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研究论.doc_第1页
牡丹江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研究论.doc_第2页
牡丹江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研究论.doc_第3页
牡丹江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研究论.doc_第4页
牡丹江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研究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牡丹江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研究摘 要中国加入WTO后,推动了中国旅游业跳跃式的发展,而作为黑龙江东南部的边贸城市牡丹江市,其旅游业在最近几年内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跟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密不可分的。牡丹江市景色天成,是一个风光秀丽的旅游城市。目前,已开发利用的主要风景名胜古迹及人文景点有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自然保护区、牡丹峰滑雪场、八女投江纪念雕像、横道河子东北虎饲养场、威虎山猛虎观赏园、莲花湖等30余处,其中距牡丹江市区110公里的镜泊湖,是中国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牡丹江资源富集,景色天成,是中国-北疆的“人间天堂”,今天,当牡丹江尽展其瑰丽的山水、旖旎的风光、富饶的宝藏时,怎样保护现有的资源,并且开发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这里我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关键词:牡丹江旅游业、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AbstractAfter China joins WTO, impelled the Chinese tourism caper -like development, but took southeast Heilongjiangs border trade city Mudanjiang, its tourism also obtained the very good development in the recent several years, this related policy inseparable which appears with the governmentThe Mudanjiang scenery day becomes, is scenery beautiful traveling city,At present, has developed the use the main scenery scenic spot and historic resort and the humanities scenic spot has crater country forest park,Peony peak country forest park and national nature protection area,Peony peak ski field,Eight female throws river commemoration statue,By-way river sub-Manchurian tiger feed farm,The Mt. Weihu brave fighter watches garden,Lotus flower lake and so on 30,Its medium-range Mudanjiang urban district 110 kilometer Chingpo lake, is the Chinese biggest volcano lava imprisoned lake, the provincial level travels resort area.The Mudanjiang resources concentrate, the scenery day becomes, its heaven on earth in north of China, Today, when Mudanjiang unfolds its magnificent scenery, Fluttering flags scenery, Bountiful buried treasure, How protects the existing resources, and develop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strategy, puts forward some individual proposals in here me.Key word:Mudanjiang tourism, Tourist resources,Sustainable development目 录摘要Abstract致谢一、牡丹江市情 牡丹江市概况1、 区位牡丹江市位于中国东北边疆,黑龙江省东南部,西起东经1280236,东至东经1311818,南起北纬432448,北至北纬455906。南部与吉林省的珲春、汪清、敦化接壤,西部和北部靠本省的五常、尚志、方正、延寿、依兰、桦南、勃利、鸡西、鸡东,东与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区相邻。边境线长207公里,其中陆路174公里,水路73公里。全市总面积40583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8.9%,为黑龙江省第三大城市。除市区外,全市辖宁安、海林、林口、穆棱、东宁、绥芬河4市2县。牡丹江处在吉祥、档壁镇、绥芬河、东宁、珲春5个边境口岸的扇轴上。 2、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牡丹江市地处山区,市域内地貌包括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5大类型。牡丹江市属中纬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炎热短促,秋季降温迅速,春季升温快。