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2.ppt_第1页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2.ppt_第2页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2.ppt_第3页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2.ppt_第4页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四讲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秩序罪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指严重违反产品 质量法规,侵犯消费者权益,严重扰乱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该类犯罪规 定在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一节,共11个条文 ,规定了9种罪名。 1第140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第141148条所 规定的八种犯罪的关系 是法条竞合中交叉竞合的关系。第一种犯罪是一般条款, 对于对象未作要求,但有数额上的要求;后八种犯罪没有 数额上的要求,但除要求特殊对象外,还要求引起严重后 果或有引起严重后果的危险。 生产、销售的虽然是特殊的伪劣商品,但未造成严重后果 的,如果达到数额要求,以140条定罪;如果造成了严重 后果,但未达到数额要求,则以后八种犯罪定罪。行为既 符合第一种犯罪的犯罪构成,又符合后八种犯罪的犯罪构 成的,即既达到第140条的数额要求,又达到后几条的结 果要求的,以处罚较重的处罚。 2“明知”的认定 本节的九种犯罪中,行为人对于后八种犯 罪中的结果当然可以出于间接故意或过失 ,但对于其行为均出于故意,即明知是伪 劣商品而予以生产、销售。“明知”指行为人 认识到或预见到自己生产、销售的是不合 格的伪劣商品,既包括行为人供述自己明 知的“确知”,也包括行为人理所当然地知道 自己生产、销售的是伪劣商品的“事实明知” 。 第二节 走私罪 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海关管理法规,进行走私, 情节严重的行为。具体包括: (1)绕关的走私行为:未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批准 的单位批准,从未设立海关的地点运输、携带国 家禁止或限制进出口的物品进出境,或者运输、 携带依法应当缴纳关税的货物进出境。 (2)通关的走私行为:通过设立海关的地点,以 藏匿、伪装、瞒报、伪报或其他手段,逃避海关 监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或限制进出口 的物品或者依法应当缴纳关税的货物进出境。 (3)后续的走私行为:第154条规定的两种行为,即未经 海关许可并且补缴应缴税款,擅自将批准进口的来料加工 、来件装配、补偿贸易的原材料、零件、制成品、设备等 保税货物,在境内销售牟利的;未经海关许可并补交应缴 税款,擅自将特定减税、免税进口的货物,在境内销售牟 利的。 (4)准走私行为:155条规定的前两种行为,也称间接走 私。即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进口物品的,或者 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其他货物、物品,数额 较大的;在内海、领海运输、收购、贩卖国家禁止进出口 的物品的,或者收购、运输、贩卖国家限制进出口的货物 、物品,数额较大,没有合法证明的。 (5)走私行为的共犯行为:156条规定: 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 账号、发票、证明,或者为其提供运输、 保管、邮寄或者其他方便的,以走私罪的 共犯论。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一、货币犯罪 刑法中共规定了5种货币犯罪,即伪造货币 罪,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金融工作 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真币罪,持有 、使用假币罪,变造货币罪。 1.货币:货币包括人民币和外币,不包括历 史上使用过但现在已经停止使用的货币。 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外币仅指可在 国内市场流通或者兑换的境外货币,而不 包括在我国不能自由兑换的货币。对于外 币的数额,应当以案发时国家外汇牌价折 算成人民币。 2.伪造和变造:伪造是指仿照真货币的票面、式 样、图案、颜色、形状、质地等,采用手工描绘 、制版印刷、彩色复印、摄影印制等方法,制造 假货币的行为。关于伪造的标准,一般认为,造 出的假币只要与真币相似,能够使一般人误认为 是真币,即可视为伪造货币罪。“伪造”必须有伪 造的行为。如果没有伪造货币的行为,仅只以现 成的东西骗人,如把纸张夹在一叠货币之间冒充 货币,构成诈骗行为而不是伪造货币罪 。 变造货币罪,是指对真实的货币进行挖补 、剪贴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变造,使货币 数量增多、数额增大的行为。 二、洗钱罪 (一)洗钱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 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 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 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 瞒其来源和性质,而以存入金融机构、将 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转移资金 等方式使之合法化的行为。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金融业的正常管理 秩序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洗钱行为的对象只能是毒品犯罪、黑社会 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 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2客观方面表现为,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 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 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而以 存入金融机构、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 、转移资金等方式使之合法化的洗钱行为。