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之华盛顿欧文.doc_第1页
英美文学之华盛顿欧文.doc_第2页
英美文学之华盛顿欧文.doc_第3页
英美文学之华盛顿欧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美文学之华盛顿欧文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 1783 年4 月3 日 1859年11月28日)美国作家。出生于纽约。他的父亲是纽约富有的五金商人,长老会执事,政治上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他敬重华盛顿,因而给儿子取名为华盛顿。欧文幼年体弱多病, 16岁辍学,先后在几个律师事务所学法律,但对法律并没有兴趣,喜爱文学,从小喜欢看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这种历险故事,还常常钻到剧院里去看戏。欧文后来最知名的作品是见闻札记,写的就是在外游历的故事,不能不说是幼时受到了读书的影响。1802年,19岁的欧文在早晨纪事报上发表了几篇书信体散文,崭露头角。1804年因病赴欧洲休养,到过法国、意大利和英国,作了大量旅途笔记,为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一度想成为画家。1806年回国后在弗吉尼亚州任律师,后帮助他的两个哥哥经营进口生意。他对法律和经商之道都不甚精通。这时他与律师霍夫曼的女儿玛蒂尔达订婚,妻子早逝于1809年,后来他虽有过几次恋爱,却一直过着独身生活。 1807年,他和哥哥威廉等人共同创办一种不定期刊物杂拌,沿袭18世纪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亨利菲尔丁以及约瑟夫艾迪生和理查德斯梯尔的旁观者的传统,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活动,显露出他的幽默、风趣和含蓄的讽刺才能。 欧文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化名狄德里希尼克尔包克尔所写纽约外史(A History of New York,1809年),作者自称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以逗趣的形式体现我们这个城市的传统;阐述本地人的脾性、风俗和特色;给本地的风光与场所以及熟悉的人物披上一层唤起想象力的怪念丛生的联想”。书中讽刺了荷兰殖民者在纽约的统治,驳斥了殖民主义者为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所制造的荒谬的论据。这部作品受到欧美广大读者的欢迎,英国小说家沃尔特司各特曾说,他从未读过这样酷似斯威夫特的风格的作品。 在这之前,美国虽然获得独立已有三十余年,但在文学方面却始终未能摆脱英国的束缚,创作出足以代表这个新兴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作品来。欧文运用本国题材写出的纽约外史这部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对于促进美国民族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纽约外史虽风靡一时,而欧文并没有进一步发挥他的文学创作才能。此后10年,除1812年战争期间曾于1814年担任过短期军职之外,一直在帮助他的哥哥经商,1815年欧文去英国利物浦在他哥哥所开设的分行工作;1818年分行因经济萧条而倒闭,欧文留居英国,以写作为生。 1820年,欧文将他游遍英国的名胜古迹,怀着对英国古老文明的仰慕和对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向往,陆续发表许多散文、随笔和故事,共32篇;结集为见闻札记(A Sketch Book)出版,以幽默风趣的笔调和富于幻想的浪漫色彩,描写了英国和美国古老的风俗习惯以及善良淳朴的旧式人物。引起欧洲和美国文学界的重视。欧文自己则说:“我只想在全国协奏曲里吹长笛伴奏,而让别人来演奏小提琴和法国号。”这部作品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其中的散文威斯敏斯特教堂、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尔和睡谷的传说等,都是脍炙人口至今不衰之作。