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宏观经济学07经济周期理论.ppt_第1页
浙江大学宏观经济学07经济周期理论.ppt_第2页
浙江大学宏观经济学07经济周期理论.ppt_第3页
浙江大学宏观经济学07经济周期理论.ppt_第4页
浙江大学宏观经济学07经济周期理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 1 1 第第7 7讲讲 The Theory of The Theory of Business CyclesBusiness Cycles u经济周期理论 u1825年英国发生的经济危机终于引起了 人们对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的理论关注。 * * 2 2 1.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都是以国民收入为中心 的经济活动的波动。 经济周期是由于AD变动引起的NI的短期 波动 经济增长是由于AS变动引起的NI的长期 增长 2.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是NI决定理论的延 伸与发展,是NI决定理论的长期化与动态化。 说明 * * 3 3 7.1 The Business Cycles 7.1 The Business Cycles and Phasesand Phases u 经济周期及其阶段 * * 4 4 7.1-1 The Definition of Business Cycles7.1-1 The Definition of Business Cycles 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的定义 经济周期:也称经济循环或商业周期,它是指经济处 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 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古典经济周期的定义是建立在实际GDP总量绝对量的 变动基础上的,认为经济周期是指GDP上升和下降的 交替过程。 现代经济周期的定义是建立在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基础 上的,认为经济周期是经济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 过程。由此不难看出,衰退不一定表现为GDP绝对量 的下降,只要GDP增长率下降即称之为衰退。 时间 经济水平 衰退 萧条复苏 繁荣 7.1-2 The Phases of Business Cycles 7.1-2 The Phases of Business Cycles 经济周期的阶段经济周期的阶段 经济周期分为四 个阶段: 繁荣(boom) 衰退(recession) 萧条 (depression) 复苏(recovery) 潜在GDP * * 6 6 7.2 Type of Business Cycles 7.2 Type of Business Cycles 经济周期的种类 按周期时间的长度分类按周期时间的长度分类: : 基钦周期(短周期,个月) 朱格拉周期(中周期,年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年) 库兹涅茨周期(中长周期年) * * 7 7 A A、 Juglar Cycles 朱格拉周期朱格拉周期 (法)Clment Juglar 1860年提出。朱 格拉根据其统计分析,认为经济中存在 一个长度约为910年的经济周期。 熊彼特把这种周期称为中周期,或朱格 拉周期。汉森则把这种周期称为“主要 经济周期”。 * * 8 8 B. Kitchin Cycles B. Kitchin Cycles 基钦周期基钦周期 u(美国)Joseph Kitchin于1923年提出。 z美国统计学家基钦认为经济周期实际上 包括大周期和小周期两种周期的观点。小 周期平均长度为3.5年(约40个月),而 一个大周期则包括两个或三个小周期。 z熊彼特把这种约为40个月的周期称为短 周期或基钦周期。 * * 9 9 C. Kondratieff Cycles C. Kondratieff Cycles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u由Nikolai Kondratieff 1926年提出。 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著名 的“长波理论”。认为经济中存在一种平 均长度约为50年左右的长期循环。这 种长周期被称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 * 1010 熊彼特(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Joseph Schumpeter 1883-19501883-1950) 19391939年的综合年的综合 一个长周期包括6个中周期,每个中周期包括3个短周期 。 各周期的平均长度为:短周期40个月,中周期9-10年, 长周期48-60年。 