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前 言. 3第一章 概 述. 51.1 生态镇建设的内涵. 51.2 生态镇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51.3 指导思想. 61.4 基本原则. 61.5 规划编制依据. 71.6 规划范围. 81.7 规划年限. 8第二章 基本状况. 92.1 自然地理状况. 92.2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102.3 人口与资源现状及分析. 122.4 生态环境状况及分析. 142.5 污染源分析. 162.6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17第三章 条件分析. 183.1 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 183.2 资源支撑能力分析. 183.3 环境缓冲能力分析. 203.4 生态镇建设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20第四章 建设目标. 224.1 总体目标. 224.2 阶段性目标. 224.3 考核指标. 234.4 考核指标可达性分析. 24第五章 生态功能分区. 265.1 小雄镇在全省和台州市生态功能区系统中的等级位置. 265.2 小雄镇在三门县生态功能分区中的等级位置. 265.3 小雄镇生态功能分区建设和发展方向. 265.4 小雄镇主体功能区. 27第六章 重点建设领域及主要任务. 296.1 构建发达的生态经济体系. 296.2 构建舒美的人居环境体系. 356.3 构建优美的生态环境体系. 416.4 构建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 51第七章 重点建设工程及年度计划. 547.1 重点建设工程. 547.2 近期建设计划. 57第八章 经费概算和效益分析. 618.1 经费概算. 618.2 经费来源. 618.3 效益分析. 62第九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649.1 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649.2 组织机构和管理保障体系. 659.3 资金筹措和投资保障. 669.4 实施手段和技术保障. 67附 图. 69前 言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时代赋予的重任,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现代化城镇的必然选择。打造生态小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要求,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决策;是造福子孙后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由之路。小雄镇地处浙东沿海三门县东南部,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经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明显。镇党委、政府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本区域的生态建设,明确提出了“经济强镇、生态立镇”的战略决策,在走向与自然和谐的文明发展的道路上,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在2010年底前达到台州市级生态镇建设要求,到2015年达到省级生态镇建设要求。为了保证生态镇建设的顺利推进,小雄镇党委、政府决定编制小雄生态镇建设规划,作为小雄镇落实“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战略和生态镇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也是相关部门编制规划、实施方案的重要依据,同时是三门生态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态镇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新的要求,小雄镇政府将根据实际情况对小雄生态镇建设规划进行适时修改、调整和补充完善。小雄生态镇建设规划基于国家、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生态建设规划的总体战略,在调查研究、资料收集和趋势分析的基础上,会同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系编制而成。本规划力求前瞻性、创新性、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倡导新理念、探索新机制、实践新模式、构筑新格局,明确生态镇建设的近、中、远期的阶段性目标,重点建设发达的生态经济体系、优美的生态环境体系、舒美的人居环境体系和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落实重点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和近期年度计划,勾画小雄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蓝图。规划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在三门县环保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通力协助下,使本规划得以如期完成,在此,对关心和支持本规划的各位领导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生态镇建设规划涉及许多知识和领域,综合性、技术性、科学性较强,我们受知识、能力及信息所限,难免会有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有关部门及专家批评指正。小雄生态镇建设规划编写组2006年12月第一章 概 述 1.1 生态镇建设的内涵生态镇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镇级行政区域。生态镇的提出是基于人类生态文明的觉醒和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与演进,生态镇的内涵将不断得到充实与完善,它已超越了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层面,融合了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因素,体现的是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高度和谐的发展模式。“生态小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生态环境意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综合实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以及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小雄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城镇。