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8张PPT)(人民版必--ppt.doc_第1页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8张PPT)(人民版必--ppt.doc_第2页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8张PPT)(人民版必--ppt.doc_第3页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8张PPT)(人民版必--ppt.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幻灯片1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列宁逝世前,苏俄(后苏联)实施了哪些经济政策?效果如何?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战胜了敌人,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一、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1、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一般都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而苏联的工业化却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想一想,为什么?提示:斯大林说,现在不发展重工业,就等于慢性自杀3、苏联的工业化成就有哪些?与此同时,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如何?两者比较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一五计划苏联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一个工业农业国;通过二五计划苏联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位和世界第二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1929-1933年当时欧美正在发生经济危机,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 农业集体化运动思考探究l 阅读课文P142-143,回答下列问题:l 1、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为什么要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看斯大林是怎么想的)l 2、苏联农业生产为何长期处于停止状态?试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角度加以解释。工业发展很快,1913年1950年增加12倍。农业却徘徊不前,1953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1913年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劳动者,因此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处理生产关系的重要一环,而苏联的做法,是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这样的生产关系必然要破坏生产力3、中苏农业改造比较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1953-19561929-1937时间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背景变成合作社农民消灭富农富农政策自愿互利,但后期改造过快。 强制推行方式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但也遗留了一些问题。 为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但导致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影响幻灯片12三、 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体制是俄国及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特定的历史条件”是指什么历史环境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的威胁;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还有斯大林个人的因素幻灯片13三、“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斯大林模式西方模式(英国)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农、轻、重协调发展优先发展重工业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工业化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化农庄资本主义大农场农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政治制度幻灯片141、与英国模式相比,结合课文,简要讲一讲“斯大林模式”的利弊有哪些?功绩主要有: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成为工业强国; 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国民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主要弊端有:政治上高度集权、专权,缺少监督;干部职务终身制;个人崇拜盛行。 经济上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牺牲农民利益,造成农业生产长期停止不前。幻灯片15历史反思2、中国有没有实行过“斯大林模式”,与“斯大林模式”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20世纪50-70年代末实行过。(1)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比例稳步健康协调发展。(3)要注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幻灯片16历史反思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 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与斯大林个人因素有关系吗?中国有无类似的现象?幻灯片17幻灯片18归纳小结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基本符合了当时苏联特定的历史条件,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其缺陷和弊端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后来苏东剧变的历史根源。 针对这些弊端,假如你是斯大林的接班人你怎么去克服呢?幻灯片19巩固提升l 以下对“斯大林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l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成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创建l B、二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l C、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l 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幻灯片20l 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是在l A、“一五”计划完成后 l B、 “二五”计划完成后 l C、 “三五”计划完成后l D、“四五”计划完成后幻灯片21l 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 )l A、优先发展重工业l B、轻重工业同步进行l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l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幻灯片22l 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叙述,不确切的是l 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l B、是苏联当时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政治状况的产物l C、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l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结束 幻灯片23实践探究 通过上网查资料,以“斯大林是民族英雄还是政治暴君”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 要求: 1、四人一组,实行分组合作学习。每人至少要搜集一篇相关的文章,然后经过充分讨论,确立每组的观点和论据。最后,由一人形成文章。 2、语言要流畅 3、杜绝简单抄袭、 4、短文上交时,包括上交一份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 幻灯片24幻灯片25斯大林认为,粮食总产量的80%是来自落后的小农经济,其产品的85%留供自家消费,商品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市场供应”问题,即增加投入市场的剩余粮食产品量,是不可能的。用列宁提出的那种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或者供给农民以他们所必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来交换农民剩余粮食的办法,他认为也难以奏效。另一方面,当时数量很少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粮食产量,虽然只占粮食总产量的2%以下,但它却提供了国家商品粮总额的5%,商品率达到47%。斯大林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必须组织农民走向集体化的国营农场道路,消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幻灯片26基洛夫被暗杀 苏联“大清洗”的导火索 幻灯片27 1934年12月1日,苏联发生震惊全国的列宁格勒州委书记基洛夫被刺杀案件。基洛夫在党内有崇高威望,并为斯大林器重,基洛夫被杀后,斯大林认定反对派所为,并借机清除异己。 19361939年,苏联约有400多万人遭逮捕和判刑。1934年1月联共(布)“十七大”选出的129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的98人,1966名代表中的1108名被逮捕或镇压。当时,列宁格勒省的154名代表中,只有2名继续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