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翻译实习讲解.pptx_第1页
2012级翻译实习讲解.pptx_第2页
2012级翻译实习讲解.pptx_第3页
2012级翻译实习讲解.pptx_第4页
2012级翻译实习讲解.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准确 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翻译的过程则是 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用另一种再现原文的过程。 进行英汉互译,主要有三个过程-理解原文、译文表 达、修改审校。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若不能正确地理 解原文就谈不上确切的表达;理解与表达通常是互相联 系,往返反复的过程,在进行汉语表达的时候,又可 以进一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修改是对译文的修正、加 工润饰,审校是经修改以后的最后一道工序。 翻译的基本技巧 理解就是通过揭露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照字面解释就是懂、 了解的意思。从英汉互译角度考虑所谓理解,就是译者在懂得原文,了解原 文的基础上利用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来理解原文的内 容和风格。理解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理解原文的语言现象。即通过原作的语言现象来理解原作的内容。因为 原作的思想、内容是通过原作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懂得语言形式及其含 意,是理解原作整体内容的基础。 2、理解原文的逻辑关系。 翻译中经常会遇到句子层面上的理解问题,其实 也就是对原文逻辑关系的理解。由于译文的复杂性,逻辑关系的千变万化, 要做到准确把握难度更大,所以要深刻地理解原文,有时还要上下有联系地 去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细致地去推敲原文的含义,分析出它的来龙去脉, 同时要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实际情况,思考自己的理解是否合情合理,有 无漏洞,有无逻辑不通的地方。理解好逻辑关系,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按原 文语法关系所不能理解的问题,或者使我们发现译文中译错的地方。 3、理解原文的风格色彩。理解原文时,也必须重视对风格色彩的理解,风 格色彩的表现,一般表现在语言形式中。 一、 理解原文 译文表达是指用译文语言准确地将原文的思想内容、风 格再现出来。表达和理解似乎划不出截然的分界线。在理 解之中便已孕育着表达,在表达中又加深了理解。表达是 理解的基础,表达得好坏一般决定于理解的深度,是和理 解得深浅成正比的,但也决定于掌握译文语言表达手段的 多少,靠我们译者的译文语言功底。表达是综合因素和艺 术因素相结合的一步,因而它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动笔翻译 时,一定要从原文中跳出来,要摆脱原文的形式束缚,要 把我们的语言长处发挥出来,确切地把我们所理解的原文 意义,包括表层的和深层的意义,表达出来,将原文化为 一个整体再现出来。 二 、译文表达 修改是指对译文的修正、加工润饰。修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 译文作全面的修改,一是对译文词句的修改。可分为两步进行: 第一步:对照原文一句一段地修改,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原文内容、思想是否准确表达出来。 2)有无漏译、错译、曲解的地方。 3)译文语言是否通顺。 4)译文是否保持了原文的风格色彩。 第二步:脱离原文,反复阅读后进行修改。 1)译文用词是否恰当、规范。 2)上下文有无不连接的地方。 3)前后有无矛盾,是否有重复的地方。 4)有无逻辑不通的地方。 三、修改、审校 审校是英译汉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对译文做最后一次检 查。审校内容主要包括: 1)校核译文的段、句或重要词有无错漏。 2)译文中的人名、地名、方位、日期、数字等方 面翻译时有无错漏。 3)译文中所使用的名词术语前后是否一致。 4)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5)译文中所有注释是否妥当。 