1.2 生态镇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与时俱进地要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镇建设的目的就是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运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的方法和循环经济理念,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区域生态、资源、产业和机制的优势,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小雄镇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镇建设是“尽为民之责、谋为民之利、兴为民之业、行为民之政”的一项功在当代的民心工程和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必将有利于加快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增强综合实力,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优化,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有利于促进人们的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提供安全可靠的绿色产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1.3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运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循环经济理念,从小雄实情出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早日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城镇奠定坚实的基础。1.4 基本原则1.注重协调、持续发展原则建设生态镇的基本着眼点是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建设的基础,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相协调,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坚持全局观念,结合本地实际,统筹规划,循序推进。既要通盘考虑近、中、远期目标结合,又要做到各专题规划在总体规划的框架内,做好相互衔接。实施规划要分步进行,突出近期工作,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3.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原则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和要求,确定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提出相应的建设重点和工作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核心任务,把重大生态建设项目作为主攻方向。同时要兼顾一般,点面结合,整体推进。4.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原则从小雄镇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出发,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挖掘亮点,形成特色,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5.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原则生态镇建设是一项整体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各级有关部门和镇政府要加大投入,强化监管,发挥主导作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要动员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把生态镇建设变成全镇人民的意愿和行动。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生态镇建设资金。1.5 规划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6.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8.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9.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 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1. 浙江省环保局关于印发浙江省生态示范镇(乡)、生态示范村创建标准及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22. 浙江省生态办关于生态市、生态县(市、区)、生态镇(乡)建设与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23. 浙江省生态办关于全面推进生态镇(乡)建设工作的通知;24. 台州生态市建设规划;25. 台州市生态办关于印发台州生态乡镇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26. 三门县域总体规划;27. 三门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28. 三门生态县建设规划;29. 三门县小雄镇城镇总体规划;30. 其他相关规划及文件。1.6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小雄镇所辖区域,包括29个行政村及附近海域,陆地总面积63.5平方公里。1.7 规划年限规划现状基准年为2005年;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62010年;中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第二章 基本状况2.1 自然地理状况2.1.1 地理位置小雄镇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三门县东南部,地处北纬2850,东经12116,距三门县城60公里,东南接泗淋乡,南界临海市桃渚镇,西毗临海市小芝镇,西北连花桥镇,东北濒浦坝港。2.1.2 地形地貌小雄镇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境内西部丘陵起伏,山多而低,最高峰长大山海拔469.6米;中东部和东北部为滨海平原;东北部为浦坝塘外为潮间带淤泥浅滩,海岸线长11.2公里。