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哲学思想》PPT课件.ppt_第1页
《庄子哲学思想》PPT课件.ppt_第2页
《庄子哲学思想》PPT课件.ppt_第3页
《庄子哲学思想》PPT课件.ppt_第4页
《庄子哲学思想》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的哲学思想 庄子生平庄子生平 庄子是战国时期宋国蒙县县人。对老子思想有 继承、有改造、也有发挥。一生穷困。但好哲思, 其为文“汪洋恣肆”,极富文学和美学色彩,今存 庄子一书,计有三十三篇,分内(7篇)、外 (5篇)、杂(3篇),为晋人郭象所编。内篇学者 大多肯定为庄子所作,外、杂篇可能掺杂了门人和 和后学的作品,但从总体上看,都反映了庄子的思 想,是研究庄子思想的重要史料。 庄子的自然哲学庄子的自然哲学 1、“气”是构成万物的基始 : 一般而言,先秦各派的一般而言,先秦各派的“气气” ” 论停留在用论停留在用“天地之气天地之气” 、“人之气人之气”解释具体事物和现象这种比较简单、抽象解释具体事物和现象这种比较简单、抽象 的阶段。庄子的的阶段。庄子的“气气”论,则是把这一理论思索向前推论,则是把这一理论思索向前推 进了一步。庄子认为进了一步。庄子认为“气气”是万物构成基始的观点,包是万物构成基始的观点,包 含了以下内容:含了以下内容: (1)气是虚无的显现 庄子认为,庄子认为,“气气”是弥漫于宇宙的普遍存在,它的是弥漫于宇宙的普遍存在,它的 特质在于它的本质是特质在于它的本质是“虚无虚无”,然而却是显现于具体事,然而却是显现于具体事 物的存在状态之中,他说:物的存在状态之中,他说:“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 (2 2)通天下一气也通天下一气也 庄子认为,庄子认为,“气气”本身是本身是“虚无虚无”,根据它在具体事物的,根据它在具体事物的 存在状态这所显现的性质不同,可分为阴与阳两种,这是存在状态这所显现的性质不同,可分为阴与阳两种,这是 庄子庄子“气气”论基本的静态内容,当运动的观念进入后,庄论基本的静态内容,当运动的观念进入后,庄 子的气论就有了新的更重要的内容。子的气论就有了新的更重要的内容。 首先,庄子认为阴阳这两种性质对立的首先,庄子认为阴阳这两种性质对立的“气气” ” 相互作用,相互作用, 天地原始的存在状态就会发生变动,就要产生万物。天地原始的存在状态就会发生变动,就要产生万物。 “阴阳错行,则天地大骇。”(外物) “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 通成和而物生焉”。 用自然现象本身来说明万物的生成,摆脱了西周以来用自然现象本身来说明万物的生成,摆脱了西周以来 的宗教现象,其次,说到万物生成的原则是的宗教现象,其次,说到万物生成的原则是“交通成和交通成和” 。 (2 2)通天下一气也通天下一气也 其次,庄子还认为,这是其次,庄子还认为,这是“气气”的运动不息所表现出的万物的运动不息所表现出的万物 生成、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构成了宇宙的全貌。生成、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构成了宇宙的全貌。 “察其始而本无生察其始而本无生; ;非徒无生也非徒无生也, ,而本无形而本无形; ;非徒无形也非徒无形也, ,而本而本 无气。杂乎芒芴之间无气。杂乎芒芴之间, ,变而有气变而有气 , ,气变而有形气变而有形, ,形变而有生。形变而有生。 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至乐至乐 )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 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 ,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通天下一气耳。” (知北游知北游) 2 2、化是万物生成和存在的形式、化是万物生成和存在的形式 (1)“化”是普遍性与多样性“万物皆化”与“万化 ” 天地虽大,其化物也。天地虽大,其化物也。 万物皆化。(万物皆化。(至乐至乐) (2)化的共同历程“始卒若环” 庄子的运动变化观念更深入一层的内容,是他认为普遍 存在的“化”的现象和多样性的表现中,有着一种本质上的 一致。 “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论, 是谓天均。”(语言) 2 2、化是万物生成和存在的形式、化是万物生成和存在的形式 (3)“化”的动因:“内化” 庄子的变化观念的最深刻的内容是他对万物运动变化 动因的看法。 “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无不变,无时而不移,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无不变,无时而不移, 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秋水秋水“鸡鸣狗吠鸡鸣狗吠 ,是人之所知;虽有大知,不能以言读其自化,又不能以,是人之所知;虽有大知,不能以言读其自化,又不能以 意其所收为。意其所收为。”(则阳则阳) “ “汝徒处无为,而物自化,汝徒处无为,而物自化,无问其名,无阙其情,无问其名,无阙其情, 物因自生。