商品说明书的语言特点 1.词汇特点 (1)修辞朴素,修辞适当(传递商品的基本信息,语 气客观冷静) (2)专业术语的运用(行文措辞严谨,根据不同的产 品,常含有一定的专业词汇) 2. 句法特点 (1)句式简练、行文通俗易懂 (2)被动语态的使用(侧重客观描述) 1.商品说明书 DEVELOP LESSON 德立邦立鲜 pathogenic bacteria 致病菌 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世界卫生组织 US-EP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美国环保署 FAO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联合国粮农组织 Caution 注意事项 Do not drink this product. 本品为非饮用品 If swallowed by accident, 不慎误食时 1. 可以适当的增添 由于地域不同、历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两个民族对同 一事物的理解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有些内容在原语国家可 能尽人皆知,但外国人却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对原 文中一些带有原语文化色彩和历史背景的重要信息,就可 以添加解释性翻译,将这部分知识补充出来,避免译语读 者的误解甚至不解,做到内外有别。 从理论上说,增添的内容可以很广泛,只要是与原文相关 或理解原文内容所需要的背景知识都可以加入,比如历史 年代,生卒时间,人物身份及其历史贡献,地理位置,音 译名称在原文语言中的含意等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翻 译的侧重点、游客兴趣、必要性以及时间等因素等却往往 限制了增添的内容和详略程度 2.旅游翻译: 2. 应该适当的删减 中国人在描写完一个景色之后,常会引用一段名人的话或 者中国古诗作验证,这样会让读者或听者加深印象,并从 中得到艺术享受。可是这类补充性信息对外国人和译员来 说,却往往是不大不小的负担。甚至有时候这些描述不但 对原文理解没有帮助,还会让游客更觉糊涂。在旅游翻译 时,如果没有特别目的和要求,这样的文字常可删去。 另一种情况是,汉语在介绍美景时倾向于使用华丽的词藻 和各种各样的修辞格,甚至几个连用的词表示的都是类似 的意思。在英语口语中,这种华丽并不实用,意义相似甚 至雷同给人的感觉也不一定美,所以翻译的时候可做适当 的删减,只要把美好的感觉传达给客人就可以了。 比如在一个上海桂花节的文字介绍中有这样一段话: 例2. 这里有满树金花、芳香四溢的金桂;花白如雪、香气袭人的银 桂;红里透黄、花多味浓的紫砂桂;花色似银、季季有花的四季 桂。各种桂花竞相开放、争妍媲美。进入桂林公园,阵阵桂香扑鼻 而来。 The Park of Sweet Osmanthus is noted for its profusion of osmanthus trees. Flowers from these trees in different colors are in full bloom, which pervade the whole garden with the fragrance. 原文中对各种桂花的名称和特点作了详细介绍,词藻华丽、句式整 齐,读起来让人身临其境、沁人心脾。但对现场翻译来说,费尽心 思去翻译这些词句显然是得不偿失。试想一下,在那繁花似锦的桂 林公园里,还有什么溢美之词可以比得上那桂香宜人的自然之美? 这里的译文就将四种桂花的名称全部略去不提,描述语言也高度概 括,虽然在修辞效果上有一定的损失,但在口译实践中却不失为一 种较好的方法。 3. 视情况适当的改写 在旅游翻译中,有些名词、术语是该国家或该地区特有的,如果直接按字面 翻译,游客根本听不懂, 这时就不得不改变说法。例如,在成都武侯祠的 介绍中有这样的句子: 例4. 刘备章武三年病死于白帝城永安宫,五月运回成都,八月葬于惠陵。 Liu Bei died of illness in 223 at present-day Fengjie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and was buried here in the same year. 这句话想让普通的外国游客弄明白并非易事,其中的“章武三年”和“白帝 城”就是两个难点。如果不是对中国历史有相当的了解,这里的时间和地点 都毫无意义,不妨考虑改变说法,换用公元纪年和今天的地名,同时略去较 为次要的“五月运回成都”。 旅游翻译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 1. 语言和文化差异 语言和文化差异在旅游翻译过程中应该引起充分重视。