2.1.3 气象气候小雄镇境内气候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适宜,属浙中冬冷夏秋湿润、半湿润副区。全年气温最低月在1月,平均气温为5.3;气温最高月在7月,平均气温达27.9;全年平均温度为16.6,无霜期为242天。全年季节分布,春秋各为3个月,夏季4个月,冬季约为2个月。受海洋性季风影响,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645.3毫米,年际变化大,年际差达1200毫米。全年降水变化有两个相对的多雨季节和两个相对的少雨季节,呈双峰型分布,3-6月是第一雨季,7月为相对少雨期,8-9月受台风影响,是第二个雨季,10-翌年2月为第二个相对少雨期。年平均日照为1863.7小时。常年主导风向冬季多东北风,夏季多东南风,风向季节变换明显。2.1.4 水文水系小雄镇主要水系为山场溪和小雄溪,山场溪居于长大山的东支与东南之间。发源于临海市山炮岭,入县境后经西岑、山场、岩头谢、官塘、下道头、金家峙,出天德闸,流入洞港。干流流经小雄、泗淋2个乡镇,长7.4公里,宽13-24米,流域面积26平方公里,历年最高洪水位2米。小雄溪发源于双峰山,入石门水库,经五支岙、长浦庄、丁家峙塘,出洞港闸,注入洞港。境内有河港10条,总长18.9公里,主要河港为吴都塘港和下栏塘河,吴都塘港长1.84公里;下栏塘河长2.1公里。海岸线标准海塘坝两座,下栏塘长3.68公里和浦坝塘长3.17公里,以及双峙闸和下栏大闸两座出海涵闸,流量分别为6.5立方米/秒和12立方米/秒。浦坝港潮流为半日潮,流向与行道一致,涨潮流向西北,落潮流向东南。2.1.5 土壤小雄镇土壤主要分为红壤、潮土、盐土、水稻土等4个土类,8个亚类,14个土属,54个土种。红壤土有黄红壤和侵蚀型红壤2个亚类,广布于6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潮土土类分潮土1个亚类,分布在河谷和海滨地带;盐土土类分滨海盐土、潮土化盐土2个亚类,以条状分布于沿海一带;水稻土土类分渗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3个亚类,主要分布于滨海平原、河谷平原,山区分布较少。2.2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2.1 历史沿革小雄镇因村居大雄山下而得名,清代时属临海保乐乡;1954年初从原花桥区划出小雄等5个乡,增设小雄区;同年下半年,又从山场乡分设梅岙乡。1987年,小雄等4乡改为区属建制镇。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后,小雄确立为县属建制镇,镇政府所在地为小雄村。2.2.2 经济发展现状近几年来,小雄镇国民经济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扩大,无公害农产品比重不断增加,农业大镇地位进一步凸现;工业经济发展趋势良好,增长较快;第三产业稳中有长,财政收入增势强劲,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2005年,小雄镇紧抓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良好时机,围绕“三大战略”的各项基本政策,坚持引进和提高并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调整三大产业结构,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2.4465亿元,同比增长41.4%;财政总收入149.04万元,同比增长93.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50元,比去年增长18.6。小雄是三门县的农业大镇,200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6965亿元,增长率为5.15。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托金潮养殖公司的品牌建设和省级长毛兔发展基地的项目优势,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已初步形成水产养殖、粮果蔬种植、畜禽饲养、花卉苗木等四大主导产业,拥有内塘海水水产养殖7000多亩、外海滩涂养殖10000亩,河塘淡水养殖900亩;农业示范园区面积5000亩,其中西兰花基地面积1000亩,大棚西瓜种植基地面积350多亩;柑桔种植面积4000亩,杨梅种植面积4000亩,竹笋面积1000亩,茶叶基地200亩,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已达到300多亩;畜禽饲养以长毛兔为主,规模近万只。现有农业龙头企业3家,农业合作社3家。拥有“三门湾”牌锯缘青蟹、“乌牛早”牌茶叶等农业特色品牌。南美白对虾荣获省农博会金奖,青蟹获优胜奖。紧抓“山海协作”和“南北协作”的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坚持“引进”和“提高”并重,“点状”和“区块”并举,以沿海工业城为平台积极引进企业,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0.75亿元,同比增长22.95。小雄镇现有12家企业,规模均较小。主要行业有鞋业、紧固件、建筑材料、胶带和脱模剂化工。小雄镇区农贸市场繁荣,区域商贸优势凸现。2005年,全镇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0.7521亿。2.2.3 基础设施现状三门县小雄镇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城镇建设全面铺开。镇域交通在布局上已经初步形成“两纵两横”的道路主骨架,由此形成贯穿东西,辐射南北的交通大通道。康庄工程完成路面硬化达18.7公里。镇内有35KV变电所一座,主变容量5000KVA。全镇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500门,实装数4333门,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14.5部/百人。全镇有线电视用户4743户,入户率为51.9。村庄整治有序进行,村容村貌有较大的改善。镇内环保基础设施落后,公路等级有待提高。2.2.4 社会事业发展现状教育事业发展加快,校网调整力度加大,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小雄镇目前有初级中学1所(小雄中学),教职工58人;小学4所(含镇中心小学1所),教职工88人;中心幼儿园1所,幼儿园教育网点7个,幼儿入园率达95.6%;教学设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初升高比例达到97.2%;“省级教育强镇”创建活动已通过复查验收。积极开展村级文化俱乐部建设,镇域文化日益活跃,现有6个村已建立了农村文化俱乐部。其中一类文化俱乐部1个,二类文化俱乐部2个。镇内有中心卫生院1所,分院1所,村级卫生室7所。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和医疗救治体系,全镇有67.7的人口参加了医疗保险。