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表格计算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初中化学表格计算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初中化学表格计算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初中化学表格计算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初中化学表格计算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表格计算题一、实验数据的分析(求固体质量分数用总数据,求溶液质量分数用第一次数据)1、石灰厂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4 g石灰石样品,把20 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的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稀盐酸的用量第一次加入5 g第二次加入5 g第三次加入5 g第四次加入5 g剩余固体的质量 3 g2 g 1 g 1 g(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2)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3)100千克这种纯度的石灰石充分煅烧后,可得到固体多少千克?答案:75 1g/4g=75% 14.6(1)75 1g/4g=75%(2)解:由表中数据可知第三次加入5 g稀盐酸后,3 g碳酸钙与15 g稀盐酸刚好完全反应。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CaC03 + 2HCl = CaCl2 + H20 + C02100 733g x73/100 = x / 3 x=2.19 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19/15100=14.62、现将石灰石样品15 g与105.4 g稀盐酸放入烧杯中充分反应(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时间与反应前后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反应时间/s202020202020质量/g119.52118.64117.76116.88116116(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解:设样品中碳酸钙的 质量为X克。由表可知,反应完全后,剩余的质量为116克。那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就是 15+105.4-116=4.4g2HCl+CaCO3=CaCl2+H2O+CO210011144XY4.4100/X=44 /4.4111/Y=44/4.4X=10;Y=11.1(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 /15*100%=66.7%(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1.1/116*100%=9.6%答。3、详细替换删除上移下移333333333333333v发在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3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同时测定试管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下表),请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反应时间/min11.522.53剩余固体质量/g2.552.252.102.042.04(1)完全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g;(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答案:(1)0.96(2)81.7%试题分析:(1)此题是数据分析、处理题,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不断产生,故剩余固体质量不断减少,直至不再发生变化,说明 结束,故直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的质量=3g-2.04g=0.96g(2)根据化学反应:2KClO32KCl + 3O2中氧气和氯酸钾的质量关系,即可求出氯酸钾的质量,进而计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解: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 + 3O2 245 96 x 0.96g答: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81.7%。详细替换删除上移下移4、某样品为Cu和CuO的混合物。为测定样品中CuO的含量,甲、乙、丙、丁四位学生用同一样品分别进行实验,测定的数据如下:物 质 质 量学生甲学生乙学生丙学生丁所取固体样品的质量 /g30252020加入硫酸溶液的质量 /g100100100120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g22171212 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求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2)求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CuOH2SO4CuSO4H2O(2).由丙丁两人数据得出,在此反应中,混合物中的CuO已完全跟酸反应,最后剩余的固体全部为Cu,所以,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20g-12g)/20g=40%(3). 由甲乙丙数据比较,可知在丙试验中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光,设硫酸溶液浓度为y CuOH2SO4CuSO4H2O 80 98 8g 100g*y 80/8g=98/(100g*y) 计算可得 y=9.8%故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9.8%. 5、某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在测定由氯化钠和硫酸钠形成混合物的组成时,进行以下实验:取20g混合物全部溶于水,将得到的溶液等分为4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量未知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实验数据见下表:第一份第二份第三份第四份加入氯化钡溶液质量(g)15202530反应得到沉淀的质量(g)1.401.862.332.33(1)若有关的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 (2)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分析数据可知,第三份混合物的溶液跟25g未知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成反应,且得到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2.33g。设:25g未知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中所含氯化钡的质量为x,且一份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为y 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142 208 233 y x 2.33g ,x=2.08g ,y=1.42g氯化钡溶液中所含氯化钡的质量分数为:8.32%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8.4% 答:未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为8.32%,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28.4%6、有一种只含SiO杂质(SiO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的石灰石样品。某学生想测定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取用2g样品,把16g稀盐酸平均分4次加入,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依次记录于下表:稀盐酸的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第一次加入4g1.4g第二次加入4g0.8g第三次加入4g0.5g第四次加入4g0.5g计算:(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2g样品与稀盐酸充分反应时,恰好用去稀盐酸的质量为多少克? (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75% (2)10g 13.7%【解题思路及过程】 此题为分析讨论类计算题。