他在1939年提出,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大约经历了三个 长周期: 第一个长周期:18世纪80年代-1842年,为“纺织机时代” 第二个长周期:1842年-1897年,为“蒸汽机和钢铁时代” 第三个长周期:1897年以后,为“电气化和汽车时代” * * 1111 D. Kuznets Cycles D. Kuznets Cycles 库兹涅茨周期库兹涅茨周期 u Simon Kuznets 1930年提出。 z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认为经济中存 在长度为1525年不等的长期波动( 中长周期)。 z这种波动在美国的许多经济活动中, 尤其是建筑业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所以 库兹涅茨周期也称为建筑业周期。 * * 1212 7 7.3 .3 The Factors of Business-CyclesThe Factors of Business-Cycles 经济周期的成因 z外生经济周期理论 y太阳黑子理论 y创新理论 y政治性周期理论 z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y纯货币理论 y投资过度理论 y消费不足理论 y心理理论 西方经济学家有许多解释和说明。主要可以划分成两 大类: 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乘数-加速模型 非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外因论、内因论 * * 1313 7 7.3 -1.3 -1The Theories of External The Theories of External Factors Factors 外因论外因论 z该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于1875年提出。 z经济周期的波动性是由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 z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会影响气候的周期变化,而 这又会影响农业收成,农业的收成又会影响整个经济 。 z太阳黑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大约每十年左右出现 一次,因而经济周期大约也是每十年一次。 A、太阳黑子理论(The Theory of Macula) * * 1414 B B、创新理论、创新理论(The Innovation TheoryThe Innovation Theory) 由美籍奥地利裔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 所谓创新,按照熊彼特的观点,主要是指: 新技术、新工艺; 新材料; 新产品; 新市场; 新的要素组合形式。 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 技术的革新和发明不是均匀的连续的过程,而有 其高潮和低潮,因而导致经济上升和下降,形成 经济周期。 * * 1515 C C、政治周期理论、政治周期理论 (The Political Theories of CyclesThe Political Theories of Cycles) 由波兰的卡列次基提出。该理论把经济周期循环的原 因归为政府的周期性决策。 政治性周期的产生有三个基本条件:1、凯恩斯国民收 入决定理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刺激经济的工具;2、 选民喜欢高经济增长、低失业以及低通货膨胀的时期 ;3、政治家喜欢连任。 政治性周期的具体运行:大选前,总统为了连任,采 取宽松的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大选结束后,宽 松的政策使通货膨胀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因而不得 不采取紧缩的经济政策,使经济走向衰退。 * * 1616 7 7.3 2 .3 2 The The The Theories of Internal The Theories of Internal Factors Factors 内因论内因论 A、纯货币理论(The Monetary Theory) z由英国经济学家霍特里提出,把经济周期视为一种 货币现象。 z经济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张和紧缩货 币和信用所造成。银行货币和信用的扩张会导致利率 下降,从而引起投资增加,经济走向繁荣;反之,银 行货币和信用的紧缩会导致利率上升,从而引起投资 下降,经济走向衰退。 z弗里德曼:“关紧货币笼头,就不会有通货膨胀。” * * 1717 B B、投资过度理论、投资过度理论 (The Overinvestment TheoryThe Overinvestment Theory) z由哈耶克提出。把经济周期的循环归因于 投资过度。 z由于投资过多,与消费品生产相对比,资 本品生产发展过快。资本品生产的过度发展 促使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资本品过度生产 从而导致的过剩又促使经济进入萧条阶段。 * * 1818 C C、消费不足理论、消费不足理论 (The Underconsumption TheoryThe Underconsumption Theory ) z该理论以西斯蒙弟、马尔萨斯和霍布森为 代表。 z经济中出现萧条是由于社会对消费品的需 求赶不上社会对消费品生产的增长,这种消 费不足的根源与国民收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 过度储蓄有关。 * * 1919 D D、心理理论、心理理论 (The Psychological TheoryThe Psychological Theory) z庇古:人们心理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z经济循环周期取决于投资,而投资的大小 主要取决于业主对未来的预期,而预期是一 种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又具有不确定性。因 此,经济波动的最终原因取决于人们对未来 的预期。 z当预期乐观时,增加投资,经济步入复苏 、繁荣;当预期悲观时,减少投资,经济则 陷入衰退与萧条。 * * 2020 7.4 7.4 乘数乘数- -加速数相互作用加速数相互作用( Multiplier-Accelerator InteractionMultiplier-Accelerator Interaction) 乘数加速数相互作用原理是由汉森萨缪尔逊提 出来的,该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由投资(引致投资 )和收入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它认为投资增加通过 乘数作用,会带来倍数于投资增量的国民收入;反过 来,国民收入的增长通过加速数促进投资以更快的速 度增长;而投资的增长又使国民收入增加,如此循环 往返,社会经济就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期。 乘数加速原理是对凯恩斯投资理论的修正与发展。 投资变动国民收入变动 乘数原理 加速原理 * * 2121 7.4-1 The Acceleration Principle 7.4-1 The Acceleration Principle 加速原理加速原理 z加速原理是由经济学家汉森提出的。该 理论认为:国民收入的增加必然引起投资 若干倍的增加,而国民收入的减少必然引 起投资若干倍的减少. 原因:y y C消费品生产投 资品生产I I z加速原理是对凯恩斯投资理论的完善和 发展。该理论强调收入波动对经济周期性 波动的影响。 * * 2222 加速原理中的几个概念加速原理中的几个概念 引致投资:是指由于国民收入或消费等因素的变动 而引起的投资。加速原理中所说的投资就是引致投 资(或诱发性投资)。 资本产量比(v):是指一单位产量所需的资本 量,即资本量与产量的比率。 加速系数(a):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增加的 资本量,即资本增量与产量增量的比率。 * * 2323 加速原理的数学模型加速原理的数学模型 在技术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资本产量比 率与加速系数不变且相等,即v=a。 在(t-1)期生产的产量(Yt-1)花费的资本存量为 Kt-1,则Kt-1=v Yt-1 ,则收入变动与投资变动之 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净投资It= Kt - Kt-1 = vYt-vYt-1 =v(Yt-Yt-1 ) 表明,t时期的净投资额取决于国民收入 从(t-1) 到t的变动乘以资本-产量比。 如果YtYt-1,则在t时期有正的投资,It0 YtYt-1,则在t时期 投资为负,It0 * * 2424 加速原理的数学模型加速原理的数学模型 一个时期的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折旧) 净投资(It)是指资本存量的新增加部分Kt ,它取决 于收入变动的情况。重置投资是用来补偿磨损的资本 设备的投资,取决于原有资本设备的数量、构成和使 用年限。 t时期总投资=It+t时期的折旧(Dt) =v(Yt - Yt-1)+Dt 显然,如果产量或国民收入增加,总投资也增加。如 果产量或国民收入减少,总投资也减少。 可见,在不存在过剩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产量的变动 率会导致投资具有更大的变动率。 * * 2525 A Case of The Acceleration Principle A Case of The Acceleration Principle 加速原理的例子加速原理的例子(v=2v=2) Y增 长率 % T年YtKt=vytD折 旧 It净投资IG总投资=D+ItIG增 长率 %台数金额台数金额台数金额台数金额 1302060130013 023020601300130 033020601300130 5044530901310301133100 0 335604012013103011330 256755015013103011330 077550150130013-90 -2873.54914713-1-300- 100 * * 2626 加速原理的经济学解释加速原理的经济学解释 第一,投资并不是产量或国民收入的绝对量的函数,而 是产量或国民收入变动率的函数。 