物因自生。” ” 3 3、宇宙最后根源、宇宙最后根源道道 在庄子思想中,哲学意义上的道意义是比较宽泛的,如在庄子思想中,哲学意义上的道意义是比较宽泛的,如 知北游知北游开篇有这样三句话:开篇有这样三句话: 知谓无为谓曰: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 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 ” 含有具体内容的含有具体内容的“道道”,如天道、人道、即指自然界的,如天道、人道、即指自然界的 秩序、法则和人类社会的秩序、法则等。秩序、法则和人类社会的秩序、法则等。 作为抽象的思考形式的作为抽象的思考形式的“道道”,这是指摆脱了秩序、法,这是指摆脱了秩序、法 则的具体内容,而且有被哲学认识论考察价值的那种纯粹则的具体内容,而且有被哲学认识论考察价值的那种纯粹 的思想形态,即真理和方法的意思。的思想形态,即真理和方法的意思。 “道道” ” 的多种含义的多种含义 : “学道不倦学道不倦”。(。(应帝王应帝王)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秋水秋水 具有总体内容的道具有总体内容的道 这一层面的道在内涵上包括了自然秩序和社会法则两这一层面的道在内涵上包括了自然秩序和社会法则两 个方面的内容,如个方面的内容,如“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以道观分而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以道观分而 君臣之义明,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以道泛观而万物之君臣之义明,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以道泛观而万物之 应备。应备。”(天地天地)这里的道就涵盖了自然秩序和社会)这里的道就涵盖了自然秩序和社会 法则,在形式上,它是一种更为纯粹的、抽象的思想形式法则,在形式上,它是一种更为纯粹的、抽象的思想形式 ,所谓:,所谓:“大道不称大道不称”,这种道,我们称之为总体内容的,这种道,我们称之为总体内容的 “道道”。在庄子中,具有这种总体内容的道,通常指宇宙。在庄子中,具有这种总体内容的道,通常指宇宙 的万物最后根源和人的精神或得到的最高境界。的万物最后根源和人的精神或得到的最高境界。 “道道” ” 的规定性:的规定性: 第一,自本。作为根源的第一,自本。作为根源的“道道”的首要性质,必须是自本的首要性质,必须是自本 自立的,即自己就是自己的原因。自立的,即自己就是自己的原因。 “夫道者,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夫道者,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大宗师大宗师) 第二,周遍。道的周遍性,就其内容来说,它就是世界的第二,周遍。道的周遍性,就其内容来说,它就是世界的 一切,总体,无所不是。就形式上来说,它就是唯一、整一切,总体,无所不是。就形式上来说,它就是唯一、整 体,无可损益。体,无可损益。 “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广广乎其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广广乎其 无所不容也,渊渊乎其不可测也。无所不容也,渊渊乎其不可测也。”(天道天道) “ “所谓道,所谓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在。” ” (知北游知北游) “道道” ” 的规定性:的规定性: 第三,主宰性。作为根源性的道的主宰性,就是第三,主宰性。作为根源性的道的主宰性,就是“道生万物道生万物”。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 (天地) “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 以形相生。” (知北游) 第四,超越性。即指道不是某种实体,而是关于世界万物总体或整体的第四,超越性。即指道不是某种实体,而是关于世界万物总体或整体的 实在性的那种状态,因而不具有时空形式,换句话说,即道具有超时空实在性的那种状态,因而不具有时空形式,换句话说,即道具有超时空 的特征。的特征。 “夫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 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大宗师) “夫道,未始有之时”。 (齐物论) 4 4、庄子的人生哲学、庄子的人生哲学 在先秦思想乃至在整个中国思想中,对社会政治伦在先秦思想乃至在整个中国思想中,对社会政治伦 理的探讨,始终是一个优长的方面。唯独在庄子的哲学理的探讨,始终是一个优长的方面。唯独在庄子的哲学 思想中,构成它理论主体的是对自然和个人、人生的思思想中,构成它理论主体的是对自然和个人、人生的思 索。索。 庄子人生哲学主要是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庄子人生哲学主要是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 的思考,而这种对人生的思考不同于前秦诸子仅开始于的思考,而这种对人生的思考不同于前秦诸子仅开始于 立足于立足于“人性人性”,而是发端于、立足于对人生困境的反,而是发端于、立足于对人生困境的反 思,从人生困境中超脱出来,构成了庄子人生哲学的基思,从人生困境中超脱出来,构成了庄子人生哲学的基 本的理论方向和内容。