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性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ppt_第1页
购买性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ppt_第2页
购买性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ppt_第3页
购买性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ppt_第4页
购买性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购买性支出 社会消费性支出 l l 教学目的:了解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教学目的:了解社会消费性支出的 基本理论与知识。基本理论与知识。 l l 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消费性支出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消费性支出 的性质和资金来源。的性质和资金来源。 l l 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 l l 第二节第二节 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 l l 第三节第三节 科、教、文、卫事业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 第一节 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 质 l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购买商品与服务的支出 。 l所购买的商品:包括消费品和投资品。 l购买性支出分类:社会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 出。 l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指国家购买进行日常政务 活动所需的商品和服务(消费品)的支出。 l投资性支出:是指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 服务(投资品)的支出。 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属性 1.社会消费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均属于购买性支 出。二者既联系又相区别。 l共同点:它们都是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所必 需的。 l不同点:属性不同。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 它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 购买性支出是生产性支出,它的使用可形 成固定资产,可创造社会财富。 l注意点:与投资性支出的区别; 与个人消费的区别 2 .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本质: 强社会 性。满足的是纯社会共同需要,是 社会性的,这是财政存在的主要依 据。 主要包括:行政管理费、国防 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等。 3.社会性消费支出的特点:强外部性 。它所提供的服务就可为全体公民 共同享受,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 4.发展趋势: l社会消费性支出在绝对规模上呈现一种扩张的 趋势,相对规模在一定时期也呈扩张趋势,达 到一定规模,则相对停滞。 l原因:社会消费支出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 社会职能的保证 。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政府必须保证各 项社会事业的相应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 。 因此,满足社会消费性支出而进行的资金 筹措,在财政上要优先安排,这是财政工作的 基本职责。 二、社会消费性支出项目 主要包括:行政管理费、国防费、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工交商农等 部门的事业费。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 经济的干预逐渐强化,也产生了一些新 的政府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相应地 社会消费性支出项目不断增加,规模不 断扩大。 第二节 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 l一、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性质 l二、行政管理费 l三、国防费 一、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性质 l1.属性:服务于国家的核心职能,是 财政的核心支出,满足纯社会公共 需要。 l2.原因:国家的基本职能对内管 理国家,对外巩固国防。国家一经 建立,就必须设立行政管理、公安 司法、经济管理等各类行政机构。 从而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是国家的 两项基本支出。 3.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对经济的影响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l从直接消费社会财富角度来看,这两类费用纯属社 会财富的“虚耗”,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是一种非生 产性活动支出,那么,其支出就越少越好; l从社会财富生产的社会条件来看,国防保护了 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安全;行政维持了秩序,这两 类活动的费用支出又是必要的,不是一种“虚耗”; l从社会经济的循环来看,生产是产品的创造; 消费是生产的实现,生产和消费存在着相互依存 的关系,增加消费具有促进生产的作用。