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线盾构端头注浆方案(终稿).doc_第1页
地铁线盾构端头注浆方案(终稿).doc_第2页
地铁线盾构端头注浆方案(终稿).doc_第3页
地铁线盾构端头注浆方案(终稿).doc_第4页
地铁线盾构端头注浆方案(终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2.1工程简介12.2工程地质23.注浆加固施工方案(单洞)33.1注浆设计33.2注浆加固参数53.3注浆材料63.4注浆施工顺序63.5注浆施工工艺73.6注浆结束标准73.7过程控制措施84.注浆效果检查标准85.机械设备及劳动力配置96.工期安排107. 施工场地布置108.施工前期准备109.主要材料计划119.应急抢险措施1110.质量保证措施1211.安全保证措施1212.环境保护措施1313.应急预案1313.1指导思想和原则1313.2应急响应等级1313.3应急抢险救援小组1413.4应急救援小组人员分工1413.5应急准备与响应1513.6 突发应急事件的预防及措施1613.7应急抢险设备、物资181.编制依据1、深圳轨道交通7号线农林站车公庙站区间工程区间隧道设计图、深圳轨道交通9号线香梅站车公庙站区间工程区间隧道设计图2、深圳市车公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结构布置图3、本区间工程所在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理、气候条件。4、设计、施工所涉及的规范、规程、标准以及有关行业法规和法令等。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深圳地铁7号线农林站-车公庙站区间位于福田区,起始于在建7号线农林站,延红荔西路东行,至红荔西路跨线桥向南转至香蜜湖路,止于香蜜湖立交在建车公庙枢纽站,隧道单线长度1369m。9号线车公庙站香梅站盾构区间线路呈东西和西北走向,线路基本位于红荔西路和香蜜湖路。车公庙区间接收端位于原深南大道行车道下,隧道埋深18.8m,7号线左、右线隧道与9号线左、右线隧道均平行进站,正交于既有1号线香车区间隧道。1号线香车区间双线均采取矿山法开挖,在对应7号线与9号线左线处有竖井开挖,土体曾受多次扰动。7号线与9号线隧道拱顶距离1号线隧底垂直距离约2.6m。隧道接收端车站围护结构为厚80cm连续墙。隧道空间关系如图1、2、3所示。图2-1 车公庙站盾构接收端平面图图2-2 7、9号线横剖面与既有1号线位置关系图图3 图2-3 7号线接收端纵断面与既有1号线位置关系图2.2工程地质根据布勘钻孔资料及基坑开挖目前已揭露地层显示,接收端掌子面地层大部分为全、强风化花岗岩地层,靠近基坑连续墙部位存在中、微风化花岗岩层。车公庙站端头部位受此影响,连续墙底部未深入底板。地下水为上层滞水和略带承压的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位埋深0.704.60m。3.注浆加固施工方案(单洞)根据补勘钻孔资料及基坑开挖目前已揭露地层显示,盾构接收掌子面地层大部分为全、强风化花岗岩地层,地层软弱富水,且近距离下穿既有1号线,为了避免盾构出洞由于地层软弱产生涌水涌砂,继而引起既有线的沉降变形,在盾构出洞前需对接收端地层进行超前预注浆加固。3.1注浆设计对盾构接收端采用超前预加固措施对地层进行加固改良,超前注浆加固纵向长度8m,径向加固范围为盾构开挖轮廓线外2.53m,浆液扩散半径1.3m,超前加固注浆设计如附图所示,钻孔参数见下表1。 图3-1 掌子面钻孔布孔示意图3-2 终孔后注浆范围示意图图3-3 7、9号线加固范围立面示意图图3-4 7、9号线加固范围剖面示意图施工中可根据钻孔揭示地质情况对注浆范围进行合理优化。表3-1 注浆钻孔参数表序号孔号开孔座标水平间距(cm)终孔座标水平角(度)竖直角(度)tan孔深(m)(cm)(cm)(cm)(cm)11-10 264 800174 470 12.3 14.1 0.218 8.4 21-290 248 800326 388 16.4 9.5 0.294 8.5 31-3170 202 800471 272 20.6 4.7 0.377 8.6 41-4229 132 800536 95 21.0 -2.5 0.384 8.6 51-5260 46 800536 (95)19.0 -9.4 0.345 8.6 61-6260 (46)800471 (272)14.8 -15.3 0.264 8.6 71-7244 (101)800350 (417)7.5 -21.4 0.132 8.7 81-8165 (122)800186 (511)1.5 -26.0 0.026 8.9 91-987 (135)8000 (544)-6.2 -26.9 -0.108 9.0 101-100 (143)800(186)(511)-13.1 -24.1 -0.233 9.0 111-11(87)(135)800(350)(417)-18.2 -18.5 -0.329 8.9 121-12(165)(122)800(471)(272)-20.9 -10.0 -0.383 8.7 131-13(244)(101)800(536)(95)-20.0 0.4 -0.365 8.5 141-14(260)(46)800(536)95 -19.0 9.4 -0.345 8.6 151-15(260)46 800(471)272 -14.8 15.3 -0.264 8.6 161-16(229)132 800(321)383 -6.6 17.3 -0.115 8.4 171-17(170)202 800(186)464 -1.2 18.1 -0.021 8.4 181-18(90)248 800(2)489 6.3 16.7 0.111 8.4 192-159 194 80097 291 2.7 6.9 0.047 8.1 202-2148 138 800234 207 6.1 4.9 0.107 8.1 212-3198 46 800339 80 10.1 2.4 0.177 8.1 222-4194 (59)800334 (100)9.9 -2.9 0.175 8.1 232-5138 (62)800239 (254)7.2 -13.4 0.126 8.3 242-646 (81)80080 (339)2.5 -17.9 0.043 8.4 252-7(59)(78)800(100)(334)-2.9 -17.7 -0.052 8.4 262-8(147)(64)800(254)(239)-7.6 -12.2 -0.133 8.3 272-9(198)(46)800(339)(80)-10.1 -2.4 -0.177 8.1 282-10(194)59 800(334)100 -9.9 2.9 -0.175 8.1 292-11(138)148 800(215)222 -5.5 5.2 -0.096 8.1 302-12(46)198 800(75)302 -2.1 7.5 -0.037 8.1 3.2注浆加固参数设计注浆加固参数如表2所示。 表3-2 注浆加固参数表序号参数名称参数值备 注1注浆范围开挖轮廓线外2.53m隧道顶部范围2.5m2浆液扩散半径1.3m3终孔间距2m4注浆终压0.5MPa近1号线区域采取低压注浆5注浆孔径90mm6注浆速度10100 L/min7注浆方式前进式分段注浆8注浆分段35m根据情况调整9注浆孔数量30个 3.3注浆材料根据地质情况及施工区域周边环境,注浆材料以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单液浆为主,辅助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强度指标如表3-3、浆液配比如表3-4所示。表3-3 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强度指标序号强度等级项目单位指标备 注142.5抗压强度(1d)MPa2535242.5抗折强度(1d)MPa5.57.5342.5比表面积m2/kg350442.5初凝min25542.5终凝min180表3-4 浆液配比参数表序号名称浆液配比备 注W:C(水灰比)C:S(体积比)1硫铝酸盐水泥单液浆(11.2):1-2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0.81):11: 1现场注浆施工中根据情况进行浆液种类和配比的选择调整,当地层可注性差或注浆不利于既有1号线变形控制时,可考虑采用超细水泥进行注浆加固。3.4注浆施工顺序(1)注浆顺序按“由外及内、由上到下、间隔跳孔”的原则进行,以达到控域注浆,挤密加固的目的。(2)考虑注浆对1号线运营安全影响,尽可能在白天施做端头左右部或下部的注浆孔,晚上施做上部、中部注浆孔。