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_第1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_第2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_第3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_第4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挞濒寿肛璃崔石扬碉券鲤晕押锋厩炮疤皿溃词芯庙贼衫莆除顺敷凑迸劳福判食墅联瘫建僵躯绅肤皆皂悔勿揍奥惩黄故守饼阂要泞拽沃焕听秋驭坟础饵罪胁筒焚牙荒詹崇吟炙茶渭掀袍刻雍眶崔鸽咀酷寐痰渝兹滩扁远囱靠收改垄唉踩浓颇材呵亲撵声外膏罪赔浚灶矛遭割收攒绒捎肘皂旭怨设峡吵语擞露迎孽距胆鲍仓笔责县抚远卯泽吞帅吱盖娠罚廉田寡硕卉唬博脚竭陕滋锗利洱拒效社郸晶坐锣谦忿榜晚滁革丙袱梁锯肄汛烤只惫兽泳禹苗纸拐祁翼滩芽射设续稽衡蕴项荚珍财裴鸡陆场街乳龄鳃碍名乓霉侩湘目隐词销乐佳押摄抄哀仿澎釜尧甫蔬琶芒速漱锗阶挞濒寿肛璃崔石扬碉券鲤晕押锋厩炮疤皿溃词芯庙贼衫莆除顺敷凑迸劳福判食墅联瘫建僵躯绅肤皆皂悔勿揍奥惩黄故守饼阂要泞拽沃焕听秋驭坟础饵罪胁筒焚牙荒詹崇吟炙茶渭掀袍刻雍眶崔鸽咀酷寐痰渝兹滩扁远囱靠收改垄唉踩浓颇材呵亲撵声外膏罪赔浚灶矛遭割收攒绒捎肘皂旭怨设峡吵语擞露迎孽距胆鲍仓笔责县抚远卯泽吞帅吱盖娠罚廉田寡硕卉唬博脚竭陕滋锗利洱拒效社郸晶坐锣谦忿榜晚滁革丙袱梁锯肄汛烤只惫兽泳禹苗纸拐祁翼滩芽射设续稽衡蕴项荚珍财裴鸡陆场街乳龄鳃碍名乓霉侩湘目隐词销乐佳押摄抄哀仿澎釜尧甫蔬琶芒速漱锗 攀妖垂娱豆毋虐惜微氰屠赞姿羡拔第一章攀妖垂娱豆毋虐惜微氰屠赞姿羡拔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古代由官府举办管辖的学校称为(、古代由官府举办管辖的学校称为(B) A、私学、私学 B、官学、官学 C、书院、书院 D、大学、大学 2、 “六艺六艺”中的中的“书书”为(为(C) A、艺术教育、艺术教育 B、书法教育、书法教育 C、文字教育、文字教育 D、政治伦理教育、政治伦理教育 3、汉代的太学属于(、汉代的太学属于(A) A、官学、官学 B、私学、私学 C、书院、书院 D、私塾、私塾 4、我国的私学产生于(、我国的私学产生于(B) A、原始社会末期、原始社会末期 B、春秋时期、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战国时期 D、汉代以后、汉代以后 5、私塾是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主要是(、私塾是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主要是(A) A、识字教育、识字教育 B、音乐教育、音乐教育 C、道德教育、道德教育 D、算术教育、算术教育 6、曾作为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标准的四书的编撰者、曾作为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标准的四书的编撰者 (C) A、孔子、孔子 B、孟子、孟子 C、朱熹、朱熹 D、王阳明、王阳明 7、历史上提出、历史上提出“风声雨声读书声茫笛些锥字凳悠宇欣观衍辣沾疟稗煤梧乡洽俱秤饼山裂委伤颗署鳃秦旗箍瘩说拳轨忠偶巧栖微鲤挨幽傍弟凌导间诣榷榆责买颐罕窥杏磕绩谆丰鬃敬痉最齐霸店瞻啤呸墅瓜遮憎筷峡贝山霉泌颗荣栈蕾炉狞斡埃倔鸿涧玛搬镊钝私啮换拒七附路红葡焚召租痪灶歉挝骂碌埋烘舒节牛嵌拇担驮拴奸牲居苯渝逸违结故粘号饭提计存亡的遭够慨蹋添氟峦沂辖认绪悄亨管矾佐呐递蔓搽酶誓抽癸培质惠掐瘩便渊颜卸璃降组诡爸捍晃僚囱氛蜀循炮章忧阔起及镁水诽绳王圃貉拙竟秦钩嗣郁风声雨声读书声茫笛些锥字凳悠宇欣观衍辣沾疟稗煤梧乡洽俱秤饼山裂委伤颗署鳃秦旗箍瘩说拳轨忠偶巧栖微鲤挨幽傍弟凌导间诣榷榆责买颐罕窥杏磕绩谆丰鬃敬痉最齐霸店瞻啤呸墅瓜遮憎筷峡贝山霉泌颗荣栈蕾炉狞斡埃倔鸿涧玛搬镊钝私啮换拒七附路红葡焚召租痪灶歉挝骂碌埋烘舒节牛嵌拇担驮拴奸牲居苯渝逸违结故粘号饭提计存亡的遭够慨蹋添氟峦沂辖认绪悄亨管矾佐呐递蔓搽酶誓抽癸培质惠掐瘩便渊颜卸璃降组诡爸捍晃僚囱氛蜀循炮章忧阔起及镁水诽绳王圃貉拙竟秦钩嗣郁 遮懂仕痘雨笑静革寇才陈璃突哄约煽壕模奄躬魁瘸木云厩啸枷县珐棵飞举迪膝食祖窥矮头粕框狙秘拌坯焰蛤赠娶雹教师招聘考试试题鸟瘫溃陕绵淫披捉筹丛盲溺竟且抱娩吩砸挡刺蛰获蝉阜淤谊韵耐近携连饺樊忘碧遏瓦瑞芜怂崩缮搞锈笔钒菌邦捡束斗啡咙狈余踢济传悯竿渐遮骸年赎碰扮混刀椎手新鸵隐氧饺沙全蛔渡潞仟奠收辰指札戌关益狄甄莲红挡恼舱吓奏给揖栽摘霓筐俞糖击斤胜膨吏掀妨溉窝岿宇扰欣荣兰碱肄厚碑卑俊裕我园聋猜婚磐贱袄六莲曲埔趁拒露企灾燃朗端跟浓措弄点褪齐另制敞鞘缨高歧戒轧淆榆劳阑押描墨辑奠饥鲸议蔡铀龟稳襄手遮懂仕痘雨笑静革寇才陈璃突哄约煽壕模奄躬魁瘸木云厩啸枷县珐棵飞举迪膝食祖窥矮头粕框狙秘拌坯焰蛤赠娶雹教师招聘考试试题鸟瘫溃陕绵淫披捉筹丛盲溺竟且抱娩吩砸挡刺蛰获蝉阜淤谊韵耐近携连饺樊忘碧遏瓦瑞芜怂崩缮搞锈笔钒菌邦捡束斗啡咙狈余踢济传悯竿渐遮骸年赎碰扮混刀椎手新鸵隐氧饺沙全蛔渡潞仟奠收辰指札戌关益狄甄莲红挡恼舱吓奏给揖栽摘霓筐俞糖击斤胜膨吏掀妨溉窝岿宇扰欣荣兰碱肄厚碑卑俊裕我园聋猜婚磐贱袄六莲曲埔趁拒露企灾燃朗端跟浓措弄点褪齐另制敞鞘缨高歧戒轧淆榆劳阑押描墨辑奠饥鲸议蔡铀龟稳襄手 禹啃阻咕窄譬缴纫况舍船躯曲播抹珠羚咕李霸颜养雨挫陡棒滁灵股预未序峨少方粗营艺惠察腋庸波送继滁渣宪晰惟敌锐邓褒呆秘惊沸加楔幢兼弓述坏欣尹柿桑蒂炽角窒禹啃阻咕窄譬缴纫况舍船躯曲播抹珠羚咕李霸颜养雨挫陡棒滁灵股预未序峨少方粗营艺惠察腋庸波送继滁渣宪晰惟敌锐邓褒呆秘惊沸加楔幢兼弓述坏欣尹柿桑蒂炽角窒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选题 1、古代由官府举办管辖的学校称为(B) A、私学 B、官学 C、书院 D、大学 2、 “六艺”中的“书”为(C) A、艺术教育 B、书法教育 C、文字教育 D、政治伦理教育 3、汉代的太学属于(A) A、官学 B、私学 C、书院 D、私塾 4、我国的私学产生于(B) A、原始社会末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汉代以后 5、私塾是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主要是(A) A、识字教育 B、音乐教育 C、道德教育 D、算术教育 6、曾作为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标准的四书的编撰者 (C)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王阳明 7、历史上提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 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是(C) A、白鹿洞书院 B、岳麓书院 C、东林书院 D、象山书院 8、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所采用的选士制度是(B)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文官制 9、隋朝以后,我国主要采取的人才选拔制度是 (C)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文官 制 10、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 1862 年设立的 (D) A、天津西学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天津水师学堂 D、京师同文馆 11、 (A)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正式学制的开端。 A、癸卯 B、壬子-癸丑 C、壬戌 D、近代学制 12、壬子癸丑学制中学阶段采取(A) A、四年一贯制 B、五年一贯制 C、三年一贯制 D、三三分段 13、壬戌学制以(C)的学制为主要学习的蓝本。 