这两类活动 的费用支出是全社会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 l 因此,当社会消费不足时,增加行政管理费和国 防费,具有增加消费并促进生产的作用;当社会消费 低于社会供给时(供给不足)增加行政管理费和国防 费,则具有通货膨胀的效应。 二、行政管理费 l1.概念: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 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 l2.构成:按职能分:行政支出、公安支出、 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 按费用要素分:行政管理费(包括人 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国防费。 l3.特点: 第一,提供的是纯公共商品 第二,消费性 第三,低收入弹性 第四,连续性 人数定额标准 日常公用经费 人数定额标准 基本工资、津贴、奖金 、社会保障缴费、离休 费、退休费、退职费、 抚恤和生活补助费、医 疗费、住房补贴、助学 金等 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 、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 费、招待费、劳务费、租赁费、物 业管理费、维修费、专用材料费、 办公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 、其他 人员经费 4.影响行政管理费支出的因素 l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性因素 l财政收支规模 l政府职能范围 体制性因素 l政府机构设置 l本身的使用效率 管理性因素 l注:行政管理费支出与经济性、体 制性因素呈正相关;与管理性因素 呈负相关。 背景资料:机构改革与我国的行政支出改革 官民比例 1:2299 1:50 汉 朝 唐 朝 明 朝 1:911 清 朝 1:294 建国 初期 1978年 1:30 1997年 1:7934 1:3927 5.行政管理费支出的管理方式 l第一,全额经费包 干,结余留用。 l第二,部分经费包 干,结余留用。 l第三,总额控制, 结余上缴。 6.行政管理费支出规模变化规律 l适度规模:在一般情况下,行政管理费 的弹性系数(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率/财 政支出增长率)理应维持在01之间。 l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实践来看,随着社 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活动的日趋复 杂,“公共事务”也日益增多,由此带来的 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绝对数)是增长 的,但它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却应是下降趋势。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结构表 年份 行政管理 总总支出 行政 管理费费 公检检法 经费经费 武警部队队 经费经费 对对外 援助 数额额 (亿亿元) 数额额 (亿亿元) 比重 (%) 数额额 (亿亿元) 比重 (%) 数额额 (亿亿元) 比重 (%) 数额额 (亿亿元 ) 比重 (%) 1995940.0538.357.3298.831.873.97.929.03.1 19961125.0622.255.3382.734.087.97.832.22.9 19971293.6703.754.4433.433.5120.99.335.52.7 19981455.9725.549.8554.038.1139.29.637.22.6 19991668.8822.949.3648.338.8158.49.539.22.3 20001974.19965.548.9760.538.5202.210.245.92.3 20012396.61212.550.6916.238.2220.79.247.12.0 20044407.72417.054.81548.135.1287.16.560.71.4 表4-1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结构表 行政管理费增(减)变化及其占财政支 出和GDP的比重 项项目 年份 行政管理 费费增速 财财政支出 增速 行政管理费费占 财财政支出比重 行政管理费费 占GDP的比重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13.3 16.7 4.3 15.8 19.6 19.3 9.3 16.7 15.0 17.2 22.9 35.6 15.7 18.1 19.1 33.0 4.1 17.8 9.2 17.8 16.3 16.3 16.9 22.1 22.5 19.0 15.7 11.8 15.6 19.1 4.4 5.4 6.5 9.8 12.8 13.1 12.3 12.3 11.6 11.3 6.4 13.5 13.9 14.3 14.3 8.3 1.48 1.46 1.63 1.49 1.53 1.53 1.69 1.86 2.00 1.26 表4-2 行政管理费增(减)变化及其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 图图4-1:各国行政支出占财财政总总支出比重趋势趋势 图图 若干国家1995年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 印 度 韩韩 国 泰 国 荷 兰兰 美 国 英 国 澳 大 利 亚亚 行政管理 支 出占财财政 总总 支出的比 重 ( ) 7.2 4.6 3 10.6 3 10.2 5 9.2 7.1 0 9.0 4 表4-3 若干国家1995年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 三.国防费 l1.概念:国防费支出是为满 足全体社会成员安全需要的 军费支出。 l2.构成:国防费、预备役经 费、民兵建设费、国防科研 事业费和防空经费等。 l3.特点:具有纯公共商品属 性和纯消费性。其区别主要 表现在两个方面: 需求的外生性与供给的内生 性 资本密集型 4.