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2.doc_第1页
文献综述2.doc_第2页
文献综述2.doc_第3页
文献综述2.doc_第4页
文献综述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意产业园规划研究初探以南京为例”文献综述0412130 周婧1创意产业及创意产业园的兴起及外延创意产业、创意经济或译为“创造性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1。创意产业崛起于上世纪80年代,进入本世纪以来,已经成为不少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的核心。2001年,英国创意产业的产值约为1125亿英镑,占GDP的5%,已超过任何制造业对GDP的贡献。2003年,英国首相战略小组指出,用就业和产出来衡量,伦敦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金融业。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指出,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产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而它在一些国家的增长速度更快,美国为14%,英国为12%。新加坡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超过3%,新加坡政府希望到2012年创意产业的增加值能提高到6%,并且树立起“新亚洲创意中心”的声誉。纵观全球,那些国际上有影响的大城市几乎都是创意产业最集中和最发达的地区2。为了有效地推动创意产业发展,欧美国家推出了许多政策工具,其中之一就是营建创意产业园区。例如英国曼彻斯特,通过城市规划,将某些区域划分为“文化育成区”,其目的是为了协助小型文化厂商解决创作生产空间难觅,成本昂贵等问题,这即可视为创意产业园区的雏形3。理查德弗罗里达则在他的著作创意新贵中指出:“创意人不会只在有工作的地方聚集,他们聚集在创意的中心,或他们喜欢生活的地方。”他还指出:“ 创意人不会只在有工作的地方聚集,他们聚集在创意的中心,或他们喜欢生活的地方。”4在我国,各地也开始纷纷兴建各类创意产业园区。上海市至2005年中已建成18家创意产业园区,占地面积487亩,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园区中入驻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意设计企业800多户,从业人员上万人,产业门类涉及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游戏软件、动漫艺术、网络媒体、时尚艺术、影视制作、品牌发布、工艺品制作等。台湾地区自2002年起便开始大力倡导“文化创意产业”,设置“创意文化园区”是其主打计划之一,地方政府选取了四个闲置的酒厂和一个仓库,设置了五大创意文化园区。在北京、杭州、苏州等地,也有众多项目在建或待建。2创意产业及创意产业园的概念及内容2.1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内容英国是第一个为创意产业提出定义与范围的国家:“创意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并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以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产业。”5创意产业通常包括软件开发、出版、广告、电影、电视、广播、设计、视觉艺术、工艺制造、博物馆、音乐、流行行业以及表演艺术等十三项产业6。以这样的产业范围来归纳,这十三个产业其实是“以内容为导向”及“以文化为导向”或综合两者的产业。其他各国对创意产业具体内容的理解有所不同,但大体与英国类似。我国将创意产业分为十大类:1数字软件产业2设计产业3广告公关与咨询策划产业4创意地产与建筑75品牌时尚产业6广播影视产业7新闻出版产业8文化艺术产业9工艺品产业10创意生活产业。2.2创意产业园的概念及内容目前,创意产业园并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定义。简单的说,大量诸如艺术、设计、广告等以创意为主的个人工作室或服务性公司的创意设计类企业聚集在一个特色区域,形成多元文化生态和创意服务产业链,这样的园区即可称为“创意产业园”8。创意产业园是一个界定了的特定区域,具备一定的规模,有较为完善的公共设施、社会网络和管理系统,以密集的创造性智力劳动为主,与国际信息、科技、市场接轨的具有充分活力和现代化的开放社区。它将文化界、产业界和消费者结合起来,簇集为群,形成创作与生产的基地,并逐步建构一个兼备研发与创作,教学与实验,生产与行销,展示与消费的产业网络,以此加速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园投入的生产原料是知识、信息和人的智慧,得到的产品是增加了的知识和信息。创意产业的生产完全依靠人的大脑,所以创意产业园是“以人为本”的产业园区9。创意产业园根据使用功能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创作型创意产业园区(消费型创意产业园区()复合型创意产业园区。3各城市创意产业概况1)英国:1997年5月,英国首相布莱尔为振兴英国经济,提议并推动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这个小组于1998年和2001年分别两次发布研究报告,分析英国创意产业的现状并提出发展战略;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定义。 据英国官方统计,以文化为主体的创意产业是英国发展最快的产业, 19972001年间年增长率达到8%,是同期英国总体经济增长2.6%的3倍多,创意产业产值2001年已达到1125亿英镑,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超过5%;2002年英国创意产业实现出口115亿英磅,约占英国外贸出口总额的4.2%。1997至2002年创意产业的平均出口年增率为11%,超过外贸3%的年增长率,以及服务出口7%的增长率;2003年英国创意产业提供了190万个就业机会,1997年至2003年的平均年增率为3%,与此同时,整个英国经济的就 业人数只有1%的增长10。英国政府的推进措施主要集中在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企业财政扶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出口扶持等方面。具体包括: (1) 加强创意产业的基础研究 (2) 培养公民创意生活与创意环境(3) 重视数字化对创意产业的影响(4) 积极探索国际合作与交流(5) 为中小企业筹措资金11。2)美国:1956年,美国人乔曼库首次提出了孵化器概念12,并在纽约成立了第一家企业。从1980年到2001年,美国的产业园区数量从12个迅速发展900个以上。 美国的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属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园区都由政府和社区合作建立、以非赢利性机构的形式存在,基本上以混合型的园区为主;80年代中后期开始从单个园区向系统园区过渡,政府提供信息和网络的支持,同时政府部门、企业界、研究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开始全面协作,园区的经营主体转向多元化;90年代前期园区的服务对象由内而外扩张,越来越注重创新;90年代后期至今出现了很多创业园区集团,它们本身就是新创企业,不仅向其它新创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和设施,而且还提供更加全面的管理咨询支持,包括企业发展和技术开发、市场营销、竞争研究分析、法律顾问、会计等。