根据 刑法第191条的规定,洗钱行为的方式有五种: (1)提供资金帐户;(2)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 金或金融票据;(3)通过转帐或者其他结算方式 协助转移资金;(4)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5 )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 益的性质、来源。 一、金融诈骗罪 一、概述 (一)概念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 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或 者金融机构信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行 为。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二)构成特征 1、客体是侵犯了金融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为复 杂客体,并且前者为主要客体。 2、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虚构事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 法,破坏金融管理秩序而骗取公私财物,并且是数额较大 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单位和自然人均可以构成。但下列 三种犯罪不能由单位构成: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和 有价证券诈骗罪。 4、主观上都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产的目的 。这也是本类罪区别于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类犯罪的重要依 据。 非法占有目的是否本类犯罪的共同构成要 件? 否定说 vs. 肯定说 信用证诈骗罪之争 信用证出现于19世纪后期。当时,在国际贸易中出现了一种 怪现象,即进口商、出口商互不信任,进口商害怕付了货款 却收不到货,而出口商则担心发了货收不到款。信用证在这 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了,它最大的特点是由银行保证付款。 信用证是现代国际贸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支付手段。简单地 说,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后,买方向其所在地银行申请开立信 用证,银行基于对买方的信任,同意其申请后,即成为开证 行。开证行将信用证传递给卖方所在地相关银行(通知行) ,再由当地银行转交卖方,卖方收到信用证后,据此发货, 并凭发货单据向当地银行直接索取货款。当地银行垫付货款 后,再凭发货单据向开证行索回垫付货款,开证行收到单据 后再向买方收款。买方用货款换回发货单据,再用这些单据 去提货,即完成整个买卖。 (三)金融诈骗罪与非罪的界限: 关键在于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1)首先,看是否具有法定的金融诈骗犯罪行为 之一。金融诈骗犯罪都是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 犯罪。除了贷款诈骗罪、集资诈骗罪和信用卡诈 骗罪中的恶意透支外,刑法列举的实施票据诈骗 、金融凭证诈骗、信用证诈骗、信用卡诈骗(恶 意透支外)、有价证券和保险诈骗犯罪的具体行 为表现,是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的重要依据 。 (2)其次,根据司法实践经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 认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非法获取资 金后逃跑的;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使用骗取的资金 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 逃避返还资金的;隐匿、销毁帐目、或者搞假破产、假 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 还的行为“。需要说明的是,这7种情形都以“行为人通过诈 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为 前提条件,既不能仅根据这7种情形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 占有的目的,也不能单纯以财产不能归还就按金融诈骗罪 处罚。 (四)诈骗财物的处理 1、行为人实施诈骗犯罪活动,案发后扣押、冻结在案的 财物及其孳息,如果权属明确的,应当发还给被害人;如 果权属不明确的,可按被害人被骗款物占扣押、冻结在案 的财物及其孳息总额的比例发还给被害人;如果能够确定 扣押、冻结在案的财物及其孳息不属于已查明的被害人所 有,但又无法发还被害人的,应当依法上缴国库。 2、行为人将诈骗财物已用于归还个人欠款、贷款或者其 他经济活动的,如果对方明知是诈骗财物而收取的,属于 恶意取得,应当一律追缴;如属善意取得,则不再追缴。 3、对多次进行诈骗活动,并以后次诈骗财物归还前次诈 骗财物,在计算诈骗财物数额时,应当将案发前已经归还 的数额扣除,按照实际为换的数额认定,量刑时可将多次 行骗的数额作为从重情节予以考虑。 (五)刑罚适用 本类犯罪所有的罪名都规定了财产刑,即 单处或者并处罚金;如果处以无期徒刑或 者死刑,则处以没收财产。 可以判处死刑的有集资诈骗罪、票据诈骗 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 可以由单位构成犯罪主体的有集资诈骗罪 、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 诈骗罪以及保险诈骗罪等5个罪名。 