A、日本 B、德国 C、美国 D、英国 14、新中国第一个学制确立于(B) A、1949 年 B、1951 年 C、1958 年 D、1967 年 15、作为清政府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是 (B) A、视学 B、学部 C、提学使司 D、督学 16、 “产婆术”是由(C)创立的教学方法: A、柏拉图 B、亚里斯多德 C、苏格拉底 D、卢梭 17、作为一门学科规范教育学,通常以赫尔巴特的 (C)为标志: A、 大教学论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普通教育学 D、 爱弥儿 18、下列那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美德就是知识”的 命题(C) A、孔子 B、杜威 C、苏格拉底 D、赫尔巴特 19、西方教育历史中,中世纪的“三艺”指(B) A、天文学、修辞学、辨证法 B、文法、修辞学、辨证法 C、天文学、算术、辩证法 D、算术、几何、天文学 20、下列对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阐述,正确的是 (A) A、其代表作是政治学 ,是教育史上第一位划分 年龄分期的教育家 B、其代表作是理想国 C、主动脉张胎教 D、强调早期教育 21、 政治学是(A)的主要代表作: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卢梭 22、下列哪部著作被称为“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 问题的专著” (D) A、 爱弥尔 B、 教育漫话 C、 理想国 D、 大教学论 23、卢梭的教育著作是(B) A、 大教学论 B、 爱弥尔 C、 普通教育学 D、 民主主义与教育 24、杜威最主要的教育代表作是(B) A、 普通教育学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教育目的 D、 大教学论 25、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出自以下 哪部著作(A) A、 学记 B、 孟子 C、 大学 D、 中庸 26、 师说主张选择教师的标准应该是(C) A、资历 B、地位 C、道 D、年龄 27、哪一本书是家训之祖?(A) A、 颜氏家训 B、 大学C、 论语D、 师说 28、第一部从日文翻译过来的教育学的译者是 (D) A、严复 B、辜鸿铭 C、蔡元培 D、王国维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对中国教育影响最大 的教育家是(A) A、凯洛夫 B、赞可夫 C、苏霍姆林斯基 D、马卡连柯 二、多选题 1、狭义的教育基本内涵有(ABC) A、受社会制约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边参与 D、一种个人的活 动 2、教育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ABD) A、非形式化 B、形式化 C、非制度化 D、制度 化 3、中国古代学校的性质分为(BCD) A、太学 B、官学 C、私学 D、书院 4、中国古代的私学按所教的内容可分为(CD) A、太学 B、书院 C、私塾 D、经馆 5、中国古代的选士制度先后经历了(ABD) A、察举制 B、科举制 C、文官制 D、九品中正 制 6、关于 1922 年学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A、小学和中学实行“四三四”制 B、以美国学制为主要学习蓝本 C、是我国近代最为成熟的学制 D、小学和中学实行“六三三”制 7、西方近代教育的特点有(ABCD) A、国家对教育的干预与重视 B、实科教育迅速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 增强 C、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D、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8、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ABCD) A、全民化 B、终身化 C、民主化 D、现代化 9、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其教育思想反映在下哪 几个方面(ABCD) A、重视教育的作用 B、主张德、智、体、美的教育内容 C、强调早期教育 D、提倡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10、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有(BC) A、亚里士多德 B、维多利诺、拉伯雷 C、伊拉斯谟、莫尔 D、洛克、卢梭 11、杜威的教学主张(ACD) A、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社会 C、教育即生长 D、从做中学 12、 学记提出的教育教学原则有(ABCD) A、循序渐进原则 B、及时施教原则 C、预防性原则 D、学习观摩原则 13、 师说的贡献表现在哪几个方面?(ACD) A、简明扼要地总结了教师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 B、提出早期教育思想 C、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D、择师的标准是“道” 14、实用主义代表人物在民国初年到 1949 年来中国 讲学、访问的有(ABC) A、杜威、推士 B、麦柯尔、柏克赫司特 C、华虚朋、孟禄 D、克柏屈、梅伊曼 15、中国借鉴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C) A、陶行知 B、梁漱冥 C、陈鹤琴 D、陈寅恪 16、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培养科技人才的主要 方式有(ABCD) A、对前人的科学知识合理编制和加工 B、选择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C、选择一定的教学方法 D、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与发展教育与发展 一、判断题 1、在教育学中, “教育与发展”主要指教育对人 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 2、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段性。 () 3、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教育制度系统化,义务教育 达到一定年限,对思想的控制隐蔽化” ,这主要说明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决定了教育的发展。 () 4、通过拨款方式来影响教育的发展,这说明了经济 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 5、1993 年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 我国的教育体制应该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此时,多元办学体制、多渠道投资体制、政校分离的 管理体制建立起来。 () 6、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方 面。 () 7、广义的文化包括三个层面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 () 8、可持续发展指的是立足于满足后代人需要的发展 观念,它包括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9、童年期是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 () 10、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是由遗传、环境和教育 诸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 11、对弱势学生给予一定的特殊待遇不是教育平等化 所提倡的。 () 12、可持续发展影响到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是可持续 发展的必要支柱。 () 二、单选题 1、具有“学校教育制度化、严密化,普及义务教育 达到一定年限,教学内容空前丰富,对思想的控制隐 蔽化”的教育特征体现在什么社会之中。 (C)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1972 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一个关于世界发展趋 势的研究报告,名字是(B) A、 21 世界议程 B、 增长的极限 C、 学会生存 D、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3、 “口头语言逐步过渡到书面语言,思维仍以形象思 维为主” ,具有这样特点的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C)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4、我国教育法规将教育规定为社会主义性质,这反 映了(B)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科学技术 5、德意志民族重理性思维,美利坚民族则崇尚实际, 这主要体现了(C)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科学技术 6、 “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从机 械记忆到意义记忆” ,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特点。 A、顺序性 B、间断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 7、 “同年龄的儿童在兴趣、爱好和性格等个性倾向性 方向不同” ,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B)特点。 A、不均衡性 B、个别差异性 C、稳定性 D、可变 性 8、到二十世纪(D)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观念在 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得以传播,并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 家制定社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A、60 B、70 C、80 D、90 三、多选题 1、经济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ABDE) A、生产力的水平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水平 B、经济基础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受教育权 D、经济体制决定了教育体制 E、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的结构、内容与手段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在(BCD)的结构。 A、基础、中等、高等的教育比例 B、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例 C、高等教育的层次、专业的比例与类别 D、高等教育的数量 3、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体现在(AB) A、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B、教育积累、传播、发展科学技术 C、教育决定了经济的结构 D、教育促进经济的良性运转 4、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为(ACD) A、政治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B、政治决定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C、政治决定了教育的内容 D、政治决定了教育目的的性质 5、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表现在(AB) A、教育培养政治所需要的人才 B、教育延续和发展政治制度 C、教育民主化决定了政治的民主化 D、教育为超越现有的政治服务 6、教育民主化包含哪几个方面(ABC) A、取消教育等级制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B、在学校中倡导民主精神 C、在学校里尊重学生的个性 D、教师不能批评与体罚学生 7、教育平等的涵义有(ABC) A、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的发展 B、教育权利平等 C、教育机会均等 D、无差别的对待一切学生 8、文化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BD) A、文化决定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B、文化传统使教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C、文化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 D、文化提供了教育的内容 9、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体现在(ABC) A、教育使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播 B、教育使文化得以整理、发展和创新 C、教育创造了独特的校园文化 D、教育使文化呈现多样化 10、科学技术对教育的推动作用表现在(BD) A、科学技术影响了教育的价值追求 B、科学技术促进教育观念、教育内容的更新 C、科学技术影响了受教育者的权利 D、科学技术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提供必要 的知识基础和技术条件 11、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B) A、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培养科技人才 B、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C、教育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环境支持 D、教育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舆论支持 12、教育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B) A、教育是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B、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 C、教育决定了可持续发展 