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_第1页
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_第2页
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_第3页
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_第4页
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版本号:版本号: 火火灾灾爆爆炸炸事事故故专专项项应应急急预预案案 批批 准准 页页 依据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暂行) (云南省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局公告第 8 号)及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 则 (AQ/T 9002-2006)等相关要求,结合 XXXXXXXX 厂风险评价及有害 危险因素,为了提高本厂抵御突发事故,提高从业人员事故处置能力, 迅速、有效的控制事故、事态,最大程度的减轻危害和损失,特制定 XXXXXXXXXXX 厂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该预案于 XXX 年 XX 月 XX 日邀请有关专家和 XXXX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本专项应急预案进行评 审,并按专家组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改、补充、完善,经 XXXXXXXXXXXX 厂应急小组决定,经厂长签发,本专项预案自 XXXX 年 XX 月 XX 日起实施,各级人员必严格执行。 厂长: XXXX 年 XX 月 XX 日 目目 录录 前 言.1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2 1.1 危险源及风险分析.2 1.2 引发事故的诱因、影响范围及后果.6 1.3 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16 2、组织机构及职责.18 2.1 应急组织体系.18 2.2 组织机构及职责.18 2.3 从业人员及职责.19 3、预防与预警.20 3.1 危险源管理.20 3.2 预警行动.25 4、信息报告程序.26 4. 1 信息报告与处置26 4. 2 信息上报27 4. 3 信息传递28 5、应急响应.28 5.1 响应分级.28 5.2 响应程序.30 5.3 处置措施.31 6、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32 6.1 物资保障.32 6.2 通信保障.33 1 前前 言言 为了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确保本厂员工和厂区周围群众的生命安全 以及本厂财产安全,预防突发性重大事故的发生。在发生事故后能迅速、 准确、有条不紊地处理和控制事故,把损失和危害减到最低程度。根据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要求,结合本厂生 产安全事故综合预案,立足于“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机动 果断、分工负责”的原则,编制 XXXXXXXXXX 厂“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 预案” 。 本预案适用于 XXXXXXXXXX 厂生产厂区火灾爆炸事故的应急救援和演 练。当发生事故时本厂各级管理人员应按照专项预案的要求进行事故救 援和报告工作,并根据事故情况按预案分级响应条件逐级上报本厂。 2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1.1 危险源及风险分析危险源及风险分析 1、易燃危化品 主要危险化学品情况表主要危险化学品情况表 2、危险化学品的主要特性 碳化钙碳化钙( (电石电石) )特性表特性表 英文名:calcium carbide; acetylenogen 分子式:CaC2分子量:64.10 危规号:43025UN 编号:1402CAS 号:75-20-7 标识 危险性类别:第 4.3 类 遇湿易燃物品 外观与性状黄色或绿灰色结晶块或粉未,有吸湿性。 熔点:2300相对密度(水=1):2.22 沸点:无资料相对密度(空气=1)1.43 理化 特性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 中国 MAC:未制定标准 美国 TLV-TWA:未制定标准 车间卫生标准 前苏联 MAC:未制定标准美国 TLV-STEL: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毒性及 健康危 害 健康危害 损害皮肤,引起皮肤瘙痒、炎症、 “鸟眼”样溃疡、黑皮病。皮肤灼伤表 现为创面长期不愈及慢性溃疡型。接触工人出现汗少、牙釉质损害、 龋齿发病率增高。 燃烧性:遇湿易燃闪点:无意义爆炸极限:无意义 稳定性:稳定引燃温度:无资料聚合危险:不聚合 燃烧、 爆炸危 险性禁忌物水、醇类、酸类。 类别品名 危险货物 编号 UN 号包装方式储存地址使用工序 压缩气体、 易燃物 易燃物 遇湿易燃 物 3 危险特性 干燥时不燃,遇水或湿气能迅速产生高度易燃的乙炔气体,在空气中 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可发生爆炸性灾害。与酸类物质能发生剧烈反应。 灭火方法 禁止用水或泡沫灭火。二氧化碳也无效。须用干燥石墨或其它干粉 (如干砂)灭火。 急救 措施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 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泄漏应 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消 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使 用无火花工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用 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与有关技术部门联系,确定清除方法。 储运注 意事项 储存于干燥清洁的仓内温度内。