夏季雨量适中,冬季降雪丰富,特别是海林张广才岭一带雪量充沛。 全市水资源丰富,牡丹江、穆棱河、绥芬河三个水系共有大小河流6677条,湖泡823处。已建成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26座。境内河流、湖泊、涧溪、瀑布水质较好。镜泊湖为国内著名的火山堰塞湖之一,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莲花湖湖面广阔,大于镜泊湖,具有巨大旅游开发潜力;海浪河水势时缓时急,适于开展大众水上漂流活动。 牡丹江市境内山地森林覆被率为68%,林木种类繁多,既有华北植物区系,又有兴安植物区系,大面积的、未受人类过度扰动的原始森林有“天然植物基因库”之称。火山口、牡丹峰、威虎山、三道关、绥芬河、雪乡等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山林林相变化多样。野生动物包括陆生和水生两大类。牡丹江市域内山林中栖息有野生动物18科53种。牡丹江市域内水资源丰富,在江河湖泊和溪流中生长有淡水鱼类16科89种。3、人文环境城市历史 早在旧石器时代,牡丹峰山区便有人类活动。公元755年,“渤海郡王”大祚荣建渤海镇上京龙泉府,成为牡丹江历史上第一个最大的行政建制所在地,是当时亚洲仅次于西安的大都市。1937年建牡丹江市。1945年牡丹江市解放。至“九五”期末,牡丹江市已成为黑龙江省东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外开放的前沿城市,全省第二大旅游中心城市。 民族民俗 牡丹江市总人口260余万,占黑龙江省总人口的7%左右。除汉族外,共有26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1%。少数民族中朝鲜族和满族占多数。全市6个朝鲜民族自治乡、142个自然村主要分布在宁安、海林两市。牡丹江地区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宁安市有1个满族自治乡和1个满族自然村。4、社会经济 牡丹江市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化工工业产值居整个工业部门之首,其次为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森工、纺织、建材、造纸和电力等。牡丹江市的林牧副渔等多种经营具有特色,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种植作物有大豆、玉米、水稻、小麦、甜菜和烟草。响水大米和兰岗西瓜享有盛名。近年来寒地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牡丹江市黑龙江省东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哈绥铁路和301国道自西向东贯穿海林、牡丹江市区、穆棱、东宁绥芬河5个市县;牡佳、牡图铁路及鹤大公路自北向南贯穿林口、海林、牡丹江市区、宁安4个县市。截止2002年,牡丹江国际机场已开通国内航线6条,国际航线1条。 牡丹江市旅游业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九五”期间,牡丹江市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大幅度增长,旅游创汇和旅游创收显著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不断提高。 总体表现为:旅游管理体制日趋完善,旅游业主要指标大幅度增长,旅游产业规模迅速壮大,旅游产品结构不断完善,旅游市场营销效果显著,企业行为逐渐规范。“中国雪城”建设已经全面启动。二、牡丹江市旅游业发展条件分析 牡丹江市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优势1、发展机遇 产业定位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被重新定位,作为经济产业被列入国家产业体系,被确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认识层面、政策层面、发展取向、资金投入等层面上均将产生巨大影响。牡丹江市旅游业的大发展拥有了良好氛围。 结构调整 在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是今后一个时期调整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国家在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中,从消费的角度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电信、旅游、文化、娱乐、保健、体育等服务性消费。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旅游发展的宏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将会提高;上游产业的质量提高,将推动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服务业的发展;各地重视旅游的力度会近一步加大;海内外各方面投入旅游的积极性会进一步加强。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旅游业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产物和促进对外开放的催化剂,而中国改革开放的每一次深入都推动了旅游业跳跃式发展。中国加入WTO,有利于优化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有利于建立更加符合国际规则的运行机制;有利于增加国际客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国旅行社将通过合资或独资方式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将直接带来入境客源的增长;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机会的增多,也为发展商务旅游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 世界旅游业持续发展 至2020年,世界旅游业仍将持续发展,对我国实现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国际旅游市场总量不断扩大,发展速度持续加快,洲际旅游所占份额增加,为我国吸引远程旅游者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国内旅游客源市场需求迅速增长? 