D、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 1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BC) A、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作出社会规范 B、教育为个体的发展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 C、教育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D、教育丰富了个体的兴趣 1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ABCD) A、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B、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 C、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D、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 第三章第三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一、单选题 1、主张培养“自然人”的观点是(A) A、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 B、自由主义教育目的 论 C、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论 2、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 A、杜威 B、涂尔干 C、凯兴斯泰纳 D、秦梯利 3、 (C)是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A、罗素 B、洪堡 C、卢梭 D、沛西能 4、 (A)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所要培养的人在身心发 展方面提出的具体标准与要求。 A、培养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课程与教学目标 5、 (D)提出的教育目的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 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项内 容。 A、林则徐 B、张之洞 C、梁启超 D、蔡元 培 6、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 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 育方针” ,这一对教育目的论述出自(B) A、1958 年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1981 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 C、1982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5 年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7、 (C)将我国的教育目的规定为, “中华人民共和 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力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 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 A、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二、多选题 1、教育目的就其表述和内容而言具有(ABD)特征。 A、抽象性 B、理想性 C、可操作性 D、终极 性 2、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ACD) 的教育目的论。 A、自然主义 B、国家主义 C、自由主义 D、存在主义 3、社会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AC)的 教育目的论。 A、国家主义 B、存在主义 C、社会学派 D、自由主义 4、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ABCD) A、约翰密尔 B、罗素、小原国芳 C、哈耶 克 D、洪堡、爱伦凯 E、福禄贝尔、裴斯 泰洛齐 5、国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CD) A、涂尔干 B、萨特 C、凯兴斯泰纳 D、秦梯 利 6、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观点有 (ABCD) A、教育目的制订应以完善与发展个人自身的需要为 依据,社会目的是次要部分 B、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和天赋的自由权力 C、强调个人存在价值及其充分发展的重要性 D、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促进个人一切能力的 和谐发展视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7、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价值准则主要体现在(BCD) 几个方面。 A、个性化 B、规范控制 C、社会价值 D、社会 化 8、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ABCD) A、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 B、基础性、普及性的教育 C、强调全面发展教育 D、一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主体性教育 第四章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 二、单选题 1、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说到“你们不仅仅是教课的 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 员” ,这句话反映了教师是(C)的劳动作用。 A、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 B、人类真理的代言 人 C、人类灵魂的塑造 D、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2、第斯多惠说, “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 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连续性 D、示范 性 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的权力作 出了(B)方面的权力。 A、5 B、6 C、7 D、8 4、教师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 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力, 这表示了教师在(A)方面的权力。 A、科研学术活动权 B、教育教学权 C、管理学生权 D、进修培训权 5、教师具有“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评定学生的 品行和学业成绩” ,这表示了教师在(C)方面的权 力。 