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室内 地面要高于室外自然地面,以防雨水浸入。应与卤素(氟、氯、溴) 、潮湿物品、易 燃、可燃物等分开存放。专仓专储。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 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要充分通风,并保持干燥。搬运 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撞击和震荡。雨天不宜运输。 乙炔特性表乙炔特性表 英文名:acetylene分子式:C2H2分子量:26.04 危规号:21024UN 编号:1001CAS 号:74-86-2 标识 危险性类别:第 2.1 类 易燃气体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 熔点():-81.8(119kpa)相对密度(水=1): 0.62 燃烧热(KJ/mol):1298.4 沸点():-83.8相对密度(空气=1) 0.91 临界压力(MPa):6.14 理化 特性 临界温度():35.2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溶于丙酮、氯仿、苯。 中国 MAC:未制定标准 美国 TVL-TWA ACGIH:窒息性气 体 车间卫生标准 前苏联 MAC:未制定标准美国 TLV-STEL: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 毒性及 健康危 害 健康危害 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 急性中毒:暴露于 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 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 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 齐。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注意。 燃烧、燃烧性: 易燃闪点:无意义爆炸上/下限(%):80.0/2.1 4 稳定性:稳定引燃温度():305聚合危险:聚合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卤素。 危险特性 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 引起燃烧爆炸。与氧气剂接触会猛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 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爆炸危 险性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 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急救 措施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 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泄漏应 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 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 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 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 验后再用。 储运注 意事项 乙炔的包装法通常是溶解在溶剂及多孔物中,装入钢瓶内。充装要控制流速,注意防 止静电积聚。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间温度不宜超过 30。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 、氧气剂等分开存放。储存 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 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 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丙酮特性表丙酮特性表 英文名:acetone分子式:C3H6O2分子量:58.08 危规号:31025UN 编号:1090CAS 号:67-64-1标识 危险性类别:第 3.1 类 低闪点易燃液体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熔点():-94.6相对密度(水=1):0.80燃烧热(KJ/mol):1788.7 沸点():56.5相对密度(空气=1)2.00临界压力(MPa):4.72 理化 特性 临界温度(): 235.5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 多数有机溶剂。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 MAC(mg/m3):400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急性毒性:LD50 5800mg/kg(大鼠经口) 20000 mg/kg(兔经皮) 毒性 及健 康危 害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 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 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口唇、咽喉有烧灼感,然后出现口干、呕吐、昏 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 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燃烧性: 易燃闪点():-20爆炸上/下限(%):13.0/2.5燃烧、 爆炸稳定性:稳定引燃温度():465聚合危险:不聚合 5 禁忌物强氧气剂、强还原剂、碱。