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孔子》PPT课件.ppt_第1页
《我所认识的孔子》PPT课件.ppt_第2页
《我所认识的孔子》PPT课件.ppt_第3页
《我所认识的孔子》PPT课件.ppt_第4页
《我所认识的孔子》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所认识的孔子 黄德初 被误读的孔子 孔子从他诞生之日起,尤其是从其思想流 传开始,就一直被人误读。我们甚至可以说中 国思想史就是一部对孔子的误读史。 1、“学而优则仕”的误读 2、“三纲五常”的误读 3、“以德报怨”的误读 4、“樊迟学稼”的误读 5、“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的误读 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误读 7、真诚坦率而不虚伪的孔子 8、自由浪漫而不迂腐的孔子 9、注重实践而不空谈的孔子 10、结语:研读原著,还原孔子 1、真诚坦率的孔子 现代人想起孔子总是一副正襟危坐的样 子,不苟言笑,呆板而乏味,甚至有人斥 之为虚伪。这其实孔子同时代的人就已经 误读孔子了,到了宋儒笔下更是如此。真 实的孔子是鲜活、真实而又亲切的。 孔子在待人接物从来就是把真诚放在第一,反 对虚伪。 (对父母)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 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对朋友)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 耻之。 论语公冶长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 论语学而 (对君主)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 犯之。” 论语宪问 论语中孔子毫无虚伪暧昧之辞,对生活、 人生、社会处处直言,喜怒哀乐溢于言表。 (1)孔子的“喜”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 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 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 乎?”史记孔子世家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论语先进)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 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公 冶长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 也。”以其子妻之。 论语公冶长 (2)孔子的“怒”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 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 论语公冶长 季氏富於周公,而求(冉有)也为之 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 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 ,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 (3)孔子的“哀”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论语先进 孔子72岁时,突然得知仲由在卫死于国 难,哀痛不已。次年二月,孔子寝疾7日,赍 (li )志而殁。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论语述而 (4)孔子的“乐”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论语述而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 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 陋巷,人不知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论语雍也 寻孔颜乐处,何乐何事?_周敦颐 做个真实的人 2、自由浪漫的孔子 应该承认“自由”是人类的最高追求, “ 逍遥游”让人们醉心。可是面对社会现实,静 下心来理性思考一下“自由”的问题,就会发 现庄子主张的绝对自由不过人类的一个梦而已 ,哪怕是心灵的自由也不可能完全做到。孔子 洞察这一切。为自由,孔子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他不去追求虚妄的纯精神的自由,他甚至很 少谈及日常生活、伦理政治之外的“心”“性 ”等抽象命题。 他的自由是相对的,是“莫春者,春服既 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 乎舞雩,咏而归”的愉悦;是“闻韶,三月 不知肉味”的陶醉;是“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式的 坚守。 所以,孔子在春秋末期的社会现实的压迫 中求得了最大限度的自由,是生活并快乐着 的。因而,他也希望人们能在一套和谐的秩 序与体制下享受自由,而不是人人遁世,沉 溺于自我精神世界的虚幻自由之中。 理想主义者天生就是自由主义者,浪漫主 义者自有其悲天悯人的情怀。 (1)孔子岐视妇女吗?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 孙(通逊),远之则怨。论语阳货 这是论语中被误读最为严重的一句。 孔子也因此被认为歧视女性,甚至被认为是 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 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在论语以及相关的典籍找不到有 关孔子歧视妇女的记载。相反许多记载表明 孔子是尊重妇女同情妇女的。 