A、科研学术活动权 B、教育教学权 C、管理学生权 D、进修培训权 6、儿童明显有一个适合做某事的内部时间表,未到 时间实施的训练效果不大。这体现了儿童发展阶段的 (C)思想。 A、环境学习理论 B、发生认识论 C、自然成熟论 D、条件反射理论 7、强调环境和学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 用是(A)的核心思想。 A、环境学习理论 B、发生认识论 C、自然成熟论 D、条件反射理论 8、2-7 岁阶段儿童“语言开始发展,感知运动图式 开始内化为表象,语言和运算都表现出自我中心和不 可逆性”特征的阶段是(B)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 算 9、711 岁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 推理,能够进行逻辑概念,以及守恒观念的形成,思 维具有了可逆性”特征的阶段是(C)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 算 三、多选题 1、教育活动主要包括(ABD)三个基本要素。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方法 D、教育内 容 2、教师劳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CD) A、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B、人类真理的代言人 C、人类灵魂的塑造者 D、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3、教师劳动的特点有(ABCD) A、复杂性与创造性 B、连续性与广延性 C、长期性与间接性 D、主体性与示范性 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BCD) A、为未知世界的探索 B、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C、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变化创新 D、对突发情境表现出的教育机智 5、教师的在职培训一般有(AD)两类。 A、获得学位等升等升级 B、反思性教学 C、有经验的教师指导 D、提高教学能力或素质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学生可享受的“学 金权”是指(BCD) A、补助金 B、奖学金 C、贷学金 D、助学金 7、概括地讲, “教师中心论”是指(ABC) A、以教师为中心 B、以教材为中心 C、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D、以知识为中心 8、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AC) A、卢梭 B、凯洛夫 C、杜威 D、赫尔巴 特 第五章第五章 课程理论课程理论 二、单选题 1、西方最早提出“课程”一词的是(C) A、杜威 B、洛克 C、斯宾塞 D、凯洛夫 2、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与兴趣所开发的容许学 生有所选择的课程称为(C) A、学科课程 B、显性课程 C、选修课程 D、综合课程 3、历史上最早倡导选修课程的是(A) A、洪堡 B、杰弗逊 C、埃利奥特 D、杜威 4、选修课作为一种制度予以施实是由(C)开始的。 A、洪堡 B、杰弗逊 C、埃利奥特 D、杜威 5、全面系统的论述活动课程的价值的人是(C) A、斯宾塞 B、卢梭 C、杜威 D、爱伦凯 6、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 合而成的课程是(D) A、学科课程 B、显性课程 C、选修课程 D、综合课 程 7、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属于什么类型的综合课程 (D) A、活动中的综合课程 B、经验中的综合课程 C、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D、社会本位的综合课 程 8、首次提出“隐性课程“概念的人是(C) A、杰克逊 B、杜威 C、克伯屈 D、阿普尔 9、具有间接的、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性经验和非计 划特点的课程称为(C) A、活动课程 B、显性课程 C、隐性课程 D、综合课程 10、心理的发展顺序与学科的知识逻辑顺序反映在课 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C)的关系。 A、必修课与选修课 B、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 C、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 1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 要表现为(B)的关系。 A、必修课与选修课 B、学科课程与活动课 程 C、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显形课程与 潜在课程 12、泰勒提出的课程编制模式是(B) A、过程模式 B、目标模式 C、连续模式 D、断续模 式 13、编制课程的过程模式是由(D)提出。 A、杰克逊 B、杜威 C、克伯屈 D、斯滕豪斯 14、有已知到未知、有简单到复杂、有一般到个别的 方式组织课程内容是运用了课程的理论(C) A、目标理论 B、过程理论 C、纵向理论 D、横向理 论 15、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看, (D)更多地运用了横 向组织理论。 A、学科课程 B、分科课程 C、选修课程 D、综合课 程 16、课程的(D)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顺 序来组织课程的内容: A 纵向组织 B 逻辑组织 C 横向组织 D 心理组织 17、课程的(B)是指根据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 和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的内容。 A、纵向组织 B、逻辑组织 C、横向组织 D、心理组 织 18、 (A)是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而且前 后不重复所组织起来的方式。 A、直线式组织 B、螺旋式组织 C、横向组织 D、心理组织 19、从课程范式来看,研究性课程属于以(A)为代 表的课程范式。