2.3 人口与资源现状及分析2.3.1 人口现状2005年末,全镇总人口29750人,男女性别比为113:100;镇区人口5625人,占总人口的18.9%;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6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38,计划生育率94.23%。小雄镇人口总数偏大,农村劳动力富余。2.3.2 土地资源小雄镇土地以低山丘陵为主,总面积为63.5平方公里,人均土地面积0.2134公顷,低于三门县平均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3 森林资源小雄镇林地面积3475.5公顷,其中有林地339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97.60%。在有林地中,用材林地1555.1公顷,防护林地811.1公顷,特用林44.1公顷,竹林为275.8公顷,经济林为705.9公顷,灌木林地39.1公顷,未成林造林地9.9公顷,无林地34.5公顷。全镇森林覆盖率为64.4%,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人均林地面积为0.117公顷,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态公益林面积653.1公顷,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面积200公顷。现有乔木林分资源中以松木林为主,阔叶林次之,森林资源的特点为针叶林多、阔叶林少,中幼林多、成熟林少,乔木树种以马尾松为主,另有杉木、木荷、柏树、枫香、樟树等。2.3.4 水资源全镇淡水资源总量为6780多万立方米,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2279立方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且海水资源较丰富。境内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1座,石门水库集雨面积为5.7平方公里,有效库容为340万立方米,麻岙水库集雨面积0.49平方公里,正常库容14万立方米。另有23座山塘水库,蓄水总量为40多万立方米。河港蓄水总量为110万立方米,其中吴都塘港集雨面积13.33平方公里,蓄水容量12.59万立方米;下栏塘河集雨面积20.6平方公里,蓄水容量59.3万立方米。石门水库是小雄镇和泗淋乡的饮用水水源。2.3.5 近海资源镇域东北浦坝塘外,滩涂资源丰富,泥质细粘,面积约1346公顷。由于浦坝港深嵌内陆,与溪流相接,溪流淡水夹带这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盐流入海港,使水肥土沃,饵料丰富,适宜海水滩涂养殖。现除缢蛏、牡蜊等养殖面积666公顷外,其余大部分滩涂盛长大米草。2.3.6 旅游资源小雄镇境内石佛山,俨然似佛,粗大的身躯席地而卧,它观遍天际风云,阅尽人间沧桑。石佛山山顶怪石突兀,众多岩群形若佛的额头、眉棱、鼻梁、嘴巴、下颌及喉结。特别是黄昏时分,整个山体的黑色影子就是一尊佛像仰卧着,形态逼真。龟山,山体表面为光秃秃的红褐色岩石,形若龟壳,西北侧突起一柱约十米高的石笋,形如伸长的龟头,酷似一只海龟爬向石佛。此外还有虎山、狮山、吊钟岩等景点。2.3.7 矿产资源小雄镇地处东南沿海陆缘火山岩带,境内广泛分布中酸性火山岩夹河湖相沉积岩系,并伴有岩浆侵入,主要矿产资源有褐煤、由正长斑岩、凝灰岩类的酸性火山岩、玄武岩和紫红色沙页岩等组成的建筑石料。境内现有石板矿山企业7家,砖瓦厂1家。其开采量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但开发利用时应注重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提高矿产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水平。2.4 生态环境状况及分析2.4.1 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1.大气环境质量2005年,全镇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常规监测项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TSP)等指标优于环境空气的功能区要求,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2.水环境质量小雄镇水环境包括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海水。2005年,小雄镇主要水系山场溪和小雄溪,水质较好,基本符合功能区要求;石门水库水质基本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要求,但初露富营养化端倪。据有关部门监测,小雄镇近岸海域海水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为一类水质,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为四类水质,海水不能满足功能区划要求,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水体呈富营养状态。3.声环境质量小雄镇建成区环境噪声质量较好,影响区域声环境质量的噪声源主要为交通噪声和家庭作坊式企业噪声。建成区环境噪声昼夜平均等效声级为50.3分贝,噪声污染指数值为0.671,属一般等级;从时间分布看,夜间声环境质量好于昼间声环境质量。2.4.2 耕地小雄镇耕地面积为1125.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7%,人均耕地0.0378公顷,高于三门县平均水平,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均耕地0.053公顷的生存空间警戒线;水田面积752.2公顷,占耕地面积的66.84,旱地面积373.1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3.16;且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肥力呈下降趋势。2.4.3 植被小雄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植物生长茂盛。原生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长期频繁的人为活动,原生植被保留甚少,现以次生的常绿亚热带针叶林为主,其次是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与常绿针叶混交林、竹林。针叶林以马尾松为主,其次为杉木、柏树。阔叶林有青岗栎、石栎、樟树、木荷、苦槠、甜槠、枫香;灌木层有乌饭、白栎、继木、映山红;草本层以狼箕、茅草、蕨类为主。从总体上看,植被系统复杂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生态稳定性有待进一步加强。2.4.4 湿地湿地生态系统包括天然湿地生态系统和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小雄镇的天然湿地生态系统主要有潮间带湿地约13.46平方公里、内陆河流和坑塘湿地1.49平方公里,人工湿地11.5平方公里。 2.4.5 生物多样性小雄镇植物有种子植物门、孢子植物门、真菌植物门等3门164科超过千种,其中属国家和省级保护的珍贵树种有银杏、柿树、金钱松、南楠、紫楠等。