二、集资诈骗罪 (一)概念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 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非法集资并不 必然构成犯罪,这里有一个违法与犯罪的 界限;另外在构成犯罪的时候,还有构成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的问题 。 (二)司法认定 1、关于本罪主要掌握以下几点:一是非法集资;二是诈 骗方法;三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非法集资是指法人、其 他组织和个人,未经有关机关批准,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 的行为。诈骗方法是指行为人采取虚构集资用途,以虚假 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作为诱饵,骗取集资款的手段。以 虚假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为诱饵往往是集资诈骗行为成 功与否的关键。根据立案标准规定:个人集资诈骗,数额 在10万元以上的;或者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 的,为数额较大。 2、“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携带集资款逃跑的;挥霍 集资款,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使用集资款进行违法 犯罪活动,致使其无法返还的;具有其他欺诈行为,拒 不返还集资款或者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等。 (三)此罪与彼罪的区别 本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 从侵犯的客体看,本罪是复杂客体,后罪是单一 客体。从客观上看,本罪是用诈骗的方法非法集 资,如果没有使用诈骗的方法非法集资,而是用 可信的给付利息的方式非法集资,即构成非法吸 收公众存款罪。本罪使用的非法集资的途径既可 以是通过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的方式,也 可以是其他方式。主观上本罪具有非法占有的目 的,募集资金只是其诈骗手段;而后罪不具有非 法占有所募集的钱款的目的,而是通过吸收的存 款进行赢利。 三、贷款诈骗罪 (一)概念 本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 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 (二)构成特征 1、客体是为复杂客体。 2、客观方面 表现为: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 较大的行为。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使用虚假的证明文 件的;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 物价值重复担保的;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其 他方法如:伪造单位的印章、印签等骗取贷款等。 3、主体方面本罪为一般主体,单位不可以构成本 罪。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 的便利,不经合法手续,擅自挪用或者非法占有本 单位的库款,不构成本罪,而应当以该相应的犯罪 定罪处罚。 4主观方面不仅是故意,而且应当具有非法占有的 目的。 (三)司法认定 1、贷款诈骗罪与非罪的区别 贷款诈骗和贷款纠纷通常有一个共同点,即贷 款人没有偿还到期贷款。贷款诈骗罪有两个显 著特征:一是具有非法占有的自的,二是采用 了欺骗手段获取贷款,这是区别二者的关键。 因此,对于合法取得贷款后,没有按规定的用 途使用贷款,到期没有归还贷款的,不能以贷 款诈骗罪定罪处罚;对于确有证据证明行为人 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因不具备贷款的条件 而采取了欺骗手段获取贷款,案发时有能力履 行还贷义务,或者案发时不能归还贷款是因为 意志以外的原因,如因经营不善、被骗、市场 风险等,不应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 。 2、单位实施贷款诈骗的处理 根据刑法第 193条规定,贷款诈骗罪的主体 中不包括单位 。 高法的会议纪要认为:单位在签定、履行合同过 程中,骗取金融机构的钱款,数额较大的,完全 符合刑法规定的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不以 犯罪论处,不仅放纵犯罪,而且有违罪刑法定原 则。行为人或者单位实施的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 哪个犯罪构成,就应当以该罪名定罪处罚,正是 罪刑法定原则的应有之意。因此对于单位实施的 贷款诈骗行为,不能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也 不能以贷款诈骗罪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 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但是在司法实践中 ,贷款诈骗行为,尤其是数额较大或者巨大的贷 款诈骗行为,往往为单位所实施。不予处理显然 不合情理,所以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单位十分明 显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签订、履行借款合 同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符合刑法第 224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的,以合同诈 骗罪定罪处罚。 四、票据诈骗罪 (一)概念 本罪是指实施金融票据诈骗活动,数额较 大的行为。 (二)构成特征 1、客体侵犯的是金融管理秩序和财产所有 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 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 明知是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 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的;所谓冒用是指行为 人擅自以合法持票人的名义,支配、使用、转让自己无 权支配的合法持票人的票据的行为。 