不同国家的语言、风俗、 兴趣等多有不同,在旅游翻译中应该细心甄别、求同化异、查漏补缺。 文化上的差异和缺失也往往是翻译的难点,弄不好还会在无意中得罪了客人。最 有趣的是living guests, 这是一家酒店通知上对“住宿的客人”的表达。谈到这个 表达法之前,我们先来听段对话,是一位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和一位来校参观的美 国旅游者的谈话: Student: Where do you live? (学生:你住在哪儿?) Tourist: I live in California. (旅游者:我住在加利福尼亚州。) Student: Where are you staying? (学生: 你呆在哪儿?) Tourist: Im staying at the International Hotel. (旅游者:我呆在国际饭店。) 对话中这个学生很快意识到live 和stay 的区别而改口。他 原来想知道对方住那个饭店,但由于汉语中表示长期定居 的“住”和短期逗留的“住”是一个字而受到干扰。所以 ,要指出是“住宿的客人”,应用staying guests, 即使酒 店里有长期居住的客人也不该用living guests,因为它还表 示“活着的客人”。宾馆又不是殡仪馆,因而不会有dead guests! 文化上的缺失比如“秦始皇”仅仅译成Qin Shihuang, 可能 外国游客就无法理解,如果适当补充历史背景,增译为 “Qin Shihuang, the first emperor in the Chinese History who unified China in the year BC221.”就更能被外国游客 所理解。 2. 切忌望文生义 如果懒于思考,只看文字的表面意义,不管景点的实际情况,或者根本就不懂相关的 知识都可能造成错误的结果,给外国游客造成错误印象,甚至影响到景点的形象。 例如“草堂寺”中的“草”就有人简单译成straw,给人的感觉是这个cottage全是用 straw建的,没有别的材料。其实我们知道,这种茅草屋只有房顶是用茅草覆盖的,所 以不妨将其译成thatched cottage 更好一些。 又如第一节提到的“桂林公园”,其英语译名至少有“Guilin Park”、“The Park of Sweet Osmanthus”和“Laurel Park”三个,哪一个更好呢?首先,句中提到的公园位 于上海徐汇区的漕宝路桂林路,显然第一个名字会让人产生误解,以为是在桂林(汉 语中虽然也有此嫌疑,但毕竟含有“桂花林”的意思,可算作双关)。再看后两个译 名:细究起来,Sweet Osmanthus指木犀科的“桂花”, Laurel则是樟科的“月桂” ,是两类完全不同的植物。根据实际情况和后文的品种描述,可以断定第三种译法也 是错误的。 再如有游客谈到一次去New Otani(长富宫)饭店, 进门后问一位接待员:Excuse me, wheres the restroom? 她毫不犹豫地手一指,游客抬头望去,原 来是摆着沙发椅的供客人休息会客的地方。显然,这 位接待员没明白我要去的不是休息室,而是厕所,用 restroom取代toilet听上去很委婉;有些美国人还称厕 所为comfort room, 这不仅委婉,而且诙谐。公关场所 的休息处是lounge 或lobby. 3. 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准备 旅游翻译既属于口译范畴,又不同于一般的口译,它涉及多种学 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天文地理、风土人情、传说典故、诗 词歌赋等等各方面,因此对译者的要求很高。 早年曾有一名翻译人员不明白“释迦牟尼涅磐”这个图片中的“ 涅磐”二字,一位随行人员告诉他“简单的说,就是释迦牟尼逝 世的意思。”于是他就将此图片说明译作“Sakyamuni passing away”。 而实际上,涅磐并不仅仅是pass away,而是佛教中用来指一种 生死轮回之后获得的精神境界,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涅磐是 梵文Nirvana的音译。 丽江古城 玉龙雪山 玉泉公园 玉峰寺 白沙壁画 长江第一湾 虎跳峡 宝山石头城 泸沽湖 永宁喇嘛寺 the Old Town of Lijiang Jade Dragon Snow Mountain Jade Spring Park Jade Peak Temple Baisha Murals the First Bend of the Yangtze River Tiger-Leaping Gorge the Ancient Stone Town of Baoshan Lugu Lake Yongning Lamasery. 