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生态旅游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doc_第1页
白洋淀生态旅游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doc_第2页
白洋淀生态旅游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doc_第3页
白洋淀生态旅游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doc_第4页
白洋淀生态旅游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燕山大学学年论文 白洋淀生态旅游问题分析与开发对策学 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学生 姓名: 郝佳赛 学 号: 110105040049 指导 教师: 刘丽娟 教师 职称: 讲 师 燕山大学学年论文任务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系级教学单位:旅游管理系 学号110105040049学生姓名郝佳赛专 业班 级旅游管理11-2题目白洋淀生态旅游问题分析与开发对策主要内容作为对白洋淀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白洋淀生态旅游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公平,具有广阔的推广、实施前景。基于参与式发展理论,主要利益相关群体积极发挥作用并产生良性互动,特别是当地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是实现白洋淀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 基本要求1、联系实际、资料充实、数据准确2、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语言通畅3、观点正确、论述充分4、字数在4000字以上,5、格式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参考资料1 谢屹,温亚利.浅谈参与式发展理论在自然保护中的运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5,30(6):81-83. 2 刘雪梅,保继刚.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剖析国内外生态旅游实践的变形J.生态学杂志,2005,24(3):348-353. 3 李小云.参与式发展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16-17. 4 房艳刚,刘继生.中国自然保护区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1),37-41. 5 侯国林.基于社区参与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171-173. 6 宋瑞.我国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1):36-41指导教师:刘丽娟职称:讲 师 2014年 7月11 日院级教学单位审批: 2014 年 7 月 14日白洋淀生态旅游问题分析与开发对策摘 要 作为对白洋淀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白洋淀生态旅游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公平,具有广阔的推广、实施前景。基于参与式发展理论,主要利益相关群体积极发挥作用并产生良性互动,特别是当地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是实现白洋淀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 关键词:参与式发展;生态旅游;利益相关群体;社区参与;白洋淀 Baiyangdian ecological tourism problem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AbstractAs a scientific and wise use pattern for baiyangdian resources, baiyangdian ecotourism will benefit the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nd promote social equity between people, so it enjoys broad promis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 theory, key stakeholders playing an active role and producing positive interaction, especially the broad participation of local community residents, are the fundamental prerequisite and effective protection for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aiyangdian eco-tourism. Key words: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 eco-tourism; stakeholder groups;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Baiyangdian 目录学年论文任务书.摘要.Abstract.一、生态旅游简介.1(一) 生态旅游概念的衍变与真正内涵.1 (二)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2 1.旅游业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引起了广泛重视.2 2.人类社会对环境质量普遍重视.2 3.颇为成熟的旅游市场对特种兴趣旅游更感兴趣.2(3) 生态旅游的现状.2二、白洋淀生态旅游开发的主要问题.3(一) 认清主要问题.31.确定主要问题.32.确定核心问题.3(二) 核心问题及相关问题分析.31.社区参与不足.32.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效率低下.43.生态环境退化.44.旅游收入低.4三、 白洋淀生态旅游的参与式开发对策 .4(一)提高参与能力: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4(二)提供参与机会:资金支持.4(三)创造参与途径,发展参与型旅游产品.5(四)保障参与效果:利益分享 .5四、 结论与思考 .5地处河北省中部平原的白洋淀,总面积366km,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其85.6%的水域分布于保定市安新县境内。白洋淀的现代旅游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安新县经过20多年的开发与建设,目前已建成初具规模的以自然风光游览为主的大型旅游区。2007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然而,白洋淀的旅游开发仍停留在大众旅游的阶段,对自然生态文化和水乡原生的民俗文化挖掘不够。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参与不够充分,广大居民未能真正从旅游业发展中获得利益。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白洋淀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加以纠正,而根本的对策是实现大众旅游向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的转型,促进自然环境和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对民众赋权为核心的参与式发展理论,对白洋淀生态旅游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现在,参与式理论得到了快速推广,成为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农村工作模式2。