这意味着: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或国民收入的变动率 ,而不是产量或国民收入变动的绝对值。 第二,投资的波动幅度大于产量或国民收入的波动幅度 。 这意味着:产量或国民收入的较小变化,将引起投资较 大幅度的变化。这就是加速的含义。 第三,要想使投资水平不致下降,产量或国民收入需按 一定比率持续增长。如果产量或国民收入的增长率放慢 了,投资也会大幅度下降。 这意味着:即使国民收入并没有绝对的下降,而只是相 对地放慢了增长速度,也会引起经济衰退。 * * 2727 加速原理的经济学解释加速原理的经济学解释 第四,加速的含义是双重的。 这意味着:即当产量或收入增加时,投资是加速增 长的,当产量或收入停止增长或下降时,投资的减 少也是加速的。 第五,加速原理必须在没有剩余生产能力的条件下 才能起作用。 这意味着:如果企业处于开工不足和机械设备闲置 的条件下,那么,当收入增长时企业并不必添置新 的机器设备,只需要动用闲置的生产能力就行了。 这就不会导致投资的增长。只有在剩余生产能力全 部消除时,加速原理才能正常发生作用 * * 2828 7.4-2 Hansen-Samuelson Model 7.4-2 Hansen-Samuelson Model 汉森汉森- -萨缪尔逊模型萨缪尔逊模型 Aivin Harvey Hansen(1887-1975)汉森是乘数 理论的主要贡献者;Paul Anthony Samuelson( 1925-)萨缪尔逊是加速原理的主要贡献者。 乘数原理强调的是自发性投资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 以乘数的形式增长。 加速原理强调的是国民收入的波动对投资的影响,国 民收入一定幅度的变动会引起投资以加速的形式变动 。 汉森萨谬尔逊模型就是把乘数和加速的作用紧密 地结合在一起。加速数和乘数的交互作用就造成了经 济波动。 * * 2929 汉森-萨缪尔森模型的基本方程 Yt=Ct+It+Gt :表明在封闭经济中,国民收入由 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构成; Ct=bYt-1 :表明现期消费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和 前期国民收入水平; It= v (Ct-Ct-1) = vb (Yt-1 -Yt-2):表明投资由消 费增量与加速系数决定,也就是由国民收入决定; 所以 Yt =bYt-1+v (Ct-Ct-1)+Gt =bYt-1+ vb (Yt-1 -Yt-2) +Gt 结论:通过乘数加速原理的综合作用,经济靠自身的 调节就会自发地形成复苏、高涨、衰退、萧条的周期性 循环。 * * 3030 b=0.5, v=1 * * 3131 * * 3232 7.4-3 Mechanism of Business Cycles 7.4-3 Mechanism of Business Cycles 经济周期的机制经济周期的机制 由于总投资和收入的变动率都不可能不变化,一旦 有些变化,在乘数和加速数的共同作用下,就会自 发的形成经济的周期变动。 A.当出现一个投资变动率的增加时,在乘数作用下 ,会引起收入更大的变动。 -投资预期的良好, 继续扩大投资。这形成了复苏阶段。 B.当闲置设备全部利用后,在加速数作用下收入的 增长会导致投资将更快增长。 -经济上升加速。 经济周期进入繁荣阶段。 * * 3333 续前页续前页 C. 在一定生产力条件下,可利用资源一旦接近全部 利用完,经济上升的变动率将下降。在加速数的作用 下,投资将会更快下降。在乘数的作用下投资的减少 使收入更快地减少。-经济周期转为衰退。当有闲 置设备出现,加速系数将不再起作用。 D.由于总投资不可能为负,投资的减少就有一个下限 。消费品中的非耐用消费品的稳定性,使消费的减少 也有一个下限。在接近下限时,产量变动率的下降就 会逐渐缓慢。 -经济周期进入萧条。 E. 一旦有了恢复重置投资的能力和有了净投资的机 遇,在乘数的作用下,经济开始复苏。 这就是,为什么至今还没有找到一种经济机制 能够完全避免经济周期波动的内在的原因。 * * 3434 经济波动的上限和下限 由于乘数和加速数相结合,经济会自发形成周 期波动,但经济周期的扩张与收缩不是无限的 ,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提出了经济周期有上限 和下限的概念。 经济周期的上限指产量或国民收入无论怎样增 长都不会超过一条界限,它取决于社会已经达 到的技术水平和一切资源可以被利用的程度。 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如果社会上一切可以利 用的生产资源都被充分利用了,那么经济的进 一步扩张就会停止,产量就会停止增长,投资 也就停止增长。 * * 3535 经济周期的下限,指产量或国民收入无论如何收缩都 不会再下降的一条界限。它取决于总投资的特点和加 速原理的局限性。 如果经济处于收缩过程,其不会永远收缩下去。因为 收入不能下降到维持起码的消费水准也不够的地步, 资本量不会减少到使总投资小于零的地步(因为企业 投资数量最少时就是本期不添置任何设备,即总投资 不会为负数,最小是零。) 从加速原理来看,它必须在企业没有生产资源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