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课件49(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49(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49(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49(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气压带和风带课件49(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知识回顾基础知识回顾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 1大气环流:大气环流: (1 1)概念:大气运动是有规律的,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概念:大气运动是有规律的,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 动,通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动,通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2 2)因素: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因素: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引起大气运动引起大气运动 (3 3)作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作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 整全球的水份和热量分布整全球的水份和热量分布 直接控制各地气候类型的形成。直接控制各地气候类型的形成。 2 2。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三圈环流: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高纬环流 分布:全球分为七个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副高、南北分布:全球分为七个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副高、南北 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压带)六个风带(低纬信风带、中纬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压带)六个风带(低纬信风带、中纬 西风带、极地动风带)西风带、极地动风带) 3 3。季节移动: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就北。季节移动: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就北 半球而言,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半球而言,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成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成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 速度快于海洋。速度快于海洋。 分布分布 月份月份 被切断气压带被切断气压带大洋形成气压中大洋形成气压中 心心 亚洲大陆亚洲大陆 1 1月月 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阿留申低压(太阿留申低压(太 平洋)、冰岛低平洋)、冰岛低 压(大西洋)压(大西洋) 亚洲高压亚洲高压 7 7月月 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 夏威夷高压(太夏威夷高压(太 )、亚速尔高压)、亚速尔高压 (大)(大) 亚洲低压亚洲低压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分布规律、典型地区 西风带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分布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分布 规律、典型地区规律、典型地区 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 特点、分布规律、典型地区特点、分布规律、典型地区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突破: 一、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 1单圈环流单圈环流成因:成因: 高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冷却受冷却单圈环流高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冷却受冷却单圈环流 2 2三圈环流:三圈环流: (1 1)成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成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低纬环流低纬环流 赤道上空:南风赤道上空:南风西南风西南风西风西风 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向北流,形成南风; 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向北流,形成南风;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风不断偏转成西南风;到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风不断偏转成西南风;到30N30N附近形成西风,便堆积附近形成西风,便堆积 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压。赤道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压。赤道 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 成低成低纬环流。纬环流。 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 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 在在6060度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附极地低气压度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附极地低气压 带。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带。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 G D DG D 30N高空 30N G 赤道 D G (指向极地高空) 赤道 高空 三圈环流也可用下图来表示三圈环流也可用下图来表示 3.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赤道赤道低压带之间信风带(北 东北风,南东南风) 副热带(30)副热带高压带之间 西风带(北西南风,南西北风) 副极地(60)副极地低压带之间 极地东风带(北东北风,南东南风) 极地极地高压带 4.4.气压带与风带影响下的世界降水气压带与风带影响下的世界降水 的地区差异:的地区差异: 受控气压带 与风带 大气运动状 况 降水多少与 类型 赤道多雨带 赤道低气压 带 上升为主多对流雨为 主 副热带少雨 带 副热带高气 压带 下沉为主少、大陆东 岸例外 温带多雨带 西风带和副 极地低压 多锋面气旋 活动 多锋面雨与 气旋雨 极地少雨带 极地高气压 带 下沉为主少 0 60N 30N 90N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G D G G G D D D 极地东风 东北信风 盛行西风 北半球的三圈环流 5 5。