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 峡(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在,从 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中断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非:不是 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x):日光,这里指太阳。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襄(xing),上。 沿:顺流而下(的船)。溯(s):逆流而上(的船)。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有时。宣:宣布,传达。朝:早晨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5)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 奔:奔驰的马。御:驾着 不以:不如。疾:快。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7)绝巘(y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绝:极高。漱:冲刷。 良:实在,的确。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8)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属(zh):动词。连接。引:延长。“转”通“啭”,婉转 绝:消失。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9)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沾:打湿。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原文理解: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7、结构。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8、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二、运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探讨:(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作为三峡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的三峡夏天迅猛、凶险的江水,所以先写夏天景色,后写春冬的明丽多姿,最后写秋天的悲凉之景。这也符合读者情感认知的顺序。可见写景顺序的选择,是根据内容和读者认识而定的。(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夏季的景色水流湍急;春冬景色清荣峻茂;三峡的秋天寂静、凄凉。(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答: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答:文后引渔歌,从本段说对前面写景的补充,是借渔歌抒写作者眼见“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景象和耳听“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之声的感受,见此景,听此声,哀伤、悲凉之情油然而生。从全文看,结尾引渔歌与开头的“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呼应。为赴王命,为了生计,渔民、船夫终年在凶险的惊涛骇浪中挣扎搏斗,苦不堪言,危不顾命,自然景物尽管令人赏心悦目,却给劳动人民增加了苦难。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梵天寺木塔(1)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据:统治,割据。方:才。患:嫌,担心 其:这个。钱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为塔的晃动而感到担心,(2)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云:说。布:铺。故:所以。工匠说:“还没有铺好瓦片,上面轻,所以像这样。”(3)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乃:当“于是,就”讲。初:从前,当初。于是就用瓦片铺盖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4)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贻:赠给(y)。以:用。实在没有办法,匠师就让妻子秘密地去见喻皓的妻子,把金钗送给喻皓的妻子,向喻皓请教木塔晃动的原因。(5)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此:这,指塔动之因。但:只。讫:完毕(q)。实:使结实,使动用法(词类活用)。喻皓笑着说:“这很简单,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晃动了。”(6)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如:遵照。遂:于是,就。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做,塔身就稳定了。(7)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盖:因为。胠箧,音qqi。胠:从旁边打开,打开。履:走,踩踏。原来是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像只打开的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8) 人皆伏其精练。伏:同“服”,佩服。人们都佩服喻皓的技艺精熟。1.内容概括:梵天寺木塔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本文记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木塔稳定问题的生动事例,说明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2.【解析】梵天寺木塔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密使其妻”写出匠师怎样的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未布瓦,上轻”,可布瓦后,塔“动如初”,说明匠师的认识未能解决实践中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匠师当然很难堪。但为了向钱俶交代而又不失面子,于是“密使其妻”去见的妻子,请求喻皓“塔动的问题。“密使其妻写出了匠师的难堪和用心良苦。、 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3.梵天寺木塔用了怎样的写法来突出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的?以匠师的“无可奈何”来反衬喻皓技术之高。又用侧面描写来烘托,如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转专业解剖学题目及答案
- 专八作文题目及答案
- 供应商管理流程与选型工具
- 春节的500字作文模板11篇范文
- 写景作文旅途500字(7篇)
- 2025健身房保安服务合同范本
- 数据驱动预测-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智能手环采购合同格式适用各方
- 市场调研数据分析报告制作工具包
- 厦门春卷课件
- 《商务礼仪(第二版)》 课件 第一章 礼仪与商务礼仪
- 电厂常用英语词汇
-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中国哲学史教案
- 云计算技术及应用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考试: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真题模拟汇编(共906题)
- 2019年黑龙江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真题(含答案)
- 管理归零五条原则(管理归零的要求)
-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集
- 前交叉韧带损伤PPT
- 《上林赋》繁体版全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