3.5注浆施工工艺超前加固注浆采用前进式分段注浆工艺:(1)标定孔位,确定钻进外插角后,采用130mm钻头低速钻进至1.5m,安孔口管;(2)考虑到盾构掘进需要,孔口管采用110mm*5mm的PVC管制作(外径110mm),管长1.3m,采用锚固剂锚固,以保证孔口管安设牢固、不漏浆;(3)注浆采用孔口安设水囊式止浆塞注浆。(4)通过孔口管钻设90mm注浆孔,原则每次钻深35m后,退钻进行注浆施工,注浆达到设计结束标准后,再钻进35m,并进行注浆,如此循环直到钻注到设计深度。施工中可根据地质涌水情况适当调整钻注分段长。(5)若钻孔过程中遇到突水、涌泥,则应立即停止钻孔进行注浆。前进式分段注浆工艺流程图如图3-5所示。图3-5 前进式分段注浆施工工艺3.6注浆结束标准(1)单孔注浆结束标准注浆结束标准采用定压定量相结合,以定压为主的原则。定压标准:注浆终压暂定为0.5MPa(注浆过程根据浆液扩散情况并结合注浆量大小对注浆压力终值进行验证,确定合适的注浆终压力,对于临近1号线区域采用较低压力进行控制)。注浆单孔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并维持10min以上可结束该孔。定量标准:单孔每米设计注浆量控制在0.30.5m3,当单孔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的1.5倍,压力仍然不上升,可采取调整浆液配比缩短凝胶时间或进行间歇注浆等工艺使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结束该孔注浆。注浆过程中及时分析,如有薄弱部位,应进行补充注浆。(2)全段结束标准设计的所有注浆孔均达到注浆结束标准,无漏注现象。按总注浆孔的10%设计检查孔,检查孔满足设计要求。3.7过程控制措施(1)由于注浆区域上方为既有1号线,注浆过程实时掌握既有线结构变化情况,依据隧道自动化监测成果,进行注浆参数的动态调整。(2)根据注浆过程压力变化情况,必要时采取循环注浆措施,进行恒压注浆。注浆过程中若1号线监测数据出现抬升或注浆压力陡然增大时,应立即停止注浆,分析原因提出措施。(3)注浆过程严格按照设计参数控制施工,并对掌子面及附近围护结构变化进行检查、观察,详细记录注浆压力、地层吸浆量等参数及变化情况,并根据地质条件变化不断调整参数。(4)为进一步提高地层的稳定性,建议在上断面注浆孔注浆完成后,在注浆孔内下入50Pvc管对地层进行支护。(5)为防止注浆引起的1号线变形过大,现场采取多孔、低压、分段式注浆,实时根据注浆压力变化及监测数据调整注浆参数。4.注浆效果检查标准(1)分析法。整理分析注浆记录资料,分析注浆施工过程中的P-Q-t曲线,定性地评价注浆效果,并根据注浆量及地层孔隙率反算浆液的充填率,充填率需达80%以上。(2)检查孔法。在注浆薄弱区域,钻设检查孔,检查孔需满足不坍孔,不涌砂,出水量不大于0.2Lminm。5.机械设备及劳动力配置机械设备的配套见表4、施工人员配置见表5表5-1 机械设备的配套序号名称单位规格型号数量备注1进口地质钻机台MZ-20012双液注浆泵台KBY-90/15021备1用3单液注浆泵台3SNS14搅拌桶个300L25灌浆自动记录仪套G316电锤把17电焊机台18对讲机个29高压注浆管M100m10防震压力表个5个11水囊式止浆塞个5个12混合器个4个表5-2 施工人员配置序号分工每班数量小计工作安排1项目负责人1负责项目管理2技术管理1负责现场组织生产3现场管理13现场技术员12负责现场施工技术4现场队长12负责劳动力组织安排5司钻24负责钻机操作6机修12现场机械维修与保养7注浆工510其他杂活8司机11合计246.工期安排单个洞门超前预注浆加固循环工期为预计12天。4个洞门加固顺序依次为:9号线右洞9号线左洞7号线左洞7号线右洞。按11月25日开始施工,9号线右洞预计12月7日完成、9号线左洞预计12月19日完成、7号线左洞预计1月1号、7号线右洞1月13日。7. 施工场地布置根据车站施工情况及钻孔注浆施工需要,现场施工场地布置如图4、图5所示注浆作业平台及注浆材料:注浆平台及注浆材料设放在负二层7号线右洞出口上方,11号线左洞出井端前方位置;钻机吊运及线路:根据查看现场条件,钻机从7号线右线前方预留的窗口吊下,钻机下入负三层工作面层;临水临电接口位置:位于负二层注浆平台旁;污水集聚在负三层钻孔平台后方,采用污水泵抽至车站共用沉淀池。 图7-1 钻孔、注浆设备布置剖面图 图7-2 负二层场地平面布置图8.施工前期准备为了保证人员和设备到位后,能够快速进入正常施工,需做好以下几点施工准备;(1)钻机平台搭设设计:为满足钻孔设备正常施做,需搭设钻机平台,根据现场情况和钻机自重及钻孔后冲力估算,采用脚手架搭设,脚手架立柱按80*80cm布设,立柱间竖向布两道连接横杆,中间增加斜撑,承载力2.5t/m2,平台纵向长8m,四个洞门连通,便于钻机移位,表面采用方木铺设,平台高度与反梁高度一致,另在其中一端头作业平台搭设斜坡,斜坡角度不大于25度,便于钻机上下。