据资料记载,境内动物有8门,其中原生动物门2种,腔肠动物门2纲3种,扁形动物门2种,线形动物门2种,环节动物门6种,软体动物门2纲20余种,节肢动物门4纲18类150余种,脊椎动物门5纲24类160余种。属国家和省级保护的动物有云豹、金钱豹、穿山甲、毛冠鹿、豪猪、鼬獾、雉鸡、海鸥、苍鹭、白鹳、鸿雁等。近海动物以甲壳为主,如虾、蟹、贝等。由于人为因素,造成野生动物明显减少,但近年来,随着森林植被的明显好转,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野生动物资源的种群数量亦有所增加。2.4.6 水土流失小雄镇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重力侵蚀次之,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约为2.032平方公里,占镇域总面积3.2。水土流失的成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造成小雄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产生水土流失的地方主要为坡旱地、荒坡地、疏林地以及取土、采石等。2.4.7 自然灾害小雄镇属季风盛行地区,常有自然灾害发生。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干旱、洪涝、寒潮、冰雹等,其中台风、暴雨是影响本镇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生命财产安全。2.5 污染源分析2.5.1 工业污染源2005年,小雄镇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800万标立方米,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6.9吨,烟尘排放量为2.0吨。重点污染企业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720万标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6.4吨,烟尘排放量为1.8吨,烟尘排放达标率为50%。2005年,全镇工业废水排放量为5.6万吨,其中达标排放量为1.68万吨,达标排放率为30%;工业CODCr排放量为12.6吨。重点污染企业工业废水排放量为5.2万吨,CODCr排放量为12吨。2005年,全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60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225吨,综合利用率为86.5%。2.5.2 生活污染源2005年,小雄全镇生活用水量为108.6万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86.9万吨,CODCr排放量为347吨。全镇生活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为5.3吨,烟尘排放量为1.7吨。全镇生活垃圾产生量共计7438吨。2.5.3 农业面源污染畜禽饲养:2005年,小雄镇畜禽饲养粪尿产生总量为11856吨,综合利用量为10765吨,综合利用率为90.8%,直接排放畜禽粪尿量为928吨。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污染包括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2005年,全镇精饵料投放量449.3吨,流失量为94.3吨;鲜活饵料投放量3931吨,流失量为1179吨;肥料投放量78.6吨,流失量为25.9吨;药物投放量99.8吨,流失量为27.9吨。农用化肥:2005年,全镇施用的化肥折纯总量为503吨,农用化肥折纯施用强度为270千克/公顷,平均流失量为90.5吨。农药污染:2005年,全镇使用的各类农药施用总量为37.9吨,水田农药施用水平平均值为7.8千克/公顷,旱地农药施用水平平均值为3.9千克/公顷,园地农药施用水平平均值为9.8千克/公顷。农膜污染:农膜污染主要指废弃的塑料农膜对土壤和环境造成的影响。2005年,全镇塑料农膜使用量为10吨,农膜回收利用率为90%。农作物秸秆:农作物秸秆污染主要指秸秆焚烧和废弃的秸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2005年,全镇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9733吨,采用还田和用作燃料等方式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2%。通过上述污染源的调查及分析,小雄镇工业企业数量少,且较为分散,分布在小雄、官塘、金加岙、西岑、五小柱和山场等6个行政村。重点污染行业为脱模剂化工、紧固件和鞋业,工业污染源虽经一定的治理,但污染现象仍然较普遍;城镇生活污水总量有逐年递增趋势,大部分生活污水经多级化粪池处理后排入附近港河,最终流入海域;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现象较普遍;农业面源污染较重,水产养殖饵(饲)料投放量较大,化肥、农药使用强度较大,畜禽饲养粪便综合利用率较低,畜禽饲养污水处理能力较弱。影响小雄镇水体水质的主要因素有农业面源、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点源污染的影响。2.6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1.农业面源污染较重,尤其是水产养殖和畜禽饲养,对水环境的质量影响较大。2.受化肥、农药和农膜使用的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肥力下降,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受到威胁。3.现有乔木林分质量较差,抗线虫病的能力低;龄组结构不合理,中幼林面积比例大。4.灾害性天气较频繁,台风是影响本镇最主要的灾害天气,给工农业生产和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患。第三章 条件分析3.1 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近几年来,小雄镇农业快速增长,工业增长较快,财政收入增势强劲,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2002-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15.88,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4.55,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6.49;未来小雄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贯彻落实“开发三港,建设三城”战略,拓宽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工、农协同发展为主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以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结合科学发展理念,预测小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详见表3-1。