旅游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伴随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国民消费观念的变化,社会福利事业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供给能力的提高,使中国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迅速发育,旅游需求快速增长,旅游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为牡丹江市大力发展国内旅游提供了大好机遇。牡丹江市旅游业发展正面临新基础、新环境、新产业、新需求、新供给和新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2、优势条件 产业政策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发展,将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点产业重点培育。总体战略是:以新机制开发资源,以新思路开发市场,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素质,形成产业优势,以优势产业迅猛发展拉动相关产业的增长,增加就业,刺激内需,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全市各级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引导,以及相应优惠政策的出台,为发展旅游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形成了“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的旅游开发态势。 旅游业发展基础牡丹江市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近年来,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财政收入逐年增加,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旅游业的“大投入、大产出”积攒了后劲,奠定了发展基础。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旅行社、购物设施、住宿设施、餐饮设施、文化娱乐设施、道路交通能力等基础条件逐年改善,质量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较好的旅游发展大环境。 资源赋存旅游资源种类丰富牡丹江市域内旅游资源赋存丰富,自然、历史人文和社会旅游资源相互衬托,资源开发价值很高,为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拼装组合奠定了基础。旅游资源品味高牡丹江市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的价值毋庸置疑。镜泊湖与吊水楼瀑布、火山地貌、绥芬河与东宁口岸、“林海雪原”和“八女英烈”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冰雪旅游资源、莲花湖、海浪河、古渤海国、口岸风光、“划归林”等具有区域垄断性,成为专项旅游产品与旅游精品设计的良好依托。旅游资源结构合理合理的类别结构牡丹江市的自然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相互衬托,形成了“湖、林、雪、边、俗”强大的综合景观优势,便于旅游产品的组合。自然旅游资源:地貌、水体、动植物、气候相互烘衬。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渤海国文化、宁古塔文化(流人文化)满族文化、朝鲜族文化、“中东铁路”、抗战史、林海雪原剿匪。社会旅游资源:牡丹江市城乡居民的生存环境及其生活质量、发展中的现代化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创建中的“中国雪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边城风貌。合理的空间结构牡丹江市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牡丹江市区、宁安市、海林市、绥芬河市、东宁县,在空间结构上构成了“湖、林、雪、边、俗”相互依托的合理格局,便于观光与度假型旅游产品的拼装组合和最佳线路设计;林口县和穆棱市拥有丰富的旅游商品开发原材料,具有巨大的旅游商品开发潜力。牡丹江市域内的旅游资源客观上形成了合理的空间格局。合理的季节结构牡丹江市属中纬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和短促,秋季降温迅速,春季升温快。全年:历史文化观光,城市旅游,边境旅游、出境旅游、山地生态旅游观光与度假、高科技设施农业观光。夏季适于避暑度假、山、水、林、兽观赏。冬季适于开展冰雪旅游。 区位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以牡丹江市为轴心,与珲春、绥芬河、东宁、当壁镇、吉祥等沿边开放口岸通过201、301国道和滨绥、图佳铁路形成扇形格局,对牡丹江市对外开放、发展对俄旅游及俄朝日跨国游提供了有利条件。从旅游区域关系看,牡丹江市处于哈尔滨、长白山、图们江和俄罗斯滨海边区四大旅游区的中心,具有五点居中的区位,在大东北亚旅游圈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在黑龙江省旅游开发建设总体布局中,牡丹江市与省会城市哈尔滨构成两大辐射中心,借助301国道,客观上形成了相互依托的合理格局,对全省的旅游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交通对外交通牡丹江机场是东北三省大型国际空港之一,已开通6条国内航线和1条至海参崴的国际航线。市域内3条铁路、5列旅游列车直达牡丹江。201、301国道在市区交汇。至俄罗斯乌苏里斯克跨国客货航线已全面开通。