(2)现场水、电容量:两台注浆机功率44kw,两台搅拌桶8kw,空压机180kw,共计232kw;拌浆用水和钻机用水约10m3/h.9.主要材料计划根据注浆设计估算,现场所需的注浆材料计划如下表6.表9-1 主要注浆材料计划表序号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技术要求计量单位计划单位备注1PVC塑料管=110mm(外径),6mmM1502PE塑料管=50mm, 4.6mmM4503硫铝酸盐水泥42.5快硬t200分批进场4普通硅酸水泥42.5t205水玻璃35Be以上模数2.42.8t59.应急抢险措施本工程周边环境复杂,埋深相对较深且地层以全风化的花岗岩为主,在水压的作用下易发生涌水涌泥,施工风险较大,施工过程中应该考虑各种应急状况。可能出现的应急状况有:孔口突涌水、涌沙、掉钻、钻杆卡住等。(1)孔口突涌水、涌沙应急处理:钻孔前,必须首先安装好孔口管,安装好孔口管必须做压水实验,确保孔口安装牢固后,在进行下步钻孔注浆,在钻孔过程中如遇涌水、涌沙及时退出钻杆,采用水囊水止浆塞封堵。(2)掉钻、卡钻处理:钻孔过程中,当已钻透含水土层,准备退钻注浆出现卡钻现象时,应先把孔口外钻杆卸下,采用专业打捞器打捞钻杆。(3)应在现场配备5.5kw潜水泵两台及足量砂袋,以防止大规模的突水涌泥。(4)现场还应当配置消防物资,应在现场放置灭火器两台,配备防毒口罩。(5)抢险物资材料包括:棉纱、油脂、铁锤、钢钎、木楔子、备用球阀、法兰盘、灭火器、千斤顶、方木、水泵、沙袋等。10.质量保证措施(1)应严格按照设计参数进行钻孔。钻孔孔位及角度偏差符合相关规范规定,若现场钻孔孔位因为客观条件限制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应进行移位并进行计算确定参数,必要时应进行补孔。(2)注浆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严禁使用过期结块的水泥,必要时进行检验。(3)浆液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配浆时最大误差为:水泥、水5%。(4)浆液搅拌应均匀,一般水泥浆搅拌时间为35分钟,但不得超过30分钟。未搅拌均匀或沉淀的浆液严禁使用。(5)注浆过程中,时刻注意泵压和流量的变化,若吸浆量很大或压力突然下降,注浆压力长时间不上升,应查明原因,如工作面漏浆,可采取封堵措施。如跑浆可通过调换浆液、调整浆液配比,缩短浆液凝胶时间,进行大泵量、低压力注浆,必要时采用间歇注浆,以达到控域注浆目的。(6)注浆过程中压力突然升高,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处理,确因浆液凝胶时间过短,则应停水玻璃泵,只注水泥浆,待泵压恢复正常后再进行双液注浆。(7)一台泵发生故障时,应立即换上备用泵继续注浆。(8)注浆过程中,应保持注浆管路畅通,防止因管路堵塞而影响注浆结束标准的判断。 (9)严格按照前进式注浆设计的段长进行分段注浆,不得任意延长分段长度,必要时可进行重复注浆,以确保注浆质量。(10)严格进行注浆效果检查评定,符合要求时才能结束注浆作业。当未达到注浆结束标准时,应进行补孔注浆。11.安全保证措施(1)注浆期间加强既有线及临近构筑物的安全检测,及时反馈施工,动态信息化作业。(2)注浆管路及连接件必须采用耐高压装置,当压力上升时,要防止管路连接部位爆裂伤人。拆卸管路时应先泄压,再拆管。(3)孔口管、止浆塞要安装固结牢固,施工期间严禁人员站在其冲出方向前方,以防止孔口管、止浆塞冲出伤人。(4)注意机械使用、保养、维修,注意用电安全,经常进行检查杜绝漏电,并派专人操作和维修,非机电修理人员不得随意拆卸设备。(5)钻孔过程中时刻观察前方地层变化,当遇到涌水、涌砂应立即停止注浆,采取止浆塞封孔注浆。 (6)台阶上施工时应设防护围栏,防止人员高空坠落。(7)需高空作业时,应搭设稳固安全的脚手架和施工平台,防止机翻人伤事故发生。(8)准备好抢险材料,做好抢险准备工作,当开挖施工中当出现流水、流砂时应立即进行封堵作业,以防止施工中大量涌水形成危害,对涌出的泥砂应及时进行清理。(9)吊装机械设备时,按照相关技术要求操作,确保起吊钢丝绳安装连接牢靠,并满足起重量要求。(10)注浆过程中,严格按方案落实好值班制度。12.