年安徽统计年鉴计算和整理而得。二、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对安徽省的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在工业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性的成效,但是不可避免得也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对促进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良性发展提出对应的对策,在这里对其发展过程中存有的问题进行一个归纳。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总量规模小 在对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进行各方面的分析中,不管是从绝对量来看,还是从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或者整个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比重来看,或者是从与沿海发达地区的比较来看,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的总量规模不够。据安徽统计局发布的资料显示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比全国低10个百分点。安徽省“十二五”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仅相当于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的20%到30%左右。因此,总量规模小是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二)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从生产性服务业构成来看,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结构显现出不均衡化的状态。根据表5计算得到2005年到2012年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占生产性服务业总值的比重图,见图2: 图2 2005年-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与其总值的比重图(%)从图2可以得出,2005-2012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与房地产业一直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其他行业业所占比重也都有所上升,但相比较而言,此外信息技术科学研究这些行业发展缓慢,且比重较低。这说明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在结构上不均衡,以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房地产业这些传统、体力投入型产业为主,而高技术和高素质人力资源投入却很不足,另外,投资也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而金融、科技等领域的投资明显不足,这表明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结构低端化,服务能力较弱,安徽省若想获得长足发展,其不合理的内部结构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 (三)地区发展不均衡 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发展参差不齐,区域发展不平衡更为明显。在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差异条件下,安徽省各地市服务业发展差距较大,导致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布局不合理。省会合肥市经济实力较雄厚,科技人才汇集,产业层级高,具有绝对的发展优势,生产性服务业总量居全省首位;毗邻长江三角洲的芜湖市、马鞍山和铜陵依靠自身的地理位置和原先的工业发展基础,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因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也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较落后的皖北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却不理想。总量明显不足,发展水平较低。这种现象同时也反映出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地区发展不均衡。 (四)发展偏离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够重视 由图3可以看出来近年来安徽发展实际看,服务业发展轨迹却明显偏离了城镇化进程。2003年以来,安徽服务业占比逐年下降,城镇化率则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占比总体比重呈震荡波动,例如2011年该比重为33.9%,较2010年下降0.5个百分点。所以说在安徽,城镇化带来的需求效应在促进服务业发展上远未体现出来,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未能满足安徽的城镇化建设水平。图3 20002011年安徽服务业占比与城镇化和工业化对比趋势图(%) 安徽信息网振兴生产性服务业 助力经济提效转型 近些年,安徽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是致力于实施建设工业强省的战略,使得工业发展速度迅猛。规模大、奏效快、回报率高是工业投资的特征,而服务业创造出来的价值一般都是无形的。因此传统认识往往会把服务业当做是第一和第二产业的附属品,忽视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并未像研究证明那样,伴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而进步,说明安徽当前的发展就存在相关部门对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不够,服务业没有被摆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其发展收到了忽视。 (五)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足 生产性服务业通常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从业人员相关的专业知识储存量、及自身创新能力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生产性服务业所属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业业人数是最多的,在达到181.5万。但是这一行业的大部分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都不是很高,而像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在2012年从业人数分别只有12.9万和26.2万,主要是因为这些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这说明当前安徽省从事生产性服务业的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在整体上还是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这主要是由于企业、政府和学校等主体对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的人才培养未加以重视,人员培训不足,科研投入也不够,这直接导致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方面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紧缺现象,例如注册会计师,高级设计师等。这是制约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影响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因素的实证分析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对安徽省的生产性服务业有了一个总体上的了解。所以,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本文将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来进一步探讨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主要受那些因素的发展,从而寻找出改善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现状的有效途径。 (一)模型的构建及说明 1.变量的选择 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很多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然而总体上来看,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供给、需求以及宏观经济这三个方面。从供给的角度看,物质、科技水平、人力资源状况等经济变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函数,因而这些因素也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从需求的角度看,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工业发展程度等因素都会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产生需求,从而影响其发展;从宏观的角度看,市场成熟程度、政府支出、制度环境等也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其影响因素众多,以至于无法将这些因素全部一一列举出来,因此我们根本不可能对其进行一个十分全面的分析。本文中模型变量的选取,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的。