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工具简介》PPT课件.ppt_第1页
《影像工具简介》PPT课件.ppt_第2页
《影像工具简介》PPT课件.ppt_第3页
《影像工具简介》PPT课件.ppt_第4页
《影像工具简介》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成像技术 64学时 陆宏伟 27059203 hongweilu_ n参考教材 医学影像设备学 主编 张里仁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 主编 李月卿 学习目的 n了解各种医学成像方法的基本原理 n了解各种影像设备 n比较不同成像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n有助于在日益壮大的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就业 其它影像设备 : 红外(热)成像 医用内窥镜 医用显微镜 超声设备 MRI设备 核医学设备 X线CT设备 X线机设备 影像治疗设备 介入治疗设备 立体定向治疗计划 讲授内容 第一章 医学影像设备概论 第二、三章 X线机 第四章 数字X线设备 第五章 X-CT 第六章 磁共振成像设备 第七章 超声成像设备 第八章 核医学成像设备 第九章 红外成像设备 第十章 医用内窥镜、显微镜 第一章 医学影像设备学概论 第一节 发展历程 第二节 医学影像设备分类 第三节 图像存储、传输系统和远程放射学系统 第一节 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 n 常规X线设备的问世,为放射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 X射线 迅速在临床诊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放射诊断学 。 放射诊断学或称放射学放射诊断学或称放射学 RadiologyRadiology X-ray Today 当伦琴遇见这些。 一个例子 手部骨折 lKathleen Nealon,16岁,高中生,学校垒球队的 一名出色投球手。左手被球击中。 l急诊医生安排Kathleen拍手部X射线图像,根据可 能的结果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没有骨折 将手举高、放上冰块、服止痛药; 细微骨折 上石膏以保证愈合; 粉碎性骨折 人工进行连接复位。 l摄片过程: 放射技术人员将Kathleen的左手放于暗盒上; 调整X射线球管使其正好位于手的上方,保护好病人的其他 部位; 技术人员退于防护墙以外,控制设备同时通过玻璃窗观察 病人的情况; 换一张胶片,重新拍摄。 l一个月后,去除石膏,Kathleen又重新回到球场。 Kathleen在拍片 图像质量的比较 光片的特点 适用于与周围软组织密度差异大的区域,如骨骼、肺部 ; 若使用造影剂,也适用于动静脉血管以及一些内脏的成 像; 一般不适用于显示肿瘤(除非使用造影剂改变其周围组 织的亮度); X射线胶片的空间分辨率高,能显示出细微结构(如骨骼 中的细小裂缝和含有造影剂的血管异常); 胶片显示清晰无噪声,除非过曝光或曝光不足; 传统的X射线拍片是医院最常用也是最便宜的诊断手段。 荧光屏X线成像 特点 能清晰显示与软组织密度相差较大的物体; 能实时显示人体内部的情况(钡餐、碘造影剂 等); 数字血管造影减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DSA 线检查可应用于呼吸、循环、泌尿生 殖、骨骼、中枢神经及颌面五官等疾病的检查 。线设备至今仍是基本的、有效的临床检查 设备之一。对肺、骨骼、胃肠道和心血管(尤 其是冠状动脉)的诊断,仍有重要的、主导的 地位。 第一节 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 n X线CT的诞生,是医学影像设备的新里程碑 1972年,英国工程师G.N.Hounsfield首次研制成功 世界上第一台颅脑X线CT扫描机。 心脏成像 CT密度分辨力高,能分辨出0.10.5线 衰减系数的差异,比传统的线检查高1020 倍; 空间分辨力到0.1mm量级; CT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占重要地位,特别是对 颅脑、腹部的肝、胆、胰和后腹膜腔、肾和肾 上腺等病变影像诊断中占重要地位。 n20世纪80年代,磁共振成像设备开始应用于临床 第一节 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 MRI图像 nMRI图像软组织分辨力高,调整梯度磁场的方向和方 式,可直接获得不同体位的体层图像; nMRI尤其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盆腔实 质脏器、四肢关节和软组织等的检查 n功能MRI主要用于研究脑组织的生理解剖,提供各部 分脑组织的功能区分布。 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计算机摄影(CR)等数字化设 备的开发,使常规X线设备迈向了数字化的影像。使图 像的处理极为方便,远距离传输成为可能。 第一节 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 能量减影 左侧为标准胸片,右侧为高能肋骨片,中间为去骨影后的肺组织片 n超声设备 n放射性核素设备 n介入放射学 n现代医学影像设备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 n 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应用各种成像技术和方法,使 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构成图像,达到诊断目的。 n 介入放射学设备在影像设备的监视下采集标本或 通过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和定位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 如伽玛刀、刀、医用直线加速器。 