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中所产生的泥浆或废水泥浆液应汇集到专门的沉淀池中,避免污水、废浆四溢。同时需及时清理沉淀池中的废物。(2) 机械修理、油品及化学品储存远离集水坑、排水沟位置。 (3) 在水泥搅拌过程中,水泥添加作业应规范,搅拌设施应保持密闭,防止添加、搅拌过程中大量水泥扬尘外逸。 (4)控制施工注浆时的浆液泄漏,对冒出地表的浆液及时清理,要设置废浆桶存储废弃浆液,禁止废浆液随意排放。(5)注意机械设备检查和操作,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减少噪声和污染。另外,适当选择机械的配置地点,防止震动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13.应急预案13.1指导思想和原则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在应急救援过程中,以确保人员安全为优先条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实行危险源分级管理、应急预案分级响应的原则,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13.2应急响应等级一级紧急情况:未造成人员伤亡、财产重大损失和作业环境严重破坏及相应的事件,项目上的应急资源能够处理的紧急情况。 二级紧急情况: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作业环境破坏,但构不成重大伤亡事故,项目上的应急资源无法处理,需本公司介入的紧急情况。三级紧急情况:重、特大事件,造成人员重大伤亡、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产生重大影响,项目上的应急资源无法处理,需业主和地方政府介入的紧急情况。13.3应急抢险救援小组组 长:潘明亮副组长:陈慧超 李明 成 员:一分部( 杨均 冯知明 陶辉诗 闫谋权 吴建宏 陈敏 邓树嘉 沈亮 董明星)及一分部全体施工人员。二分部(李斌 金仲祥 刘毅 李宇江 肖雍彪 廖成祥 李小龙 蒋庆阳)及二分部全体施工人员。注浆专业队人员(高广义 李广跃)及全体施工人员13.4应急救援小组人员分工(1)组长职责:发生安全事故时,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指令;组织指挥应急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公司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要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育等。(2)副组长职责: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3)成员职责:协助组长和副组长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负责事故现场通讯联系和对外联系;负责协助抢险机械设备的调转;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负责抢险救援物质的供应和运输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通讯联系和对外联系;负责与有关单位人员的紧急联络,在最短时间内,传达领导小组的抢险指令,做好与“110”“120”等单位的联系。表13-1 应急组织各成员分工姓名职务职责联系方式潘明亮组 长总指慧超李明副组长具体地面组织指挥、资源调动、与各方协调1565930339915809485888闫谋权刘毅高广义组员负责抢险技术方案186233366301351087260818637999496陶辉诗肖雍彪组员负责现场组织指挥1862333673613202282180吴建宏金仲祥组员负责设备保障1866622601215810186981冯知明张磊陈玉林王宇爽组 员负责警戒、治安、保卫、疏散及道路管制18603052803158742607461580256810515023645736陈敏组 员负责应急物资供应和运输工亮李斌组 员负责事故现场的通讯和对外联系(110、120)1868240597913510311233邓树嘉组 员负责抢险资金保目部应急救援办公室电话警:119 匪警:110医疗:120 交通:12213.5应急准备与响应1.5.1应急准备在施工前根据施工的特点和工艺流程对潜在风险或危险源进行识别、确认,列出重大危险源,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进行监控与检查,预防重大事故发生;同时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制定项目事故救援应急预案,成立救援组织,配备救援物资。