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道德考点解析.doc_第1页
法律职业道德考点解析.doc_第2页
法律职业道德考点解析.doc_第3页
法律职业道德考点解析.doc_第4页
法律职业道德考点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司考吧 内部交流,请勿外传、散播或者用于商业用途。法律职业道德法律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图 1、司法与司法制度的概念(司法的概念与特征 司法制度的概念 司法制度的范围) 2、司法的功能和原则(司法的功能 司法的原则) 3、司法制度的基本范畴(司法公正 司法效率 司法独立 司法职业 司法考试)1、司法制度和法律 4、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 法律职业道德的特征) 职业道德概述 5、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严明纪律,保守秘密 互相尊重,相互配合 恪尽职守,勤勉尽责 清正廉洁,遵纪守法) 6、加强法律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作用(加强法律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法律职业道德建设的作用) 1、审判制度概述(审判制度的概念 我国审判制度的特征) 2、审判机关(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 人民法院的设置和职权 人民法院的业务机构 审判组织) 3、法官(法官的条件与任免 法官的义务与权利 法官的考核与培训 法官的等级及其升降 法官的奖励和惩戒 法官的辞职与辞退 法官的保障与退休)2、审判制度 4、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不告不理原则 审判权独立行使原则 直接、言词原则 审判及时原则 集中审理原则) 5、审判工作的主要制度(两审终审制度 审判公开制度 人民陪审原制度 审判监督制度 司法建议制度) 1、检察制度概述(检察制度的概念 我国检察制度的特征) 2、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法律地位 人民检察院的任务 人民检察院的设置和职权 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机构 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3、检察制度 3、检察官(检察官的条件与任免 检察官的义务与权利 检察官的考核与培训 检察官的奖励和惩戒 检察官的辞职与辞退 检察官的保障与退休)4、检察制度的基本原则(检察权统一行使原则 检察权独立行使原则 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5、检察工作的主要制度(检务公开制度 人民监督员制度 立案监督制度 侦查监督制度 刑事监督制度 刑罚执行与监所监督制度 民事行政检察制度 检察建议制度) 1、律师制度概述(律师制度的概念 我国律师制度的特征 我国律师管理体制) 2、律师执业(律师执业的资格条件 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书的程序 律师执业的限制性规定 律师执业的基本原则)4、律师制度 3、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律师事务所的概念及性质 律师事务所的设立 律师事务所的分类 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制度 律师收费制度 律师的概念 律师的业务范围 执业律师的权利和义务) 4、法律援助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法律援助对象 法律援助范围 法律援助机构和人员 法律援助申请和审查 法律援助的实施) 1、公证制度概述(公证制度的概念 我国公证制度的特征 我国公证管理体制) 2、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公证机构的概念及性质 公证机构的设立 公证业务范围 法定公证制度 公证机构的管理制度 公证执业责任保险 公证员的概念 公证员的条件与任免 公证员的权利和义务)5、公证制度 3、公证程序(公证的申请 公证的受理 公证的审查与核实 出具公证书 不予办理公证 公证书的认证) 4、公证效力(证据效力 强制执行效力 法律行为成立要件效力 公证的救济) 1、法官职业道德的概念和依据(法官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法官职业道德的依据)6、法官职业道德 2、法官职业道德的内容(保障司法公正 提高司法效率 保持清正廉洁 遵守司法礼仪和职业责任 加强自身修养 约束业外活动) 3、法官职业责任(法官职业责任的概念 法官的纪律责任 法官的刑事责任) 1、检察官职业道德的概念和依据(检察官职业道德和概念和特征 检察官职业道德的依据)7、检察官职业道德 2、检察官职业道德的内容(忠诚 公正 清廉 严明) 和职业责任 3、检察官职业责任(检察官职业责任的概念 检察官的纪律责任 检察官的刑事责任) 1、律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和依据(律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律师职业道德的依据) 2、律师职业道德的内容(律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律师的执业职责)8、律师职业道德 3、律师执业行为规范(执业前提 执业组织 委托代理关系的建立 律师收费规范 委和职业责任 托代理关系的终止 执业推广 律师同行关系中的行为规范 律师在诉讼与仲裁中的行为规范 律师与律师行业管理或行政管理机构关系中的行为规范) 4、律师职业责任(律师职业责任的概念 律师的纪律处分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行政法律责任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民事法律责任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刑事法律责 任) 1、公证员职业道德的概念和依据(公证员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公证员职业道德的依据) 2、公证员职业道德的内容(忠于事实、忠于法律 爱岗敬业、规范服务 加强修养、提高素质 清正廉洁、同业互助)9、公证员职业道德 3、公证职业责任(公证职业责任的概念 公证员的惩戒 公证机构和公证员的行政 和职业责任 法律责任 公证机构和公证员的民事法律责任 公证员和公证机构的刑事法律责任)法律职业道德一、历年分值 题型年份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任意选择题案例题总分20064820142005460010200446201220032700920023700102000650011199945301219981090019二、应试指导法官法和检察官法考试重点:法官和检察官的义务和职权;任职条件;任免程序;任职回避;惩戒;辞职、辞退等。应当注意的是,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应当熟记,这将成为以后考试的重点。本部分命题范围有限,因此,根据上述考试重点,复习好相关法规即可。律师法考试重点:律师资格和执业证书;律师的执业限制(第12、13、14条);律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与责任;申请设立律师事务所、分所的程序;接受委托的方式;禁止用不正当手段争揽业务的规定;执业律师的业务和权利、义务;律师协会的性质和职责;法律援助;法律责任;律师执业纪律。