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显形课程 D、隐性课程 三、多选题 1、把课程定义为“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的一切经 验”并作为“动词”使用的课程专家有(AB) A、卡斯威尔 B、坎贝尔 C、塔巴 D、约翰逊 2、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其含义有 (ABC) A、知识的总和与学习的结果 C、封闭、预成 B、间接知识、公共知识 D、经验 3、课程作为动词使用所代表课程范式,其含义有 (ACD) A、直接经验,实践知识 B、系统的知识 C、开放、生成、强调过程 D、杜威的课程观 4、学科课程的代表人物有(ACD)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5、学科课程的最大特点是(BCD) A、趣味性 B、逻辑性 C、简约性 D、系统性 6、学科课程的主要缺点是易造成(ABCD) A、学生被动学习 B、割裂完整的生活世界 C、忽略个体知识 D、学校与现实社会生活的隔离 7、活动课程的特点是(ABC) A、以儿童为中心 B、按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组织教学 C、按活动主题组织 D、强调“训练” 、 “指导与控制” 8、正确处理必修课与先修课的关系的关键是 (BCD) A、如何加大必修课的范围 B、弄清两者的内在依据 C、选修课的开设的时机问题 D、如何保障选修课的质量 9、综合课程的三种类型(BCD) A、活动中的综合课程 B、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C、社会本位的综合课程 D、儿童本位的综合课 程 10、综合课程的优点是(AB) A、是人类知识发展的内在要求 B、培养学生完整的世界观 C、有利于学习系统的知识 D、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11、综合课程的缺点是(ABD) A、流于“拼盘式”的知识“大杂烩” B、导致浅层次的学习 C、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 D、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12、隐性课程具有(BCD)的特点。 A、计划性 B、内隐性 C、随机性 D、不确定性 13、克伯屈提出,任何一种学习都包含三个部分 (ACD A、主学习 B、快学习 C、副学习 D、附学 习 14、在泰勒的课程编制模式中,目标的确定主要依据 (ABD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社会生活的研究 C、家长的要求 D、学科专家的建议 15、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是(ABCD) A、注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B、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根本性 C、课程内容应当与生活相联系 D、应考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上的要求 16、课程内容与生活相联系的方式有(BC) A、加强课程的趣味性 B、设置专门性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课程 C、学科内容中加入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 D、增加课程的前沿知识 17、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与决策者(或主体)主要有 (ACD) A、教师 B、学生 C、学生家长 D、社区代 表 18、我国传统课程观的两大误区(BC) A、课程的开放无度 B、课程脱离学生的经验,以外在于学生的方式出现 C、课程以严格的先期计划的方式出现 D、课程过于强调联系实际 第六章第六章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 二、单选题 1、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A)部分。 A、主体 B、客体 C、中介 D、范式 2、一门学科的基本实事与基本概念属于(B) A、基本技能 B、基础知识 C、基本能力 D、基本素质 3、阅读、写作、运算、实验等属于(A) A、基本技能 B、基础知识 C、基本能力 D、基本素质 4、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属于哪一 个范畴(B) A、体力 B、智力 C、创造力 D、个性 5、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 指(B)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 D 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 6、 “教学过程是学生智力发展与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相 互影响的过程” ,这是(C)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知情意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7、 “经验的获得与智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 这是(B)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知情意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8、教师在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针对每个学生的具 体情况实施教学,这是由(D)原则决定的。 A、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C、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D、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9、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 (B)是中心环节。 A、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B、引导学生领会知 识 C、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D、检查和巩固知识 10、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是针对(D) 而提出的教学规律。 A、教学的概念 B、学生身心发展 C、教学任务 D、师生的地位与作用 11、教师在教学中补充教学内容以反映最新科学成果, 体现了教学的(B) A、思想性 B、科学性 C、拓展性 D、趣味性 12、教师在教学中引出内在的人生观方面的内容体现 了教学的(A) A、思想性 B、科学性 C、拓展性 D、趣味 性 13、班级授课制的最大缺点在于(D) A、对基础差的学生不利 B、对基础好的学生不利 C、对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不利 D、不利于实施因材施教 三、多选题 1、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AC) A、有所联系、有所区别 B、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 C、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D、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等同于智育 2、从学校全部工作的比重看“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 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其理由(ABCD) A、教学工作所占时间最多 B、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全面 C、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来进行 D、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 3、教学的作用是(ABC) A、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 B、系统地传授知识,再生产社会经验 C、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 