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玛的成长历程分析-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爱玛的成长历程分析-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爱玛的成长历程分析-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爱玛的成长历程分析-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爱玛的成长历程分析-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沧州师范学院2014届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爱玛的成长历程分析系 别:外国语学院专 业:英语班 级:2010级本科1班姓 名:单雯学 号:10072050122指导教师:吕海萍教师职称:讲师2013年12月24日说 明1. 本表需在指导教师和有关领导审查批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认真填写。2. 课题来源分为教师提供选题或学生自拟课题;教师的科研任务;社会有关单位委托的课题;其他来源。3. 若课题因故变动时,应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提交题目变动论证报告。题目来源:自拟题目主要研究内容简奥斯汀是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爱玛是她最成熟的一部作品。女主人公爱玛性格有缺陷,奥斯汀自己曾说过她会塑造一个除了她自己没有人能喜欢的角色。爱玛的意义在于女主人公爱玛的道德成长过程,爱玛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从无知走向成熟的过程,在这期间她不断犯错,忍受着痛苦,但正是由于这些错误和痛苦促使她不断成长,最终得到幸福。本文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对爱玛的成长历程进行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来审视爱玛。开题依据(包括前人的工作、相关研究现状、此项研究的理论意义、学术价值、应用前景等)关于简奥斯汀的研究始于司各特。他早在日记中就对傲慢与偏见表示了赞扬。后来又写了一篇未署名的关于的评论。他认为,比起感伤和传奇型小说,它所呈现的风景会“使常到那里去的人产生一种和他们自己的待人接物的感受密切相连的愉快感。当年轻的漫游者玩赏后回到他的日常事务中去时,决不至于被他所漫游过的地方的回忆冲昏头脑。”乔亨刘易斯则主要从语言方面对奥斯汀的作品进行了肯定,并且认为她用戏剧手法表现人物。19世纪以后,新一代的批评家们开阔视野,对奥斯汀作品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小说主体和语言特点,更多地关注到奥斯汀的反讽的复杂性和多种含义、塑造人物形象的技法、小说技巧、语言艺术、道德观、哲学思想和社会观等。DW哈丁指出奥斯汀的小说开创了“描述温文尔雅的行为举止的先河”。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阿诺德凯特尔、基尔什包姆、肖勒以及道格拉斯布什等人的专论文章,从社会学、阶级关系、角度考察奥斯汀作品。这些社会学角度的评论都很重视语言、形象等,即从作品的整体性来挖掘其社会意义。国内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85年朱虹选编的奥斯丁研究选译了国外从19世纪到现代的20多篇奥斯汀研究文章。同时,一些译者在翻译奥斯汀作品的同时也对其作品进行了评论,如孙致礼的读奥斯汀的和论的反哥特意向等。90年代的奥斯汀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对奥斯汀小说技巧方面的研究,同时还开辟了女性主义研究、原型批评和比较文学研究。近10年,学者多从社会历史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原型批评、叙事学和比较文学等角度入手,研究奥斯汀的婚恋观、道德观以及艺术技巧和风格等。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小说的女主人公爱玛成长历程进行分析,进一步讨论爱玛是怎样从一个有着性格缺陷的人逐渐成长为一个有道德有礼貌的人。这部小说通过描写爱玛试图主宰和安排他人及自己的婚姻,成功地塑造了爱玛这一位有着多重性格的中产阶级女孩。从爱玛这一人物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社会背景促成其性格的形成,而多重性格反过来又决定了她的命运。她的缺点导致她试图逃避传统女性地位的失败,而其诚实的本质使她在一系列挫折后勇于面对错误最终获得性格上的改变与成才。起止时间和进度安排(包括外出调研)2013年11月5日至2013年12月10日:选题、调研、收集资料2013年12月12日至2013年12月27日:论证、开题、撰写开题报告2013年12月28日至2014年3月24日:写作初稿2014年3月25日至2014年5月5日:修改、定稿、打印2014年5月22日:论文答辩预期成果及其形式论文可行性分析(已具备的条件和待解决的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已具备的条件:网络、图书馆、指导教师待解决的问题:图书馆资料是否齐全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主要参考文献Abrams Meyer Howard. 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 Trans. Wu Songjiang.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1997.Austen, Jane. Emma. Shanghai: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08.Austen, Jane. Sense and Sensibility.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4.Austen-Leigh, James Edward. A Memoir of Jane Austen and Other Family Recollections. Oxford: Oxford UP, 2006.Drabble, Margaret, ed.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 6th ed. New York: Oxford UP, 2000.Lv, Chenjie. “An Analysis of Jane Austens Feminist Concerns in Emma.” MA thesi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2005. Copeland, Edward. Juliet Mcmaster.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Jane Auste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玛甘妮塔拉斯奇. 简奥斯汀M. 黄美智,陈雅婷译. 上海: 百家出版社, 2004.玛吉莱恩. 简奥斯汀的世界M. 郭静译. 海口: 海南出版社, 2004.卢梭. 爱弥儿M. 李平沤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6.罗胜兰. 爱玛简奥斯丁塑造的不完美的女主人公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文学艺术版, 2011, 26(5): 29-30.王红丽. 弥足珍贵的个性缺憾爱玛形象分析J.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22(1): 78-80. 吴静汶. 论简奥斯汀的女性主义思想D. 成都: 四川大学, 2006杨蕾. 爱玛的女性主义解读J. 中国科技信息, 2010, 9: 201-203.朱虹编. 奥斯丁研究M.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5.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