律师职业道德与执业纪律规范也是重要考试内容。另外,司法解释中关于律师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也是常考内容。在解答该部分试题时,一定要联系其他法律的规定,其中比较重要的法律规定包括:民法通则中关于代理的规定,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中关于辩护和代理的规定等。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对一些规定是否理解准确,包括两类情况:一是容易混淆的内容,比如律师违反法律规定如何处罚、律师事务所承担责任的方式等;二是对某些规定虽然没有类似规定,但在解释上却有模糊的地方,比如律师的近亲属委托该律师如何处理等。对单项选择题,首先要在复习时对有关的重点内容准确理解和记忆,其次在应试时一定要按照法律规定作答,不要在思路不清晰的情况下作答。多项选择题的命题规律是容易就一个法条有多项内容的地方出题,对于这些法条,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第一章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首先概述本章详细内容一、司法与司法制度的概念(一)司法的概念和特征。我国的司法就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的职权与程序适用法律处理诉讼案件的专门活动,具体包括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的审判执行活动以及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中的检察活动。我国的司法具有以下5个显著特征:民主性、终局性、公正性、效率性和独立性。(二)司法制度的概念。司法制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司法制度,在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是指审判制度,在我国则是指审判制度和检察制度。各国在设立审判制度和检察制度的同时,又建立一系列司法辅助制度,以对司法权的行使起到辅助、促进或保障的作用。故而对司法制度一般应从广义上来理解,而不应限于狭义的范围。(三)司法制度的范围。所谓司法制度,是指有关司法机关和司法组织的性质、任务、组织体系、权利义务、活动原则以及工作制度等方面规范的总称。其中,司法机关是指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而司法组织,则应包括律师组织、公证组织等。相应的,司法制度除审判制度和检察制度外,还应包括律师制度、公证制度等。二、司法的功能和原则(一)司法的功能。包括:惩罚功能、调整功能、保障功能、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二)司法的原则。1司法统一原则。统一的国家需要统一的社会主义法制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必然要求法制的统一。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所谓以事实为根据,是指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案件的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作出处理决定时,只能以查证属实的证据认定的事实和依法推定的事实作为适用法律的依据。所谓以法律为准绳,是指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司法活动中,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把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作为处理案件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的唯一标准与尺度。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指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进行司法活动的过程中,对于所有公民都应当一视同仁,不允许有任何特殊和差别。4保障人权原则。保障人权已成为我国诸多实体法和程序法的重要内容,从而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司法活动中必须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5接受监督原则。是指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进行司法活动的过程中,应当接受国家权力机关、检察机关、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等的监督,切实纠正自己的违法行为,预防司法腐败的发生,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三、司法制度的基本范畴(一)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司法制度的首要基本范畴,是司法的生命和灵魂,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和保障,同时追求司法公正是司法工作的永恒主题。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1实体公正,主要是指案件事实真相的发现和对实体法的正确适用,其中发现案件事实真相是正确适用实体法的前提,而正确适用法律则是实体公正的根本要求。2程序公正,主要是指司法程序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当事人在司法过程中受到公平的对待。司法公正是抽象的,同时又是实实在在的和可以看得见的。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1)司法活动的公开性;(2)裁判人员的中立性;(3)当事人地位的平等性;(4)司法过程的参与性;(5)司法活动的合法性;(6)案件处理的正确性。(二)司法效率。作为一个理论分析工具,其强调的是要尽可能地快速解决、多解决纠纷,尽可能地节省和充分利用各种司法资源。与司法公正相比,司法效率更具有实在性和可见性,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1)司法机构的精简性;(2)司法人员的专业性;(3)权责的科学性和明确性;(4)程序的简明性和终结性;(5)期间的适度性和严格性;(6)诉讼费用分担的合理性。司法效率与司法公正的关系:效率与公正都是理想型司法所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理想型司法所必备的两个基本要素,因而有其相辅相成的一面;但由于效率具有绝对性而公正具有相对性,所以司法效率与司法公正又存在着内在的紧张关系;在司法价值取向问题上,当前我们宜选择“公正优先,兼顾效率”的价值目标。(三)司法独立。我国的司法独立主要包括以下两层含义: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各项规定。(四)司法职业。从狭义上说,司法职业主要包括法官、检察官两种职业。从广义上说,司法职业泛指一切受过法律职业训练、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包括侦查员、检察员、审判员、执行员、仲裁员、公证员、律师以及司法辅助人员等。