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 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 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 险。 危险 性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 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 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急救 措施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泄漏 应急 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 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 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 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 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 注意 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内温度不宜超过 30,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 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 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 超过 3m/s) ,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3、危险源及风险分析 根据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物质及工艺条件,火灾爆炸可能发 生的部位有电石库房、乙炔生产区、乙炔充装房、乙炔实瓶库等。 危险源基本情况表危险源基本情况表 危险源名称规格数量危险物最大贮存量 电石库房 中间电石库 低压乙炔发生器 高压干燥器 低压干燥器 湿式气柜 往复式压缩机 乙炔生 产线 水环式压缩机 乙炔充罐排乙炔充 装房抽真空汇流排 乙炔实瓶库房 6 丙酮库房 在生产过程中会因误操作,设备失修腐蚀、工艺失控等而导致事故 发生,造成易燃易爆物料泄漏引发火灾爆炸,将造成人员伤亡,还会波 及到本厂其它区域及周边地区,其危害程度及波及范围与易燃易爆物质 泄漏量、季节、风向等因素有关。 (1)火灾:乙炔是特别危险的易燃易爆气体,各种发火源都能引起乙 炔的燃烧和爆炸;丙酮是易燃物质,丙酮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 物,明火高温极易引起燃烧爆炸;电石遇水蒸汽、水产生的乙炔气引起 的燃烧和爆炸;硫酸与许多物质接触能燃烧甚至爆炸。在本厂生产中主 要是机械的、热能、电能、光学等能量形式形成的发火源造成的燃烧和 爆炸。 (2)化学性爆炸:乙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容易和如含有银、汞和 含铜量在 70%以上的铜合金等其它物质起化学反应,乙炔的氧化、加成、 聚合、分解等反应大都是放热反应,释放出大量能量,甚至发生爆炸, 乙炔在明火、静电、火花、高温、高压、高热、雷击等条件下极易发生 燃爆;电石遇水蒸汽、水产生的乙炔气引起的燃烧和爆炸;丙酮蒸气与 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明火、高温极易引起燃烧爆炸;硫酸与铬酸 盐、氯酸盐、电石、氟化物、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 金属粉末、可燃物易生成易燃爆炸物,引起燃爆。 (3)物理性爆炸:由于物理能量突然释放而形成的爆炸,在本生产中 主要是各种能量造成的能量积聚使压力管道、压力容器受压破裂发生物 理爆炸;涉及的乙炔为易燃气体,乙炔经受多种形式的激发能量都有可 能发生物理性爆炸,乙炔经压缩机压缩以后的设备、管道都承受高压, 更具有物理性爆炸的危险;高压氮气进入低压系统造成超压爆炸;浓硫 酸与其他物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与水等接触生成的反应热形成大量蒸 汽,造成超压爆炸。 7 1.2 引发事故的诱因、影响范围及后果引发事故的诱因、影响范围及后果 根据本厂危险源的情况分析,本厂可能发生事故主要为电石库、乙 炔生产区、乙炔充装房及乙炔瓶库因泄漏导致火灾、爆炸的事故。 1.2.1 引发事故的诱因引发事故的诱因 1、电石、电石 1)电石的质量不合格,含有硅铁或粒度、有害杂质超标,投入电石 时容易造成火灾、爆炸,有害物质超标造成人员中毒,购买电石的粒度 较小,粉尘浓度过高,同空气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由于操作不当,容 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使用散装电石或电石包装物密封状况不好,有水份进入,造成电 石水解,放出乙炔浓度较高,操作人员卸电石桶碰撞出火花或误操作, 容易造成火灾、爆炸; 3)中间电石库建筑防雨水和通风设施不符合要求,通风不畅、雨水 浸入或有积水,电石受潮后产生乙炔气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4)搬运、装卸、破碎电石操作不当砸伤,破碎电石或拆卸桶盖操作 不当产生火花、静电,易引起火灾;雨天搬运电石,中间电石库无防进 水或漏雨措施,房顶设有高位水池漏水,相对湿度过大或库房火灾用水 灭火会造成电气水解放气,如遇到明火、火花、摩擦、高热、雷击会引 发燃烧爆炸。 5)中间电石库无避雷装置或避雷装置失效,雷击引发电石库火灾事 故; 6)未配备或未正确穿戴防护用品,接触电石灼伤人体,电石粉末损 伤皮肤、眼睛、呼吸道; 7)中间电石库内未使用防爆灯具、开关和电线穿管产生电火花引燃 库内乙炔产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8)中间电石库存放禁忌物或其他杂物,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9)中间电石库消防器材配备不当发生火灾时使用湿式灭火器材加剧 火灾事故; 8 10)丙酮包装物破损导致泄漏,如遇到明火、火花、摩擦、高热、 雷击会引发燃烧爆炸。 