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理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40分)1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2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是A.辩证法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C.对谁是历史创造者的不同回答 D.对意识是否反作用于物质的不同回答4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A.客观存在的 B.人的意识或意志造成的 C.由神创造的或者是客观精神产生出来的 D.由两个本原构成的5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哲学B.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C.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D.德国古典哲学6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A.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D.绝对与相对的关系7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属于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全局和局部的关系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8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旧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A.阶级性 B.辩证性 C.科学性 D.实践性9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一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10物质的惟一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客观规律性C.普遍联系D.永恒发展1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C.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D.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12作为概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这一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3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A.手脚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14正确的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的思想归根到底来源于A.人脑的错误判断B.人的主观想象C.客观世界D.落后的思想意识15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1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是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意志主义观点17一元论哲学认为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精神的C.世界是运动的D.世界是统一的18否认世界统一性的哲学是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相对主义 D.二元论19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C否认静止的存在D.设想无运动的物质20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B.否认运动的存在C.否认静止的存在D.设想无运动的物质21牛顿形而上学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错误在于A.否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B.否认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C.否认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的联系D.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可变性22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A.人们的一切活动 B.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C.人们的纯精神活动 D.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3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A.类人猿的生理结构 B.类人猿的生活特点 C.生产劳动 D.气候变化24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物质的 B.实践的 C.相互联系的 D.发展变化的25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26“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一种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2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明了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B.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绝对的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过程2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减B.事物场所的变更C.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D.周而复始的循环2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30“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是一种A.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31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A相互排斥和相互斗争的关系B相互对立和相互统一的关系C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D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关系32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33没有大,就无所谓小;没有高,就无所谓低;没有长,就无所谓短。这说明A.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34“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A.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做好其他各项工作B.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实行改革开放C.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积极进取D.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有克服困难的准备35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质和量相互制约关系的原理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36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性,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哲学上说,这是因为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B.原因必然引起结果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7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看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3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A.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D.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结果39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A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B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C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D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40假象是指A.正面的直接的表现本质的现象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C.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D.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41唯物辩证法范畴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A.相互决定的关系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C.局部与整体的关系D.对立统一的关系42立足于必然,又不忽视偶然性,这是A.相对主义的态度B.主观唯心主义的态度C.机械唯物主义的态度D.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43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44或然率是A.对事物发展必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B.对事物发展偶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C.可能性在质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D.可能性在量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45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再依据图纸施工,盖成大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离不开物质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46“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A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完全相同B.社会的发展不受人的思想和动机的影响C社会发展是一个自发自为的过程D.社会发展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47“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D.能动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48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49我们观察到桃子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形成这个桃子的整体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属于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概念5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51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是A.从感觉到知觉B.从概念到判断C.从实践到认识D.从认识到实践5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D.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5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会导致A.先验论和经验论B.直观反映论和庸俗唯物论C.唯理论和经验论D.不可知论和二元论54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唯理论的错误在于A.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否认理性认识的作用B.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C.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同起来D.认为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55有人认为只有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这犯了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C教条主义的错误D经验主义的错误56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是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B矛盾推动事物发展的原理C认识能动作用的原理D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57思想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它A是否理论化、系统化B是否得到一定的传播C是否被群众所接受D是否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58真正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A.指出人们可以通过感觉反映世界B.指出本质和现象是同一的C.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D.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59真理就是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B.对人们有用的理论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D.为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60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真理具有相对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全面性D.真理具有客观性61真理的发展是一个A.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B.从真理中不断排除谬误的过程C.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D.具体真理和抽象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62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正确态度的理论基础是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的原理C.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D.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相统一的原理6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A.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B.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64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问题D.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问题65社会存在是指A社会管理体制B社会政治法律制度C社会精神生活过程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66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67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68在生产力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劳动者B.劳动工具C.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69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态的主要标志是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科学技术 D.生产劳动70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71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社会的生产方式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D.商品的交换方式72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B.