1.5.2应急响应(1)突发事件报告a、对一般性事件,事件单位按规定以电话、传真、书面快报等形式及时报告。b、重、特大事件,事件单位必须在2小时之内,首先以电话报告,然后尽快以传真或梦龙等形式报告文字资料至公司安质部和调度。同时确定联络负责人和现场调度值守人员,负责收集、记录全面情况,沟通各方联系,统一向公司安质部、工程部调度及相关方续报。防止无人值守、多头报告、报出内容不一。报告内容包括:第一时间报告内容:事件发生单位、地点及时间;发生事件性质、原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及当前主要险情等;报告人及联系方式或电话。续报内容:重大及其以上事件事故必须每12小时一报。报告处置和抢险救护进展情况、现场领导小组发布的指令和要求、现场工作情况、实施预案情况、现场处置稳定情况、员工(含协作队伍)稳定情况、上级单位及其领导的指示、地方政府的指示要求、投入资源和成本、赔付和索赔情况、存在问题等。(2)分级响应 分级响应。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工作原则,实行分级响应展开救援。一级紧急情况:项目部启动相应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报公司安质部门备案。二、三级紧急情况:由公司主要负责人、有关部门负责人及项目领导为事件处理指挥者;实施公司级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对应急方案进行审查、评估及完善,并对事件处置发出指令,做出决策。上报集团公司及地方政府。(3)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程序a、事件单位根据事件情况,首先启动应急预案。b、事件初始评估。先期到达现场的处置人员,立即对发生事件基本情况做出初始评估,内容包括:事件影响范围、危害扩展趋势,有否发生次生事件可能和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等。c、封闭事件现场。建立内、外部人员识别标志,严禁一切无关人员、车辆和物品进入危险区域。开辟应急救援人员、车辆及物资进出的安全通道,维持事件现场的治安和交通秩序。d、探测引发事件的危险物质及危险源。根据发生事故的工程结构、施工工艺特点、地形地貌、环境场所以及所发生事故类别,迅速展开必要的技术检验、检测工作,确认危险类型和特性,制定抢险救援的技术方案。采取有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态扩大,从源头上尽快消除事故危害和影响,并严密防范可能发生的次生或衍生的灾难。c、抢救受害人员。及时、有序地开展受害人员的现场抢救或者安全转移,尽最大的可能降低人员的伤亡、减少事件所造成的财产损失。d、清理事件现场。根据事件的潜在隐患,对已经造成人员、环境损害或可能继续造成的新危害,视情迅速采取疏散、转移、封闭、隔离等措施进行处理,防止危害继续扩大。e、应急支援。在应急救援过程中,现场指挥领导小组应根据需要,请求属地政府负责依法调集、征用有关人员、物资、设备、器材及占用场地。13.6 突发应急事件的预防及措施(1)既有一号线结构隆起超限及地面隆起超限a、根据监测信息及时调整注浆参数,包括降低注浆压力,注浆量等,并适当地降低注浆的速率。b、加强信息化施工,及时跟踪自动化监测信息,每隔2小时取一次测量值,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反馈和指导施工。c、调整浆液配合比,延长注浆凝结时间,通过取样实验适当减小浆液浓度。(2)击穿既有一号线结构 a、对每个孔位进行编号,并列出每个孔位的角度及长度,并对操作工人进行交底,施工时严格按照技术交底内容进行钻孔,控制好每个孔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