2、乙炔发生器、乙炔发生器 1)投入生产前,电石没有清除其中的杂质,特别是混入其中的硅铁, 投入电石时撞击、摩擦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2)不能保证加水量而产生高温引发发生器爆炸火灾、事故;不按规 定添加电石,加水量过多,形成反应过快,造成乙炔产生过快,发生器 泄漏乙炔量过多,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或操作不当,遇火源引起燃烧爆炸; 3)发生器内反应放热量过高没有采取措施,造成火灾、爆炸; 4)电石反应不完全或没有按电石渣排放操作规程排放,以及没有正 确穿戴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排放电石渣可能造成烫伤; 5)乙炔发生器及其附件质量及缺陷原因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6)温度计、压力计、液位计、阀门、阻火器失效以及正水封、逆水 封水位低或缺水等,事发生器不能有效运行和按正常操作规程操作,引 发爆炸事故; 7)发生器避雷、防静电装置失效、导静电接地装置未达标或失效, 因雷电、静电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8)当乙炔发生器停用或乙炔输送管道内温度低于 16时,没有用热 水冲洗以消除水合晶体堵塞,排渣堵塞时没有用水冲洗疏通,使用会产 生火花或高热的金属工具通凿或消除静电产生火花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9)发生器排渣速度过快,形成负压抽入空气混入氧气引起燃烧爆炸 事故,排渣飞溅烫伤人员; 10)定期对乙炔发生器检修时,没有用氮气进行置换和用水冲洗, 将照明灯具拉入发生器内引发火灾爆炸; 11)乙炔发生器结构、制造存在缺陷,使用中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12)发生器、水封等设备的液面高度不符合工艺要求,没有保持液 9 面稳定,在供水不足的条件下运转,空气进入乙炔装置、压力波动过大 会造成燃爆事故。 13)发生器超压运行引起燃烧爆炸;发生器操作失误,乙炔压缩机 抽吸,形成负压,进入空气后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14)发生器的水温超过 80,发气室内的乙炔气体温度超过 90, 易造成发生器爆炸或人员烫伤。 15)粗乙炔泄漏,粗乙炔中硫化氢、磷化氢中毒;粗乙炔中硫化氢、 磷化氢自然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16)违章加入小于 2mm 以下粉末在加料口产生大量粗乙炔、产生爆 噗现象、产生局部过热而易发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 17)投料口没有机械抽风装置或自然抽风管堵塞,乙炔扩散差,投 料乙炔含量超标;投料口没有氮气吹扫装置或装置失灵;电石含磷超标 或电石硅铁碰撞、使用铁器操作等发火源存在而产生着火事故。 18)用于水解电石的水未经过静置除氧处理,水中含氧量高进入发 生器导致发生器燃爆。 19)向乙炔发生器投入电石时不但造成火灾、爆炸,而且粗乙炔气 有害物质超标造成人员中毒;电石反应不完全或没有按电石渣排放操作 规程排放,以及没有正确穿戴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电石渣飞溅烫伤人员, 二次破碎操作不当引起火灾、爆炸和物体打击伤害。 3、乙炔气柜、乙炔气柜 1)气柜设计、制造或安装不合理或未达到规定要求,造成气柜漏气, 上下运行时碰撞、摩擦产生静电、火花,空气进入气柜未进行置换或置 换不合格,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 2)气柜接近办公区,办公区使用明火、抽烟或发生火灾,引发火灾、 爆炸、中毒等事故。 3、管道阻塞或设备故障、气柜配重不够、操作失误、压缩机与供气 量不匹配,气柜与压缩机无超压和欠压时连锁报警、停机装置,气柜无 10 上下限位声光报警连锁装置安全装置,钟罩被乙炔气顶开,乙炔气泄漏, 引起人员中毒及火灾。 4)操作失误或压缩机配置不合理、无连锁防护装置、安全装置失灵, 钟罩欠压末水,引发后继工序进水、进空气,引起爆炸及火灾。 。 5)气柜长期未检修,导轨生锈、滑轮不转或上下移动过快,钟罩运 行时产生火花,引发火灾,甚至爆炸;检修时,钟罩置换不彻底或者未 置换,造成火灾事故或者爆炸事故。 6)气柜无防雷、防静电的措施或失效,当受到雷击或产生静电未经 导除,导致火灾、爆炸;照明用灯具、电线为非防爆电器或漏电导致火 灾、爆炸。 7)气柜水槽缺水,乙炔气外逸,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发生火灾爆 炸事故 8)气柜与发生器之间、气柜与压缩机之间未设安全水封或失效,乙 炔泄漏、串气或漏入空气易引发燃烧爆炸;充装排回气到气柜的管道间 未设有阻火器或阻火器失效, ,引发燃烧爆炸。 4、乙炔气净化乙炔气净化 1)用硫酸为清净剂时,硫酸与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接触生产可燃 物质引发燃爆事故; 2)粗乙炔未经净化工序或净化不完全,粗乙炔中硫、磷杂质危及瓶 装溶解乙炔气产品的安全存储和使用,主要是自燃、爆炸、中毒事故; 影响乙炔瓶填料质量阻塞溶解导致乙炔分解爆炸;使焊缝质量变坏导致 焊件加工制作质量事故; 3)电石质量不达标,粗乙炔中存在过量的有毒或剧毒气体(如 H2S、PH3、AsH3、SiH4等)或大量乙炔气从管道焊缝、设备、管道本身、 阀门、法兰泄漏导致中毒、火灾爆炸事故; 4)设备维修或更换清净剂、干燥剂后,置换不合格,空气和氧混合 引起燃烧或爆炸,还会造成人员中毒; 5)乙炔气中磷、硫、水杂质腐蚀管道和设备,特别是使管道设备焊 11 缝受损,管道和设备破裂泄漏粗乙炔造成中毒、火灾爆炸事故; 6)配置硫酸清净液和氢氧化钠中和液时操作、防护不当,接触净化 剂硫酸或中和剂氢氧化钠有可能引起酸碱灼伤和中毒事故; 7)管道和设备防雷、防静电设施无效,雷击、静电导致爆炸和火灾; 8)安装、检修时使用了铜、银、铸铁和含汞材料与乙炔接触产生极 易爆炸的乙炔铜乙炔银等。 9)净化残留物未及时清理并置换处理、未集中处理排放造成火灾和 中毒事故。 10)净化设备填充物下沉、流失未及时补充形成气室混入氧气时引 发爆炸。 11)不按溶解乙炔生产工艺对粗乙炔进行净化处理或净化工艺达不 到标准,导致乙炔气中含硫、磷、汞量超标,不合格乙炔造成人体吸入 中毒等伤害,不合格乙炔加压时会发生气瓶、管道燃烧爆炸事故。 12)净化时乙炔气压力超标冲出水封导致乙炔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事 故。 