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专题二外交关系的突破日.doc_第1页
第五专题二外交关系的突破日.doc_第2页
第五专题二外交关系的突破日.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专题二 外交关系的突破课标要求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事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历史归纳和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与照片再现历史场景,进行历史回顾。从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考虑外交政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与学生一起探究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对中国和世界以及国际关系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与改善的国际与国内背景,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决定外交政策,同时根据国际形势采取灵活的外交策略。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及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难点:中美关系解冻 中国重返联合国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之间的关系三、教具:多媒体四:教学方法:1、情景问题法,创设新情景,如放记录片重返联合国等,并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讨论。2、分组讨论法。3、关注成就出现的背景及意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复习: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怎样的外交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取得哪些成就?过度:继新中国建国初期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1956-1965年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两次建交高潮,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新中国辉煌的外交历史。(二)讲授新课:1:重返联合国(1)展示视频:1971年,新中国重返联合国。(2)学生活动:根据自主学习的成果,学生角色扮演主持人和两位专家。共同解读 “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将产生什么影响?(3)问题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什么用“恢复”?而不用“加入”之类的说法?(4)问题2:1971年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 ?这将产生什么影响?过渡: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标志了美国孤立、封锁外交政策的失败,崇尚现实主义的美国如何调整对华政策呢?2、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关键)(1)展示视频:尼克松访华(2)学生活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请制表完成此过程。时 间事 件 (3)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假如你是尼克松(或周恩来),你将如何说服国会(或中央政治局)同意改善中美关系?(展示两则材料,帮助学生回答) (4)问题: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国及世界有何影响? 过渡:战后,日本在外交上一直追随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对态度。但尼克松政府却在日本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派基辛格在1971年7月秘密访问了北京。同年7月15日,中美两国同时发表了尼克松将在1972年访问中国的公报。而日本首相佐藤在公报发布前3分钟才得知相关消息。 这一消息对日本确实是个冲击。日本人首先想到的是美国人背信弃义,因为就在1970年10月的美日首脑会谈中,尼克松还向佐藤保证,在对华关系上两国将进行紧密磋商。没想到,时间过去还不到一年,尼克松就来这一手。 于是,抢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复交,就成了日本政要经常思考的问题。日本国内的舆论也呼吁说,“像美中恢复交往那样,推出一位和式基辛格很有必要”。 3、中日邦交正常化自主学习:请同学展示其归纳的知识原因:经过:影响:(三)小结:构建知识体系提高了国际地位改变了国际形势外交关系的突破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重返联合国 提高了国际地位 中美关系解冻 改变了国际形势 国际形势的变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四)课堂练习: 1、知识升华: (1)通过本课学习,你能找出哪些影响外交的因素? (2)这给当前的中国以什么启示? 2、课堂评价: 学生当场完成四题选择题(五)布置作业: 1、拓展延伸(课后查阅图书或上网查询:探究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美国总统奥巴马4月1日在伦敦举行了首次会晤。两位领导人确定了“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的新定位,你能结合现实并结合历史展望中美关系吗? 探究二,如何看待当今的中日关系?相关网址:1、/special/china(联合早报网) 2、/chinese(中国网) 3、/GB/shiz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