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核中两个值得探讨及问题-苍南.doc_第1页
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核中两个值得探讨及问题-苍南.doc_第2页
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核中两个值得探讨及问题-苍南.doc_第3页
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核中两个值得探讨及问题-苍南.doc_第4页
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核中两个值得探讨及问题-苍南.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核中两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林念萍 杨春(温州市气象局,浙江 温州 325000)摘 要:为了解决防雷设计审核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常见困惑性问题,针对防雷分类、接闪器保护范围两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结合实际的解决方法。关键词:防雷分类 风险评估 接闪器 保护范围 引言防雷技术在不断的更新发展,防雷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创新,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是明确的,可是对防雷规范的理解,设计人员和审核人员却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往往会造成同一种类型的建设项目防雷设计存在的实质性的差异,难免会造成设计上的错误或者设计不到位的情况。而防雷分类、接闪器保护范围又是防雷设计审核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下面就从建筑物防雷分类、接闪器保护范围的计算两个方面分析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核中存在的一些困惑性问题。1防雷分类1.1 防雷分类界限不是很明确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的要求,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分为三类。第2.0.3条 第八款,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第九款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第2.0.4条 第二、三款,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例如:温州一幢18层的普通商住楼长度L为45m,宽度w为45m,高度H为61m,Td=51.3, 校正系数k=1.5,N=kNgAe,,计算得该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N为0.27次/a,如果校正系数取1的情况下,相当于一幢30层的普通商住楼长、宽为45m,高度为90m的情况下,计算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N为0.20次/a,以上两种情况计算结果均大于0.06次/a小于0.3次/a,因此在这些建筑物的防雷分类上有些设计人员将其定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有些设计人员定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GB50057-94对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和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的界限模糊。此外,有些设计则是不考虑N值,只要是高层建筑物就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进行设计,这明显是一种防雷设计上的浪费,不经济合理;而有的则认为低层的建筑物,不管其使用性质和重要性,都不做防雷设计,同样也存在一些防雷设计的先天不足。1.2 风险评估可协助图纸审核人员确定防雷类别GB50057-94的年预计雷击次数只考虑建筑物的风险,并未考虑线路和服务设施的风险,并且与,风险评估规范Td可以取年平均雷暴日,也可以从雷暴分布图中取得,一个地区的雷暴强度分布也存在着差别,闪电的分布和强度均不相同,以下是雷击风险评估所用到的一些计算式:;其中,RA为雷击建筑物生物伤害风险分量,RB为雷击建筑物建筑物的物理损害风险分量,RU为雷击相连的服务设施生物伤害风险分量,RV为雷击相边的服务设施建筑物遭受的物理损害风险分理,ND为建筑物的雷击次数,NDa为附近建筑物的雷击次数,NL为雷击服务设施的年平均雷击次数,Ng为雷击大地密度(次/)。注1: 仅对于具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或医院或其他内部系统的失效马上会危及人员生命的建筑物。上述公式表明决定R1的因子与Ng有很大的关系,并且考虑了服务设施的年平均雷击次数,因此通过风险评估可以确定建筑物的建筑物人员风险R1计算出防雷效率E=1-RT/R,R是风险,RT是允许的风险,依据评估规范要求,当E0.98时,定为A级,当0.90E0.98时,定为B级;当0.80E0.90时,定为C级;当E0.80时,定为D级,依据浙江省雷击风险评估规范当防雷效率E为A级、B级的建筑物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C级和D级时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从而解决了防雷设计审核过程中存在防雷分类上的争议。2接闪器保护范围2.1 裙房不设避雷带在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核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设置塔楼的建筑物裙房不设避雷带,假设一幢二类防雷建筑物高度H=150m,裙房高度为10m,裙房宽度为30m,如图1所示hrhx,在计算接闪器滚球保护半径时,一些设计人员往往会忽视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滚球半径hr最大为45m,即接闪器在hx高度的xx平面上和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计算式中:,其中,当接闪器的高度h大于hr时,h要用hr代入,而不能用150m代入,这说明二类建筑物不是越高保护范围越大,由已知条件求得rx=16.72m,也就是说该建筑物在hx高度上的保护半径为16.72m,在地面的滚球保护半径最大值为45m。图1中所示的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保护不到30m宽的裙房,因此裙房需增设避雷带或避雷网才能满足规范的要求。2.2 暗敷避雷带加短针保护在温州市的防雷设计审核过程中曾有甲级建筑设计院提出来在一座检察院办公大楼,楼顶女儿墙高度为1.2m,女儿墙顶面宽0.8m,女儿墙顶面中间位置设置两支0.5m高的避雷短针,间隔5m,屋面设置避雷网格,网格大小不大于10m10m。其依据为双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的计算,将楼面视为+0.00m,其计算式如下:,女儿墙高,。根据公式,取x=0,则最低保护高度hx=1.63m,以hx作为假想避雷针,则在女儿墙顶面的保护半径rx=1.64m,远远大于0.4m,可以保护的到女儿墙。可是GB50057-94附录四 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第7条规定可以将位于建筑物上的接地金属物、其它接闪器视为地面。当接闪器在“地面上保护范围的截面”的外周线触及接地金属物、其它接闪器时,各图的保护范围均适用于这些接闪器;当接地金属物、其它接闪器是处在外周线之内且位于被保护部位的边沿时,应按以下方法确定所需断面的保护范围:以A、B为圆心,hr为半径作弧线相交于0点;以O为圆心,h为半径作弧线AB,弧线AB就是保护范围的上边线如图2所示:注:当接闪器在“地面保护范围的截面”的外周触及的是屋面时,各图的保护范围仍有效,但外周线触及的屋面及外部得不到保护,内部得到保护。也就是说GB50057-94是规定可以将做避雷网格的屋面作为地面看待,用双针等高避雷针计算50cm避雷短针的保护范围,但这仅是对女儿墙靠屋面侧的保护,内部可以将屋面虚拟为地面,可女儿墙外侧则是要外加沿长线才能完全满足GB50057-94中规定的虚拟地面的要求,因此在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核过程中,笔者认为接闪器保护范围的外侧滚球法不能同接闪器内侧同等适用,而这样设置暗敷避雷带加短针的形式也没有做明敷的效果好,而且设置暗敷避雷带是有条件限制的,尽管GB50057-94也没有提出不能设置暗敷避雷带,但是应该对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能承受遇雷击时混凝土碎块坠落造成事故的风险,才允许暗敷。而2008年10月1日实施的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431-2008第5.2.2.8条规定高层建筑物不得设置暗敷避雷带,低层或多层不宜设置暗敷避雷带。3结束语防雷设计审核过程中存在的困惑性远远不止这些,但对防雷设计审核人员来说必须把握防雷的宗旨,深入学习和理解规范的内涵,减少和避免防雷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和浪费,真正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参考文献:1 机械工业部.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2 中国气象局.GB/T 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3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GB50343 -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 浙江省气象局.浙江省雷击风险评估规范S.20075 张道群;李康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