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 物的;如果仅仅是因为资金暂时困难而违规签发空头支 票,但实际未给对方造成损失的,一般不认定为本罪, 本项只针对支票而言。 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 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的。本项只针对汇票 和本票而言,必须同时具备无资金保证,并且目的是骗 取财物这两个条件。 使用伪造、变造的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 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3、主体为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以 构成本罪。 4、主观上为故意,并且是直接故意。 五、保险诈骗罪 (一)概念 本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 保险进行诈骗活动,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 的行为。, (二)构成特征 1、特殊主体: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 人。 2、保险诈骗客观方面五种情况。 A. 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B. 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 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 C. 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 故,骗取保险金的。 D. 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 取保险金的。这种情况在火灾险和运输险中较为常见,即 通过制造火灾而造成财产损失,通过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 方式造成财产损失等。 E. 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 ,骗取保险金的。发生在人身保险中,如对自己的妻子或 父母投了人寿保险后,将被保险人杀死以骗取保险金。 (三)司法认定 1、保险诈骗罪的共犯与贪污罪、职务侵占罪的区 别。(1)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 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 件的,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处。( 2)刑法第183 条规定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 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依照本法第271条规定 的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3)国有保险公司工作 人员和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非国有保险公司从事 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2、金融诈骗犯罪数额的计算 在具体额定诈骗数额时,应当以实际骗取的数额计算。对 于行为人实施金融诈骗活动而支付的中介费、手续费、回 扣等,或者用于行贿、赠与等费用,均应计入金融诈骗的 犯罪数额。但应当将案发前已归还的数额扣除,按照实际 未归还的数额认定。 3罪数形态 根据刑法第198条第2款的规定,实施第4项、第5项行为 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实行数罪并罚。行为骗取保险金的 行为构成保险诈骗罪,而故意造成财产损失或故意造成被 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行为又可能构成放火罪、故 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等。这种情况本属于牵连犯,但刑 法规定应对其实行数罪并罚,自应依照刑法规定。 二、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 签定、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 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一)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定、履行合同的过程 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法 定的五种行为方式: 1. 虚构主体。以虚构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定 合同,骗取对方财物。以事实上根本不存在的单 位,或假冒其他单位的名义,利用被撤消的、已 解散的单位的名义,骗取对方的信任,签定合同 ,在对方履行合同后自己获得不法利益。 2. 虚设担保。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 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骗取对方财物。其他虚 假的产权证明,如伪造的或通过其他非法途径获 得的证明其对本来不享有权利的财产享有权利的 证明文件,如虚假的房屋产权证、存单、股票等 。 3. 设置陷阱。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 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签 定合同或继续履行合同,骗取对方财物。 4. 卷款潜逃。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予的财物、货款 、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此时即使有履 约能力、签定合同时也没有违法行为,也构成犯 罪。 