由题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第二次较第一次溶解了(1.4g - 0.8g)0.6g,第三次较第二次溶解了(0.8g-0.5g)0.3g0.6g,说明:(1)0.5g就为杂质SiO的质量,CaCO的质量为2g - 0.5g1.5g,所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75%;(2)第三次溶解CaCO的质量0.3g正好是第二次溶解的一半,则耗盐酸也只有一半(2mL),这样共消耗稀盐酸质量为4g+4g+2g10g。解:设生成CaCl的质量为x,CO的质量为y。由化学方程式CaCO + 2HCl = CaCl + H + CO100 111 441.5g x y生成物溶液中CaCl的质量分数为7、现有铜与另一种金属的混合物粉末,另一种金属可能是镁、铁、锌中的一种,现欲测定其组成。 取该混合物粉末10.0g放入烧杯中,将200.0g19.6%的稀硫酸分四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1234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50.050.050.050.0剩余固体的质量/g7.65.22.82.4通过计算(写出计算过程),求: (1) 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 (2) 该混合物粉末中另一种金属为何种金属? (3) 第三次加入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答案;(1)因铜与酸不反应,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2.4g即为其质量2.4g10g100%=24%故答案为:24%(2)每50g稀硫酸可与2.4g这种金属恰好完全反应设该金属为R,其相对原子质量为rR+H2SO4RSO4+H2r 982.4g 50g19.6%r2.4g=9850g19.6%解得:r=24相对原子质量为24的元素是镁元素故答案为:Mg(3)第三次加入硫酸充分反应后,所用硫酸的质量为150g,反应的金属的质量为10g-2.8g=7.2g反应后生成的溶质为MgSO4设生成MgSO4的质量为x,生成H2的质量为yMg+H2SO4MgSO4+H298120 2150g19.6% xy98150g19.6%=120x=2y解得:x=36g y=0.6gC%=36g10g-2.8g+150g-0.6g100%=23.0%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3.0%8、为测定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碳酸氢钠(NaHCO3)固体的质量分数。现进行如下实验:向盛有13.6g 该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09.5g 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和药品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数据记录如下:反应时间t0t1t2t3t4t5烧杯和药品质量/g210.0206.7204.6203.9203.4203.4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_,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 答案: 14、(1)92.6% (2)8.4%二、实验数据的选择1、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与某稀硫酸反应,所得数据如下:甲乙丙取用金属混合物的质量/g101020取用稀硫酸的质量/g100120100反应后过滤得到干燥固体的质量/g2212计算:(1)金属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2)甲制得硫酸亚铁的质量;(3)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 (1)铁的质量:10g-2gg金属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8g/10g100%80%(2)设100g稀硫酸中溶质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质量为y。Fe + H4 = FeSO4 56 98 1528g x y56/8g98/x x14g 56/8g152/y y21.7g(3)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4g/100g100%答:金属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80%;甲制得21.7g硫酸亚铁;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2、某课外兴趣小组对一批铁样品(含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有硫酸反应)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甲乙丙烧杯(20g)稀H2SO4/g170120120加入的铁样品/g6610 充分反应,烧杯剩余物/g175.8125.8129.8(1)三位同学中 所取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2)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3)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为了对氯化钾样品(含少量KNO3)进行成分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他们的实验数据如右甲乙丙所取固体样品的质量(g)201010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g)100100150反应后沉淀质量(g)14.3514.3514.35(1)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三位同学把反应的溶液过滤,哪位同学所得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答案;甲、乙两组数据对照,说明甲中固体过量,硝酸银溶液完全反应;乙、丙两组数据对照,说明丙中硝酸银溶液过量,固体完全反应;以上分析说明乙中固体于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计算时应以乙组数据为准(1)设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x,生成硝酸钾的质量为yKCl+AgNO3=AgCl+KNO374.5 143.510110gx14.35g y74.510gx=143.514.35g=101yx=74.50%,y=10.1g(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g(1?74.5%)+10.1g10g+100g?14.35g100%13.23%答:(1)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74.50%;(2)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3.23%4、为了测定某铜锌合金的组成,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利用该合金粉末与稀硫酸反应,进行了三次实验,所得相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所取合金的质量/g101020所用稀硫酸的质量/g508050生成氢气的质量/g 0.20.20.2计算该铜锌合金中金属锌的质量。从上表数据分析,当所取合金与所用稀硫酸的比为_时,表明合金中的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用合金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由“第一次”与“第二次”实验数据分析,合金均为10g,增加稀硫酸的质量时,产生氢气的质量均为0.2g, 表明此时硫酸足量,而合金中的锌完全反应,因此可用产生氢气的质量0.2g,求出10g合金中所含锌的质量。 解:设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锌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1612 xy 0.2g x=6.5g(2)15(3)由(1)得: , y16.1g 所得溶液中ZnSO4的质量分数: 10028.6三、确定字母的数据1、某化学研究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样品进行了研究。