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聚焦新中考大一轮复习讲义配套课件3.1课内文言文阅读.ppt_第1页
2016年聚焦新中考大一轮复习讲义配套课件3.1课内文言文阅读.ppt_第2页
2016年聚焦新中考大一轮复习讲义配套课件3.1课内文言文阅读.ppt_第3页
2016年聚焦新中考大一轮复习讲义配套课件3.1课内文言文阅读.ppt_第4页
2016年聚焦新中考大一轮复习讲义配套课件3.1课内文言文阅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第三篇 古诗文阅读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考试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文言词语的意思;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 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评析文中人物或主旨。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真题体验 考点:体验解读 (2015丽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 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 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 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真题体验 考点:体验解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行道之人弗受( ) (2)妻妾之奉( )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得”通“德”,感激 不 侍奉 解析 考查课内文言词语的翻译能力。平时的记忆 积累是关键,注意“得”为通假字。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真题体验 考点:体验解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一箪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B万钟于我何加焉 既加冠 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吾妻之美我者 D是亦不可以已乎 死而后已 解析 考查多义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A.食:饭/通 “饲”,喂养;B.加:益处/带上;C.美:华美/以 为美;D.已:停止。 D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真题体验 考点:体验解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 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解析 考查课内文言词语的翻译能力。注意关键的 几个词语应译准。蹴:用脚踢;与:给;不屑:不愿 接受。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真题体验 考点:体验解读 4作者在文中批评和嘲讽了哪类人?(2分) _ _ 作者在文中批评和嘲讽了“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的人。 解析 在理解全文主题的基础上,注意文中作者的 感情倾向,细读原文,加以提炼即可。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中考一般从字音、词义、朗读停顿、 句式、翻译、思想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入手。主要题型 有:给加点字注音,解释加点的词;利用文言文的特点断 句;辨析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现象; 解释通假字;补出省略句省略的内容;翻译句子;从整体 上把握其思想内容,分析其写作特色等等。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题型整合 考点:体验解读 【例1】(2015宁波)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 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节选自武林旧事观潮)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题型整合 考点:体验解读 【乙】 昔伍子胥累谏吴王,忤旨,赐属镂剑而死。临终,戒 其子曰:“悬吾首于南门,以观越兵来伐吴。以鮧鱼皮裹吾 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自是自海门山,潮 头汹涌高数百尺,越钱塘,过渔浦,方渐低小,朝暮再来。 其声震怒,雷奔电激,闻百余里。时有见子胥乘素车白马在 潮头之中,因立庙以祠焉。 (节选自录异记异水) 【注释】 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民 间尊之为“潮神”。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题型整合 考点:体验解读 1根据古今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 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1)昔伍子胥累谏吴王 ( ) A重叠 B同“垒” C堆集,积聚 D连续,屡次 (2)戒其子曰 ( ) A防备 B戒除 C告戒,后作“诫” D鉴戒,警惕使不犯错误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题型整合 考点:体验解读 解析 考查具体语境下文言词语的义项辨析能力,注意 结合自己的文言翻译经验,联系具体的语境对词义加以确 定。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题型整合 考点:体验解读 1根据古今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 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1)昔伍子胥累谏吴王 ( ) A重叠 B同“垒” C堆集,积聚 D连续,屡次 (2)戒其子曰 ( ) A防备 B戒除 C告戒,后作“诫” D鉴戒,警惕使不犯错误 C D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题型整合 考点:体验解读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以 鮧 鱼 皮 裹 吾 尸 投 于 江 中 吾 当 朝 暮 乘 潮 以 观 吴 之 败。 / / / 解析 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理解句义是断句的前提, 注意关键的几个词语“吾”“以观”,同时注意题 目的要求。(每处1分。多断一处倒扣1分,扣完为止)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题型整合 考点:体验解读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十 六日。 B“因立庙以祠焉”和成语“事出有因”中的两个“因” 意思不同。 C“自是自海门山”和成语“是非分明”中的两个“是” 意思不同。 D“方其远出海门”和“戒其子曰”中的“其”所指不同, 前者指潮水,后者指吴王。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题型整合 考点:体验解读 解析 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义的能力。B.因:所以/原因; C.是:此/正确;D.后者不是指吴王,而是指伍子胥。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题型整合 考点:体验解读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十 六日。 B“因立庙以祠焉”和成语“事出有因”中的两个“因” 意思不同。 C“自是自海门山”和成语“是非分明”中的两个“是” 意思不同。 D“方其远出海门”和“戒其子曰”中的“其”所指不同, 前者指潮水,后者指吴王。 