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格糖行业标准编制说明.doc_第1页
塔格糖行业标准编制说明.doc_第2页
塔格糖行业标准编制说明.doc_第3页
塔格糖行业标准编制说明.doc_第4页
塔格糖行业标准编制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塔格糖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D-塔格糖(D-tagatose)属于稀有糖的一种,是一种罕见的天然己酮糖,甜味类似于蔗糖,而热量值只有1.5kcal/g,仅相当于蔗糖热量值的30;10(w/w)浓度D-塔格糖甜度为蔗糖的92,没有后味也不会产生任何不良风味,是FDA批准的5种低能量甜味剂中唯一一个口感、甜度和蔗糖最相似的甜味剂。D-塔格糖具有低热量、降血糖、调节肠道菌群、防龋齿、抗衰老作用、防止心血管疾病等功效,本标准项目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物技术领域,及时制定标准规范非常重要。2001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已正式批准D-塔格糖作为甜味剂用于食品饮料业以及医药制剂中;JECFA第57次会议批准D-塔格糖用于食品添加,推荐ADI值080 mgkg:欧盟也于2005年12月批准D-塔格糖在欧洲上市;目前D-塔格糖在美国已被大量用于健康饮料以及酸奶、果汁等产品中作为白糖的代用品。D-塔格糖产品目前已获得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等食品卫生部门批准使用,在我国仍未获得产业化。本标准国内首次制定。本标准由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于2011年组织上报,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列入2011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4)归口,计划号为2011-2447T-QB,计划名称为结晶塔格糖,后调整为塔格糖。2简要起草过程2011年10月工信部标准制修订计划下达后,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于2012年3月15日召开了标准启动工作会议,和有关起草单位一同针对制定结晶塔格糖行业标准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确定了总体工作方案,并组建了标准起草工作小组,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牵头组织该标准的制定工作,山东绿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主起草单位,负责写出标准文本(第一稿)。按照具体工作时间和进度,2012年6月15日,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结晶塔格糖行业标准第二次起草工作组会议。针对标准文本(第一稿)进行讨论,会后,综合各方意见,整理修改成标准文本(第二稿)。之后,进行了大量样品检验,完成数据汇总分析,为标准方法的确定提供了有力依据,标准名称调整为塔格糖,形成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向行业内公开征集意见。发送“征求意见稿”xx个单位,其中回函的单位xx个,回函并有建议或意见的单位xx个。3主要起草单位及起草人所作的工作主要参加单位成员主要工作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李晓燕刘捷负责并承担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技术资料的收集、翻译,编制调查方案,负责标准起草和编制说明编写等组织、协调、审核工作。山东绿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张晓霞负责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技术资料的收集、翻译,编制调查方案,负责标准起草和编制说明编写等。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孙媛霞参与方案确定,标准制定等。江南大学江波参与方案确定,标准制定等。南京工业大学李莎参与方案确定,标准制定等。二标准编制原则1以科学为依据以科学技术和实验数据为依据,采用危险性评估方法,结合实践经验,经过科学研究而制定。2以保证食品质量、保护人民健康为原则近两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对食品质量要求更加严格。加之我国塔格糖产品生产工艺也日趋稳定和完善,因此,制定塔格糖产品的行业标准势在必行,新行标的制定将更好地确保产品质量,更有效地促进和满足国内外市场贸易需求。由于塔格糖具有一系列优良特性,因此应用十分广泛,但目前国内暂无一个规范产品质量的标准,作为一种前景广泛的行业,我国有必要出台统一的标准,来保护和制约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规范产品的市场秩序,在市场国际化、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趋势下,提高我国塔格糖行业的总体水平,更好的控制产品质量。3与国际标准接轨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贸易接轨,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是国内生产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通过采用国际标准和新的检测方法来提高我国产品的质量水平是十分必要的。