影响国防费支出的因素 l政治因素: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 l经济因素 l经费使用效率 l兵员制度 l物价水平、技术水平和地域因素 5.国防费支出的控制:包括宏观控制和微 观控制 宏观控制是指预算控制,即控制国防预算 的总体规模。 微观控制是指国防支出的经费管理。 6.我国国防政策、目标与任务 l政策: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l目标和任务:巩固国防、防备和抵御侵略 ;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制止武 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维护世界和平, 反对侵略扩张。 7.国防费支出的变化趋势: 一国国防费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而增 加,受国际局势的变化会出现较大的波动 。 8.国防费国际比较 背景资料:美国的国防预算是如 何制定出台的? 首先由国防部确定预算要求,然后由管 理和预算署审查国防部要求并得到总统的 认可。每年年初国会开始举行会议前,总 统将国防预算申请提交国会。国会在每年 9月30日以前审查预算申请,并通过相关 法案。 我国国防支出及增长趋势 项项目 年份 国防支 出增速 国防支出占财财 政支出的比重 国防支出占 GDP的比重 197812.615.04.60 19856.09.62.12 199015.49.41.56 199515.69.31.04 200012.27.61.22 200119.47.61.32 200218.47.71.42 2003 11.77.71.40 200415.37.71.38 200512.57.31.36 表44 国防支出增速及其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 近年我国国防费构成 项项目 年份 人员员生活 费费() 活动维动维 持 费费() 装备费备费 () 合计计 (亿亿元) 200033.534.232.31207.54 200132.033.734.31442.04 200231.934.333.81694.44 表4-5 近年我国国防费构成 图4-2 2005年部分国家国防费比较 (单位:亿元) 2005年部分国家国防费占GDP的比重 第三节 科教文卫事业支出 l一、科、教、文、卫事业支出的经济属性 l二、教育支出 l三、科学研究费支出 l四、卫生支出 一、科教文卫支出的经济性质 1.含义:是指政府为满足劳动力再生产和劳动能 力提高的需求以及精神文化消费需求而安排的 用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方面的支 出。 2.性质: l 依据边际效用价值论,科教文卫支出属于 生产性支出。 一种活动如果能给消费者带来某种满足即 有效用,那么就是有价值的,其价值量的大小 由其边际效用来决定。科教文卫活动显然可以 给消费者带来某种满足,所以,科教文卫支出 是一种生产性支出。 依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科教文卫支 出属于非生产性支出(所谓生产性支出是指创 造价值的支出)。 按照劳动价值论,一种活动是不是创造价 值,关键是看其活动的结果是不是创造了物质 产品,因为,只有物质产品可以凝结劳动,从 而只有物质产品才是有价值的。文科卫支出的 结果,提供的是一种服务,不具有物质形态, 故是没有价值的,属于非生产性劳动。而且在 从事这些非生产性劳动的过程中,劳动者还须 消耗物质财富,与此相对应,用于文科卫支出 是一种非生产性支出。 科教文卫性质的判定:多角度考察 l从静态、相对角度看:属于非生产性范畴。 它只是说,这些支出不能对当年的物质财富的 生产作出直接的贡献。 l从动态、绝对角度看:属于生产性支出。 因 为这些事业的发展将不断提高劳动者、劳动工 具和劳动对象的素质并改善三者的结合方式, 进而提高生产力水平,尤其是当今社会已进入 知识经济时代,他们对物质财富生产的贡献将 越来越大。 l从现实角度看:应计入非生产性支出一类, 并占有一个适当的比例。因为它们在现代社会 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各国政府 无不投入大量资金,而且支出规模越来越大。 l3. 科教文卫支出的资金来源 由于科教文卫生事业的重要性,决定了在进行资 源配置时,必须把相当数量的经济资源用于这些事业 的发展,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那么,这笔资金应由谁来出,是政府?还是市场 ?还是政府和市场进行分工?显然,讨论这类问题, 需要以公共物品理论为依据。 按照公共物品理论: 如果一种物品是纯公共物品,应由财政出资; 如果是纯私人物品,由市场(即由私人)出资; 如果是混合物品,一般由政府与市场共同出资。 可见,应根据它们所满足的是哪一个层次的需要来定。 公共物品混合物品 科学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 教 育普及教育提高教育 文化娱乐大众宣传个人娱乐 卫生保健卫生防疫疾病治疗 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企业单位 生产对象公共物品混合物品私人物品 生产目的非营利性非营利性营利性 资金来源财政财政+市场市场 二、教育支出 l1.教育支出的经济性质 教育发达程度及投入水平是衡量一个 国家(民族)的民族素质、文明程度的主要标 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一 种混合产品。但是,教育是分为初级、中级、 高级几个层次,而多数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发展 程度,通过宪法对初级教育规定若干年的义务 教育。 义务教育是指保证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 ,既是每个公民的一种权利,又是每个公民的 一种义务,带有强制性,故义务教育是一种纯 公共产品。 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则具 有两面性: 一方面,高层次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质的教育 ,可以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从而促进社会经济 的发展,因而也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 另一方面,就是受教育者,可以从高层次教 育中获得更多、更高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谋取 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基础(一份较好的职业, 较高的收入,较多的晋升机会等),即个人从中 得到的利益是内在化和私人化的,并且一个人接 受了高级教育,就会减少另外一些人接受高级教 育的机会。