称取石灰石样品8 g,把40 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样品中,测得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二氧化碳不溶解)。实验序号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剩余物质的质量/g第1次105.5第2次103第3次101.6第4次10m(1)第4次剩余物质的质量m= g(2)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3)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1)1.6 (1分) (2)80% (1分)(3)解:设10g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为x CaCO3 +2 HCl = CaCl2 + H2O + CO2 (1分) 100 73(8-5.5)g x 100732.5gx x=1.825 g (1分)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825g/10g100%18.3% (1分)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8.3%(1)由第一次剩余物质质量可以看出加入10克盐酸可以溶解固体8-5.5=2.5克,而第三次只溶解了3-1.6克=1.4克,说明碳酸钙已经反应没了,剩余的1.6克即为杂质了,故第四次加入10克酸后还应该剩余1.6克,因为杂质不与盐酸反应,(2)共8克固体,杂质为1.6克说明碳酸钙的质量为8-1.6=6.4克,故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6.4克/8=80%(3)可以选择第一组,反应掉碳酸钙的质量为(8-5.5)g,据此就可以计算10克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了,具体步骤见答案。2、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标志。(1)每年钢铁锈蚀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铁制品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2)校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去潍坊某钢铁厂取生铁样品进行实验:将四份不同质量的生铁样品(假定其中只含单质铁和单质碳)分别加到100 g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已知:在标准状况下,22.4 L H2的质量为2 g)实验序号1234生铁样品的质量/g2.885.769.2410.28生成H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L1.122.243.36m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上述表格中m的值为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答案:(1)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发生反应 (2)3.36 14.7%(1)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发生反应 (2)3.36 解:据实验3进行计算生成H2的质量为:0.3g设生成H2SO4的质量为xFe+H2SO4=FeSO4+H2982X 0.3gX=14.7g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为:100%=14.7%3、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实 验1234加入样品的质量/g5101520生成CO2的质量/g1.763.524.4m(1)哪几次反应中矿石有剩余?_;(2)上表中m的数值是_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答案】1)3、4两次;2)4.4克 3)80【解题思路】 此题通过不断改变石灰石样品的质量,由生成CO的质量来判断与等量稀盐酸发生反应时,稀盐酸何时不足,石灰石中CaCO何时完全反应。解题时以实验1为参照物,分析随样品质量增加,生成CO质量的增加情况。分析如下:实 验1234加入样品的质量/g5101520生成CO2的质量/g1.763.524.4mCO2增加的质量/g1.760.88从上表不难看出:每增加5g样品,CO增加的质量,实验2增加1倍,而实验3增加不到1倍,从而说明实验3、4中样品过量,m4.4g。计算矿石纯度时:以第1次实验或第2次实验的数据计算都可,第3、4两次中盐酸完全反应,而样品中的大理石过量,所以计算石灰石的纯度始不能用3、4次的数据。如果,题目中要求计算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则要使用3、4的数据,而不能用前2次的数据。【解题过程】 (3)解:设矿石中CaCO的质量为xCaCOl = CaCl(以第1次实验结果计算)100 44x 1.76g100/x44/1.76g xg矿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4g/5g100%80%4、某化学研究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研究,称取石灰石样品8克,把40克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样品中。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假设样品中其他成分不溶入水,也不与盐酸反应,二氧化碳不溶解)次数1234加入稀盐酸(g)10101010剩余固体物(g)5.531.6m(1)m= 克 (2)石灰石样品的质量分数为 (3)计算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前三次加入盐酸,样品消耗的质量分别为2.5、2.5、1.4,而每次加的盐酸的量相同,由此可见第三次加入盐酸后,样品中碳酸钙已完全反应所以m=1.6g(2)由表中信息可知,剩余的1.6克为杂质的质量,则碳酸钙的质量为8g-1.6g=6.4g;6.4g8g100%=80%;故答案为:80%(3)由于只有前两次盐酸完全反应,所以算盐酸的质量可以用第一次或前两次按照第一次算:【注意: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比为1:2】,所以: 设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73 8g-5.5g x 1008g-5.5g=73x 解得x=1.825g所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g10g100%=18.25%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8.25%5、某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的办法如下: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序号加入稀盐酸质量(g)剩余固体质量(g)第1次105.5第2次10m第3次101.2第4次101.2(1)8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多少克?(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下表中m的数值应该为多少?(4)要得到280kgCaO,需要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多少千克?答案;(1)8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为1.2g。(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85。(3)m5.5g-(8g-5.5g)3g(4)设需要8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x。CaCO3CaO+CO210056x80280kg;x=625kg6、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镁铜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取出3g合金样品,将60g稀硫酸分6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稀硫酸用量剩余固体质量第一次加入10gmg第二次加入10g2.0g第三次加入10g1.5g第四次加入10g1.0g第五次加入10g0.6g第六次加入10g0.6g(1)测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从以上数据可知,最后剩余的0.6g固体的成分是 ;这六次实验中,第 次加入稀硫酸时样品中的镁已经完全反应;表格中,m=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