本的理论方向和内容。 对人生困境的考察对人生困境的考察 自然之限:生与死自然之限:生与死 有生必有死。庄子认为,事物的变化是一个始卒若环 的序列,人也摆脱不了。因此,死亡,是人生第一位的, 最终无法跨越的界限。 “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 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 ,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 乎?” (齐物论)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 ;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 。解其天弢,堕其天失衣。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 归乎!” (知北游) 对人生困境的考察对人生困境的考察 社会之限:时与命社会之限:时与命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 与,皆物之情也。” (大宗师) 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 ,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人世间) 庄子思想中的命,作用范围相当广泛,不仅决定了人庄子思想中的命,作用范围相当广泛,不仅决定了人 们的生死自然大限,而且制范着,预定了人们一生在社会们的生死自然大限,而且制范着,预定了人们一生在社会 生活中的伦理关系和贫富穷达的遭际。这种外在的必然性生活中的伦理关系和贫富穷达的遭际。这种外在的必然性 ,构成了人生途程中障碍人的精神自由的一层困境。,构成了人生途程中障碍人的精神自由的一层困境。 对人生困境的考察对人生困境的考察 自我之限自我之限情与欲情与欲 庄子认为,人的生活的充分展开,精神自由的获得, 除受到生死的自然大限和时命的社会约束之外,还有一种 自我设定的障碍哀乐之情和利害之欲。 “人之生也,与忧惧生” ;“哀乐来,吾不能御,其去,吾不能 止。”“人卒未有不兴名就利者。” “且夫声色滋味权势之于人,心不待学而乐之,体不待象而安之 。夫欲恶避就,固不待师,此人之性也,天下虽非我,孰能辞之?” 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 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此四六者 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 5 5、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和人生实践、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和人生实践 、精神境界、精神境界 : 理想人格是一种人生哲学系中体现人生价值,完成人理想人格是一种人生哲学系中体现人生价值,完成人 生目标的人物形象,是一种人生哲学理论宗旨的标志。中生目标的人物形象,是一种人生哲学理论宗旨的标志。中 国先秦各家各学派都有自己的理想人格,一般皆称之为国先秦各家各学派都有自己的理想人格,一般皆称之为“ “ 圣人圣人” ”,但其内涵或精神境界都有所不同。如儒家推崇,但其内涵或精神境界都有所不同。如儒家推崇“ “博博 施于民而能济众施于民而能济众” ”(论语论语 雍也雍也)“ “人伦之至者为圣人人伦之至者为圣人” ” 。墨家服膺。墨家服膺“ “形劳天下形劳天下” ”、“ “以自苦为极以自苦为极” ”。(。(庄子庄子 天下天下 )者为)者为“ “大圣大圣” ”。庄子庄子中描述的理想人格的情况比较中描述的理想人格的情况比较 复杂。复杂。 境界 界定 境界的具体描述 超脱神异 至 人 至人 无己 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 乎! 齐物论 子特不闻乎至人之明耶?忘其肝 胆,遗其耳目;反复终始,不知端 倪;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 无为之业。达生 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 ,河汉沍而不能寒,疾雷破 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 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 游乎四海之外。 齐物论 神 人 神人 无功 “愿闻神人。”曰:“上神乘光,与 形灭亡,此谓照旷。致命尽情,天 地乐而万物销亡,万物复情,此之 谓混冥。”天地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 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 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 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 疵疠而年谷熟。 