因此,属于混合产品。 由此可见,教育尤其是高层次教育,既可以 向受教育者收费,又可以由私人承办。 2.教育的特点 l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科技进 步又是来源于教育。 l 避免因收入差距而形成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如果教 育服务主要由私人部门提供,学费必然高,低收入家庭的子 女既使天资聪颖也会被拒之门外。若由政府提供,就可以为 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 ,并避免流失优秀的人才资源。 l 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发达和不完善。对于家庭来说,教 育支出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如果低收入家庭暂时无力支付 学费,理应可以向金融部门申请贷款。 问题是人力资本市场是一种不完全的资本市场,金融部 门与借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人力资本投资究竟有无回报 或者回报率有多高,事先是难以确定的,因此,金融部门不 愿意轻易发放贷款,由政府主办教育并为教育贷款提供贷款 担保,则有助于弥补教育资本市场的不足。 3.我国教育经费规模及其来源结构 教育经费来源构成的基本特征:仍以政府 投入为主。已经基本形成政府投入、社会团体和 公民个人办学、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收取学费 和杂费及其他经费等多种形式。 教育经费规模:虽然近年来得到大幅的增 长,但同世界发达国家和某些发展中国家比较, 仍然存在差距教育经费规模偏低和教育经费 级次结构失调。造成了教育经费的效率和效益长 期低下。 我国政府教育投入情况 199520002001200220032004 全部教育经费经费 占GDP 的比重(%) 国家财财政性教育经经 费费占GDP的比重() 其中:预预算内教育经经 费费比上年增长长() 预预算内教育经费经费 占 财财政支出的比重() 3.1 2.3 20.2 15.1 3.8 2.6 12.0 16.3 4.2 2.8 23.8 13.7 4.6 2.9 20.6 14.1 4.6 2.8 10.9 14.0 4.5 2.8 16.6 14.1 表4-7 我国政府教育投入情况 我国教育投入总规模及各种来源的比重 13.6518.591.304.8055.6161.667242.62004 14.0618.061.684.1755.6362.036208.32003 13.9816.842.323.1556.8363.715480.02002 12.8116.082.442.7655.6865.924637.72001 5.6212.886.741.1953.6373.572531.71997 5.0811.548.331.16 53.5773.89 2262.31996 其他 () 学费费和 杂费杂费 () 社会捐 资资和集 资办资办 学 () 社会团团体 和公民个 人办办学 () 预预算内 教育经经 费费() 国家财财政 性教育经经 费费() 合计计 (亿亿元) 年份 表4-8 我国教育投入总规模及各种来源的比重 世界各类型国家(1995年)和中国教育 人均教育经费对比 1:2.6:21.6 1:2.0:17.1 1:1.6:10.0 中国:全部教育经费经费 1996年 2001年 2004年 1:2.7:3.0 1:2.7:12.8 1:1.2 :2.9 1:1.5 :2.2 世界平均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 初级级:中级级:高级级国家类类型 表4-9 以小学生人均经费为1 三、科学研究费支出 l 1.科学技术是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 l 2.科学研究是为社会共同需要的,但由于一 部分科学研究的成本与运用科研成果所获得的利 益不易通过市场交换实现。所以,用于那些外部 效应较强的科学研究活动主要是基础科学的经费 应由政府承担,而那些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来充分 弥补成本的科学研究主要是应用性研究,则可由 微观主体来承担。 l 3.我国科学研究投入虽有较快的增长,但与 发达国家的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比某些科技 进步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也有差距。 财政用于科学研究支出 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 科学研究 支出 (亿亿元) 占财财政支 出比重( ) 占GDP比 重() 348.6 4.39 0.51 408.9 4.43 0.55 438.6 4.06 0.56 543.9 4.12 0.66 575.6 3.62 0.64 703.3 3.72 0.73 816.2 3.70 0.75 表4-10 财政用于科学研究支出 2000年部分国家R&D投入比较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美国日本德国英国俄罗斯中国 0 0.5 1 1.5 2 2.5 3 3.5 R&D占GDP 图4-3 2000年部分国家R&D投入比较(亿美元,) 1987-1998年间部分国家科技人员人均R&D比较 图4-4 1987-1998年间部分国家科技人员人均R&D比较(美元) 四、卫生支出 l 1.卫生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等所消耗 的费用支出。 l 2.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理论依据: 潜在的理论依据: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 物品,具有正外部性。而卫生领域中的市场提供存在着很多的 缺陷,最典型的事例是公共卫生,包括安全饮用水、传染病与 寄生虫病的防范、卫生防疫、卫生信息等。 最直接的理论依据:减少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