孔子对母亲孝顺为人公认; 虽无孔子对待妻子亓(q)官氏更详细的 记录,但孔子同父异母且有残疾的兄长孟皮 与孔子同住,孔子周游列国多年,可以想象 亓官氏把家事操持得不错。妻子早于孔子辞 世,孔鲤哭得很伤心,孔子克制自己的悲痛 ,劝儿子不可过于哀痛。孔子在妻子生前没 有纳妾,死后没有续弦。这都足见孔子对妻 子的敬重。 孔子亲自为女儿和侄女的婚姻大事操劳,择 君子而嫁之; 孔子对名声并不是那么好的南子也是尊重的 ; 礼记还记载了孔子过泰山路遇民妇,充 满同情; 诗经有大量赞美妇女、同情妇女的诗篇 。 那么孔子的这一句话应作何解呢? 历代读者解读此章句,注重对“女子、小 人”二词的解读,以为孔子将“女子”与“ 小人”等同,皆为可鄙之人。近代有为孔子 翻案者,认为孔子并无歧视之,但理据上却 很难说服人。(朱熹以为“女子”指“仆妾 ”;于丹教授以为“小人”指“小孩子”) 在论语中“小人” 与“君子”对举, 确为可鄙之人,这应该是没疑义的。 其实误读恰好就出在大家以为平常的“女子 ”这一个词上。论语中总共有19处“女 ”字,其中有17处通假“汝”字,意思是“ 你”。两处与女性有关,此句为一处,另一 处为“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 。孔子行”( 论语微子),该句语意 明确 。 说文通训:“以已嫁者为妇,未嫁者为 女。” 论语中两处用到“妇”字,符合 通训这一解说。因此,此处的“女子” 当解为“未嫁之女”。 又礼曲礼:“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 。” 疏:“女子子谓已嫁之女也,男子单称 ,女子则重言子者。”此处的女子,当解为 “女子子”亦即“女儿”,与“未嫁之女” 相近。 “唯” 语助词,无实义。 “与”本是“與 ”的简化字 (未简化前“与 ”“與 ”是两个字,简化后只有“与”字) ,“與”的本意是“亲附,跟从”(国语 齐:“桓公知天下诸侯多與已也”注:與 ,从也。)论语也有此类用法,论语 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此句 的意思是: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并跟 从他。 此章句的本意应该是:女子亲附、跟随(或可 引申为“嫁给”)小人是很难活得快乐的。一 定会被虐待。 养动物亦曰养,养腹而已。养人者,不当养 腹而已,亦要养志矣!体现了孔子对女子遇 人不淑命运的同情,提醒女子以及女方家庭 找丈夫要以德为重,择君子而妻之。表现了 孔子对妇女社会问题的关注。体现了孔子对 小人的鄙视,指明了在全社会弘扬儒学以敦 德化的重要性。孔子的理想就是天下人都作 君子,不作小人。 说孔子歧视妇女,那是很荒唐的! (2)孔子赞美纯朴浪漫的爱情 孔子从三千多首古代歌谣,精心选择了三 百首编成 诗,诗也成了孔子当时教 导学生的重要教材之一,当然后来还成了儒 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在风中保留了 160多首爱情诗,超过了诗篇目的大半 。孔子这种选择当然是有倾向,这种倾向就 是对这种爱情观的肯定。 诗经中的爱情诗类型多种多样,涉及 到爱情的酸酸甜甜: 有写幽会亲昵的邶风静女; 有写两情相悦的召南野有死菌; 有写两情相思的王风采葛; 有写情侣闹别扭的郑风狡童; 有写单相思的秦风蒹葭; 有写家长干涉的郑风将仲子; 还有反抗家长干涉的王风大车 从以上的这些列举中我们可以看出,诗 经中的爱情诗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 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哭,在阅读中 我们能够体会出诗歌中充满坦诚、真挚的感 情。 孔子对这些思想内容,说“诗三百,一言 以蔽之,思无邪”。 诗经中体现出来的爱情观: 崇尚忠贞不渝的爱情 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 不可卷也。” 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 不我活兮!” 崇尚郎才女貌,含蓄多情。 在关雎中的君子眼里,那“在河之洲”的“窈窕 淑女”多么美丽啊; 在伯兮中的少妇眼里,那“伯兮曷兮,邦之桀 兮”的丈夫是多么威风凛凛啊。 肯定青年男女对于爱情大胆而热烈的追求。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思我,岂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 褰裳 诗经中的爱情诗,展示给我们的是人类 美好的情感世界。这里没有世俗的偏见,有 的只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这种淳朴 、自然、浪漫的平等爱情,是汉以后爱情诗 的矫揉造作所不能比拟的。这种浪漫与明媚 的爱情,如山野中不败的鲜花,虽然充满野 性,但却像滋养生命的空气一样,培育着生 活和情愫,塑造着生命的精神。 2、社会实践家孔子 孔子是他那个时代的知识集大成者,更 是春秋时代“礼崩乐坏” 解决方案的构建者 。他那以“礼乐”为核心的理想社会,有着 博大精深理论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 周游列国,遍说诸侯。更为了延续这一理想 ,他开坛设教,著书立说。正因为这一点, 孔子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一个无法实现理想 的不合时宜的理论家。事实并非如此,孔子 不是空想理论家,而是一个伟大的社会实践 家。 (1)孔子具有杰出的政治才能 任中都宰小试牛刀 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 则之。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初仕为中都宰,制为养生送死之节, 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 、器不雕伪,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因丘 陵为坟,不封、不树,行之一年,而西方之 诸侯则焉定公谓孔子曰:“学子此法,以 治鲁国何如?”孔子对曰:“虽天下可乎, 何但鲁国而已哉。”孔子家语 任司空因地制宜发展生产 于是二年,定公以为司空。乃别五土之性(五土: 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 而物各得其所生 之宜咸得厥所。