表3-1 小雄镇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预测指 标单 位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2.44653.87.013.5工业总产值亿元0.751.54.09.5农业总产值亿元1.69652.33.04.0三产增加值亿元0.75211.32.55.0财政收入万元149.042404501500镇域人口万人2.9752.982.993.00城镇化水平%18.88253040由上表可知,2005-2020年小雄镇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2.06%,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8.44%,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5.88%;三产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3.4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6.63%;城镇化水平由18.88提高到40。虽然小雄镇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对生态镇建设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但其经济总量与区域发达城镇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3.2 资源支撑能力分析3.2.1 土地资源小雄镇土地主要以低山丘陵为主,土地总面积为63.5平方公里,人均土地面积0.2134公顷,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小雄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将出现增长的趋势,而受用地指标限制及未利用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逐年降低,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镇东北部共有浅海滩涂约1346公顷,部分滩涂可以围垦造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地资源供需矛盾,但过度开发和围垦将给区域性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小雄镇经济社会建设必须重视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充分考虑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3.2.2 森林资源 小雄镇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林地面积3475.5公顷,并且以用材林、防护林和经济林为主。其中生态公益林653.1公顷,有利于水土保持、大气环境改善、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由于林地主要以马尾松为主,因此林分改造是森林资源建设的重点。随着镇内马尾松与杨梅立体种植面积的增加,城镇公共绿地和道路、河道绿化的建设,林木绿化率会有所提高。3.2.3 水资源小雄镇淡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匀,受降雨控制明显;海水资源较丰富。从总体上看,农业生产用水基本能够得到满足;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随着小雄水厂的改造近期能基本满足需求,中远期白溪水库建成后实行城乡一体化供水。因此,水资源对小雄的生态建设支持力较强。 3.2.4 能源小雄镇内有35KV变电所1座,2005年,全镇用电量为1150万千瓦时,电力依赖省电网供应;煤、石油等资源依赖外来输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小雄对能源的需求呈增长趋势,预计2010年全镇能源总需求量为9970吨标煤,电力需求量为1950万千瓦时,随着电网改造,供电量的增加,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将有所减缓。小雄镇经济社会发展应充分考虑能源的支撑作用,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大力倡导节约用能。3.3 环境缓冲能力分析小雄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从理论上说有一定的环境容量。镇内溪坑比降大,环境容量小;水质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港河环境容量有限。浦坝港海水量涨退潮变化明显,尽管海水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符合一类水质标准,但已出现富营养化状态,氮、磷环境容量不存在,严重制约了耗氧有机物的环境容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污染物排放总量将不断增加,预计到2010年,全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87万吨,CODCr排放量为348吨;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0万吨,CODCr排放量为10吨,对环境的压力还将更重,如不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措施,将影响小雄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抓紧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工业企业,努力提升科技水平,积极发展生态经济,以资源节约为抓手,强化工业污染防治,积极开展城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抓紧建设雨污分流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等环保基础设施。3.4 生态镇建设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3.4.1 生态镇建设的有利条件1.自然环境状况优越小雄镇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越,环境空气质量符合一级国家标准,属清洁水平;地表水环境质量良好,基本符合功能区划要求;植物生长茂盛,森林覆盖率高,有利于净化空气、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形多样,低山、丘陵、滨海平原、滩涂等有利于多种经济产业的发展。2.生产要素资源相对丰富小雄镇淡水资源较丰富;土地资源相对其他发达地区,优势明显;滩涂资源丰富,海水滩涂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农村劳动力富余;随着三门核电、风力发电、火电等大型项目建设,能源优势更加显著。