一是要能解释上文中所分析出的安徽省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并可以为更好的发展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提出相应的对策。二是满足数据的可获得性要求,模型的具体分析必须以可以收集到的数据为基础。在上述模型变量选择原则的指导下,本文在模型中引入以下几个变量,其中解释变量从供给角度选取科技创新水平衡量研发投入,需求角度选取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平,宏观角度选取对外开放水平衡量市场成熟程度;被解释变量选取生产性服务业总量: (1)生产性服务业总量Y。鉴于以往国内外学者以及相关部门机构对生产性服务业所进行的行业划分,以及模型分析检验的数据可得性,本文生产性服务业总值是由仓储业以及邮政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房地产行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增加值总量进行加总得到的,因为2005年之前的安徽省统计年鉴里无法找到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相关数据,因此本文的实证分析中生产性服务业总量只是生产性服务业几个代表性行业的历年增加量的加总。 (2)对外开放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与国外的贸易往来越发地频繁对外开放不仅有利于吸引外资,也有利于引进国外生产性服务的新型种类。同时,借助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发挥示范作用,从而带动国内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所以对外开放水平的高低对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选取安徽省的进出口总额来衡量其对外开放水平,一个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也反映了其市场成熟程度,对外开放水平越高说明市场越成熟,越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但需要说明的是在安徽统计年鉴中进出口总额的单位是万美元,因此本文在进行模型分析前将其单位利用对应年份的年平均汇率转化成了以亿元为单位。 (3)城市化水平。高度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能够为生产性服务业的繁荣发展带来难得的契机和优越的条件。此处选取安徽历年城镇人口代替城市化水平开展分析。 (4)工业化水平。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很多研究都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是和制造业的发展分不开的,不少学者分别从交易成本 、价值链理论阐述了制造业的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作用。同时还有另外一些学者分析了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用工业增加值来代替分析安徽省的工业化水平。 (5)科技创新水平。研究与实验发展(R&D)活动指的是在科技领域内,以扩充知识库和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为目的而开展的一种系统性的、极富创新性的活动,它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科学技术活动发展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本文用历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来衡量安徽省企事业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而分析其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带来的的影响。2.模型的构建及数据说明 根据上面我们提到的的这些变量,我们构建的计量经济模型如下: Y = + + + 其中 Y为生产性服务业总量 为对外开放水平 为城市化水平 为工业化水平 科技创新水平 表示随 机误差项 、为待定系数 表7 19972012年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总值及相关数据年份生产性服务业总量Y/亿元对外开放水平/亿元城市化平/万人工业化水平/亿元科技创新水平/亿元1997295.59258.311345703.697.781998324.98258.321374765.957.761999353.37219.291614820.2511.522000402.6277.071758885.120.022001437.94299.621796106223.062002487.76346.0818861115.0925.72003561.39491.8919721255.832.422004729.6596.8620861488.937.32005756.3747.0621731837.3645.612006861.6976.4322672240.3759.0520071016.31211.32368281072.8220081274.91419.2524853505.6799.4920091413.11068.0425814064.72138.5420101550.31643.4225735407.4163.7220111845.82024.0526747062214.6420122066.32482.4127848025.84281.8 资料来源:依据1998-2013年安徽统计年鉴整理得到。 (二)实证分析 图4 OLS回归结果Y = -410.384 + 0.043+ 0.401 + 0.148 + 0.361 T= (-3.34) (0.380) (5.520) (1.909) (0.199) =0.993 =0.991 F=400.183 DW=1.074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0.993 , =0.991 所以方程的拟合优度很好,说明方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但是几个解释变量中只有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通过了t检验,所以可以推测该模型中有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1.多重共线性检验及修正(1)多重共线性检验图5 相关系数矩阵 根据相关系数矩阵的系数可以看出模型具有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2)多重共线性修正依次作Y对每一个解释变量的一元回归,经过整理后得到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一元回归估计结果变量 参数估值0.7981.1700.2416.822T统计量17.7999.72019.79417.196R20.9580.8710.9660.9550.9550.8620.9630.952由表8结果得到,Y对的一元回归方程修正可决系数=0.963,为最大,所以接下来,基于进行逐步回归,结果如表所示。 表9 加入新变量的回归结果(一) 变量变量0.338(2.019)0.142(2.819)0.9700.415(7.199)0.171(15.150)0.992 0.51(2.011)-0.295(-0.083)0.960 对比表9中的回归结果,新加入后的方程=0.992,最大,此外参数的t检验都予以通过,所以再基于和进行逐步回归,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 加入新变量的回归结果(二) 变量 变量 0.036(0.348)0.403(5.832)0.162(6.017)0.9910.415(6.917)0.165(2.783)0.144(0.087)0.991在已有的、的前提下加入、后,尽管修正可决系数有所增加,然而是它们的t检验未通过,而且从相关系数也可以看出,、与其他变量之间有着较强的相关关系,可见,多重共线性是由和导致的。为了找出几个变量中对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产生重要影响的要素,可以从方程中剔除。 (3)异方差检验White检验图6 White检验结果 由上图可得,n=9.080,根据White检验结果,当a=0.05时,由分布可得的临界值为12.5916,又因为n=9.080小于12.5916,所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4)自相关检验 图7 自相关检验结果(一)在滞后期为1的情况下,n=2.954=3.841,表明调整后的模型没有一阶自相关。图8 自相关检验(二) 当滞后期为2时,n=5.903=5.991,表明调整后的模型不存在二阶自相关。 通过以上检验和修正后,最后所得方程为: Y = -434.807 + 0.415 + 0.171 T= (-4.467) (7.199) (15.150) =0.993 =0.992 F=932.9775 DW=1.064(三)实证结论通过上面的方程我们可以看出方程的整体拟合优度是很好的,而且变量之间没有出现异方差和自相关的现象。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t统计量的值在5的水平下都显著,所以在所分析的科技创新能力、对外开放水平、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这四个变量中,后两者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且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单位就会引起生产性服务业0.415个单位的增长。其次是工业化水平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影响也很大,工业化水平每增长一个单位,生产性服务业会增加0.171个单位。此外,从对各个变量的一元回归分析可以看出,每个变量的各方面检验都通过,都与生产性服务业显著相关,所以说对外开放水平以及服务创新能力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只是较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来说影响相对较小。综上所述,加快推进安徽的工业化向发达地区水平迈进,努力促进安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的同时会推动安徽的生产性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四、促进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本文第二、三两个章节已对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因此,接下这一章节来将针对安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一些改善对策,以期能够达到促进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目的。