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课件上课.ppt_第1页
《兰亭集序》课件上课.ppt_第2页
《兰亭集序》课件上课.ppt_第3页
《兰亭集序》课件上课.ppt_第4页
《兰亭集序》课件上课.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亭集序兰亭集序 王羲之王羲之 兰亭集序(神龙本 ) 唐人冯承素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1生平与书法艺术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 ,号澹斋。出生在山东琅琊,后 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 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 右军”、“王会稽”。王羲之是 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 “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 也很好,并称“二王”。 王羲之不仅全面精通古代各种书体,而且创 造出一种适应时代需要的新体,并构建了 一个完整的风格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 的影响。他的行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 ,赞为“飘如浮云,矫若惊龙”。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 、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 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 、行楷兰亭集序(被称作“天下第一 行书”)等。 二、背景材料 姨母帖 寒切贴寒切贴 快雪时晴贴 兰亭集序(局部) 二、背景材料 2关于王羲之的传说 v墨池:池水尽墨 (天台山拜师 ) v入木三分 v以书换鹅 v东床快(择)婿 传说“鹅池”两字出自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两 人的手笔。当年,王羲之在池边刚写完“鹅”字, 忽然听到“圣旨到”,便搁笔迎旨。一旁正在练字 的儿子王献之,趁父亲离开之际,提笔补上了“池 ”字,一碑两字,父子合璧,成了千古佳话。 鹅池的左旁,是 一座式样别致的三角 形石质碑亭。碑上镌 刻“鹅池”两字,气 势磅震荡礡。 王羲之听说山阴有一位道士养了十几只好鹅 ,就特地跑到道观去欣赏,并且不惜重金,希望 道士把鹅卖给他。 但是无论王羲之如何请求,道士就是不肯。 后来道士说:“若你帮我写一部道德经,我 就把鹅送给你。” 王羲之听了,非常高兴,说:“这有什么困 难,你为何不早说?”立刻进道观写字,完成后 才欢欢喜喜地赶着这群鹅回家。 (3)以书换鹅 王羲之以书换鹅图 背景介绍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 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 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 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 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 ,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 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 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 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 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文体知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 ,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 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 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 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 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 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 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序(前言)跋(后记) 自序 按体裁分:书序 序言 诗、词序 赠序: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 后序:写在已有的序后面的序 知识点知识点( (一一) ):序:序 生词注音 癸丑( ) 会稽山( ) 修禊事( ) 激湍( ) 流觞( ) 骋怀( ) 放浪形骸( ) 趣舍万殊 ( ) 一契( ) 嗟悼( ) 彭殇( ) u kui j x tun shn chn hi q q ji do shn v1、听泛读 v2、学生朗读 三、文本内涵解析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 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 长咸集。 译文: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 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 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 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 年长的。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 幽情。 译文: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 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 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 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 )。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 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 ,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 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 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 也。 译文: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 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 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 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听的 享受,实在快乐啊! 预习上节所学 重 要 词 句 ( 一 ) 群贤群贤毕毕至,少长至,少长咸咸集集 :全,都。全,都。 列坐其列坐其次次:旁边旁边 所以所以游目骋怀:游目骋怀:用来用来 。 足以足以极极视听之娱:视听之娱:动动 词,穷尽词,穷尽。 翻译1、2自然段 第一部分(1、2自然段): 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 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 境。 时间:永和九年,岁在 癸丑,暮春之初。 地点:会于会稽山阴之 兰亭,修禊事也。 为文动机:当时与会者 共有42人,饮酒赋诗一 共写下了37首诗,后来 王羲之将这些诗汇集成 册,并写了一篇序文, 这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 行书的兰亭集序。 修禊: 古人于阴历三月上旬巳日,到水边洗涤以拔除妖邪。 (禊:洁也。) 明 文徵明兰亭修禊图 1、第一段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兰亭盛会的? 明确:先总叙时间、地点及集会,再叙人、 地、事、乐。 问题探究 2、这段话语言有什么特点? 记叙性文字言简意赅,如开头总叙,只25个 字就交代清楚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 表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 写景的文字精练优美,朴素清新。 