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通过创业者和风险投资的联合,将巨额资金与大量具有创意的新创企业结合,同时吸引了大批优秀的管理人才加盟。美国创意产业园区的特点:(1)投资主体多元化。(2)形式灵活多样13。3)新加坡:1998年,新加坡就将创意产业定为21 世纪的战略产业,并出台了创意新加坡计划。2002年,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创意工作小组,专门分析创意产业的现状、确定发展战略和政府的对策。2002年9月25日,工作小组公布了第一份报告创意产业发展战略,要将新加坡建成一个全球的文化和设计业的中心14。据 2003年公布的一份由新加坡信息通讯艺术部创意产业战略启动、由有关经济学家和咨询人员完成的研究报告新加坡创意产业的经济贡献:2000年新加坡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9%,约为29.8亿新币。如果算上分销产业,那么新加坡创意产业的总产值约为50亿新币,约占GDP的3.2%15。4)中国:各城区经济争装“创意引擎”16。近年来,我国创意产业也有很大发展,尤其是香港、台湾地区,创意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上海、深圳、成都、北京等地积极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正在建立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1)北京:北京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发展创意经济,打造创意产业的良好基础。(2)上海:上海具有发展创意产业的潜在优势,近年来,在各方面的参与下,通过与产业发展结合,与工业布局调整和保护历史建筑结合17,与区域功能特色结合18,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目前,上海创意产业已有了比较好的起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形成了以设计创意为特色的重点领域。布局上出现了一批创意产业园。探索走出与历史建筑改造相结合的途径。4南京创意的发展存在问题及影响4.1存在问题南京的软硬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1)南京文化底蕴深厚19,但文化创意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2)南京技术力量雄厚,但是知识创新产业发展尚未达到良好效果;(3)南京产业基础强大,但是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尚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有赖于将南京的文化底蕴、技术力量和产业基础的内在潜力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联系起来,发挥最大的优势。创意产业融合了文化、知识和产业的要素,发展创意产业是提升南京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一环。4.2改进意见南京发展创意产业的政策建议:(1)有选择地借鉴国内外发展创意产业的主要经验。中心城区和周边城区,的创意产业园建设应体现不同的建设思路。(2)创意产业园应成为先进文化和时尚潮流的载体。(3)在知识和技术发展方面,重点培育具有前瞻性和良好应用前景的技术簇群。(4)在产业选择上,创意产业园应紧紧抓住具有先进性和时尚潮流性的新型业态。平面设计、动漫画设计、影视制作、网络游戏、工业设计等多媒体文化产业应成为创意产业园的主要业态20。(5)应注意将孵化和创意教育相结合,加快创意人才培养21。4.3小结近年来,南京城市经济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着竞争力不足等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提升南京城市竞争力,根据南京城市发展的特点,结合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南京应积极发展创意产业,将创意产业园建设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环节。首先,应通过建设创意产业园建设深入挖掘南京的文化底蕴,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各种文化展会提升南京的城市品牌22,提高城市品位。其次,创意产业园应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科技园建立密切的互动关系,在产业选择上,宜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体,同时注重培育应用型创意产业技术集群。最后,要重视创意产业的孵化和教育,形成创意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齐头并进的态势,增加南京城市经济发展的后劲。参考文献1 任珺.创意产业未来城市经济的动力J.创业月刊,2005,(7):1416.2 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政治、经济与文化(中文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3 张京祥,李志刚.开敞空间的社会文化含义:欧洲城市的演变与新要求J.国外城市规划,2004,(19):2427.4 张晓明,韩谨走向创意产业J出版参考,2005,(4):24.5 黄淑晶.“创意文化园区”经营管理策略之研究J.台湾:中山大学,2005,56.6 吕方.国际产业分工与中国文化产业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8 (5):1214.7 美理查德E凯夫斯.创意产业经济学艺术的商业之道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8 郭惠英.中外文化产业行业界定比较研究.中国文化产业评(第三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9 盛垒.北京发展创意产业的战略意义、比较优势及其应对策略J.北京社会科学,2005(3):7280. 10 Charles Landry. London as a Creative City M. London: Earthsean, 200211 Catharine Ward Thompson. Urban open space in the 21stcentury 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2,(60):5972. 12 阮仪三.论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基础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942.13 Joseph Maria Montana. Bareelona-A city and its ArchitectureM.America:Architecture Review,1997.14 叶辛,蒯大申.创意上海M.上海:社会学文献出版社,2006.15 徐清泉.创意产业:城市发展的又一引擎J.社会观察,2004,(9):1617.16 吴良镛.人居环境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7 厉无畏,于雪梅.关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发展的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2005,(8):4853.18 齐康.城市环境规划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