13)安全水封、安全器水位过低导致乙炔气泄漏、排空、串压引发 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 14)未将净化器排放管引出室外安全处集中排放、处理,乱排、乱 放净化残液而导致火灾、爆炸事故或中毒的发生。 15)净化塔、中和塔冷却水套内缺水或断水,造成塔内温度过高, 导致乙炔分解燃爆或塔内超压发生事故。 5、乙炔气压缩乙炔气压缩 1)乙炔压缩机出口温度超过 35,压力超过 2.5MPa 导致乙炔分解 爆炸事故。 2)乙炔压缩设备、阀门、管道的密封连接处和焊缝泄漏,引发火灾。 3)压缩机安全联锁装置失效,仪表、安全阀失效,设备发生故障不 12 能及时停机或断开,使事故扩大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4)高压乙炔输送管道没有导静电接地装置和或防护失效造成燃爆事 故; 5)乙炔压缩机运行中的油水未导出或未排放,油水进入高压系统中 引起燃烧爆炸。乙炔压缩机制造质量低劣(或使用不合格材料) ,零部件 损坏(如活门弹簧折断)与设备、管道撞击产生火花引起燃烧爆炸; 6)未使用专用乙炔压缩机、压缩机安全防护性能不足、压缩比过高 造成压缩机燃爆。 7)乙炔压缩机设备故障未得到及时排除和正确处理,引起爆炸; 8)检测、修理时使用不合格的禁用的备配件、材料引发燃爆事故。 9)干燥器防爆片失效超压或破裂造成火灾或爆炸; 10)高压系统操作中开关阀门过快,乙炔气流速过高,产生静电引 起火灾、爆炸,未装阻火器或阻火器失效,导致燃烧或爆炸范围扩大; 11)压缩机冷却水中断或水温过高导致设备燃爆; 12)检修后未用惰性气体试车导致压缩机爆炸。 13)管道和安全阀的排放口未引出室外并设阻火装置或失效,管道 和安全阀的排放口存在火源或排放速度过快产生静电火花导致火灾爆炸 事故。 14)压缩机和干燥器排污速度过快、操作不当或未集中安全排放导 致火灾爆炸事故。 15)高压干燥器干燥剂受潮、下沉未及时补充更换,或更换补充后 处理不当,空气进入高压干燥器导致爆炸事故。 16)乙炔充灌部分的管道、管件、阀门选型、压力等级、材质等或 产品质量、安装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造成爆炸事故或造成高压乙炔泄漏 引发火灾爆炸。 17)压缩机与气柜之间无超压和欠压时连锁报警、停机装置,造成 气柜抽瘪或乙炔生产系统抽空为负压状态,使空气进入气柜和乙炔生产 系统,导致气柜和乙炔生产系统燃爆事故。 13 6、乙炔气充装乙炔气充装 1)充装不合格(按规定禁止充装、未经检查检验、未妥善处理和制 造质量不合格)的乙炔气瓶发生物理爆炸; 2)没有认真检查气瓶内丙酮是否流失,填料是否损坏下沉,上架充 装,造成事故; 3)开关、阀门操作不当使高压乙炔气流速过高或乙炔气瓶的充装流 速大于 0.8m3h.瓶,产生静电,造成燃爆事故; 4)厂房地面没有采用不发火地面且不平整,气瓶与地摩擦或倒瓶撞 击引起火星遇泄漏乙炔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5)乙炔灌装间没有气瓶降温喷淋设施和消防喷洒设备,或断水、冷 却系统失效,环境温度过高或气瓶温度过高导致气瓶燃烧爆炸。 6)未按规定巡回检查,气瓶超温超压未及时处理,引发爆瓶。 7)充瓶途中插入空瓶充乙炔,引起燃爆。 8)充灌排各连接、瓶卡连接处泄漏,高压乙炔气排于室内,引起火 灾。 9)充装台及其附件产品缺陷、制作质量、采用材质不符原因导致乙 炔泄漏、喷发、裂爆引发更大火灾爆炸事故。 10)充装台及其附件受损,维修、检验不及时以及维修检验后清洗 吹扫不彻底引发燃爆和其他伤害事故。 11)违反操作规程或操作失误、阀门失控在带压操作和修理时发生 支管甩脱、高压气流冲击打击人体和设备造成伤害事故。 12)充装架无导除静电装置或失效、管道静电跨接不合理、接地电 阻过大、静电未及时导除,导致燃爆事故。 13)搬运和滚动乙炔气瓶时发生砸伤人员事故。 14)气瓶、充灌架等设备、管道器物受敲击、碰撞产生火花,引发 火灾、爆炸。 15)无专用丙酮添加装置或丙酮添加操作不当、未严格执行相关安 全操作规程,不能正常进行添加和置换工作导致空气进入乙炔瓶内或添 14 加量不足使瓶内形成压缩乙炔,引发气瓶燃爆事故;添加丙酮时未穿戴 必要劳动防护用品造成丙酮中毒事故。 16)瓶内混入空气或氧导致充灌爆炸;气瓶带入水分或填料受损、 细孔阻塞使气瓶内溶解能力降低,导致瓶内气压过高乙炔分解产生爆炸 事故。 17)未按规定充灌后静置 8 小时再出售,瓶内乙炔不稳定导致爆炸 事故。 18)压缩机与充装排之间未装阻火器或阻火器失效,导致管道燃爆, 或导致乙炔生产充装系统更大火灾、爆炸事故。 7、乙炔气瓶储存、装卸、搬运乙炔气瓶储存、装卸、搬运 1)盛装压力超出许用压力要求范围的气瓶发生物理爆炸; 2)气瓶被腐蚀受损发生火灾、爆炸和机械碰撞、冲击事故; 3)气瓶受外力冲击和受高热源、暴晒、电击、雷击、跌落时发生燃 爆; 4)温度超过最高使用温度的气瓶发生物理爆炸; 5)搬运装卸时,气瓶从高处坠落、倾倒或滚动,发生剧烈碰撞冲击, 引起火灾爆炸,保管不善,乙炔瓶受日光暴晒、明火、热辐射等作用, 致使瓶温过高,压力剧增,引发爆炸事故。 6)气瓶放置地无防倒措施、地坪不平、不耐磨不防滑气瓶跌落造成 砸伤人体,砸坏气瓶导致其他伤害事故; 7)乙炔瓶库未采用防爆电气,产生电火花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8)气瓶安全熔融塞脱落乙炔喷发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9)气瓶卧倒摆放,丙酮、乙炔易流出,如存在激发能量,引起爆炸。 10)气瓶安全附件配戴不齐,气瓶受损引发事故; 11)野蛮搬运、装卸乙炔气瓶导致爆炸火灾事故。 12)乙炔库房无防雷、防静电的设施或避雷设施接地不良、接地电 阻过大,当受到雷击或产生静电未能导除,导致火灾、爆炸。 15 13)乙炔气瓶库耐火等级不达标、通风不好,乙炔泄漏或外部火灾 蔓延引发气瓶库火灾导致气瓶燃爆。 1.2.2 影响范围及后果影响范围及后果 乙炔气泄漏后遇火星、明火和高热可能造成厂区较大范围的火灾和 爆炸,由于乙炔气火灾的特殊性,气体着火是很难灭掉的,根据国内外 的实践,大部分气体着火用水是能起到降温和灭火作用的。另外由于乙 炔气有毒,扑救火灾切忌盲目灭火,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应 保持稳定燃烧。因此,乙炔气火灾往往会持续很长时间,会对周围易燃、 易爆物质和压力容器等造成严重威胁。