5. 以其他方法骗取当事人财物的行为。 客观方面的特征:行为人明知自己没有履行合同 的实际能力,也没有履约诚意,故意制造假象使 与之签定合同的对方当事人产生错觉,“自愿”地 与行为人签定合同,从而达到利用合同骗取财物 的目的。 客观方面的另一要件:结果,即骗取对方财物, 数额较大。 (二)主观方面是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 物的目的。故意可以产生于订约前、订约后履行 合同的过程中。 (三)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 关键是看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该目 的的认定十分困难。实践中认定时应从以下几个 方面来把握: (1)看是真面目签定的合同还是假面目签定的合同 。后者必然导致合同内容的虚假性,使合同客观上根 本无法履行、不可能履行,只能表明行为人主观上具 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真面目签定的合同指订约时的使 用的姓名、身份、公章、介绍信、单位等都是真实的 ,按其内容是否真实又可以分为三类:A、内容真实 的合同。行为人有实际的履约能力,有通过合同实现 交易的意思,并非诈骗。即使后来未能全部履约,也 只是合同纠纷而不是合同诈骗。B、内容半真半假的 合同。行为人客观上有履约的部分可能性,所以关键 是看行为人的主观心理及实际中是否为履约作了最大 努力。积极作了努力的,即使未履行合同,也不是犯 罪,而是合同纠纷;相反则表明了其主观上非法占有 的目的。C、内容虚假的合同,即行为人在根本没有 履约能力的情况下签定了合同,一般均为合同诈骗。 (2)看行为人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动及违约后的 态度。 第六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 一、偷税罪 (一)偷税罪的概念 偷税罪,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采取伪 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 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 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 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等手段,不交或少交 应纳税款或已扣、已收税款,达到法定严 重程度的行为。 (二)偷税罪的特征 1.客观方面:偷税罪在客观方面包括三个方面的 内容:(1)必须有违反税收征管的法律、法规的 行为,主要指不如实申报并履行纳税义务、解缴 已扣、已收税款的义务,拒绝接受税务机关的税 务监督、检查。 (2)必须实施了偷税行为:采取欺骗、隐瞒、弄 虚作假的手段进行纳税申报或拒不申报,不交或 少交税款,如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 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 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 假的纳税申报。这是法定的三种手段。 (3)必须达到法定的量化标准,即偷税数 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且偷税数额在1万 元以上,或者因偷税给予两次行政处罚后 又偷税。 2.犯罪主体:特殊主体,为纳税人和扣缴义 务人。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 (三)认定偷税罪应注意的问题 偷税罪与漏税。区别有两点。(1)主观故 意不同。偷税罪是直接故意,漏税则是疏 忽大意的过失;(2)客观方面不同。前者 有弄虚作假的手段,后者没有,漏税行为 不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对于漏税行为, 由税务机关限期缴纳,逾期交纳的,加收 滞纳金。 (四)偷税罪的刑事责任 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不满30%且偷税 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或者因偷税给 予两次行政处罚后又偷税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 金; 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30%以上且偷税数额在10 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 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多次偷税未 经处理的,按累计数额量刑。 二、抗税罪 抗税罪,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故意违 反税收征管法律法规,以暴力、威胁方法 拒不交纳税款的行为。 (一)抗税罪的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的税收征管制度和税务 人员的人身权利,犯罪对象包括应纳税款和税务人员。 2.客观方面:违反税收征管法律、法规,以暴力、威胁方 法拒不交纳税款的行为。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1) 必须有违反税收征管法律、法规的行为。如拒绝办理税务 登记、纳税申报、提供纳税资料,以各种借口拒绝交纳税 款、拒绝交纳滞纳金等。(2)必须采取暴力、威胁方法 。(3)暴力、威胁行为应在征收税务的当场,即发生在 税务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时从开始征收税务到征收结束 。 3.犯罪主体: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但只有自然人才能构 成本罪。单位发动职工抗税的,以共同犯罪论处,而不是 单位犯罪。 第七节 侵犯知识产权罪 一、假冒注册商标罪 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 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 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1.侵犯的客体是商标管理制度和注册商标所 有人的合法权益。 2.