3、第一、二自然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 特点? 写景抒情,叙议结合。 景雅 人雅 事雅 信可 乐也 “信可乐也”到底有几乐?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 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 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译文: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有的人喜欢 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 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 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 ,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 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 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 ;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 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 向之所欣,俛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 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 矣!”岂不痛哉! 译文: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 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 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 ,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 死和生也是人生的大事啊!”怎能不 悲痛呢? 重 要 词 句 ( 二 ) 夫夫人人之之相与相与 夫:发语夫:发语 词。之:取独。词。之:取独。 取取诸诸怀抱:怀抱:之于。之于。 虽虽趣舍万殊趣舍万殊 :即使。即使。 及及其所其所之之既倦既倦 及:及: 等到。之:动词,到等到。之:动词,到 达。达。 终终期期于尽于尽 :会会。 第二部分:写静者躁者的异同以突 出死之“痛” 转而写内心的感慨。 人生短促,乐事转眼即逝。 只能回顾往事求取安慰。 这种生灭的悲哀是历史的永恒。 5、第三自然段所议论的问 题是什么? 死生亦大矣。 作者的议论跟前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用“人之相与(人的交往),俯仰一世(过 得很快)”句承上启下,由此引发对生活的感慨 ,自然之极。 接着作者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人,有相同感 受,都是在美好的时光中“快然自足,曾不知老 之将至”,事过境迁,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时光 ,即留恋于生之乐 。 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 死即失去美好的生活,多让人心痛,至此,作者 得出“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 v承上启下 v不同的生活方式 乐 v相同的内心感受 v思考生死 痛 v发出感慨 v 岂不痛哉! 体现在哪几个 方面? 景陈 人老 事迁 岂 不 痛 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 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 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 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 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 样。(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 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 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 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 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 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 死这件大事吧。 重 要 词 句 ( 三 ) 喻喻之于怀之于怀 :明白。明白。 一一死生为虚诞,死生为虚诞,齐齐彭彭 殇为妄作殇为妄作 一:动一:动 词,看作一样。齐:词,看作一样。齐: 动词,看作相等。动词,看作相等。 亦亦由由今之视昔:今之视昔:通通“ “ 犹犹” ”。 其其致致一也:一也:情趣。情趣。 作者是如何表明写作目的的? 与昔人共鸣 对今人批判 于后人有感 每览昔人 固知 后之视今 后之览者 情缘事发 乐 兰亭盛会 痛人生感慨 悲 死生之辩 (作序目的) 多义词练习 修 茂林修竹 重修岳阳楼 修守战之具 雨村修书二封 修身洁行 长,高 修筑,修建 修造,打造 撰写 学习,锻炼 致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假舆马者致千里 致谢、 致敬 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 , 以致天下之士 兴致,情怀 达到 表达,表示 招致 一 一觞一咏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一样,相同 数量词 整个 把看作一样 1、通假字: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 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像) 2、词类活用 : 特殊文言现象 一觞一咏 足以极视听之娱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其致一也 (名词活用作动词,喝酒)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穷尽)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看作相等) (数词活用作动词,是一样的) (数词活用作动词,看作一样)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当其欣于所遇 亦将有感 于斯文 引以 为流觞曲水 晤言 一室之内 死生亦大矣 特殊句式 介词结构后置句 (之) 省 略 句 (于) 判 断 句 v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 缚。 v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 生变化。 怎样看待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不为玄学家们的论调所蔽, 阐明他的生死观,是他性格旷达的 表现;但他毕竟生活在国势日衰的 东晋时期,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 ,不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没有影 响,因此文中出现了低沉的调子, 例如以“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说死 ,这是难以苛求的。 中国书法圣地绍兴兰亭 被称为中国书法 圣地的“兰亭”,位 在浙江省绍兴县的西 南部,春秋时越王勾 践植兰于此,汉代时 建有驿亭,因而得名 ,这个古朴典雅的园 子虽然不大,却为中 外游人所瞩目。 “兰亭”两字系清康熙手迹 ,文革期间碑被红卫兵砸断, 劫后余生,遂成残字。 “兰亭”景区门口的古典标志,是一颗大型印章 。 流觞亭 “流觞亭”内部陈设,展出一些历代书法名家作品。 右军祠 王羲之当时任右将军、会稽内史,因此人们常 称他为王右军,祠内以方型回廊围绕的“墨华池” 上有“墨华亭”。 “御碑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八角攅尖顶 ,重檐翘角。 御碑正面刻着 清康熙帝临摹所书 兰亭集序。 “御碑亭”的精雕石狮 碑的反面刻着清 乾隆帝所书兰亭即 事诗,祖孙皇帝手 迹同处一碑,世所罕 见。 荷叶青蛙跳池砚 兰亭书法博物馆的 “古砚展”。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里都会举办“中国兰亭 书法节”,书坛名家雅集兰亭,研讨书学,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