起草工作组通过对相关的国内外标准、技术资料的分析,该标准的制定参考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的食品添加剂标准纲要、欧盟现行标准欧盟药典、美国药典USP34,同时结合国内产品的生产工艺、质量水平及检验水平的实际情况,本着使标准趋向科学性、先进性及合理适用的原则进行标准制定工作。三主要内容本标准编写符合GB/T 1.1-2009的规定。1标准名称鉴于结晶塔格糖为塔格糖的分类之一,此外还有塔格糖液的产品形式存在,故标准名称改为塔格糖。2技术内容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塔格糖的化学名称、结构式、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半乳糖为原料,经异构化、水解、离心制得的塔格糖液,(或)再经蒸发、结晶、烘干制得的塔格糖。3化学名称、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结构式化学名称:D-塔格糖分子式:C6H12O6相对分子质量:180.16(按2007年国际原子量表)结构式: CH2OHC=OHOCH HOCH HCOH CH2OH 4产品分类根据市场生产情况,按形态可分为结晶塔格糖和塔格糖液两种产品。5要求和试验方法(1)感官要求包含外观、气味和状态。检测方法为:取适量样品,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样品的色泽和形态,应无正常视力杂质,并嗅(尝)其味。具体指标如下表:项 目指 标结晶塔格糖塔格糖液色泽白色或近白色无色气味无异味形态结晶性粉末粘稠液体(2)理化要求塔格糖含量(以干基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按GB 28307规定的方法测定。塔格糖98.0%,塔格糖液50.0%。固形物的质量分数:塔格糖液按GB/T 20885中6.2规定的方法测定。塔格糖液固形物70.0%。水分:按GB/T 5009.3中的第一法塔格糖0.5%,塔格糖液30.0%。灼烧残渣:按GB 13509中5.5的方法中A.5的方法测定。指标统一规定0.5%。熔点:按GB 13509中5.3的方法测定。塔格糖指标133144,塔格糖液不做要求。比旋光度:按GB/T 613中A.6的方法测定。塔格糖20 D在-4-7,对塔格糖液不做要求。还原性:按GB/T 5009.7中的方法检测。具体指标如下表:项 目 指 标结晶塔格糖塔格糖液塔格糖含量(以干基计)/% 98.050.0其他多元糖(以干基计)/% 2.0固形物/% 70.0水分/% 0.530.0灼烧残渣/% 0.5比旋光度20 D/-4-7熔点/133144(3)还原性有红色沉淀生成。(4)污染物限量包括砷、镍、铅等主要指标限量,应符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的规定。(5)微生物限量包括菌落总数、霉菌与酵母菌、大肠菌群等主要指标限量,应符合淀粉糖卫生标准(GB 15203)的规定。(6)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应符合GB 14881的规定。四主要试验(或验证)分析本次样品检测共进行32个样品,其中结晶塔格糖16个,塔格糖液16个。具体数据见附表1和附表2。分析如下:1、塔格糖含量(以干基计):鉴于实际生产和应用领域等因素,结晶塔格糖和塔格糖液分别设定指标为98%和50%,检测结果全部合格。2、其它多元糖(以干基计):只针对塔格糖进行规定,指标设定2.0%,检测结果全部合格。3、固形物:只针对塔格糖液进行规定,指标设定70%,检测结果全部合格。4、水分:针对塔格糖液进行规定,指标设定为30%,针对结晶乳果糖进行规定,指标设定为0.5%,其中塔格糖液仅有1个样品未达标(30.2 %),其余样品检测结果全部合格。5、灼烧残渣:针对塔格糖液和塔格糖均进行规定,指标统一设定为0.5%,样品检测结果全部合格。6、比旋光度20 D:针对结晶塔格糖,对塔格糖液不作要求,指标设定为-4-7,检测结果全部合格。7、熔点:结晶塔格糖设定指标133144,塔格糖液不做要求。检测结果全部合格。8、还原性:与热碱式酒石酸铜反应有红色沉淀氧化亚铜形成,经检测全部合格。五标准知识产权说明本标准并未涉及任何专利。六产业化情况、推广应用论证和预期达到的经济效果等情况目前D-塔格糖在美国已被大量用于健康饮料以及酸奶、果汁等产品中作为白糖的代用品。D-塔格糖产品目前已获得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等食品卫生部门批准使用,在我国仍未获得产业化。本标准符合国内外产品的要求,在市场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标准的实施,将规范塔格糖行业生产,为出口及开展对外技术、经济交流提供了法规依据。同时,保证人民身体健康,提高消费者生活水平,促进整个行业的高速发展,使我国制定的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保护民族产业,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七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国内外关键指标对比分析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相关数据对比情况查阅到的塔格糖国外标准有: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的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标准、欧洲标准EP、日本食品添加剂公定书(第八版)标准和美国药典USP34。