(五)司法考试。2001年10月31日,司法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发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试行)。该办法规定,自2002年起国家对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和取得律师资格实行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至此,司法考试完全取代了过去所实行的初任法官资格考试、初任检察官资格考试和律师资格考试,成为统一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四、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特征(一)法律职业道德的概念法律职业道德和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具有更强的象征意义和感召作用,因为法律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正义和权利的体现,是规范社会、惩恶扬善的最后手段,也是最强有力的手段。而作为法律的具体实施者。执行者、裁判者的专业法律人员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行必然要高于其他职业的道德要求,这是法律职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二)法律职业道德的特征法律职业道德与一般社会道德相比,法律职业道德具有主体的特定性、职业的特殊性和更强的约束性的特征。1主体的特定性主体的特定性是指法律职业道德所规范的是专门从事法律工作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人员。2职业的特殊性职业的特殊性是指上述主体由于所从事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法律制度的实施和保障,对于这些职业的道德规范就应该体现职业的特点,这样才有可能保持职业的先进性和树立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法律职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律职业的政治属性。第二,法律职业的法律属性。第三,法律职业的行业属性。3更强的约束性更强的约束性是指,法律职业道德相对于一般社会道德而言,具有更强的约束性。违反职业道德的法律从业人员要承担更大范围的责任。五、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法律职业道德原则的基本内容构成了法律职业人员共同遵循的基本要求。我国的法律职业道德原则的要求主要包括: (一)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法律职业人员的权力和权利来自于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 无论从法律的规定还是现实的实践的要求看,法律职业人员都必须把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原则作为执业的首要原则。 相关法条:1法官法第三条规定:法官必须忠实的执行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检察官法第三条规定:检察官必须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律师法第三条规定:律师执业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二)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我国的三大诉讼中都规定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在我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法律职业人员贯彻社会主义法治基本原则和正确使用法律的基本要求。这一原则在法律职业主体的相关法律中都有反映。对于法律职业人员的职业活动而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它贯穿于法律职业人员职业活动的全过程,是检察和评判法律职业人员职业水平高低的标准。相关法条:1法官法第七条规定:法官审判案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秉公办案,不得徇私枉法。2检察官法第八条规定:检察官履行职责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秉公执法,不得徇私枉法。3律师法第三条规定:律师执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三)严明纪律,保守秘密相关法条:1法官法第七条规定法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五)清正廉明,忠于职守,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六)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2检察官法第八条规定检察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四)清正廉明,忠于职守,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 (五)保守国家秘密和检察工作秘密;3律师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律师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四)互相尊重、互相配合 法律职业人员必须发挥互相配合,互相协作的精神,才能顺利完成职业任务 法律职业是享有崇高威望地位和声望得职业,法官、检察官、律师虽然各司其职,互相区别,互相监督,但也互相配合,相辅相成,虽然担负的职责各不相同,但是目的是相同的,就是维护司法公正,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法律职业人员在人格和依法履行职责的地位方面是平等的。 互相尊重,互相配合,要求法律职业人员在履行法律职责的过程中做到严守纪律,依法执业,不超越职权擅自妨碍其它法律职业人人员的正常的办案,同时还要求法律职业人员谦恭有礼,遵守有关司法礼仪。 (五)恪守职责、勤勉尽责 恪守职责、勤勉尽责就是要求法律职业人员严格遵守基本原则。工作积极,认真负责是恪守职责、勤勉尽责的基本要求。法律职业人员要认清自己的职责,还要在履行职责时以积极的态度想方设法按照要求做好每一件工作。 (六)清正廉洁、遵纪守法 清正廉洁、遵纪守法的原则,就是要求法律职业人员在法律职业活动中不利用自己在职务上的便利为自己谋取非法利益,不在从事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做出违反法律以及行业规章规定的行为,保持一身正气、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 坚持这一原则,就是要求法律职业人员具有清正廉洁、遵纪守法、无私奉献,敬业献身的精神,这也要求法律职业人员不辞苦劳,辛勤工作,时时刻刻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相关法条:1法官法第七条规定法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五)清正廉明,忠于职守,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2检察官法第八条规定检察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四)清正廉明,忠于职守,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六、加强法律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作用(一)加强法律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1以法治国,促进司法公正的需要。