客观方面表现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 ,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 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1)对象只能是注册商标。 (2)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关于相同 的标准,一般认为认为,相同包括完全相同和基 本相同。只要达到基本相同的程度,就足以使一 般消费者误以为是真实的货物,因为消费者在购 买商品时只是凭记忆购买,而不可能拿者真实的 商标进行细致的比较。所以,基本相同即可达到 侵犯商标权、欺瞒消费者的目的。至于如何判断“ 基本相同”,则看是否足以让一般消费者误认为是 真实的商标。 (3)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 (4)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而使用。 (5)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 4.主观方面是故意。 二、侵犯著作权罪 侵犯著作权罪,是指以赢利为目的,未经 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作品、录音录 象制品,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 ,或者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 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 节的行为。 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著作权。著作权指作 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对其作品所享有的权利 ,其中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广义的著作 权包括邻接权。犯罪对象是作品、音像制 品和图书。 2.客观方面表现为四种行为: (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 、录象制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复制指以印刷、录音等方式将 作品制作多份的行为,发行指以出售、出租等方式向公众提供上述复 制品的行为。复制发行的行为必须并列,只复制不发行的达不到营利 目的,只发行的,构成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2)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 (3)未经录音录象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象。这两 类行为都是对邻接权的侵犯。 (4)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如临摹他人美术作品后 署上他人的名,冒充真品;在自己的画作上署上名画家的姓名,假冒 名画家的画;把他人的画,署上名画家的名,冒充名画家的作品,等 。 构成本罪要求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才能构成。 3.犯罪主体包括单位和个人。 4.主观方面是故意,行为人必须要有营利的 目的。 三、侵犯商业秘密罪 (一)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概念、特征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非法获取、披露、 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重 大损失的行为。 1. 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商业秘密权和市场 经济秩序中的竞争秩序,对象是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 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 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 2. 客观方面包括两个要素,即行为侵犯商业秘密;结果造成 重大损失。 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 当手段获取他人的商业秘密。其他手段,如以高薪挖走商业秘密的知 情人员,从而获取商业秘密。(2)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自己 以前述手段获取的他人的商业秘密。如以非法手段获取商业秘密后将 内容告知第三人或予以公布等。(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 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 密。(4)明知或应知前三种行为,获取、使用或披露他人的商业秘 密的。 结果:上述行为必须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损失不仅指财产上的损 失,而且包括其他经济损失在内,如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产品大量 积压、营利性服务严重受挫、进货来源被切断甚至引起亏损、破产等 。 3. 主体: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4. 主观方面:故意,前三种是直接故意, 第四种行为是间接故意。 