(一)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扩大其发展规模根据国际上的经验证明,生产性服务业在社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可估量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已为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大约70%的GNP的增长,与此同时其发展规模在整个服务业的所占的比重也超过了70%,这可以充分说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推动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力。然而在我国,由于生产性服务业的起步较迟,即使是一些发达的沿海城市,获得较快的发展也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作为中部地区大省,安徽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时间不久,总量规模小。然而安徽在推进工业强省的战略中,对工业的发展热情高于服务业,使得两者不能实现良好互动发展机制。因此从思想层面,充分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认识到其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转变发展方式等方面的作用,是落实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第一步。在重视其发展的基础上,在实际中大力发展相关行业,从而提高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总体规模,缩小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其带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协调各区域发展,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由于生产性服务业是区域经济体系的重要成分,因此任何一方的进步和发展无疑都会促进和打动另一方的发展。区域之间的发展和融合,优势互补将会大大促进整个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水平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安徽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安徽省不同地区发展不均衡,严重制约了其生产性服务业的长足发展。因此,安徽省应该明确城市的不同功能定位,协调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制定和实施区域发展策略,加强政府部门对区域发展指导,同时建立健全市场机制,争取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例如合肥作为安徽省省会以及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应该充分利用其优渥的人才资源,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市场氛围,大力发展信息服务、金融、科技研究、物流等的生产性服务业,并建设相应的集聚区,提高其向外的经济辐射能力,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省内其他城市也要利用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和地区的发展优势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例如蚌埠、阜阳等城市可利用铁路运输的优势,发展物流运输。皖南地区因丰富的农产品物种资源、优越的气候地理人文环境,可大力发展农产品和旅游业有关的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明确各个地区的优势针对性的发展并加强各地区的联系和带动,形成一个融合发展,优势互补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布局。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互动发展 通过上文对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产生影响的变量进行计量分析得到的结论,可以看出工业化水平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影响最大,两者发展有着很大的正相关,考虑到当前安徽省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这是促进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又面对着21世纪这样一个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大时代背景。这就要求安徽省紧跟世界发展潮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工业发展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反过来通过工业的不断发展,对信息技术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营造更好的基础设施,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促进两者的良性互动发展,安徽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协调与工业的发展。通过之前对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问题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偏离了工业化进程,生产业服务业发展落后于工业发展,两者发展速度不协调,这使得服务业发展进程不足以满足工业化对其发展提出的要求,所以,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投资,特别是现代型生产性服务业方面。 2.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和投入。信息技术既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前进的关键。鼓励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加大研发投资力度增强其在关键领域的技术优势。(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储备 纵观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我们会发现重视生产性服务从业者的人力资源开发是它们的共同之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技术的发展创新,而技术的发展又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是目前,安徽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进程中从业人员知识水平不足,专业化人才紧缺且技术水平较低却是一个突出问题。1. 政府方面,不妨利用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来鼓励国内外优秀企业到开发示范园区投资建厂,同时重视引进高级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并落实和完善人才引进政策。 2.企业方面,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与各个高校合作,培养企业定向人才。企业可以派员工到高校接受知识培训,学习专业的基础理论,再与其经验相结合,提高自身素质,充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服务于企业生产活动。另一方面企业需加强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加强与生产性服务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经验交流和技术合作,以此培养相关方面的高级人才。最后,企业必须完善用人措施,留住人才。服务业的人才流动性本身比较大,企业花大力气培养出来的人才跳槽的话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留住人才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措施。例如,企业可以推出股权、期权等激励方式 3.高校方面,学校安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动物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动画专业毕业论文
- 铝灰渣综合利用可行性研究
- 2024年汽车修理工(高级)考试题库及答案
- 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专业
- 俄语专业毕业论文难吗
- 2025年湖南省益阳市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会计训练题及答案
- 疫情防控问题整改情况报告
- 机械系毕业论文结题报告
- 医保整改报告
- GB/T 20671.1-2006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1部分: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
- GB/T 17449-1998包装玻璃容器螺纹瓶口尺寸
- 熵权法教学讲解课件
- PMC知识培训课件
- 医师病理知识定期考核试题与答案
- 高中数学教材分析讲座课件第五章-三角函数
- 会计师事务所验资工作底稿模板
- 婚育情况登记表
- 安宁疗护服务流程
- 久日新材料(东营)有限公司 年产87000吨光固化系列材料建设项目环评公示版
- 热分析DSC培训new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