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和国家的基本方略。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司法公正。2以德治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德治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轨时期,法律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3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越发展,法治化水平就应该越高。4法律职业队伍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律职业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基本适应现阶段法制建设需要的自成体系的法官队伍、检察官队伍、律师队伍。加强法律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改善整个法律职业队伍的形象,树立执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加强法律职业道德建设的作用1示范作用。我国目前的法律职业大多有自己成文的职业道德规范,这些规范本身就具有示范性特征。2规范作用。法律职业道德规范本身就在于规范法律职业人员的行为,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法律职业人员履行职务过程中,还体现在法律职业人员的日常活动中。3提升作用。我国法律职业人员来源较复杂,法律职业道德水准差异较大,且总体水平不尽如人意。加强法律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提升整个法律职业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辐射作用。法律职业人员的执业活动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职业人员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对整个社会也会产生影响。 概念: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人员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律职业 特征:与一般社会道德相比具有主体的特定性,职业的特殊性以及更强的约束性道德概述 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基本原则 严明纪律,保守秘密 互相尊重,互相配合 恪尽职守,勤勉尽责 清正廉洁,遵纪守法 概念:是法律职业人员违反法律和道德规范所应承担的责任法律职业 刑事责任责任概述 范围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纪委处分 1、法官(检察官)承担责任的形式为刑事责任和纪律处分(纪律处分又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撤职、开除)。刑事责任由司法机关处理,纪律处分由各级法院(检察院)的纪律检查机关处理。2、律师承担责任的形式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处罚、纪律处分刑事责任由司法机关处理。民事责任由司法机关、仲裁机构处理或当事人自行和解,行政处罚由司法行政机关处理。纪律处分由律师协会处理。第二章 审判制度本章详细内容一、审判制度概述审判制度的概念我国审判制度的特征(一)审判制度的概念我国的审判制度,是指国家确立的有关人民法院组织与活动的法律制度,具体包括人民法院的性质、任务、设置、审判组织、审判原则、审判程序等方面的法律规范。(二)我国审判制度的特征其主要特征是:1人民法院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并受其监督。2人民法院统一设立并独立行使审判权。3审判活动实行某些特有的原则和制度。包括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以及人民陪审员制度、法院调解制度,死刑复核制度和审判监督制度等。二、审判机关(一)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1人民法院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一条)2人民法院的任务是审判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并且通过审判活动,惩办一切犯罪分子,解决民事纠纷,以保卫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秩序,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三条)(二)人民法院的设置和职权。人民法院由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组成。其中,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包括军事法院、海事法院和铁路运输法院等。(三)人民法院的业务机构。1最高人民法院设立案庭、刑事审判庭一庭、刑事审判二庭、刑事审判三庭、刑事审判四庭、刑事审判五庭、民事审判一庭、民事审判二庭、民事审判三庭、民事审判四庭、行政审判庭、审判监督庭、执行办公室等业务机构。2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设立案庭、刑事审判一庭、刑事审判二庭、民事审判一庭、民事审判二庭、行政审判庭、审判监督庭、执行庭或执行局,根据需要可以设其他业务机构。3基层人民法院设立案庭、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行政审判庭、审判监督庭、执行庭等业务机构。(四)审判组织。1独任庭。由审判员1人审判案件的组织形式。按照法律规定,独任庭审判以下几种案件:第一审的刑事自诉案件和其他轻微的刑事案件:第一审的简单民事案件和经济纠纷案件;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除选民资格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疑难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判外,其他案件由审判员1人独任审判。2合议庭。由审判人员3人以上集体审判案件的组织形式。合议庭是人民法院的主要审判组织,其成员对案件负共同的审判责任。