在白洋淀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采用参与式发展方法,协调主要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关系,加强他们之间的协作,特别是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将有利于发挥生态旅游的扶贫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社会、经济和环境等综合效益。 一、生态旅游的简介 (一)生态旅游概念的衍变与真正内涵 “生态旅游”是个外来语,英文为ECOTOURISM,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1988年,给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游客在观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察和享乐旖旎风光和野生动植物。这时期生态旅游的概念是指一种旅游业中的复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观念。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愿意到大自然中游览而不是去现代的城市和海滨度假,强调发展旅游业中对自然景观的开发。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需要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多学科的论证,方能投产。需要认真研究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承受能力。否则,将对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干扰和破坏。同时,生态旅游应该把环境教育、科学普及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核心内容,真正使生态旅游成为人们学习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大学校。 (二)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 从世界的范围来看,旅游业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旅游业又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生态旅游得以迅速发展,有其三个大的背景: 1.旅游业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引起了广泛重视。近些年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机构政府机构与非政府机构、国家机构与国际机构、商业企业界与学术界都以各种形式向世人宣传“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提出旅游业对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110,并成为世界最大的吸收就业的产业部门,旅游活动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消费之一。旅游业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将旅游业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实践证明,旅游业对目的地所产生的影响不仅是经济的影响,而且还包括社会、文化、环境甚至观念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影响,但也有消极的影响。因此,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大力推崇旅游业发展的时候,也时常有人站出来公开反对旅游业的发展,甚至把旅游业与吸烟、吸毒等社会罪恶等同,并呼吁社会抵制各种形式旅游活动。总之,人们对最初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所提出的“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业是无污染工业的潜台词的说法提出了质疑。 2.人类社会对环境质量普遍重视。面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所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观念。这自然也反映在旅游业的发展方面。一方面,人们非常重视出游的环境质量,追求洁净、清净与安全,关心是否能够得到最佳的满意程度;另一方面,人们提高了自己对人类发展环境的责任感,开始注意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考虑如何使其后代满足他们需求的资源不受到影响,不遭破坏。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是个里程碑,里约宣言的影响非常深远,各国政府与产业对保护环境做出了承诺,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处理发展与环境关系的准则。世界观光理事会、世界旅游组织和地球理事会等机构制订的关于世界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确定了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原则和优先发展的领域,这正是代表世界旅游业向人类所做的承诺。 3颇为成熟的旅游市场对特种兴趣旅游更感兴趣。经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一些来自收入殷实、受教育水平高阶层的旅游者,不愿循规蹈矩,重复别人的做法,而追求新奇、追求知识、追求新的体验,崇尚自然,寻求刺激。再加上新闻媒介的鼓噪,不少人将视角移向诸如生态旅游这样的特种旅活动,参加生态旅游和开展生态旅游成为一种时尚。回归自然,返扑归真和用自己的行动为保护环境做贡献是旅游者产生参加生态旅游的重要动机之一。实际上,最初推出生态旅游的并非是生态工作者,而是旅游经营商,他们为了迎合旅游者的新需求,推出了生态旅游这种独特的产品,而这种做法受到了社会的积极响应,同时引起了环境工作者和生态工作者的重视,逐步强化了生态意识,不断加以完善与提高。 (三)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 生态旅游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兴致,也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据前不久召开的世界生态旅游大会介绍,生态旅游给全球带来了至少200亿美元的年产值,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我国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一是拥有巨大的客源市场,且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将不断增长;二是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截至1997年底,我国已建立起各类自然保护区932个(列为国家级的124个),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有14个。这些保护区集中了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中最精华的区域,是生态旅游的理想处所。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全国10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调查结果表明:其中已有82个保护区正式开办旅游,年旅游人次在10万人以上的保护区已达到12个。目前国内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年总旅游人次近2500万,年旅游总收入近5.2亿元。一些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龙头。 二、白洋淀生态旅游开发的主要问题 (一)认清主要问题 1.确定主要问题。召开分别由政府部门代表、旅游经营者代表和社区居民代表出席的三方主要利益相关群体座谈会,共确认了10个主要问题。(1)旅游收入低;(2)人员素质低;(3)传统民俗文化流失;(4)生态环境退化;(5)旅游产品单一;(6)缺乏统一、合理的规划;(7)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效率低;(8)收入分配不均;(9)社区参与不足;(10)缺乏协同、参与机制。 