塔格糖国内外标准技术指标一览表见附表3、4、5、6。八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标准的协调性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以及有关基础和强制性标准不矛盾。九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本标准未产生重大分歧意见。十贯彻标准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实施日期等)本标准为首次发布。十一标准性质的建议本标准可作为推荐性行业标准。十二无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塔格糖行业标准起草工作组2012年12月附表1:结晶塔格糖检测数据标准批号水分%灼烧残渣塔格糖含量其他多元糖还原性比旋光度熔点铅w/%w/%w/%w/%有红色沉淀生成20 D/mg/kg0.50.598.02.0-4 -71331441A01010.120.2099.020.98符合要求-4.91391A01020.150.1998.891.11符合要求-5.0140.21A02010.140.2098.951.05符合要求-4.8138.91A02020.130.2098.921.08符合要求-4.7139.21A03010.200.3598.221.78符合要求-4.6135.61A03020.180.2698.461.54符合要求-4.4135.81A04010.180.2598.101.90符合要求-4.1135.61A04020.220.2998.021.98符合要求-4.7135.91A05010.190.1799.010.99符合要求-5.2137.11A05020.200.2099.240.76符合要求-4.9136.91A06010.180.1898.871.13符合要求-5.6137.61A06020.220.1698.951.05符合要求-5.8135.61A07010.390.4298.011.99符合要求-6.1137.01A07020.420.3998.301.70符合要求-4.9136.81A08010.450.4498.031.97符合要求-5.0136.51A08020.410.4198.111.89符合要求-5.6136.71附表2:塔格糖液检测数据 标准批号固形物%水分%灼烧残渣还原性塔格糖含量铅%干燥减量法w/%有红色沉淀生成w/%mg/kg70300.550.01B010175.524.70.28符合要求57.211B010275.523.60.22符合要求57.311B020175.524.50.26符合要求57.341B020275.625.10.32符合要求57.311B030174.825.20.38符合要求52.171B030275.025.10.37符合要求51.301B040175.025.30.40符合要求52.091B040274.525.90.42符合要求52.381B050170.529.10.15符合要求53.571B050271.028.90.17符合要求53.421B060170.529.60.12符合要求53.371B060270.529.10.21符合要求53.461B070170.530.20.19符合要求52.411B070271.028.30.46符合要求59.221B080171.028.60.42符合要求59.481B080271.528.80.43符合要求59.351附表3:塔格糖国内外质量标准对比情况标准项目EP美国药典USP34JECFA(2003)拟定QB/T性状白色或近白色粉末或颗粒无味,白色,结晶;味甜,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无水乙醇。白色或近白色结晶性粉末,味甜,无异味。鉴别试验A:液相色谱检测,试样主峰的保留时间与标准塔格糖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B:比旋度:-4-7C:加入3至5毫升的热碱式酒石酸铜有红色沉淀氧化亚铜形成。A:溶解性:易溶于水,极微溶于乙醇。B:比旋度:-4-5.6(1%水溶液)C:熔点:133 137D:液相色谱检测,试样主峰的保留时间与标准塔格糖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A:液相色谱检测,出峰时间判断。B:比旋度:-4-7C:加入3至5毫升的热碱式酒石酸铜有红色沉淀氧化亚铜形成。含量,(以干基计),%98.098.098.0水分/%0.50.50.5其他多元糖(总计)/%2.02.02.0比旋光度/D20-5.0-4-7-4-5.6-4-7熔点/134135133144133137133144灼烧残渣/%0.10.10.5铅/ppm11还原性与热碱式酒石酸铜有红色沉淀氧化亚铜形成。与热碱式酒石酸铜有红色沉淀氧化亚铜形成。加入3至5毫升的热碱式酒石酸铜有红色沉淀氧化亚铜形成。菌落总数/(CFU/g) 1000霉菌&酵母菌/(CFU/g)100大肠菌群/ (CFU/g) 不得检出沙门氏菌/(/25g)不得检出附表4:塔格糖国内外质量标准试验方法对比情况 标准项目 EP美国药典USP34JECFA(2003)行业标准含量,(以干基计),%-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水分/%-102,2h102,2h0.5其他多元糖(总计)/%-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比旋光度/D2021.9g/l检测结果-2.310g/l水溶液检测10g/l水溶液检测10g/l水溶液检测熔点/-GB 13509中5.3灼烧残渣/%-1.0g检测-GB 13509中5.5铅/ppm-原子吸收法原子吸收法按GB/T500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