为客源的引入和国内游客出境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区域内交通“九五”期间,牡丹江市公路总里程达到5800公里,全市初步形成了以201、301国道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为支线,连接“六城”、辐射主要乡镇、沟通“两湖”、“两岸”和经济富线、旅游热线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为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牡丹江市区及其他6个县(市)市城市道路路况良好,市内交通顺畅。全市客运线路达到近450条,形成了长途客车、市内公交车、专线车、出租车互补的格局,为旅游集散地的形成和城市旅游提供了较好的交通环境。 知名度镜泊湖与吊水楼瀑布、牡丹江、世界上最大的雪堡、“中国雪乡”、绥芬河口岸、“林海雪原”和“八女英烈”等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为“借势炒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社会旅游认知度近年来,全市上下对旅游业可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有了充分认知,社会各阶层对发展旅游业具有普遍的积极性,为旅游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1、牡丹江市旅游业起步较早,但长期以来对俄罗斯、韩国以及港澳台地区局部市场依赖过强,受外界不确定因素影响很大。距京、津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基础雄厚、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和地区较远,导致客源引入方面存在一定难度。牡丹江地处一隅,从国内旅游经济区的总体格局上看,客源截留严重;难以形成跨区域的大环线。2、牡丹江市周边2小时汽车路程内的近距离城市和地区大多为发展中城市和地区,经济实力相对较弱,该地区居民旅游消费能力较低。导致近期近程市场疲软。3、受当地气候影响较大。旅游淡、旺季差异大,景区、景点经营期过短,资源大量闲置,综合效益不高。4、区内各旅游接待地之间距离较大,各主要景点间距大多超过50公里,连接各景点的道路建设需要巨额资金。5、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俄罗斯市场存在相当大的不稳定性。97版个人因私护照的全面启用,又使牡丹江市原有的优势丧失,加大了出境游市场的开发难度。6、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厂矿企业,特别是国营企业员工尚未享受带薪休假,出游的可能集中在“四个大周期和54个小周期”,远程旅游者出游受到限制。7、旅游资源优势未能转化成为旅游产品优势,市场促销乏力,旅游目的地形象尚未确立。8、部分县(市)的旅游开发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随意性与破坏性,旅游开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缺乏后劲。9、全市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部分县(市)在旅游“六大要素”综合服务方面的与国内、国际旅游惯例存在较大差距。10、部分县(市)的旅游人力资源匮乏,旅游管理与服务方面的专门人才缺项较大。11、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责、权、利不明,部分景区(点)政出多门,管理混乱,造成经济效益低下,资源破坏严重。,旅游客源竞争分析让我们先将眼光看向辽宁省沈阳市,这个东北三省中位置最为靠南的城市,一直对黑龙江省的冰雪资源虎视眈眈,铸剑8年,终于,2005中国沈阳国际冰雪节将在“八旗冰嬉”的表演中,在棋盘山旅游开发区拉开大幕。作为一个在不温不火的状态中办了7届的旅游项目,这次冰雪节在开幕之前却表现出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豪气从2004年12月23日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到冰雪节项目介绍中“将2005中国沈阳国际冰雪节办成冰雪世界的迪士尼”的惊人之语,沈阳大有把这届冰雪节打造成“世界顶级娱乐品牌”的决心。时下,冰雪旅游在哈尔滨市乃至全省开展得如火如荼。今年是黑龙江省实施振兴战略的重要一年。黑龙江省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大计,冰雪旅游作为黑龙江省特色产业之一,理应予以特别关注。地处黑龙江省之南的沈阳市,被认为在冰雪自然资源、冰雪文化、冰雪景观、人才各方面均逊色于黑龙江省,但近几年在冰雪旅游方面异军突起。此次来到黑龙江的家门口“叫阵”,引起很多有识之士的忧虑:冰雪旅游名城竞争日烈,黑龙江省冰雪产业何去何从?沈阳冰雪节已经连续举办八年,今年首次推出国际冰雪节。哈尔滨的冰雕已成海内外知名产品,沈阳则避开哈尔滨的冰雕优势,和日本札幌冰雪节委员会合作,借助札幌雪节的经验,打造国内一流雪雕产品。可见其独辟蹊径,用心良苦。 据其旅游策划专家宁湘炜介绍,他们很注重“体验经济”:在观赏雪雕的同时,游客可参与各种娱乐活动,包括雪爬犁、狗爬犁,还有赛车、雪山寻宝等,活动使游客真正融入冰雪。 同时,沈阳新春灯会、沈城庙会等冬季节庆活动纷纷国际化。据沈阳市旅游局有关人士预计,本届冰雪节游客将超过100万人次。 在沈阳市瞄准南客北往第一站时,长春市又半路杀出。中国长春冰雪旅游节自1998年创办以来,已由创办之初的单一滑雪发展成综合性节日。2004年,冰雪节接待国内外游客39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6亿元。 在本届长春冰雪节上,他们大打参与牌。预计参加净月潭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节的专业和业余选手将超过4000人,整个冬季滑雪期将有4至5万国内外滑雪爱好者前往。此外,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也不甘示弱。该市抓住雾凇这块独有王牌,在瓜分东北冰雪旅游蛋糕时的力度也不可小觑。据沈阳市旅游局黄伟介绍,这是沈阳市首次来黑推介自己的冰雪节。