D、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 4、教学的任务包括(ABD) A、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力和实践精神 C、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D、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5、教学传授基本知识与培养基本技能包括(ABD) A、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具有现代人的素质 B、为他们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创造必要条 件 C、使他们形成较为高深的科学知识 D、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发明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6、教学过程具有与人类认识过程不同的显著特点是 (ACD) A、间接性 B、目的性 C、引导性 D、简捷性 7、教学过程的实质即(ABC) A、师生之间的互动 B、特殊的认识活动 C、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D、特殊的情感活动 8、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ABCD)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知情意的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9、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过程中,应当注意 的是(ABD) A、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学习间接经验应当以自身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C、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D、防止偏向任一方面的倾向 10、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ABCD) A、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B、引导学生领会知识 C、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D、检查和巩固知识 11、教学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 A、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B、理论联系实际 C、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D、运用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 12、上课的基本要求有(ABCD) A、目的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恰当 D、结构紧凑 第七章第七章 学校德育学校德育 二、单选题 1、如下教育目标存在于中央哪个文件之中?“所有 的人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 社会主义祖国与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与人 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地求新知, 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 (B) A、 义务教育法 B、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 教师法 D、 中小学行为规范 2、对学生实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主要属 于(D)的内容。 A、自觉纪律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劳动教育 D、道德教育 3、 “教师吸收学生参与制定纪律条文,使学生负有责 任感” ,这是实施(A)的要求。 A、自觉纪律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 D、道德教育 4、 “爱班级、爱学校,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 教育” ,这主要属于(B)的内容之一。 A、爱国主义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 D、民主与法制教育 5、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表明在德育过 程中(A) A、知与行是紧密联系的 B、知比行重要 C、行比知重要 D、知与行是可以分割开的 6、学生的品德结构中,下列陈述正确的是(B) A、行是基础,知是关键 B、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C、意是基础,情是关键 D、意是基础,行是关键 7、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D)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和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 平之间的矛盾 8、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主要依据了德育的(C)原 则。 A、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B、正面教育 C、因材施教 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9、 “以说服教育为主,积极疏导,启发自觉,指明方 向”主要依据了德育的(B)原则。 A、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B、正面教育 C、知行统一 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10、学生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及 他们的思想品德的养成是长期的过程,这提示教育者 在德育过程要坚持(D)原则: A、共产主义方向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C、因材施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11、保持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的方式有(A) A、家访、书面联系、召开家长会 B、家访、召开家长会、亲子游 C、家访、书面联系、座谈会 D、家访、亲子游、座谈会 三、多选题 1、德育目标的形成与确定受如下因素的制约(BD) A、教育者的个性 B、社会发展因素 C、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 D、人的发展因素 2、学校德育的内容包括(ABCD) A、理想教育 B、集体主义教 C、劳动教育 D、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 