燃烧爆炸事故发生,直接对周围 的人员、设备、建筑物构成极大的威胁,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火灾爆炸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表火灾爆炸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表 品名品名危险源危险源危险特性危险特性 闪闪 点点 火灾火灾 类别类别 可能导致的后果可能导致的后果 16 乙炔 气 乙炔生 产装置、 充装房、 乙炔瓶 库房 第 2.1 类 易燃气体极 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 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 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 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 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 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 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 成爆炸性物质。 甲 本项目涉及乙炔,为生产系统 乙炔发生器内电石遇湿或吸潮后产 生的中间产物,当遇明火、高热时 易引发火灾事故,当与空气混合浓 度达爆炸极限(2.1%80%)时, 易引发爆炸事故发生。乙炔充装过 程中气瓶超压时可发生爆炸。充装 设施泄漏,当遇明火、高热时易引 发火灾事故,当与空气混合浓度达 爆炸极限(2.1%80%)时,易引 发爆炸事故发生。乙炔瓶库高热时 易引发爆炸事故。 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直接对周 围的人员、设备、建筑物构成极大 的威胁,必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 损失。 电石 电石 库房 第 4.3 类 遇湿易燃物 品,干燥时不燃,遇水或 湿气能迅速产生高度易燃 的乙炔气体,在空气中达 到一定的浓度时, 可发生 爆炸性灾害。与酸类物质 能发生剧烈反应。损害皮 肤,引起皮肤瘙痒、炎症、 “鸟眼”样溃疡、黑皮病。 皮肤灼伤表现为创面长期 不愈及慢性溃疡型。接触 工人出现汗少、牙釉质损 害、龋齿发病率增高。 甲 电石在库房贮存过程中,一旦 发生库房进水、漏水或包装破损形 成电石吸湿等而产生乙炔气体,遇 高温、火星即可发生危害极大的火 灾爆炸事故;电石运输过程中,如 果遇水或湿气,将会导致火灾甚至 爆炸事故的发生。 事故的发生,直接对周围的人 员、设备、建筑物构成极大的威胁, 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丙酮 丙酮 库房 第 3.1 类低闪点易燃液 体。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 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 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 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 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 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 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 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 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急性 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 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 乏力、恶心、头痛、头晕、 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 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甲 当丙酮在贮存时因包装物破损 发生泄漏时,丙酮气体与空气混合 达到爆炸极限并遇到点火源时,就 有燃烧爆炸危险。燃烧爆炸事故发 生,直接对周围的人员、设备、建 筑物构成极大的威胁,造成人员伤 亡、财产损失。 一旦发生丙酮泄漏,操作人员 吸入丙酮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中毒, 将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17 1.3 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 1.3.1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1、乙炔发生工序 (1)用不燃材料制作加料口; (2)严禁铁器敲打发生器; (3)装设防静电及防雷电接地,控制人体静电; (4)加料时轻投电石,防止大块电石与加料口的撞击; (5)严禁明火及电火花的产生; (6)选择硅铁、硫磷含量低的电石; (7)投料口设置氮气吹扫装置。 2、乙炔管道输送 (1)严格按设计规范设计管径; (2)认真吹扫管道,彻底清除可燃物; (3)确保管道接地安全可靠; (4)法兰连接装设跨接导线,装设防静电及防雷电接地; (5)消除产生“绝热压缩”的因素,如阀门间距不宜过小,阀门近处 不应有弯头,控制乙炔流速等。严格按操作规程开启阀门,避免快速启 闭阀门。 3、乙炔压缩工序 (1)加强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提高责任感及操作熟练程度; (2)严格按规定更换干燥剂; (3)严格按压缩机工艺指标操作,避免开车憋压; (4)控制电石质量,粗乙炔气净化后应达到 GB6819 要求; (5)严禁系统超温超压,防止乙炔分解爆炸; (6)操作阀门动作应轻缓,严防各种点火源; (7)系统压力较高时,应先打回流或放空降压; (8)高压干燥器排污应避免直通大气。 4、乙炔充装工序 18 (1)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严禁穿钉子鞋和化纤 衣服进岗操作; (2)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乙炔瓶必须经充装前检查合格,充装 瓶数、流速、压力必须符合工艺要求; (3)装卸乙炔瓶及充气夹具,应轻拿轻放避免碰撞,不许用铁器敲 打乙炔瓶和设备,启闭阀门动作应轻缓; (4)充装作业必须喷淋冷却,严禁超温超压充装; (5)按时巡回检查,发现乙炔气泄漏必须及时处理;充装完毕必须 关紧瓶阀,充装后检查应达到质量和安全的要求; (6)保持充灌设备、管道、阀门、充气夹具、阻火器、放空管、压 力表等安全可靠; (7)保持防爆灯具、接地、消防器材和紧急喷淋装置的完好; (8)设备检修或长期停车,必须按规定进行氮气、乙炔气置换合格; (9)充灌间、乙炔瓶着火,立即采取如下处置措施:立即切断气源, 尽快启动紧急喷淋装置,采取措施首先扑救乙炔管道及乙炔瓶上的火焰, 并将其附近的乙炔瓶迅速搬离现场。 