圣 人 圣人 无名 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 ,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 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 齐物论 夫圣人鹑居而鷇食,鸟行而 无彰。天下有道,则与物皆 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 。千岁厌世,去而上迁,乘 彼白云,至于帝乡。 天地 、庄子思想中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的本质特征、庄子思想中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的本质特征 从庄子对从庄子对“ “真人真人” ”、“ “至人至人” ”、“ “神人神人” ”、“ “圣人圣人” ”等的精神状态的等的精神状态的 具体描述中,可以看到庄子思想的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是对人生具体描述中,可以看到庄子思想的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是对人生 困境的超脱,他同时具有真实性、理想性、幻想性的三重特征。困境的超脱,他同时具有真实性、理想性、幻想性的三重特征。 首先,庄子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具有真实性,它实际上指的首先,庄子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具有真实性,它实际上指的 是一种安宁、恬静的心理环境。是一种安宁、恬静的心理环境。 其次,庄子理想人格精神说的本质内容是对一种个人精神绝其次,庄子理想人格精神说的本质内容是对一种个人精神绝 对自由的追求,因而也具有理想的性质。对自由的追求,因而也具有理想的性质。 最后,在庄子的理想人格身上,还存在着表现出一种异于、最后,在庄子的理想人格身上,还存在着表现出一种异于、 超越世人的神奇性能,这使得庄子的理想人格精神境界具有某种超越世人的神奇性能,这使得庄子的理想人格精神境界具有某种 神话的幻想性。神话的幻想性。 、修养方法、修养方法 庄子的人生理想,是追求无待、无累,庄子的人生理想,是追求无待、无累, 无患的精神绝对自由,对于庄子来说,要想无患的精神绝对自由,对于庄子来说,要想 从社会实践中提取这种自由,是绝对不可能从社会实践中提取这种自由,是绝对不可能 的,而只能在个人的精神生活中,通过某种的,而只能在个人的精神生活中,通过某种 精神修养才能获得这种自由。所以对于追求精神修养才能获得这种自由。所以对于追求 精神绝对自由的庄子来说,最基本的人生实精神绝对自由的庄子来说,最基本的人生实 践就是个人的精神修养。践就是个人的精神修养。 修养方法之一修养方法之一恬淡无为恬淡无为 首先,从人的心理层次论述了无欲对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首先,从人的心理层次论述了无欲对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 意义。意义。 “少君之费,寡君之欲,虽无粮而乃足。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 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比远矣。故有人者 累,见有于人者忧。故尧非有人也,非见有于人也。吾愿去君之累,除君之 忧。 达生 其次,从生活的层次上来论述无欲对人的生命机体的重要其次,从生活的层次上来论述无欲对人的生命机体的重要 。 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野 语有之曰:“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故素也者,谓 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刻意 修养方法修养方法之一之一恬淡无为恬淡无为 “恬淡无欲”。“平易恬惔,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 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刻意 “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 ,此养神之道也。” 刻意 最后,庄子从功利层次上,论述了无欲对于人在社会最后,庄子从功利层次上,论述了无欲对于人在社会 生活中的功效。生活中的功效。 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 。若是者,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无有,恶有人灾也 ! 康桑楚 修养方法修养方法之二之二去知与故去知与故 庄子认为:庄子认为:“ “去知与故,循天之理。故去知与故,循天之理。故 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其生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其生 若浮,其死若休。不思虑,不豫谋。光矣若浮,其死若休。不思虑,不豫谋。光矣 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