3.发展机遇良好小雄镇地处“三港三城”开发建设区域内,随着台州市南北协作工程的快速推进,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面临巨大的整合,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的建设,为小雄承接先发达地区产业外溢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4.农业优势明显小雄镇水产养殖、粮果蔬种植、畜禽饲养、花卉苗木等四大主导产业明晰;特色水产、特色水果、特色蔬菜等农业示范区建设初具规模;南美白对虾、长毛兔、花卉苗木、竹笋、茶叶等农产品优势明显。5.领导重视,公众参与小雄镇领导高度重视生态镇建设,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常抓不懈,明确了“经济强镇、生态立镇”的战略决策和把小雄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城镇。通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不断提高,自觉参与生态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生态镇建设深入人心。3.4.2 制约因素1.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小雄镇经济总量与发达城镇相比仍然偏低,目前还没有工业集聚区,工业企业规模偏小,分布零散,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经济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经济布局需要进一步完善,经济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2.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小雄镇虽然在城镇基础设施方面有了较大改善,但卫生改厕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的收集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雨污分流系统、截污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尚未建成。3.城镇化水平低目前小雄镇城镇化水平为18.88,处于较低水平,这样的人口规模结构将导致城镇发挥不了地区经济增长核心的作用,不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小雄镇城镇化进展。4.灾害性天气较频繁小雄镇属季风盛行地区,台风、暴雨是影响本镇的主要灾害天气,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生命财产安全。第四章 建设目标4.1 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小雄区域经济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在发展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经过15年的努力,基本实现人口规模、素质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把小雄镇建设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文明的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城镇。4.2 阶段性目标1.创台州市级生态镇阶段目标(2005-2010年)建成台州市级生态镇。通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建设和绿地建设,结合生态产业体系构建、生态文化意识的培育,达到台州市级生态镇建设要求,并形成省级生态镇建设框架。到2010年,10个行政村完成三门县级以上生态村创建,建成生态村7个以上,达到台州生态镇考核指标要求,并通过验收。2.创省级生态镇阶段目标(2011-2015年)建成省级生态镇。经济稳步增长,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质量明显提高,生态效益型经济与生态镇特色已经形成。建立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体系,全镇自然、经济、社会三大系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2015年底前创建台州市级以上生态村20个,通过省级生态镇验收。3.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目标(2016-2020年)深化生态镇建设,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20年,工农业总产值13.5亿元,工业产值达到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5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00元,城镇化水平达到40%以上,把小雄镇建设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文明的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城镇。4.3 考核指标根据浙江省生态办关于生态市、生态县(市、区)、生态镇(乡)建设与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进生态镇(乡)建设工作的通知,以及台州市生态办关于印发台州生态乡镇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结合小雄镇实际,小雄生态镇建设考核指标目标值和考核指标体系详见表4-1。表4-1 小雄生态镇建设目标及考核指标体系考核内容序号指标名称现状数据2010年目标值2015年目标值2020年目标值考核指标省级参考分值社 会 经 济 发 展1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年)31507300117001550011500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年)130002100028500350002800023公共设施完善程度基本完善较完善完善完善完善*84城镇建成区自来水普及率(%)9598991009845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609095989056城镇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基本达到达到达到达到达到*4城 镇 建 成 区 环 