列入 神奇的东巴象形文字 佛、道、喇嘛教 Be inscribed on The mystical Dongba hieroglyph inscribed on Buddhist, Taoist and Lamaist 跟别的文体翻译一样,科技英语的翻译的也主要在于准确 理解原文,然后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利用一些翻译技巧 转换成适当的中文,其中准确理解原文是关键。翻译的标 准方面,清末翻译家严复曾提出著名的“信、达、雅”原 则,简单地讲就是要达到“忠实”、“通顺”、 “典雅”,再具体一点,就是要“译文忠实于原文的思想 ”、“译文要合乎全民规范化的语言”、“译文要保持原 文的风格”(彭卓吾语)。奈达则提出了“功能对等( functional equivalence)”,要求译文在词汇意义、文体 特色等诸层面上尽可能与原文保持一致。对于科技英语翻 译,通常要求译文忠实、明确、通顺、简练。 3. 科技英语的翻译 科技英语的理解和翻译的难点有二。其一是词语,其二是结构。 词语方面,科技文体 中专业词汇出现的频率低,次技术性词汇出现较多,功能词出现的频率最高。相对来 讲,专业词汇词义专一,一词多义较少。但新词出现时,要懂得利用构词法理解词义 并准确恰当地译出。实际上,科技英语最难理解和翻译的不是专业词汇,而是一些半 科技动词、副词和形容词,特别是一些短语动词。这有赖于译者了解多义词的每一个 含义及当时语境,并能通过适当的专业知识加以判断来选择词义。 结构方面,从语言结构上来讲,科技英语许多程式化的句子出现频率较高,宜熟悉其 翻译套路,提高翻译效率。如一些被动语态的惯译,It is generally (universally) accepted (recognized, regarded) that (普遍认为,一般认为或大家公认),It is estimated that (据估计,据推算)等。又如一些分词连接成分如supposing that(假 定,假设),seeing that(由于,鉴于),provided that(如果,倘若,只要)等。 其次,科技英语中长句应用较多,大量使用的名词化结构和非限定动词等也是准确理 解原文的一个障碍。错误的理解和翻译通常是由于仅对句子的表层词汇意义的理解和 拼缀,没有深入到句子的深层关系如语法关系和主题关系。因此,有意识地识别句子 中的形态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这些词有一定形态符号特征)和结构词 (介词、连词、冠词、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等),了解句子的基本句型、成分和语法 关系,进而深入了解句子语言成分的概念范畴之间的关系即主题关系。因此,在遇到 长句时,宜通过形态识别,突显主、谓、宾、表等主干成分,了解其“骨架涵义”及 次要成分的涵义,理解这些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修饰关系,然后通过适当的方法翻 译出来。 科技英语的翻译方法包括转换法(各种词类如名词、 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和连词等的相互转换;各 种句子成分如主语、宾语、谓语、定语、表语、状语 等的相互转换;修饰词与被修饰词的相互转换)、省 译法(冠词、代词、介词、连词、动词、同位语和复 合名词等的省译)、增补法(增补语义上和修辞上需 要的词;增补原文中的省略成份和隐含含义)、重复 法(动词、名词、代词等的重复)、倒译法(各种名 子成份和结构在顺序上倒译)、抽象变具体法及长句 的分译法,短句子的合译法等。 界限 限于 类似于 AI threshold be confined to aki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4. 新闻翻译 Said the City Football Academy in Manchester was named watch 指出、表示 曼彻斯特城市足球学院 被授予 观摩 新闻英语有以下文体特点: (一)词汇层面 (1) 新闻报道通常拥有自己的一些惯用词汇,或者叫做”新闻 词语”,这些常用的新闻词语一般都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这主 要是由于使用短小的词语能够节省时间和篇幅并有利于抢发新闻 的缘故。 (2) 为了表达的需要和追求新奇以吸引读者,新闻英语中常会 使用一些新词(包括旧词赋新义)和临时生造的词(nonce words),以使文章生动活泼,并给人以新奇之感。 (3) 新闻英语还广泛借用社会各界的行业用语以及外来词语。 (4) 新闻英语还大量使用新闻套语,如according to(eyewitness, AP reports, sources concerned, etc.)