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C生产的社会化程度D.经济的开放程度73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历史归根到底是A.阶级斗争的发展史B.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D.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推动的历史74理解整个人类发展史的钥匙是A阶级斗争的发展史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C宗教的变迁史D.国家的演变史75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 B.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 C.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D.自然科学、哲学、艺术76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重要的表现是A它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B它有历史继承性C它与经济发展有不平衡性D它与社会存在的变化有不同步性77在欧洲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况:18世纪的法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落后于英国,但在哲学方面却领先于英国;19世纪中叶的德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落后于当时的英国和法国,但在哲学上却高于英国和法国。这说明A.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必然联系B.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没有普遍性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78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A.社会中现存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D.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工具的总和7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说,这是由A.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决定的B.党的思想路线决定的C.我国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D.党的方针政策决定的80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它们是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81国家的起源是A.人们为了解决纠纷而规定的契约 B.调和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秩序需要的产物 C.剥削者欺骗被剥削者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8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A管理社会各项公共事务的机关B调节社会各种民事纠纷的机关C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D保卫国家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的组织83阶级的实质是A.一部分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 B.人们的社会分工和地位不同 C.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D.生产过程中的执行者和指挥者84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准是A.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力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C.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D.人们取得社会财富的方式85国家的政体是指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B.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C.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D.行使国家权力的指导思想86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A.社会的政治制度 B.社会的经济制度 C.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D.社会道德发展的水平87社会基本矛盾是A.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B.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88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A.劳动生产率 B.科学与技术 C.生产劳动者 D.社会生产力89社会改革是A.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与革新B.对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变革C.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D.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90下列社会发展的各个系列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是A.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B.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C.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91“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这种观点A.违背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B.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C.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正确说明了杰出人物的产生和作用92“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观点属于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历史宿命论观点C机械决定论观点D否认个人历史作用的观点93社会进步的根源在于A.无产阶级革命B.科学技术的发展C.党的教育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94历史进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A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B社会秩序的稳定C民主法制的健全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9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生产D.社会制度性质9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和一般基础是A.自然分工 B.社会分工 C.私有制 D.公有制97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98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就是商品的A.使用价值 B.价格 C.价值 D.交换价值99货币的本质是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流通手段 D.价值的表现形式100商品的价值量是由A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B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C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D商品的效用决定101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C.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102在货币的各种职能中,以观念上的货币即可执行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103价值规律是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产品交换经济的基本规律 D.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104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10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10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值B.货币投入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带来剩余价值C.货币可以购买到生产资料D.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商品107同一资本,在同一时期获得的利润(P)和剩余价值(m)在量上的关系是A. pmB. pIIc C.II(c+v-m/x)(v+m/x) D.I(v+v+m/x)=II(c+c)119生产逐渐发展,工人就业增加,物价稳步上升,企业利润增加,就是A.危机阶段的特征 B.萧条阶段的特征 C.复苏阶段的特征 D.繁荣阶段的特征120平均利润的形成是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C.资本构成变化的结果D.剩余价值增加的结果121垄断高价一般是A垄断组织出卖商品时规定的价格B垄断组织购买原材料时规定的价格C非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购买价格D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购买价格122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 B.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C.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D.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123按劳分配的对象是A.社会总产品B.生产资料C.消费资料D.社会财富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24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观念的集合C.理在事先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E.吾心即宇宙125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的有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的制约126下列哪些活动属于人所独有的活动?A.三思而后行B.饿了要吃东西C.眉头一皱,计上心来D.趋利避害的本能E.身体碰到火会避开127下列命题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E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趋势128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可能导致A.庸俗进化论B.庸俗唯物主义C.激变论D.政治上的改良主义E.政治上的冒险主义129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除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有A.国家政权B.科学技术C.人口因素D.民族气质E.地理环境130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为A.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 B.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不同的地理环境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 D.影响社会生产部门的分布 E.是社会发展经常的、必要的条件131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A.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 C.“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一定做得到” D.意识能动性的发挥还同事物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E.必须坚持守株待兔的态度132在实际生活中,下列哪些说法会导致人们不能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D.“要从现实出发,不要从可能出发”E.“宁可误一年,不冒一分险133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 E.实践是人的消极适应环境的活动134一切真知最终都来源于A.书的宝库B.社会实践C.天资聪明D.进取精神E.直接经验135“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说明了A.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B.人的认识运动是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运动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D.认识论和辩证法的一致性E.人类认识是不可靠的136国家与氏族组织相比较具有的显著特征是A.按地区划分居民 B.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C.拥有特殊的武装队伍 D.拥有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 E.拥有社会管理机关137交往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最基本的形式有两种。它们分别是A.商业交往 B.战争交往 C.物质交往 D.人员交往 E.精神交往36商品所具有的特征是A.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 B.一般是人们劳动的产品 C.为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而生产的产品 D.通过有代价的交换方式来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 E.自然界存在的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138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E.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139下列范畴中,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社会经济关系的范畴有A.使用价值B.价值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E.生产关系140资本主义工资A.掩盖了劳动力商品买卖的实质 B.掩盖了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 C.掩盖了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D.掩盖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区别 E.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141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A.生产价格与价值无关 B.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生产价格的形成以价值为基础 D.生产价格与价值在数量上经常不一致 E.生产价格与价值在数量上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黄冈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2025企业间的借款合同范本
- 第8课 写意花卉-荷花的画法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 2025合作开发合同范本
- 化肥厂原料仓库温湿度规定
- 化肥厂复合肥质量检测规定
- 2.4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高教版(第三版·李广全)
- 第9课 吉祥物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美术赣美版六年级上册-赣美版
- 二年级体育下册 正向投掷轻物说课稿
- 中医考试题库及答案
- 伊利企业文化手册
- 资产评估风险管理制度
-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职责分工
- 餐饮库房管理流程
- 市政工程监理大纲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技术经纪人(初级)考试试题(附答案)
- 幕墙UHPC施工专项方案 (评审版)
- 苏东坡人物介绍下载
- 2025届高三二轮复习+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 《电力储能运行人员培训规范》
- 轻钢屋面工程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