D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题型整合 考点:体验解读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_ (2)悬吾首于南门,以观越兵来伐吴。 _ _ 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 把我的头悬挂在南门上,(让我)来看越国的军队来 攻打吴国。 解析 考查课内外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在理解文义、 句义的基础上进行通译,注意重点的词语应译准。伟观: 雄伟的景象;悬:悬挂;以:来;伐:攻打。注意不要 漏译、错译。5分,(1)题2分,(2)题3分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题型整合 考点:体验解读 5下列与甲文画线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 )(3分) A怒势豪声迸海门,州人传是子胥魂 B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C高与月轮参朔望,信如壶漏报朝昏 D吴争越战成何事,一曲渔阳过远村 解析 考查诗词意境的赏析能力。甲文画线诗句通过比 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潮水壮观雄豪的特点,与之有相同的 效果应是B项,运用比喻的修辞,写的是壮观之景。(3分, 选A给2分,选C给1分,选D不给分) B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题型整合 考点:体验解读 6乙文用“怒”形容浙江之潮,言简意丰,试作具体分析。 (4分) _ _ “怒”不仅表现浙江之潮的壮观,也能让人联想到伍子 胥的愤怒。 解析 考查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能力。通过乙文的 阅读可知“怒”既写浙江之潮的壮观,也写吴子胥因谏 被杀的愤怒。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技法点拨 题例:整合点拨 课内文言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对于文言实词,要熟记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理解 其意义;积累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能根据具体语境 确定文言词语的意义;熟记课本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了 解其古今意思的差别;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解释 句中活用的词。 2. 能结合语境理解句中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重点 掌握“之、于、其、而、以、为”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可 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技法点拨 题例:整合点拨 3.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有特点的文言句子。要注意不同 句式的文言语句的翻译方法,着重掌握下列文言句式:判 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 词结构后置)。 4. 开放性试题的解答,重在平日多训练。要善于联系 自己的生活经验,读出自己的感受,注重和同学交流各自 的体验和感受,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题点:矫正突破 【例2】(2014嘉兴)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 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 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 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题点:矫正突破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 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 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 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题点:矫正突破 现场答案: (1)奇特、奇异 (2)要求 (3)记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渔人甚异之 _ (2)便要还家 _ (3)处处志之 _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题点:矫正突破 解析 文言词语的考查,要结合句子环境,联系相关的知 识积累,加以分析。 分析 (1)“异”在句中是意动用法,在课文中接触很多, 如“父异之”,意动词的解释应该在前面加“以为”,这 里解释为“以为奇”,即为“对感到奇异”。 (2)“要”是通假字,要准确记忆。 (3)“志”在句中做动词。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题点:矫正突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渔人甚异之 _ (2)便要还家 _ (3)处处志之 _ 以为异,认为奇异 通“邀”,邀请 作记号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题点:矫正突破 现场答案: 这个人说了自己所知道的外面的情况,对外面百姓的 生活感到惋惜。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 _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题点:矫正突破 分析 重点词没有掌握好,有些词没有翻译出来,如“为、 具,皆”,“叹惋”一词没有准确翻译。省略的部分没有补 充,如第二句的主语。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题点:矫正突破 解析 翻译内容要忠实于原文,文辞要畅达,要有文采。 逐字对译,比较通顺地表达出古文的意思。文言文翻译一直 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对这一考点,一是抓 重点字词和语法现象,即文中词类活用现象、通假现象、古 今异义现象等;二是抓一一对应原则,也就是说,在翻译时, 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对应每一个词语将其逐一翻译 出来。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题点:矫正突破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 _ 这个人一五一十详细地向他们说出了自己所知道的外 面的情况,(大家)都(对外面百姓的生活)感叹、惋惜。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题点:矫正突破 3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中华大地出现了“处 处自诩桃花源”的现象,请结合本文分析原因。(3分) _ _ _ _ _ _ 现场答案: 桃花源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是人们追 求的理想生活。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题点:矫正突破 分析 从文本看,桃花源的美体现在两点,一是景色 美,一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是人们 追求的理想生活。现场答案只考虑了一点,不全面。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 要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分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