欧文还在英国作家论美国一文中回答了一个英国作家以极为轻蔑的口吻提出来的问题:“有谁会读一本美国的书呢?”欧文说:“荣誉和声望并不单靠英国的意见,广大的世界才能给一个国家的名誉作出公断。”有人认为欧文的这篇文章可以看成美国文学的独立宣言。之后,欧文写了体裁相似的布雷斯布里奇田庄(Bracebridge Hall,1822年)和故事集旅客谈(Tales of a Traveller,1824年),这两部作品都较见闻札记逊色。 1826年在马德里任美国驻西班牙大使馆馆员。搜集了许多有关哥伦布的珍贵资料,游历了格拉纳达的名胜,并在阿尔罕伯拉宫逗留了将近三个月。这一切激起了他对研究西班牙历史的兴趣。1929年前后,他写了三部有关西班牙的著作:1828年发表哥伦布的生平和航行(The Life and Voyages of Christopher Columbus)。1829年发表攻克格拉纳达(The Chronicles of the Conquest of Granada);同年出版游记、随笔和故事集阿尔罕伯拉(Tales of the Alhambra,1832年)。欧文在阿尔罕伯拉中以优美的笔调描绘西班牙险峻而悲凉的荒山原野,具有南国情调的幽雅的园林,质朴豪爽的西班牙人民及其风俗人情,同时也生动地叙述了西班牙民间和历史上有关摩尔人的神话和传说。在阿拉伯星占家的传说里,欧文利用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揭露了侵略成性的统治者阿本哈巴兹残忍荒淫的面目,以及道貌岸然、以哲人自居的星占家的卑鄙丑恶的灵魂。在摩尔人遗产的传说里,欧文塑造了朴实勤劳、见义勇为的卖水的贩子柏勒吉尔,与贪婪暴戾的法官和警察作对比。 欧文曾任美国驻英公使馆秘书。牛津大学曾授予其名誉法学博士学位,英国皇家学会也向他颁发了勋章。1832年欧文回到美国,在纽约受到热烈欢迎。由于读者迫切需要他描写本国的生活,他曾到新开发的美国西部进行考察,写了草原游记。他还根据大皮货商约翰雅各布阿斯特提供的材料。为这个大财阀写了一部发家史:阿斯托里亚(1838年)。 1842年再度赴马德里,出任美国驻西班牙公使。1846年回国,晚年是在他曾经描写过的睡谷附近度过。这一时期他的主要作品是3部传记:哥尔德斯密斯传(The Life of Oliver Goldsmith,1840年)、穆罕默德及其继承者(Mahomet and His Successors,1849-1850年)和5卷本华盛顿传(The Life of George Washington (5 volumes),1855-1859年)。其中以哥尔德斯密斯传写得较好。欧文于1859年11月28日逝世。 美国人民为了怀念这位在文学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作家,在纽约下半旗致哀。 相关评价欧文是散文大师,是美国文学奠基人之一。他的文笔优雅自然,清新精致,时常流露出温和的幽默。他能够在描写现实生活的细节中巧妙地体现他的幽默与幻想。他的浪漫气息给他的散文和短篇小说增添了不少风采和魅力。他厌恶资产阶级的浅薄与庸俗。他从资本主义前的传统观点出发,对殖民主义者的无耻欺诈和残酷剥削以及他们屠杀印第安人的罪行进行讽刺和揭露。他的讽刺往往都能击中要害而不失之于尖刻。他的一些优秀的散文和故事已成为典范。他的缺点在于书卷气较重,有时流露出感伤的情绪。但是,欧文是一位乐观的幽默家,他没有某些文人那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他对人类充满信心,即使在缅怀古人、凭吊陈迹的时候,也没有悲观失望的情调。 欧文的作品是中国读者所熟悉和喜爱的。他的几部名著早已经林琴南介绍过,其中有拊掌录(即见闻札记),旅人述异(即旅客谈)和大食故宫余载(即阿尔罕伯拉)。解放后翻译的有阿尔罕伯拉、欧文短篇小说选和见闻札记。 作品风格华盛顿欧文向往田园生活和古代遗风,最爱写随笔和短篇小说,其主要作品的大部分题材都是欧洲的,极少描写美国的生活,作者尤其关注奇闻轶事和穷乡僻壤的风俗习惯。他的作品大部分以英国为背景,有充满浪漫色彩的传说,也有对英国风俗习惯的描写及旅行随笔。 欧文的短篇小说,因为它们充满了奇幻色彩,大部分都取材于欧洲地区的古老传说,显得及其神秘离奇。