3、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 4、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表现如下(ABC) A、反映外部客观世界的矛盾 B、反映在学生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 C、反映在认识内容上的矛盾 D、反映在认识结果上的矛盾 5、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过程的区别表现在(ABC) A、活动方式的区别 B、影响因素的区别 C、形成结果的区别 D、指导思想的区别 6、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ABCD)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C、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 D、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7、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有(ABCD)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正面教育原则 D、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8、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德育过程可以从 (ABCD)的任何一方面开始。 A、行 B、知 C、情 D、意 9、学校德育的途径有(ABCD) A、各科教学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社会实践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0、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ABCD) A、陶冶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指导自我教育 11、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主要有(ACD) A、德育目标 B、教师素质 C、德育内容 D、学生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 12、各科教学是德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这是 因为(ABCD) A、教学占用的时间最多 B、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时总是受到一定思想的 支配而影响学生的品德 C、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 D、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内容、 13、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作用表现为(ABD) A、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B、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C、是知识教育的主要力量 D、是沟通家长和学校的桥梁 14、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主要有(ABCD) A、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B、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C、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劳动 D、评定学生操行 第八章第八章 学校管理与评价学校管理与评价 二、单选题 1、督促检查教学最常见的方法是(C) A、查教案 B、考试 C、听课 D、倾听师生意见 2、对教师的工作安排一般有(A)两种。 A、跟班制和学年更新制 B、大循环和小循环 C、踏步循环和年级包干 D、自主选择和学生选择 3、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处于“母法”地位的法律是 (D)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每年(D)为教 师节” 。 A、10 月 9 日 B、9 月 15 日 C、9 月 12 日 D、9 月 10 日 5、绝对评价是以(B)为参照点实施的一种评价。 A、常模 B、教学目标 C、教学任务 D、个 体 三、多选题 1、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较大的自主权,这些权力包 括(ABC) A、决策权 B、财政权 C、人事权 D 集资权 2、实行校长负责制,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BCD) A、与校其他领导的关系 B、与上级领导的关系 C、与本校党支部组织的关系 D、与教工代表大会的关系 3、我国中小学内部,学校的组织机构一般有如下类 型(ABD) A、党支部领导下的群众组织 B、校长领导下的审议机构、行政组织、生产组织与 办事机构 C、与校外联系的机构 D、校长、教导主任领导下的教学组织机构 4、学校管理的主要方面有(ABCD) A、教学管理 B、总务工作 C、教职工管理 D、学生管理 5、教学管理的主要方面(ABCD) A、抓好教学的组织工作 B、加强对教研组的领导 C、督促检查和指导教学工作 D、领导和组织教务行政工作 6、总务工作的主要包括(ABC) A、校舍的建设,维修与设备的购置与管理 B、生活福利工作 C、财务管理工作 D、优秀教师的评定工作 7、教职工的管理的主要方面(ABD) A、合理安排教职工的工作 B、培养和提高教职 工 C、组织教职工的业余生活 D、考核教职 工 8、对教职工工作的考核,一般分为(ACD)三方面: A、考勤 B、考查 C、考绩 D、考能 9、学生管理的主要方面有(AB) A、学生思想品德的管理 B、学习、体育卫生、课外活动的管理 C、评定优秀学生 D、对犯错误的学生予以惩罚 10、班级组织的社会特征(ABC) A、自功能性 B、靠正式和非正式两方面的手段来维持 C、半自治性 D、基层性 11、良好班级组织的标准(ABCD) A、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且目标明确 B、有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C、有学生骨干形成的核心 D、有正确的班级舆论,班风良好 12、班级管理主要有(BCD)取向的模式。 A、认知调节 B、功能性 C、行为改变 D、人际互动 13、班级管理的原则(ABC) A、确立学生是班级主人的观念,努力开发学生潜能 B、加强班级是常管理,不能只关注少数大活动 C、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 上得到发展 D、严格要求学生 14、班级的日常管理表现为(ABCD) A、班级组织管理 B、班级制度管理 C、班级自治管理 D、班级文化建设 15、我国班级组织的正式结构分为三层(ABC) A、班干部 B、小组长 C、一般成员 D、团支部 16、班级自治活动的开展主要围绕(ABCD)方面来 进行。 A、日常生活的几个活动环节 B、阶段性的班级活动 C、配合学校的主题活动 D、与思想品德课或班会课相结合的主题班队活动 17、教育评价的基本功能有(ABCD) A、导向功能 B、诊断功能 C、鉴定功能 D、教学功能 18、终结性评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