(据 目击者,美联社,有关方面等),informative sources or well-informed source(消息灵通人士),with guarded reserve(持审慎态度),no comments(无可奉告),on the brink of a breakthrough(即将取得进展),quoted as saying (cited as saying)(援引的话说), in response to allegation in The New York Times(就纽约时报的 提法发表评论),Not so, not yet(不置可否),preferred not to be identified(不愿透露姓名的)等等。 (5) 为节省篇幅,新闻报道还常使用缩略词 (二) 句法层面 (1) 为求得在较小的篇幅内容纳较多的信息量,新 闻英语多采用扩展的简单句(expanded simple sentences),其方法是使用定语、状语、同位语、介 词短语、分词短语等语言成分来扩展简单句。因此, 英语报刊里经常出现一个句子就是一个段落的情况。 而要把众多的信息包容到里面,在确保句式不过于复 杂的前提下,作者只有大量使用或增加修饰限定词的 数量。 (2) 广泛使用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这既可增添新闻报道 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又可显示其客观性。 (3)新闻英语多用主动语态,但为了叙事的客观和便利, 有时也使用一些被动结构。 (4)正文较多地使用现在时,而标题所使用的时态则几乎 都是现在时,这可对读者产生一种”某事正在发生”的印 象,从而增强其真实感和现实感。 (5)标题中常使用省略句。像冠词、动词、介词等常在标 题中省略,这既可节省版面,又可使新闻的风格显得简洁 明快。 (三)语篇层面 在篇章结构上,英语新闻有其惯常使用的布局,即标题(headline),导语(lead), 正文(body),结语(conclusion)。英语的标题通常十分简洁,几个关键词即可点 明其报道内容的要旨。导语一般为新闻的第一句话,它通常提纲挈领地点明该条新闻 的主要内容(即who,what, when, where, why or how)。正文部分则对整个事件作 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在先后排列顺序上,一般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在前,较次要的在后 ,即形成一种倒金字塔形的结构(the inverted pyramid form)。这样,读者如有时 间则可以将全文读完,如无时间则只需浏览一下较靠前面的部分以迅速了解该新闻的 要旨,同时编辑也可很方便地决定取舍。当然,由于报道的事件的性质各异,作者也 有采用顺时叙述法(the chronological method)或其它方法的。在新闻的最后是结语部 分,该部分通常对整个事件进一步发挥并做出结论。 总之,新闻英语语言大多简洁精炼,表意清晰易懂。因要照顾到文化水准较低读者的 理解力和接受能力,故句子多不太复杂,词语多用短词和常用词,但表述则力求生动 ,当然一些作者为赶时间或因自身水平所限,有时也会用一些陈腐之词,但这绝非主 流(新闻行业套语另当别论)。此外,因新闻报道崇尚客观真实,所以,作者常要避免个 人感情和倾向性,更忌不切实际的夸张,语言应以平实为范。 5.文学翻译(摘要) untranslatability rhyme rhythm repetition 不可译 韵脚 节奏 重复 摘要翻译的文体特点是:第一,文字精炼。摘要和原 论文主要内容相同,但是篇幅短小,使读者对论文的 主要信息有大致的了解,然而它又是独立成篇的。第 二,摘要只是论文内容的客观表达,不能加注释和评 论,因此只能用第三人称。第三,格式及语言规范。 摘要的编写要尽可能使用规范化的专业术语,避免使 用非专业的语言以及非通用的符号、缩略语、生僻 词。第四,逻辑性强,具有统一性和连贯性,句子结 构紧凑,修饰成分较多。 摘要翻译的特点 根据摘要翻译的文体特点,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几个 重点和难点:要注意专业术语的翻译。专业术语 的语义具有严谨性和单一性的特点,翻译时一定要注 意准确、简洁。要注意人称和时态,一般只用第 三人称和现在时。要注重逻辑性,透彻分析句子 的深层结构。首先要确定句子的主干,其次是句子其 他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逻辑顺序,同时兼顾中英文 的表述特点。 摘要翻译的难点 1.摘要的四要素 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称为摘要的四要素。 (1)目的:指出研究的范围、目的、重要性、任务和前提条件,不是主题的简 单重复。 (2)方法:简述课题的工作流程,研究了哪些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 哪些工作,包括对象、原理、条件、程序、手段等。 (3)结果:陈述研究之后重要的新发现、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