境7地表水环境质量基本达到达到达到达到达到*68空气环境质量达到达到达到达到59声环境质量达到达到达到达到510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3010010010010061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50909598901012生活污水处理率(%)153070757010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681112112乡镇辖区生态环境14森林覆盖率(%)64.464.564.86540215农田林网化率(平原%)-70216水土流失治理度(%)3050607570417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公斤/公顷,折纯)270260250230280318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9092959885219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90.89395969082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排放达标率(%)3050758075821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5.2969798952* 完善:指公共设施完善程度(城镇建成区主要街道设置路灯;排水管网服务人口比例不低于80%;人均道路面积不低于6平方米;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不少于1处;中心卫生院级以上的医疗机构不少于1处;适龄儿童入学率不低于98%;无侵占河道的违章建筑,无直接向江河湖泊排放污水和倾倒垃圾的现象。)* 达到:指达到国家卫生镇考核标准* 达到:指达到环境规划要求:这两项指标省级生态镇考核要求为大于当地平均水平,此数值为三门县2015年的预测值:由于小雄镇地形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农田林网化率这项指标可不作考核要求,但按达标计分4.4 考核指标可达性分析1.基准年已达标指标小雄镇在生态镇建设的三大类21项考核指标体系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建成区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森林覆盖率、农田林网化率、农用化肥施用强度、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等9项指标2005年已经达标,占指标总数的42.9%,省级参考分值共计31分。2.到2010年能达标的指标分析城镇建成区自来水普及率、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城镇卫生厕所建设和管理、城镇建成区地表水环境质量、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6项指标到2010年能达标,占指标总数的28.6%,省级参考分值共计35分,至此,累计有15项指标达到生态镇建设要求,占指标总数的71.4%,累计分值为66分。指标的差距性分析详见表4-2,图4-1。表4-2 生态镇建设到2010年能达标的指标差距性分析序号指 标 名 称现状数据省级考核指标绝对差距相对差距(%)达标程度(%)1城镇建成区自来水普及率(%)959833.196.92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60903033.366.73城镇卫生厕所建设和管理(%)701003030704城镇建成区地表水环境质量(%)901001010905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30100707030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50904044.455.6 3.到2015年能达标的指标分析农民人均纯收入、公共设施完善程度、生活污水处理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排放达标率等5项指标到2015年可以达标,占指标总数的23.8%,省级参考分值共计30分,其中生活污水处理率达标难度较大。至此,完成了生态镇建设要求的95.2%,累计分值为96分。指标的差距性分析详见表4-3,图4-2。表4-3 生态镇建设到2015年能达标的指标差距性分析序号指 标 名 称现状数据省级考核指标绝对差距相对差距(%)达标程度(%)1农民人均纯收入(元)315011500835072.627.42公共设施完善程度(%)701003030703生活污水处理率(%)15705578.621.4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611545.554.55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排放达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家电行业智能家电产品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无人机行业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商场培训用电安全总结课件
- 2025年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分析研究报告
- 天津市2025天津市天宾服务中心招聘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中国钱币博物馆招聘拟聘用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所属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四川省“达人英才”2025年上半年引才(104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北京市2025商务部国际商报社招聘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丽水市2025浙江丽水市松阳县机关事业单位选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一检)泉州市2026届高三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数学试卷(含标准答案)
- 2025年福建省榕圣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项目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矿山设备检修安全培训课件
- 2025-2030数据安全合规审计服务市场爆发及等保测评机构并购价值评估
- 纤维转盘滤布滤池运行维护技术说明
- 2025至2030中国无烟产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华电集团招聘面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手册
- 2025年机器人面试题及答案解析
- 高三第一次月考总结主题班会课件
- 参考活动2 善待身边的人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苏少版七年级下册-苏少版
- 2025年度江苏省档案管理及资料员基础试题库和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