5、库房 (1)保持电石库房通风,避免因积聚乙炔气,遇明火、火花、雷击、 高热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和乙炔中毒事故; (2)电石库室内地坪比室外地坪高于 1m,加强雨季电石库房的巡检 力度,防止发生进水、漏雨、湿度大,电石受潮或遇水产生、聚集大量 乙炔气遇明火、火花、静电、高热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和乙炔中毒事故; (3)按规定进行电石桶、丙酮桶、乙炔瓶的堆码; (4)丙酮库房执行“双人双锁”制度,对丙酮加强管理,避免丙酮 泄漏造成丙酮燃爆、中毒事故。 (5)丙酮与其它危化品分开存放,避免相冲突物品同库存放易发生 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 19 (6)库房采用防爆灯具,开关和电线穿管避免产生电火花引燃库内 可燃物产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7)丙酮房保持通风良好,丙酮单独存放,避免因丙酮泄漏富集而 发生火灾爆炸或外部火灾蔓延引发丙酮房发生火灾爆炸。 (8)对生产装置区防雷装置定期进行检测,保证防雷设施完好。 1.3.2 应急措施应急措施 依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危险目标监控三级监控 系统。并建立专项应急预案和本公司级综合预案,当发生事故时现场操 作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按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事故报告和救援。 (1)抢险救援人员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正确佩戴防毒面具,携带 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紧急事态处置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2)在保证救援人员安全的情况下,营救受害者,疏散和采取措施 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它人员。 (3)通过拉闸停电和点燃排空等方式切断乙炔气源头。 (4)做好现场的警戒和防火工作。 (5)通知附近相关区域人员进行撤离。 2、组织机构及职责、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组织体系应急组织体系 工厂成立应急小组,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和事故状态下的应急救援工 作。其成员由厂长、部门负责人、专职安全员等组成。 2.2 组织机构及职责组织机构及职责 工厂成立以厂长为组长,安全员为副组长的应急小组,明确规定 机构职责和各级岗位人员职责(包括日常应急管理及故应急状态下的 应急小组 从业人员 20 职责) 。 2.2.1 应急小组职责应急小组职责 1)执行国家有关事故应急工作的法规和政策。 2)发生事故时,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指挥。 3)确定各人员的职责,协调各人员之间的关系。 4)组织预案的学习、演练、改进。 5)负责了解、检查各项应急工作,及时提出指导或改进意见。 6)适时调整各应急人员组成,保证应急组织正常工作。 7)对预案的执行或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评比。 8)负责向上级部门进行事故报告。 2.2.2 岗位职责岗位职责 组长:组织指挥工厂的应急救援;向主管部门消防大队、安监局汇 报事故情况(发生事故地点、运输的物质、物质质量、运输单位、事故 性质等) ,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协助社会救援队伍、消防大队、安 监局实施救援行动;协助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指挥长不 在时,由副指挥长代行指挥长职责。 副组长:负责协助消防部门救援队伍疏散事故现场的人员、设立警 戒线。指挥长不在时或经指挥长授权代理行使指挥长职责。 成 员: 生产科科长:负责配合社会救援专业部门负责警戒、灭火、治安保 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配合医疗急救部门做好现场医疗救护及中毒、 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 作,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 技术负责人:负责配合医疗急救部门做好现场医疗救护及中毒、受 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 2.3 从业人员及职责从业人员及职责 生产人员(生产人员、充装员、装卸员):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 21 统开停车,负责事故现场抢险,现场灭火,现场的保护和协助医疗救护。 值班人员:在组长指挥下负责工程抢险抢修工作的现场指挥和对外 联系,负责事故救援过程的安全监护。 销售人员:担负事故抢险、抢修所需物资的供应任务,以及事故过 程中受伤、中毒等人员的运送、初步救护处理、转院等工作。 3、预防与预警、预防与预警 3.1 危险源管理危险源管理 3.1.1 危险源监控方式、方法危险源监控方式、方法 生产场所及库房: (1)在装的各种仪器、仪表(温度、压力检测及其报警装置); (2)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装置; (3)操作人员定期巡回检查; 3.1.2 危险源管理措施危险源管理措施 3.1.2.1 管理措施管理措施 厂内生产区设为禁火区,入口处设门卫,有禁火标志;在厂大门入 口处设置了安全标志和进出车辆须注意的安全提示标志,门房并挂贴了 门卫值班制度、门卫安全防火防隐患管理制度以及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 登记管理等制度。在门卫登记表内增加了火种保管、收留的设施并作登 记记录。 