孔子家语 任司寇堕三都,以维护鲁君权威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於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 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孔 子世家 任司寇执法严明有度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於 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 之以归。孔子世家 (2)夹谷之会显露外交才华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於景公曰 :“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於 夹谷。 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 公曰:“诺。”於是旍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 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 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於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 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 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 。”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 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 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 大恐, 於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 田以谢过。史记孔子世家 “学而优则仕”的误读 有人批评孔子是“读书做官论”的鼓吹者,其 例证就是“学而优则仕”这句话。 子夏曰:“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 张) 优,饶也。说文 优,多也。小尔雅 优,渥也。广雅 常用词:优裕;优饶;优足;优渥; 优游;优逸;优 容; 优游自若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有余),不可以为滕薛大 夫。”(宪问) “学而优则仕”的误读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里的“优”,不 是优秀的意思,而是“有余力”的意思。 细细分析语境,子夏谈的是学与仕的关系,“从 政如果有余力,可以多学习;学习如果有余力 ,也可以从政。” 强调了“学”的重要性,体现 了当今终身学习的思想。子夏首先强调,一个 人光顾做官不学习是不行的。做官尚有余力时 应不断为自己“充电”。其次,子夏指出,学有 余力,学习成绩好了,才可以去从政。否则不 学无术而从政,岂不害人害己? “三纲五常”的误读 “三纲五常”,是对封建礼教道德的概括和总 结。“五四”以来,人们把“三纲五常”与孔子的 思想划等号。其实,这完全是张冠李戴。“三纲 ”理论,是韩非子首创; “五常” 是白虎观会议 上总结的东西。“三纲五常” 与孔子的思想不无 联系,然而出入甚大。孔子关于“忠”的概念, 就是以诚相待的意思,可以用于君主,也可以 用于朋友,与后代的愚忠概念不搭界。子路问 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论语 宪问)孔子是意思是“宁愿冒犯他,也不要欺 骗他。”“不欺骗”,这就是“忠”! “以德报怨”的误读 人们批判孔子是不讲原则的“和事佬”“好好 先生”。“以德报怨”是老子的主张。老子六 十三:“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论语宪 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 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用什么来报 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 来报答恩德。” ) “樊迟学稼”的误读 有人批评孔子鄙视农业生产和科技进步。依据 是“樊迟学稼”一事,事出论语子路:“樊迟 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 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 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 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元代学者陈天祥说:“盖樊迟在夫子之门,不问 其 所当问,而以农圃之事问于夫子,夫子以是 责之耳,非以农为不当为也。” 孔子责备樊迟“ 不问其所当问”,并不鄙视农业鄙视科技。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误读 子曰: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 秦伯) 这句怎么解释? 传统解释是: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 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孔子说: (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 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种解释有问题吗? 这个解释与孔子的人文教化思想相抵触! 例证:孔子为鲁大司寇,有父子讼者,夫 子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