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除简单的民事案件、轻微的刑事案件和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由审判员1人独任进行外,其余的都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应当是单数;合议庭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审判长;合议庭进行评议的时候,如果意见分歧,应当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但少数人的意见应当写入笔录;评议笔录由合议庭的组成人员签名。3审判委员会。各级人民法院设立审判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由院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审判委员会是人民法院内部对审判工作实行集体领导的组织形式,是人民法院的最高审判组织。任务有以下三项: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复杂或疑难案件;讨论其他与审判工作有关的问题。审判委员会会议由院长主持;院长因故不能参加时,可委托一名副院长主持。审判委员会会议必须由超过半数以上的委员出席方能举行。审判委员会作出的决议,须经审判委员会全体委员半数以上通过;审判委员会记录应由参加会议的委员签名。三、法官(一)法官的条件与任免。法官是指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1担任法官需具备下列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年满23岁。(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5)身体健康。(6)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2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3年;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1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2年。2法官职务的任免,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任免权限和程序办理。初任法官采用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从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取得资格,并具备法官条件的人员中择优提出人选。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应当从法官或者其他具备法官条件的人员中择优提出人选。3法官法第15条规定,法官不得兼任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兼任行政机关、检察机关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务,不得兼任律师。4法官法第13条规定,法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提请免除其职务:(1)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2)调出本法院的;(3)职务变动不需要保留原职务的;(4)经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的;(5)因健康原因长期不能履行职务的;(6)退休的;(7)辞职、辞退的;(8)因违纪、违法犯罪不能继续任职的;(9)因其他原因需要免职的。5此外,为确保法官的中立和公正,我国法官法第16条还规定了法官任职回避制度,即法官之问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同时担任下列职务:(1)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2)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和审判员、助理审判员;(3)同一审判庭的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助理审判员;(4)上下相邻两级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二)法官的义务与权利。1法官法第7条规定,法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1)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2)审判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秉公办案,不得徇私枉法;(3)依法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4)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5)清正廉明,忠于职守,遵守纪律;(6)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7)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需要指出,法官履行这些义务,不限于其进行司法审判工作期间,法官在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也不应当违反这些义务。2法官法第8条明确规定,法官享有下列权利:(1)履行法官职责应当具有的职权和工作条件;(2)依法审判案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3)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4)获得劳动报酬,享受保险、福利待遇;(5)人身、财产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护;(6)参加培训;(7)提出申诉或者控告;(8)辞职。应当说,法官法的这一规定完全符合“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原则的要求,有利于法官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更加有效地承担自己所应负的职责。3为确保法官权利的实现,法官法还确立了相应的申诉和控告保障机制。(三)法官的考核与培训。为加强对法官的考核和培训,人民法院设法官考评委员会,由5人至9人组成,主任由本院院长担任。法官考评委员会的职责是指导对法官的培训、考核、评议工作。(四)法官的等级及其升降。根据法官法第16条及法官等级暂行规定第5条的规定,法官的等级分十二级:(1)首席大法官;(2)大法官:一级、二级;(3)高级法官:一级、二级、三级、四级;(4)法官: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法官的升降,由法官等级暂行规定详细规定。(五)法官的奖励和惩戒。