6H9LcOfRjUmYp!s&w)z0C4F7JaMdPhSkVnZq$u*x-A2D5G8KbNeQiTlXo#r%v(y+B3E6I9LcOgRjUmYp!t&w)z1C4F7JaMePhSkWnZq$u*x+A2D5H8KbNfQiUlXo#s%v(y0B3F6I9LdOgRjVmYp!t&w-z1C4G7JaMePhTkWnZr$u*x+A2E5H8KcNfQiUlXp#s%v)y0B3F6IaLdOgSjVmYq!t*w-z1D4G7JbMeQhTkWoZr$u(x+A2E5H9KcNfRiUlXp#s&v)y0C3F6IaLdPgSjVnYq!t*w-A1D4G8JbMeQhTlWoZr%u(x+B2E6H9KcOfRiUmXp!s&v)z0C3F7IaMdPgSkVnYq$t*w-A1D5G8JbNeQhTlWo#r%u(y+B2E6H9LcOfRjUmXp!s&w)z0C4F7IaMdPhSkVnZq$t*x- A2D5G8KbNeQiTlXo#r%v(y+B3E6H9LcOgRjUmYp!s&w)z1C4F7JaMdPhSkWnZq$u*x-A2D5H8KbNfQiTlXo#s%v(y0B3E6I9LdOgRjVmYp!t&w-z1C4G7JaMePhTkWnZr$u*x+A2D5H8KcNfQiUlXo#s%v)y0B3F6I9LdOgSjVmYq!t&w-z1D4G7JbMePhTkWoZr$u(x+A2E5H9KcNfRiUlXp#s&v)y0C3F6IaLdOgSjVnYq!t*w-z1D4G8JbMeQhTkWoZr%u(x+B2E5H9KcOfRiUmXp#s&v)z0C3F7IaLdPgSkVnYq$t*w-A1D5G8JbNeQhTlWoZr%u(y+B2E6H9KcOfRjUmXp!s&v)z0C4F7IaMdPgSkVnZq$t*x- A1D5G8KbNeQiTlWo#r%v(y+B3E6H9LcOgRjUmYp!s&w)z1C4F7JaMdPhSkVnZq$u*x-A2D5G8KbNfQiTlXo#r%v(y0B3E6I9LcOgRjVmYp!t&w)z1C4G7JaMePhSkWnZr$u*x+A2D5H8KcNfQiUlXo#s)z0C4F7JaMdPhSkVnZq$u*x-A2D5G8KbNfQiTlXo#r%v(y0B3E6I9LcOgRjVmYp!t&w)z1C4G7JaMePhSkWnZr$u*x+A2D5H8KbNfQiUlXo#s%v(y0B3F6I9LdOgRjVmYq!t&w-z1C4G7JbMePhTkWnZr$u(x+A2E5H8KcNfRiUlXp#s%v)y0C3F6IaLdOgSjVmYq!t*w-z1D4G7JbMeQhTkWoZr$u(x+B2E5H9KcNfRiUmXp#s&v)y0C3F7IaLdPgSjVnYq$t*w- A1D4G8JbNeQhTlWoZr%u(x+B2E6H9KcOfRiUmXp!s&v)z0C3F7IaMdPgSkVnYq$t*x-A1D5G8JbNeQiTlWo#r%u(y+B3E6H9LcOfRjUmYp!s&w)z0C4F7JaMdPhSkVnZq$t*x-A2D5G8KbNeQiTlXo#r%v(y+B3E6I9LcOgRjUmYp!t&w)z1C4F7JaMePhSkWnZq$u*x+A2D5H8KbNfQiUlXo#s%v(y0B3E6I9LdOgRjVmYp!t&w-z1C4G7JaMePhTkWnZr$u*x+A2E5H8KcNfQiUlXp#s%v)y0B3F6IaLdOgSjVmYq!t*w-z1D4G7JbMePhTkWoZr$u(x+A2E5H9KcNfRiUlXp#s&v)y0C3F6IaLdPgSjVnYq!t*w- A1D4G8JbMeQhTlWoZr%u(x+B2E6H9KcOfRiUmXp!s&v)z0C3F7IaLdPgSkVnYq$t*w-A1D5G8JbNeQhTlWo#r%u(y+B2E6H9LcOfRjUmXp!s&w)z0C4F7IaMdPhSkr%u(x+B2E5H9KcOfRiUmXp#s&v)z0C3F7IaLdPgSkVnYq$t*w-A1D5G8JbNeQhTlWo#r%u(y+B2E6H9LcOfRjUmXp!s&w)z0C4F7IaMdPhSkVnZq$t*x-A1D5G8KbNeQiTlWo#r%v(y+B3E6H9LcOgRjUmYp!s&w)z1C4F7JaMdPhSkWnZq$u*x-A2D5H8KbNfQiTlXo#s%v(y0B3E6I9LcOgRjVmYp!t&w)z1C4G7JaMePhSkWnZr$u*x+A2D5H8KcNfQiUlXo#s%v)y0B3F6I9LdOgSjVmYq!t&w- z1D4G7JbMePhTkWoZr$u(x+A2E5H8KcNfRiUlXp#s%v)y0C3F6IaLdOgSjVnYq!t*w-z1D4G8JbMeQhTkWoZr%u(x+B2E5H9KcOfRiUmXp#s&v)z0C3F7IaLdPgSjVnYq$t*w-A1D4G8JbNeQhTlWoZr%u(y+B2E6H9KcOfRjUmXp!s&v)z0C4F7IaMdPgSkVnZq$t*x-A1D5G8KbNeQiTlWo#r%u(y+B3E6H9LcOfRjUmYp!s&w)z0C4F7JaMdPhSkVnZq$u*x-A2D5G8KbNfQiTlXo#r%v(y0B3E6I9LcOgRjVmYp!t&w)z1C4G7JaMePhSkWnZq$u*x+A2D5H8KbNfQiUlXo#s%v(y0B3F6I9LdOgRjVmYq!t&w- z1C4G7JbMePhTkWnZr$u(x+A2E5H8KcNfRiUlXp#s%v)y0B3F6IaLdOgSjVmYq!t*w-z1D4G7JbMeQhTkWoZr$u(x+B2E5H9KcNfRiUmXp#s&v)y0C3F7IaLdPgSjVnYq$t*w-A1D4G8JbMeQhTlWoZr%u(x+B2E6H9KcOfRiUmXp!s&z1D4G7JbMeQhTkWoZr$u(x+B2E5H9KcNfRiUmXp#s&v)y0C3F7IaLdPgSjVnYq!t*w-A1D4G8JbMeQhTlWoZr%u(x+B2E6H9KcOfRiUmXp!s&v)z0C3F7IaMdPgSkVnYq$t*x-A1D5G8JbNeQiTlWo#r%u(y+B2E6H9LcOfRjUmXp!s&w)z0C4F7IaMdPhSkVnZq$t*x- A2D5G8KbNeQiTlXo#r%v(y+B3E6I9LcOgRjUmYp!t&w)z1C4F7JaMePhSkWnZq$u*x-A2D5H8KbNfQiTlXo#s%v(y0B3E6I9LdOgRjVmYp!t&w-z1C4G7JaMePhTkWnZr$u*x+A2E5H8KcNfQiUlXp#s%v)y0B3F6I9LdOgSjVmYq!t&w-z1D4G7JbMePhTkWoZr$u(x+A2E5H9KcNfRiUlXp#s&v)y0C3F6IaLdPgSjVnYq!t*w-A1D4G8JbMeQhTkWoZr%u(x+B2E5H9KcOfRiUmXp#s&v)z0C3F7IaLdPgSkVnYq$t*w-A1D5G8JbNeQhTlWo#r%u(y+B2E6H9LcOfRjUmXp!s&w)z0C4F7IaMdPgSkVnZq$t*x- A1D5G8KbNeQiTlWo#r%v(y+B3E6H9LcOgRjUmYp!s&w)z1C4F7NeQhTlWo#r%u(y+B2E6H9KcOfRjUmXp!s&v)z0C4F7IaMdPgSkVnZq$t*x-A1D5G8KbNeQiTlWo#r%v(y+B3E6H9LcOgRjUmYp!s&w)z1C4F7JaMdPhSkWnZq$u*x-A2D5G8KbNfQiTlXo#r%v(y0B3E6I9LcOgRjVmYp!t&w)z1C4G7JaMePhSkWnZr$u*x+A2D5H8KcNfQiUlXo#s%v)y0B3F6I9LdOgRjVmYq!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