n 医学影像治疗设备 医学影像设备发展简况见表P3页表1-1 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发展简况 1911年,引进一架小型X线机,由英籍医生康德捐赠给 河北省中华医院(今开滦医院)。 1951年,上海精密医疗器械厂首先试制成功200mA X线 机。 1954年,复旦大学的华中一教授试制成功固定阳极X线 管。60年代,上海医疗器械九厂研制成功旋转阳极X线 管。 1973年,瑞金医院等单位研制出乳腺摄影X线机。 1983年,第一台颅脑CT试制成功,88年第二代颅脑CT 问世,1990年第三代全身CT装置研制成功。 90年代以后,我国已经有生产MRI、X刀、 刀等设备 的能力。 第一节 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 第二节 医学影像设备分类 v 医学影像诊断设备 v 医学影像治疗设备 一、医学影像诊断设备 按影像信息载体的不同: X线设备(X线机和X-CT) MRI设备 US设备 核医学设备 热成像设备 医用光学设备(医用内镜) 第二节 医学影像设备分类 (一)X线设备 主要有:X线机、数字化X线机设备(DSA、CR、DR等)和X 线计算机体层(即X线CT)。 产生的图像是人体组织脏器密度差的反映。 X线成像正常胸部正侧位像 采用何种波长的射线? n从分辨率考虑 线波长应小于cm n从衰减系数考虑 波长为 的射线,透过人体时对大部分组织 呈现出明显的衰减差别 (二)磁共振成像设备(MRI) 利用人体组织脏器中氢核的密度、化学组成结构的不同 ,在产生磁共振后释放出来的信号就会不同而形成图像 。可清楚显示骨骼、软骨、肌腱、脂肪、韧带、神经、 血管等各种组织结构。 左图为T1加权像 右图为T2加权像 第二节 医学影像设备分类 nMRI的优点 可任意层面成像 软组织分辨力高 能够功能成像 提供人体器官或细胞新 陈代谢方面信息 无电离辐射的危害 nMRI的缺点 成像时间较长 不能携带金属进 行检查(如心脏 起搏器) 设备价格昂贵 (三)超声成像设备(US) 利用人体组织结构交界面的反射回波信号成像。目前有 A超、B超、C超、M超、P超,使用最广泛的是B超。 右图为B超图像 第二节 医学影像设备分类 X-Ray与US比较 检查部位X-RayUS 胸部组织(尤其是肺)好不适宜 骨骼肌肉系统好不适宜 腹部实质性结构或心脏部分形态检 查 好 (四)核医学成像设备 主要有:伽玛照相机、SPECT、PET。 通过放射性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后,探测人体内放射 性分布情况而成的图像。 第二节 医学影像设备分类 SPECT在动态功能检查或早期诊断方面有 其独到之处。PET可用人体物质组成元素(如 11C、15O、13N等)来制造放射性药物,特别适 合做人体生理和功能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对代 谢功能的研究;其缺点是在其附近要有生产半 衰期较短的放射性核素的加速器和建立放射化 学实验室,费用高昂。 (五)热成像设备 测量人体体表的温度分布情况而构成的图像。 第二节 医学影像设备分类 热成像设备的用途 n评价血流分布是否正常 n评价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 n研究皮下组织增加的代谢热或动脉血流通过热传导使 体温升高的情况 由于引起人体组织温度异常分布的因素很多,因 此热成像设备得不到准确的诊断结果,它所提供的信 息仅供参考。 (六)医用内窥镜 将光源和图像接收器插入人体,观察人体胃、 肠、喉管等部位的组织情况。有电子内镜、光 导纤维内镜、胶囊内镜。 第二节 医学影像设备分类 (七) 几种医学影像设备的比较 参见教材page9表1-2 第二节 医学影像设备分类 n医学影像治疗设备 (一)介入放射学系统是指借助高精度计 算机化的影像仪器的观察,通过导管伸入 体内进行诊断与治疗的一种新型设备与技 术。 介入性导管,导管附件(内支架、弹簧圈 、导丝) 第二节 医学影像设备分类 (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系统利用现代 CT、MRI或DSA设备,加上立体定向头架 装置对颅内病变区做高精度定位,经过专用 治疗计划系统作出最优化治疗计划,然后借 助X刀或伽玛刀进行治疗。 第二节 医学影像设备分类 伽玛刀伽玛刀 定位头架定位头架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优点 n以立体影像定位; n形成立体剂量分布; n易选择合适的剂量进行照射; n肿瘤受到最大剂量照射但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量较小; n适合治疗小的、边界清楚的肿瘤。 高剂量、高精度、高疗效、低损伤 第三节 图像存储和通信系统 与远程放射学系统 一、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图像的存储与传输系统) 1、PACS的组成 医学图像获取、数据存储、 图像显示和处理、数据库管理 用于影像传输的网络 2、DICOM3.0标准 nPS 3.1介绍与概览 nPS 3.2遵循声明 nPS 3.3信息对象定义 nPS 3.4服务类细则 nPS 3.5数据结构与编码 nPS 3.6数据字典 nPS 3.7 消息交换 nPS 3.8 对信息交换的网络通讯支持 nPS 3.9对信息交换的点对点通讯支持已经废弃 nPS 3.10介质交换的介质存储要求及文件格式规范 nPS 3.11 介质存储应用程序规格 nPS 3.12介质交换的介质格式及物理介质要求 nPS 3.13打印管理及点对点通讯支持 nPS 3.14灰度图像显示功能标准 2、DICOM3.0标准 图1-1 PACS的组成 影像输入部分 计算机中心 (影像处理部分) 数字存储部分 处理终端激光照相机 压缩复原 检索 编辑 图1-2 医院小型PACS系统 放射科终端 激光照相机 影像存储中心 光盘 磁盘 磁带 其他 激光照相机 各科终端 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 其他科 计算机中心 CT、CR、MRI等 数字化图像 A/D 转换器 传统X线检查 X线照片 放射医生图文报告工作站 PACS SERVERE 和 DVD 备份单元 WEB Server RIS Server RIS工作站 浙医一院RADinfo PACS工作流程图RIS数据流 PACS数据流 前置工作 站 DICOM 3.0 二、远程放射学系统(Teleradiology System) 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