对法官的奖励,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具体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法官法第33条规定,法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参加非法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参加罢工;(2)贪污受贿;(3)徇私枉法;(4)刑讯逼供;(5)隐瞒证据或者伪造证据;(6)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审判工作秘密;(7)滥用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8)玩忽职守,造成错案或者给当事人造成严重损失;(9)拖延办案,贻误工作;(10)利用职权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11)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12)私自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接受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请客送礼;(13)其他违法乱纪的行为。对官的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受撤职处分的,同时降低工资和等级。(六)法官的辞职与辞退。按照法官法的规定,法官有辞职的权利。法官要求辞职的,应当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免除其职务。法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1)在年度考核中,连续2年确定为不称职的;(2)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另行安排的;(3)因审判机构调整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4)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假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1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5)不履行法官义务。经教育仍不改正的。辞退法官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免除其职务。法官对人民法院关于本人的辞退处理不服的,自收到辞退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可以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议,并有权向原处理机关的上级机关申诉。受理申诉的机关必须按照规定作出处理。复议和申诉期间,不停止对法官辞退处理决定的执行。(七)法官的保障与退休。根据法官法的有关规定,对法官的保障主要有:职业保障、工资保险福利保障、人身和财产保障。同时,法官法还规定了法官的退休制度。法官退休后享受国家规定的养老保险金和其他待遇。四、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一)不告不理原则。是指没有原告的起诉,法院就不能进行审判。(二)审判权独立行使原则。我国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三大诉讼法均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三)直接、言词原则。是指审理案件的审判人员(包括法官和陪审员)必须在法庭上亲自听取当事人、证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口头陈述,对于案件事实和证据必须由双方当事人当庭口头提出并以口头辩论和质证的方式进行庭审调查。直接、言词原则是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的合称。(四)审判及时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应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进行而且应尽量做到快速结案。(五)集中审理原则。又称不间断审理原则,是指法庭对各类诉讼案件的审理原则上应当持续进行,除了必要的休息时间以外,不得中断审理。五、审判工作的主要制度(一)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法院的审判即宣告终结的制度。但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基层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审理的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案件、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案件、认定公民限制行为能力案件和认定财产无主案件亦实行“一审终审”。(二)审判公开制度。所谓审判公开,是指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向社会公开的制度,具体是指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和判决,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应当在法庭上公开进行,允许群众旁听,允许新闻记者采访和报道。根据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四种案件不公开审理:(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2)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3)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 (4)经当事人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决定不公开审理的某些民事案件。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三)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法律规定的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对案件共同进行审判的一项制度。为了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公民依法参加审判活动,进一步发挥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作用,促进司法公正。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对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了详细的规定。(四)审判监督制度。又称再审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依法重新审判的一种特殊审判制度。(五)司法建议制度。司法建议,是指人民法院在审判活动中,针对有关单位在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人民法院的名义提出堵塞漏洞,消除隐患,改进管理或追究有关当事人的党纪、政纪责任的建议或意见。人民法院与法官法人民检察法与检察官法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5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5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最高人民法官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法院对产生它的权力机关负责。