他说,辽黑两省在冰雪旅游上各有千秋:在冰雪自然资源上,黑龙江地处北方雪大冰坚,而辽宁省人工营造雪景氛围较浓,但室外气温较高,利于游客户外活动;在冰雪文化底蕴上,黑龙江似乎更占优势;在冰雪人才上,黑龙江的资源也颇为雄厚,但辽宁省也有专业人才。 面对有21年历史的哈尔滨冰雪节,沈方表示,其冰雪节自有特色:在棋盘山旅游开发区内,游客可将滑雪、冰上娱乐、观赏雪雕合而为一,不必频繁更换旅游区;而在哈尔滨市,看冰灯去兆麟公园,观雪堡去牡丹江,滑雪则要去二龙山或亚布力等不同滑雪场。 日前,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对东北发展冰雪经济进行了报道。通篇报道介绍了长春冰雪旅游节及其科学经营,只在最后提了黑龙江半句。省城一位资深记者说,一叶知秋,从中可以看出,在东北三省的冰雪产业大格局中,黑龙江省正面临被其他省份后来居上的威胁。那么怎样摆脱威胁,从新站在龙头的位置呢?就要保护原由资源的同时,开发新的旅游景点,项目,以及相关设施和出台相关新政策。 三、牡丹江市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1、自然旅游资源保护 水体主要保护对象:河、湖、水库、湿地等。镜泊湖、莲花湖为保护重点。主要保护措施编制水体综合整治规划,对主要河流、湖库实行统一规划和开发,妥善处理好旅游开发、水面养殖与水源库水质保护的关系,严禁河流两岸、湖泊周围的居民生活点和旅游住宿点直接向水中排放污水;河流上游要广泛种草植树,扩大植被面积,涵养水源,同时采取科技手段,实施保水、引水工程,严格控制水体沿岸修建破坏景观和谐的建筑物,重点进行绿化、美化。开展水上游乐、体育活动,要防止汽油、垃圾和生活污水污染。旅游度假设施只能在严格保护水质的前提下适度开发。近期,必须采取措施尽快解决镜泊湖的污染问题,使湖水从目前的五类水质恢复至二三类水质,最主要的措施是下决心拆除距离湖面过近、污水和垃圾处理措施不利的建筑,不管是谁,在水污染防治法面前人人平等。解决莲花湖湖头的污染,控制湖面的漂浮物污染。 山地主要保护对象:山峰、沟壑、岩石等。火山地貌为保护重点。主要保护措施严禁破坏山体环境的开发建设,修建公路、架设索道、建造房屋等要统一规划,精心设计,科学施工,要与周围山地环境相互协调。在旅游景区和游览道路的景观范围内,严禁开采山石、毁林垦荒等破坏植被和景观的活动,保持山体林木风貌的整体性和观赏性。对自然景区实行短期轮换封闭制度,使其得到休养生息,恢复其原有生态环境质量。山上的各类接待设施,应配备污水、粪便、垃圾等集中处理设施和器具,防止对环境特别是对山下环境的破坏。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特别保护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观赏视廊,划定适当的保护范围,保证游客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同时采用立牌、编写导游词、播放科教片等形式,向游客宣传介绍其科学价值,提高科普性。建议在景区内部道路建设时少用沥青和水泥,多做些渣石路,保护景区局部小环境。加大火山地貌的保护力度。宁安重点保护熔岩台地。 生物主要保护对象:森林及陆生、水生动植物。主要保护措施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坚决打击乱砍、滥捕乱杀、走私贩卖等违法活动。凡在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内开发旅游项目,必须编制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规划,在区内设置生态环境保护展示室、宣传栏,在导游词中增加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内容。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严格控制计划外采伐,积极营造薪炭林和开发沼气等能源,以解决当地农民用柴问题。加强森林防火、防病虫害等工作,森林公园内要有专职或兼职消防人员,配备消防器材、设施,如了望台、对讲机、灭火器等,对森林病虫害要加强观察、预测,采取适当措施及早控制和消除。建立各类珍稀植物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中心和植物园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繁育基地。对珍稀、濒危动物的考察旅游活动,要制定科学、周密的活动方案,经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批后进行,限定时间、地区和人数,并收取稀有资源保护费。严格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维护正常的生态系统。在野生动物的觅食和繁殖期,旅游活动要定时定量、定点定线。对野生鱼类资源的利用首先考虑到种群的繁衍,其次是动物的食物链问题,应保证野生鸟类,特别是候鸟有充足的食物,避免“人鸟争食”。对“滩头鱼”、“穿丁子”等野生鱼类的捕捞应定出限额,不得无限制滥捕。2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 文物古迹主要保护对象包括古代文化遗址、古代城垣、古代石刻、古代建筑、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古代墓葬、近现代文物和纪念地等。如址等。主要保护措施严格遵守“修旧如旧”的原则,同时保持原来的建筑形式、结构,保存原来的材料、工艺,尽量保持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划分绝对保护区、环境影响区、环境协调区等规划保护范围,在不同的区域只允许开展相应的活动和项目。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居民生活与文物古迹保护的关系,根据两者的重要程度和价值大小,确定相应的解决办法。一般情况下,应以文物古迹保护为重。工业、交通等建设工程项目应避让文物古迹,文物古迹周围的建筑物应逐步搬迁、拆除。加大古渤海国遗址的保护力度,编制专项规划。 地方民俗主要保护措施保护牡丹江地区满、朝鲜与汉民有机融合,质朴淳厚、豪爽大方的地方民风,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摔交、跳板、打秋千、太平鼓等活动,定期组织,引导游客参与,同时在继承的基础上,将民族特色食品,如:靠鱼片、渍辣菜、打糕等,精化、方便化,便于形成商品。3、旅游环境保护环境是旅游者进入旅游区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