指导学生画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简。指导学生画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简 图图 (1 1)明确赤道和极地的冷热,确定赤道低)明确赤道和极地的冷热,确定赤道低 压和极地高压的位置,归纳出高低压相间压和极地高压的位置,归纳出高低压相间 分布的规律,画出七个气压分布的规律,画出七个气压 (2 2)再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再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 压,地转偏向力压,地转偏向力“ “南左北右南左北右” ”的原则画出六个的原则画出六个 风带风带 6. 6.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地中海气候成因:副热带高压带与中纬西风带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成因:副热带高压带与中纬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旱,冬季受中纬西风: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旱,冬季受中纬西风 控制,温和多雨。控制,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成因:赤道低压带与低纬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成因:赤道低压带与低纬信风带交替控制 :赤道低压控制时,形成湿季,低纬信风带控制时,形成:赤道低压控制时,形成湿季,低纬信风带控制时,形成 干季。干季。 热带季风气候的夏季风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热带季风气候的夏季风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 偏为西南季风。偏为西南季风。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北纬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北纬1010度度2525度之间的大陆东岸,主度之间的大陆东岸,主 要分布于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零星分布于菲律宾群岛的要分布于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零星分布于菲律宾群岛的 北部、台湾岛南部、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北部、台湾岛南部、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 归纳小结: 地表均匀的,地球静止不动,太阳直射赤道 单圈环流 地表均匀的,太阳直射赤道 三圈环流 近地面出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地表均匀的,季节变化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例题:读“南半球风带、气压带位置图”,回答问题: 图611 (1)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北极附近出现了极昼 B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C南亚吹偏南风 D常有寒潮天气影响我国 (2)风带 、气压带 移动的根本原因是 交角的存在,导致 的回归运动。 (3)此时A、B、C、D中 点最干热; 最湿热的是 点;气压较 低的是 、 两点;气压较 高的是 、 两点。 解析:据解析:据A A、B B、C C三点的大气运动的三点的大气运动的 状况,取决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状况,取决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由现在赤道低压中心位于赤道以南由现在赤道低压中心位于赤道以南 的的A A处附近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处附近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 归线附近,接着可判定其他内容。归线附近,接着可判定其他内容。 答案:(答案:(1 1)BDBD(2 2)黄赤)黄赤 太阳直太阳直 射点射点 (3 3)B A A C B DB A A C B D 二、冬夏季气压中心二、冬夏季气压中心-地表不地表不 是均匀的(海陆相间分布)是均匀的(海陆相间分布) 1 1海陆的热力差异海陆的热力差异 陆地、海洋比热不同,导致海陆气压不同:陆地、海洋比热不同,导致海陆气压不同: 下垫面下垫面 比热比热 季节季节 气温变化气温变化 特点特点 气压气压 陆地陆地 比热大比热大 夏季夏季升温快,升温快, 气温高气温高 气压低气压低 冬季冬季降温快,降温快, 气温低气温低 气压高气压高 海洋海洋 比热小比热小 夏季夏季升温慢,升温慢, 气温低气温低 气压高气压高 冬季冬季降温慢,降温慢, 气温高气温高 气压低气压低 2.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 3.结结果:海陆分布下气压带、风带特点: (1)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 占优势 (2)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 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4.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 (1)副热带高压概况 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它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 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 系统。 (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对我国天气、气候有重要响 时间副高位置雨带位置 春末15-20N华南 夏初20N长江中下游地区直到日本南部 7-8月25-30N华北、东北 9月南退北方雨季结束 (3)雨带异常和降水、旱涝灾害:持续偏南:南涝北旱 例题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C三个字母所处的气压带应为 _,如果此 时该气压带被切断,使其成为块状气压中心保留在海洋上,其气压中心之 一留在E岛附近,另一气压中心被称为_。(以下各题均 在这一假设条件之下) (2)下面四幅等压线图中,最能正确反映此时B点所在大陆气压中心的是:( ) (3)此时北京日出于_(方向),日落于_(方向);此时北京的昼夜 长短情况为_。半年后,北京日出于_(方向),日落于 _(方向)。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此时开普敦港温和多雨 我国塔里木河正值水量最大的季节 我国北方地区常出现沙尘暴天气 罗马此时温和多雨 【解析】从海陆轮廓和经纬度图可知这是北极附 近地区,A、B、C处在北纬60o 附近,当副极地低 气压带被割裂成块状时北半球正处于冬季,陆地 形成高气压中心,北印度洋海区为逆时针洋流。 【答案】(1)副极地低气压带 阿留申低压 (2)A (3)东南 西南 昼短夜长 东北 西北。(4) 三、季风环流三、季风环流 1、季风的概念 风向随季节改变而有明显变化的现象称为季风。 2、季风的形成 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东亚居于两者之间,海 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它任何地区都要显著。所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 起的季风,在东亚最为典型,范围大致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 (2)南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冬季,赤道低压带移到赤道以南,盘据在亚洲大陆上的高压影响到南亚,高压南部盛行东 北风,这就是南亚的冬季风;冬季风因远离源地,因而势力较弱。 