他的鬼门关,那是一个关于鬼魂、冒险、寻宝的故事,虽然情节 没有那么的错综复杂,却也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欧文叙述事情的口吻就像是一位慈祥的老者坐在篝火旁略带睡意地讲故事一样,有一种非同一般的魔力读者在看睡谷的传说时仿佛也受到那个被施咒语的小镇的影响,变得头脑昏沉,相信起灵魂和索命的怪物来。但读者看这些故事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害怕,只是感到十分好奇,想尽快往下读好一探究竟。每一个结局都是很富有神秘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色彩的,如鬼新郎中的有情人终成眷属,黄金梦里家境衰败的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最终变得富有等等。欧文的短篇无疑也反映了人们善良美好的愿望,因此更显得真实动人。 主要作品纽约外史(A History of New York,1809) 柑掌录(即见闻札记)The Sketch Book of Geoffrey Crayon, Gent.1819-1820)其中收录睡谷的传说(The legend of the Sleepy Hollow)和瑞普凡温克尔(Rip Van Winkle)等名篇 (见闻札记开创了美国短篇小说的传统) 布雷斯布里奇田庄(Bracebridge Hall,1822) 旅人述异(即旅客谈Tales of a Traveller,1824) 哥伦布的生平和航行(即哥伦布传The Life and Voyages of Christopher Columbus,1828) 哥伦布同伴航海及发现(Voyages and Discoveries of the Companions of Columbus,1831) 攻克格拉纳达(The Chronicles of the Conquest of Granada,1829) 大食故宫余载(即阿尔罕伯拉Tales of the Alhambra,1832) 阿斯托里亚(Astoria,1836) 哥尔德斯密斯传(The Life of Oliver Goldsmith,1840 revised 1849) 穆罕默德及其继承者(Mahomet and His Successors,1850) 华盛顿传(The Life of George Washington 5 volumes,1855-1859) 作品欣赏瑞普凡温克尔瑞普凡温克尔以殖民地时期哈德逊河畔一个山村为背景,描写了贫苦农民瑞普凡温克尔的奇特遭遇。瑞普是一个心底善良、和蔼可亲的人,他乐于帮助别人,但在自己家里却十分懒惰。为了逃避妻子的责骂,瑞普有一天带着猎狗躲进了森林。谁知,他来到的是一个被魔法控制的地方。在那里,瑞普喝了一种奇妙的饮料,倒头便睡,一觉就是20年。当他醒来回到家里时,发现家乡的一切都变了样,他记忆中的那个时代早已变成了历史。作者通过瑞普那看似荒唐的遭遇反映了独立革命前后北美大陆上乡村的社会状况。同时也巧妙地暗示了这场革命成功以后,广大民众并没有在生活上得到丝毫改善,从而对现实进行了讽刺。作品还开创了美国文学反抗专制思想的个人这样一种典型形象。 睡谷的传说睡谷的传说的故事背景,与瑞普凡温克尔十分相似。“睡谷”是哈德逊河畔一个幽僻的山间小村,那里清幽恬静、与世隔绝,村民们思想闭塞,对各种鬼怪深信不疑。穷教师伊卡鲍德克莱恩看上了富家女儿卡特琳娜,还梦想有一天能成为富有的庄园主。他穿着寒酸的“礼服”去参加卡特琳娜家里的舞会,回家的路上碰上一个没有脑袋的“骑士”,这个“无头骑士”紧跟他的后边,把这个最怕鬼的穷书生吓得魂不附体。最后,那个“鬼”把抑在胸前的“头”(一个大南瓜)高高举起,向他狠狠扔去,结束了这场“夜袭”。原来这是卡特琳娜和与她热恋着的小伙子一起搞的恶作剧。伊卡鲍德弄清事实后,羞得无地自容,只好不辞而别,到外地教书去了。在这个故事中,欧文以极富诗意的语言描写了宁静乡村的理想生活和村民们淳朴、善良、幽默的性格。故事也含蓄地批评了社会现实:幽静的乡村反衬出喧嚣的城市;早期移民的单纯善良反衬出资产阶级的卑微和龌龊。 在中国影响1877年,清朝官员张德彝出访英国时,见到了根据欧文的瑞普凡温克尔改编的戏剧。回国后,张德彝在出访记录中记述了对它的感受。30年后,早期翻译名家林纾将见闻札记译成中文,取名拊掌录,这是欧文作品的第一个中译本。在林译中,瑞普凡温克尔被译为李伯大梦。此外,林纾还翻译了旅人述异和大食故宫余载等书。林纾在序中说:“欧文气量宏广,而思致深邃而便敏,行文跳踊变化,匪夷所思。其雅趣高情又博古,广哀遗典,叩以所有,无不立应。”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