2.确定核心问题。在进行问题分析之前,必须首先确定核心问题。确定核心问题的方法是,基于各个主要问题,构建问题矩阵,寻找问题之间的关系;存在关联的问题,在问题矩阵中赋予值“1”。累计各个问题得分,将得分最高的问题确定为核心问题。根据问题矩阵,“社区参与不足”与其它问题关系最为密切,总得分列全部问题之首,因此“社区参与不足”被考虑作为核心问题。 (二) 核心问题及相关问题分析 1.社区参与不足。白洋淀的居民世世代代以捕鱼、苇编为生,旅游业兴起之后,参与旅游业逐渐成为他们另一项重要的生计来源。当前,社区居民通过个体经营餐饮业、苇编工艺品加工、导游、渔船游览、景区和宾馆服务等形式实现在当地旅游中的就业。除自主经营农家乐、家庭旅馆的居民外,其他被旅游企业雇佣的社区居民由于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缺乏专业技能等原因,只能局限在地位低、工资低、技能要求不高、工作环境差的岗位上。而就业之外的参与更是有限,社区未被赋予旅游业发展的决策权,不能充分参与到旅游业的规划和管理中来。在旅游收益分配方面,旅游企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大部分社区居民并未因参与旅游业而走向富裕,而没有机会参与旅游业的社区居民,尤其是其中的贫困户等弱势群体,更加没有从旅游业发展中获得利益,旅游业维系与促进当地社区生计的功能并未全面彰显。而社区被排斥在旅游决策、规划、经营管理和获益之外,其结果是社区居民缺乏保护当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和传承社区文化的热情和动力;另一方面,社区没有掌握旅游开发的主导权和控制权,造成了旅游产品的单一、旅游景点雷同、人造景观过多和旅游经济收益漏损等问题。 当前白洋淀社区居民参与不足,问题的形成有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个方面的原因。(1)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管理权和开发经营权的相对垄断。我国由于长期处在政府主导的机制下,民间非政府组织力量薄弱,民众缺乏民主参与意识,使得旅游开发中缺乏有效的协同、参与机制。(2) 内部条件因素。白洋淀社区参与旅游除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外,其自身的种种先天不足也是导致问题存在的重要因素。3主要是资金不足,人才匮乏,信息不畅等因素的影响。会使当地社区居民在参与旅游业中处于不利地位。 2.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效率低下。白洋淀地跨两市五县(市),是一个多行政区管辖的旅游区,同时各地旅游开发管理,涉及旅游、水务、建设、环保、交通等部门,这种行政管理重叠、部门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的管理模式,容易造成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经济利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等多种矛盾,导致产业发展投资浪费,重复开发以及拦车、抢客、扰乱码头秩序等行为时有发生。 3.生态环境退化。白洋淀生态功能逐年下降,生态系统极其脆弱。淀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洲滩围垦、环湖丘岗的开垦和掠夺性捕捞、狩猎等,导致萎缩,植被破坏,局部水土流失严重,严重破坏了白洋淀的生态平衡。 4.旅游收入低。白洋淀地处北方地区,典型的季风气候使白洋淀形成明显且难以改变的淡旺季,为扩大旅游业规模增添了困难。目前开发的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夏季风光,旅游活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 10月份至次年的5月这段时间旅游企业基本处于停业阶段,旅游活动的可持续性差。此外,大众观光产品仍是目前白洋淀旅游的主流,缺少休闲度假产品和参与性、认知性、体验性的生态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旅游者在白洋淀的人均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不高。 三、 白洋淀生态旅游的参与式开发对策 参与式发展注重对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赋权,以期提高其在发展决策中的参与,以及使其最终在变革社会结构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因而社区的参与及参与程度对生态旅游的成败具有决定作用。在白洋淀旅游业发展以扭转社区及其居民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劣势地位。 (一)提高参与能力: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 授人以鱼不如受人以渔,教育和培训往往最能体现造血式扶贫,是旅游扶贫的思想精髓,也有利于社区参与旅游的可持续性。针对社区居民的宣传和教育应由白洋淀景区管委会负责牵头实施,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环境宣教,除帮助居民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还要使其掌握保护环境的基本技能;(2)旅游知识普及,主要的讲授内容包括旅游及生态旅游的概念、旅游开发的内容与步骤、参与旅游业的成本与收益、国家有关政策等;(3)旅游从业技能培训,旅游接待服务及经营管理的技能培训包括指导居民将其空闲民居改造成农家旅馆开展接待活动。另外,为实现妇女在生态旅游开发中的就业而实地开展景区导游、景区及宾馆服务人员的培训,组织培训班,传授妇女苇编工艺等。 (二)提供参与机会:资金支持 为使社区居民在生态旅游开发中获得平等的参与机会,景区管委会需要通过一系列手段为其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或者引入相关的经济激励措施。如建立社区旅游发展基金。引入低息小额信贷制度,实行减免税收的政策等。 (三)创造参与途径,发展参与型旅游产品 这是发展对策中的核心措施,社区居民参与白洋淀生态旅游的途径主要是在生态旅游规划及决策中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以使规划或决策更加符合景区实际情况;另外就是共同发展营造社区参与型旅游产品并成为其最主要参与者与最大受益者。社区的参与有利于实现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和旅游者体验的深度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产品单一和季节性明显的缺陷。 (四)保障参与效果:利益分享 获得经济效益是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的主要目的之一6。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对社区居民在参与生态旅游中的付出的必要回报,也是对社区参与资源与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的有效激励。除了通过就业等直接参与利益分配外,没有直接参与的社区居民,也可通过集体基金补偿、利益的二次分配等形式保障他们也能分享旅游收益。对征用社区集体和居民的土地、及破坏其他资产的所做的补偿,可以是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补助,也可以是技术培训、提供就业及信息等。社区及管委会共同出资联营公司的收益中,可以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积金和公益金,分别用于扩大社区旅游再生产,及社区的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的福利等。 四、 结论与思考 生态系统由于具有较强的生产功能,因而其周边往往是人口聚集的区域。世世代代生活在白洋淀周边的居民,因此成为白洋淀生态旅游开发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在生态旅游中加强参与式发展理论的指导作用,在各利益相关群体中实现权利的均衡与利益分配的公平性,有利于扭转生态旅游开发中政府处于绝对支配地位、企业攫取大量收益的现状,保证社区居民成为生态旅游的主体,平等地参与生态旅游开发,合理地获取生态旅游的收益。 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是其利益相关群体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