夏季,赤道低压带北移,并与亚洲大陆上的印度低压连成一体,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 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变为西南风吹向南亚,这就是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在南亚 ,夏季风的势力强于冬季风。 (3)澳大利亚北部: 1月(夏季)西北季风(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偏转而成),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7月 (冬季)东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陆地吹向海洋,降水较少。(热带草原气候) 3.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 东亚 季风南亚季风 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 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 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 内部) 印度洋 成因海 陆 热 力 差 异海陆热 力差异+气压带 、风带 季节移动 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温暖干燥高温高湿 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4.季风对气候和经济的影响 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的 生长,而亚洲是各大洲中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其他大洲也 有季风气候,只是没有亚洲典型),亚洲是世界上水稻种 植最为集中的,所以水稻被称为“亚洲的粮食”。但夏季降 水过分集中也易造成水涝灾害。对我国的影响我国广大地 区盛行季风气候,因此,夏季从太平洋带来的暖湿气流使 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形成了森林,草原景观。农业生 产也生机勃勃,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 另外,降水的大小和雨期的长短也存在差异,存在着东南 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因而 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 响 例题:读图例题:读图6 61616,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1 1)东亚夏季风来自)东亚夏季风来自 南亚夏季风来自南亚夏季风来自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是南亚夏季风的成因是 (2 2)C C处夏季既能受到处夏季既能受到 季风影响,也能受到季风影响,也能受到 季风影响,形成季风影响,形成 气候;气候;D D处属处属 气候,夏季仅能受到气候,夏季仅能受到 季风的影响,形成季风的影响,形成 季。季。 【解析】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东亚季风与 南亚季风的区别,进而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比较判断能力等。此题的关键是搞清东亚和南 亚在夏季的气流运动情况,准确判断出C、D处的 地理位置,然后分析出风向及所属气候类型。 【答案】(1)太平洋 印度洋 夏季,赤道低气 压带北移到北半球,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 受印度低压的吸引,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 右偏转而形成的。 (2)东南 西南 热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东南 雨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 的影响的影响 1.1.受单一气压带和风带受单一气压带和风带 的影响:热带雨林气的影响:热带雨林气 候,热带沙漠气候,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2.2.两个气压带和风带交两个气压带和风带交 替控制的:热带草原替控制的:热带草原 气候,地中海气候气候,地中海气候 3.3.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 (2 2)分布模式图)分布模式图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 1.图是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说法: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 C是冷性气流 D盛行西南风 答案: 1.A 【解析】因为该图是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且有两支气流相遇,气流爬升在上。根 据基础知识,60附近中纬西风与极地东风相遇,中纬西风暖而轻,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 东风上,由此可见气流是中纬西风,气流是极地东风。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读“亚欧大陆1月等温线分布略图”,完成23题。 2关于大陆东西两岸等温线分布的特点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影响,西岸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B东岸等温线分布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西岸等温线分布主要受西风和洋流 的影响 C东岸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西岸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D东岸主要受海洋气团影响,西岸主要受大陆气团影响 3比较A、B、C、D的降水量,能反映全球降水一般规律的是( )。 AA地、C地 BB地、D地 CB地、C地 DA地、D地 4.当气压分布如图所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处是大西洋,此时受低压控制 B1月份时,北半球海陆气压分布呈图中所示 C此时A处吹东北风,C处吹西北风 D图中海陆之间的气压差异是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造成的 5. 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有( ) 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 ABCD 6.当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下列哪些现象发生( ) 北半球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亚洲东部盛行西北风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成低压 区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A.B.C.D. 7.如图四幅风带图中,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 8. 中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不同B.大气环流不同 C.下垫面不同D.人类活动差异 右图反映的是某月30N附近气压分布状况,回答910题。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