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doc_第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doc_第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doc_第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doc_第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诊断性检测(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大一、积累与运用(2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酝酿(ning)静谧(m)应和(h) 霎那(sh) B.高邈( mio) 济南(j) 水藻(zo) 竦峙(sng)C粗犷(kung) 着落(zhu) 蓑衣(su) 模样(m)D.莅临(l) 池畦(q) 粗糙(co)黄晕(y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贮蓄 抖擞 朗润 脉脉含情 B.震落 苍海 炫耀 花技招展 C.烘托 芦篷 晌晴 咄咄逼人 D.耸峙 松驰 急躁 山清水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项是( )(2分) A.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演技高超,他在传统京剧霸王别姬中扮演虞姬,演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B.近几年来,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所表现出的狭隘认知和低劣手段,让人觉得不可思议。C.与广袤的宇宙相比,人类只是沧海桑田,极其渺小,只有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天人”和谐。D.一大树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往来穿梭,要酿出最香的甜蜜来。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 为避免中小学校园不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B. 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C我们必须及时应对并随时发现日本某些右翼分子对钓鱼岛的挑衅举动。D只有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5、默写填空。(14分)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几处早莺争暖树, 。乡书何处达? 。水何澹澹, 。 ,断肠人在天涯。 ,浅草才能没马蹄。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散曲的 。夜雨寄北中抒发作者盼望团聚共叙别情的美好心愿的句子是 , 。次北固山下中说明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事物总在向前发展的名句是:_,_。钱塘湖春行中写出早春花草景象的句子是:_,_。二、文言文(14分)(一)铁杵磨针 (8分)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媪(o)年老的妇人。杵(ch)棒槌。卒业完成学业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去:_ 方:_欲:_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答: 8、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3分)答: (二)月攘一鸡 (6分)今有人日攘(rng) 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攘:窃取,偷。 君子:这里指行为端正的人。道:指行为道德。 9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1)或告之曰( ) (2)是非君子之道( ) 10翻译。(2分)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11谈收获。(2分)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三、现代文阅读(34分)(一)龙眼与伞(16分)迟子建(1)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它们似乎知道自己的美丽,不像冬天的雪往往在夜里下,它们喜欢白天时从天庭下来,安抚着人们渴慕的眼神。(2)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3)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4)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浇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5)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6)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7)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世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8)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9)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我结婚时,最高兴的就是她了,她知道自己把女儿交给了一个最放心的人。我爱人去世后,她大病一场,一年中衰老了许多。她大约知道无人疼怜我了,向我张开了衰老的臂膀,把她那受了命运伤害的孩子又揽回怀中,小心呵护着。可我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10)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她说: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11)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来到了青岛,做长篇的修改。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有一天午后,青岛海洋大学文学院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她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刘老师的爱人从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极,而刘老师工作在青岛。他们工作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刚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子。她黯然神伤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的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刘老师说,那个年代,龙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12)刘老师讲到这里哽咽了,我的眼睛也湿润了。我不敢设想她带着那几颗龙眼去看儿子时的场景。(13)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山春雪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看甘甜的汁液。12文章以“龙眼与伞”为题目,你认为有哪些妙处?(4分) 13 文章开头(1)(2)段和第(7)段都集中描写了春雪,你更喜欢哪一段?请谈谈你喜欢的理由(4分) 14 作者说:“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理解。(4分) 15研究下面例句的内容及其结构特点,然后再仿写。(4分)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母爱还像_。母爱更像_。(二)(18分)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16. 对第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4分)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C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17. 第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 。(4分)18. 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6分)(1)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 。19. 根据全文,概况爸爸的形象。(4分)(1) ; (2) 。四、写作(50分)(任选一题)20(1)请以原来,这就是爱为题作文,不少于600字。(2)那件事,我做对了七年级上册语文诊断性检测一参考答案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1.B 点拨:A“和”声调错,应读h;C“犷”读gung;D“晕”是多音字误读,应读yn。2.A 点拨:B“苍”沧,“技”枝;C“晌”响;D“耸”竦,“驰”弛。3、C 点拨: C.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化很大4.D 5.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谁家新燕啄春泥 归雁洛阳边 山岛耸峙; 夕阳西下乱花渐欲迷人眼题目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二、文言文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离开 ) 方:(正 ) 欲 ( 想要) 7、译文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8、持之以恒 启示: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9、(1) 有人 (2) 这 10、如果知道那样做不应当,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11、启示:知错就改(明白自己做错了事,就要及时改正,不能故意拖延时间)。附译文: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他说:“那就让我少偷点,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就不偷了。”如果知道那是不对的,应该马上停止,为什么还要等来年?三、现代文(一)12答:(1)概括的点明文章的内容浓缩全文事情(2)引起读者阅读兴趣。(3)以“龙眼与伞”为题利于读者理解文章中心寓含母爱(4)奠定全文温馨的基调。13答:第(7)段:细腻的描写雪景体现了人物的情感,衬托当时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之情与母亲遭冷落的难过之情;运用拟人的修辞渲染悲伤的气氛烘托出全文主旨,表现出母爱的伟大。14答:每当做错了事会受到父母的批评为了躲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