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审判工作。检察院对产生它的权力机关和上级检察院负责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负责。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人民检察院负责法官包括: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 A B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助理审判员 C D检察官包括:检察长、副检察长、 检委会委员、 A B检察员、助理检察员 D人民法院与法官法人民检察院与检察官法职责审判; 其他; A、B、C还应履行相应职务职责。法律监督;进行公诉;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其他;A、B还应履行相应职务职责。任职条件法官法第9条检察官法第10条下列人员不得担任法官、检察官: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曾被开除公职的任免军事法院(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法院(检察院)人员的任免另行规定。各级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任免。特别注意,地方各级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须报上一级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由本院院长(检察长)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免。助理审判员(助理检察员)由本院院长(检察长)任免在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的和在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根据主任会议的提名决定任免;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由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任免。在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的和在直辖市内设立的人民检察院分院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免。对于违反法官法任命法官的做出该项任命的机关应当撤销该项任命。上级法院发现下级法院法官的任命有违反法官法的应当建议下级法院依法撤销该项任命,或者建议下级法院依法提请同级人大常委会撤销该项任命。(建议权)对于不具备检察官法规定条件或者违反法定程序被选举为检察院检察长的上级检察院检察长有权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不批准。对于违反检察官法任命检察官的做出该项任命的机关应当撤销该项任命上级。检察院发现下级检察院检察官的任命有违反检察官法的应当责令下级检察院依法撤销该项任命,或者要求下级检察院依法提请同级人大常委会撤销该项任命。(命令权)免职法官法第13条检察官法第14条任职回避法官(检察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同时担任下列职务:同一法院的A、B、C同一法院的A和D同一审判庭的C、D上下相邻两级法院的A同一检察院的A、B同一检察院的A和D同一业务部门的D上下相邻两级检察院的A执业限制法官(检察官)从法院(检察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以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法官(检察官)从法院(检察院)离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检察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法官(检察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担任该法官(检察官)所任职法院(检察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法官(检察官)不得兼任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兼任行政机关、检察(审判)机关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务,不得兼任律师。申诉控告法官对人民法院关于本人的处分、处理不服的,自收到处分、处理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可以向原处分、处理机关申请复议,并有权向原处分、处理机关的上级机关申诉。受理申诉的机关必须按照规定作出处理。复议和申诉期间,不停止对法官处分、处理决定的执行。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本法第八条规定的法官权利的行为,法官有权提出控告。行政机关、社会团体或者个人干涉法官依法审判案件的,应当依法追究其责任。检察官对人民检察院关于本人的处分、处理不服的,自收到处分、处理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可以向原处分、处理机关申请复议,并有权向原处分、处理机关的上级机关申诉。受理申诉的机关必须按照规定作出处理。复议和申诉期间,不停止对检察官处分、处理决定的执行。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本法第九条规定的检察官权利的行为,检察官有权提出控告。行政机关、社会团体或者个人干涉检察官依法履行检察职责的,应当依法追究其责任。第三章 检查制度本章详细内容 一、检察制度概述(一)检察制度的概念 我国的检察制度是宪法、法律所规定的检察机关的性质、地位、任务、职权、组织体系、活动原则以及各项工作制度的总称,它以前苏联的模式为基础,并结合我国的国情而创立,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因此又被称为人民检察制度。(二)我国检察制度的特征我国检察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变化,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1检察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体制下与审判机关并列的国家机构,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2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通过履行法律所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3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4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实行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5在领导体制上实行上级检察机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