1、乙炔发生工序 (1)未经培训不具备操作技能、不能熟练进行安全操作和安全防护 的人员严禁上岗; (2)持证操作,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3)控制电石质量,粗乙炔气净化后应达到 GB6819 要求; (4)严禁铁器敲打发生器; (5)加料时轻投电石,防止大块电石与加料口的撞击; 22 (6)严禁明火及电火花的产生; (7)严格按操作规程开启阀门,避免快速启闭阀门; (8)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的培训。 2、乙炔压缩工序 (1)加强安全教育与技能培训,提高责任感及操作熟练程度; (2)严格按规定更换干燥剂; (3)严格按压缩机工艺指标操作,避免开车憋压; (4)严禁系统超温超压,防止乙炔分解爆炸; (5)操作阀门动作应轻缓,严防各种点火源; (6)系统压力较高时,应先打回流或放空降压; (7)高压干燥器排污应避免直通大气; (8)设备检修动火前按规定进行置换或进行乙炔和氧含量检测。 3、乙炔充装工序 (1)从业人员穿戴棉质防静电工作服、劳保皮鞋,严禁穿钉子鞋和 化纤衣服进岗操作; (2)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乙炔瓶必须经充装前检查合格,充装 瓶数、流速、压力必须符合工艺要求; (3)装卸乙炔瓶及充气夹具,应轻拿轻放避免碰撞,不许用铁器敲 打乙炔瓶和设备,开闭阀门动作应轻缓; (4)充装作业必须喷淋冷却,严禁超温超压充装。 (5)按时巡回检查,发现乙炔气泄漏必须及时处理;充装完毕必须 关紧瓶阀,充装后检查应达到质量和安全的要求。 (6)保持充灌设备、管道、阀门、充气夹具、阻火器、放空管、压 力表等安全可靠。 (7)保持防爆灯具、接地、消防器材和紧急喷淋装置的完好。 (8)设备检修或长期停车,必须按规定进行氮气、乙炔气置换合格。 (9)作业区内严禁违规乱摆、乱放乙炔气瓶、丙酮。 23 4、库房 (1)危化品单独分别存放于库房中,存放场所设置记载有化学品相 应的化学性质、危险危害性质、处置措施等内容的安全告示和警示标志; (2)编制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专职库管员和负责人; (3)乙炔实瓶间保持通风良好; (4)分别设置乙炔空瓶间和实瓶间; (5)丙酮单独存放库房内应保持阴凉、通风、干燥,无酸类物质; (6)电石库应保持干燥通风。 3.1.2.2 技术预防措施技术预防措施 1、乙炔生产工序 (1)厂房及设备装设防静电及防雷电接地,设置防人体静电装置; (2)选择硅铁、硫磷含量低的电石; (3)投料口设置氮气吹扫装置; (4)生产装置的防爆膜、压力表、安全阀等安全附件及监测仪表定 期检验或更换,保证仪器仪表的配备率、完好率和准确率; (5)配备一台气体报警控制器,设置可燃气体监测报警仪监测探头; (6)乙炔的放散或排放引至室外,引出管管口高出屋脊并设阻火器。 (7)制定防止超温、超压、泄漏,防止氧气、空气进入等情况的设 备和操作方法; (8)工艺装置中的发生器、压缩系统配置用于置换和灭火用的惰性 气体设施。 (9)乙炔发生器和乙炔压缩机之间,设有湿式气柜,大于 10min 的 排气量; (10)运转设备电机采用防爆型,生产现场的灯具、开关、选用防爆 24 型; (11)生产工艺设备采用静电导体或静电亚导体,如乙炔压缩机采用 专用皮带传动; (12)乙炔压缩机设置限压安全连锁装置。 2、乙炔充装工序 (1)设置乙炔瓶秤重及补充溶剂装置; (2)配置可燃气体检测仪; (3)在充灌排每排的进口管上设置一只主截流装置,在充灌排主管 的分配接口处设置隔膜式截止阀; (4)每组充灌排上设有冷却乙炔瓶的喷淋冷却装置,喷淋冷却装置 能够喷到所有气瓶; (5)压力表定期检测校验。 (6)选用的电气设备及照明器具为防爆型; (7)充装厂房和装置等设有避雷针和接地带,并检测合格; (8)设置防人体静电装置。 3、库房 (1)库房设置避雷针和避雷接地带,并检测合格; (2)乙炔实瓶间设有防倒栏; (3)乙炔空瓶间、实瓶间、电石库和充装间设置装卸平台; (4)乙炔实瓶间无地沟、暗道和底部通风孔,无任何管线穿过; (5)灌瓶间通过门洞与空瓶间和实瓶间相通,并设独立的出入口; (6)库房选用防爆型的照明器具,导线穿管; (7)电石库窗子采取防雨、防潮措施,中间电石库干燥通风; (8)电石库室内地坪比室外地坪高于 XXm; 4、检修 (1)溶解乙炔生产系统检修时,必须按要求进行有效置换; (2)配备便携式可燃气体浓度检验仪; (3)按检修规定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措施、办理动火证、按规定使用 25 电气设备工具; (4)检修人员按规定穿戴防静电劳保用品,严禁携带火种或易燃物、 使用手机等通信设备行为; (5)正确使用吊装设备; (6)登高作业时按规定做好安全措施; 3.1.3 应急处置措施应急处置措施 1、应急处置原则: (1)消除引发事故的原因; (2)阻断泄漏; (3)把受伤人员抢救到安全区域; (4)危险范围内无关人员迅速疏散、撤离现场; (5)事故抢险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和必要的防范措施后,迅速投入 排险工作; 2、应急处置措施 (1)火灾爆炸发生时发现事故者除采取自保自救措施外,应组织周 围人员迅速撤离,并立即拨打电话向有关领导和政府部门报告并请求救 援; (2)火灾发生时立即采取如下处置措施:小火时立即关闭瓶阀,若 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 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火大时则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并立即拨打电话向有关领导和政府部门报告并请 求救援。 (3)人员发生窒息或中毒时,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 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立即拨打电话向有关领导 和政府部门报告并请求救援; (4)灼伤事故发生时迅速将受伤、受害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带,并用 大量清水冲洗;发生泄漏时抢险人员应穿着防护用品,使用沙土构筑围 堰防止漫流,使石灰或石岩粉中和泄漏硫酸,液碱泄漏时构筑围堰防止 26 漫流,然后设法加以回收或中和; (5)人员伤亡事故发生时,塑料布迅速使受害人摆脱危险状态(如 对触电者应使其与电源脱离接触) ,当出现呼吸停止现象时应立即展开人 工呼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