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剪梅教学设计方案 江西省泰和中学 陈冬英教学目标:1、感受李清照词作深厚的文学艺术美。2、了解作者作品的婉约风格特点。 3、了解李清照生平经历与文学创作的密切联系 。4、运用创新原则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 。5、于诵读品味中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教学重点:感受李清照词作的文学艺术美,比如作品的意境美、音律美等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教学方法:诵读法 联想法 讨论法 比较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flash动画、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诗画导入 1、音乐欣赏: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由李清照词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引导学生进入词作一剪梅的艺术境界中去。2、展示一组flash动画画面(配有轻音乐):潺潺的小溪、优雅的古亭、夕阳西下、池塘、满塘的荷花荷叶远处江中竞相归来的许多小舟、被惊飞的鸥鹭等。 生:(已沉浸在画面中)好漂亮!这是哪里啊?师:同学们看到这些优美的画面,能否想起初中学过的哪一首词中出现的画面与这些画面相似呢? 生: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师:对,这组画面犹如一首优美的古诗,而李清照的词如梦令亦如一幅优美的古画,这正好可以用苏轼对王维诗、画赞誉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句话来解释。师生一齐背诵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师:(启发)如梦令词中写的是李清照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少年生活。作者在丑奴儿,又名采桑子中写道“少年不识愁滋味”也可表达这种快乐的心情。然而,随着作者的逐渐成长以及生活的变迁,作者的这种愉快心情是否一如既往呢?是否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是忧愁满心还是参透世事?带着这些疑问,今天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屏幕显示课题名称一剪梅,同时板书课题) 二、研读新课 1、屏幕显示一剪梅课文内容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先请一位学生朗读,然后请学生说明是否有读错的字音,同时屏幕显示该字字音,如: 簟(din)、裳(chng)、锦(jn)等。3、请学生齐声朗读,然后教师范读。深刻体会词作的韵律美、音乐美,通过诵读及比较诵读大致体味两词作的意境。师:(启发)这两首词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之处?生:如梦令是“兴尽晚回舟”,而一剪梅却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者是少年的快乐,后者已有如流水般忧愁。师:(提示)在景物时令上,前写夏景,后写秋景; 从作者年龄来看,前为少女时期,后为少妇时期;在感情基调上则是前愉快开朗,后细腻深婉。 (启发)为什么李清照这首一剪梅中的“愁滋味”会如此浓厚?这应该可以从作者的坎坷经历中寻找到答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女词人。4、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可以先请学生说说对李清照的了解)(屏幕展示)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山东章丘)人。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后期的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最为有名的要数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赵明诚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以词来抒写相思之情,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但李清照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显得越发难能可贵。(启发)这位经历了坎坷遭遇的女词人在词中是如何具体表现这种浓厚感情的呢?让我们一起回到词作中去体会吧。5、赏析词作一剪梅。感受李清照词的文学艺术美,特别是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上阕:“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词人描述与夫君相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倚靠竹席,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词人不经意地道出自己滞后的节令意识,实是写出了她自夫君走后,魂不守舍,对环境变化浑然无觉的情形。“红藕香残”的意境,“玉簟”的凉意,也衬托出女词人的冷清与孤寂。此外,首句的语言淡雅感情深厚,如浑然天成,不经意道来。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在闺中无法排遣愁绪与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闷。词人在如梦令中曾生动地记述了一次她乘舟尽兴游玩的情景,不仅归舟晚,还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情调欢快。现如今却是“独上兰舟”,不仅无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显怅惘和忧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女词人孤独地坐在舟中,多么希望此刻有雁阵南翔,为自己捎回夫君的书信。而“月满西楼”,则当理解为他日夫妻相聚之时,临窗望月,共话彼此相思之情。此句颇有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诗句的意境。另外,“月满”也蕴含夫妻团圆之意。这三句,女词人的思维与想象远远超越现实,与首句形成鲜明对照。表明了词人的相思之深。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词人的思绪又从想象回到现实,并照应上阕首句的意蕴。眼前的景象是落花飘零,流水自去。由盼望书信的到来,到眼前的抒写流水落花,词人的无可奈何的伤感油然而生,尤其是两个“自”字的运用,更表露了词人对现状的无奈。“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写词人思念丈夫赵明诚,也设想赵明诚同样在思念自己。这样的断语,这样的心有灵犀,是建立在夫妻相知相爱的基础上的。末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人以逼近口语的词句,描述自己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两个副词“才”、“却”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深重相思之情。这是一首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词人越是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她的夫妻恩爱之甜蜜,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此外,这首词在意境上的刻画,真挚、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语言运用的艺术上,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6、理清课文一剪梅的思路。(师生共同梳理)通过对词作一剪梅的赏析,课文的思路也就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屏幕展示) 上阕:写女词人的孤独生活即作者在舟中所想到的 。“红藕香残”:透露了秋景的冷落、萧条。(以点代面) “独上兰舟”:如果能与夫君一同划船那该多好啊!(背面敷粉) “云中”、“锦书”:猜想夫君的信应该到家了吧。(相关联想)“月满西楼”:仿佛身处西楼,望着月儿计数着丈夫回家的日子。(运用想象)下阕:写女词人由上阕的想象回到现实 。“花自飘零水自流”:韶光易逝青春难再啊!(移情于物、借物抒情)“一种”、“两处”:合写夫妻双方此刻望月思人的心情。(直抒胸臆)“无计可消除”:情之深沉、厚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 !(板书)揭示主旨:这首词重写相思,次写愁情;抒写闺情而非闺怨。 7、名句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请学生发言,然后教师小结)关联词“才却”极为高妙:“才”程度较轻,表示刚才,还没过多久。“却”程度较重,表示转折之意。“下”“上”两字表示愁思由外到内运动之神速。整句话平字见奇,化无形为有形。蕴涵了作者无法排遣的忧愁与思念。由此可窥探出女词人情感世界的微妙细腻。8、(诵读法)诵读指导(请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然后教师详细地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指导)(1)本词结构特点:本词为双调,每段有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诗相近似; 双数句可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2)诵读要领:单数句为缓慢悠长,双数句则轻快短促,可借助意象(“红藕”“玉簟”“秋”“罗裳”“兰舟”“云”“雁”“月” “花”“水”等)和韵脚(“秋”“ 舟”“楼”“流”“愁”“头”等)来帮助背诵。 (3)诵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4)学生自由朗读时间,教师同时也可熟悉课文。(5)请学生个别演读课文。(同时大屏幕播放相关画面、音乐) (6)先教师范背课文,然后请学生个别背诵课文,最后学生齐声背诵课文。 (7)影像欣赏:播映依据本课文改编的优美影像,以达到形象直观,寓教于乐的效果。 三、课堂随笔: 将全词改写成一篇情景连贯、意境优美的抒情散文。 1、教师查看学生完成情况,选定准备点评的习作。2、(屏幕展示优秀作品)秋天,一个泛着凉意的晚上,月明星稀,池塘中的荷花已经凋残,荷花的荷香也已慢慢消散,冷滑如玉的竹席,亦透出深深的凉秋,“我”轻轻换下薄纱罗裙,独自一人泛着一叶兰舟,乘舟慢慢飘荡于池中。“我”仰头凝望着遥远的天空,现在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的时候。月光如此皎洁浸人,洒满了西边独倚的亭楼。那白云舒卷的地方,谁会将锦书寄回呢?凋残的荷花,自在地飘零着,清凉的流水,向着远方自在地飘流,此时此刻一种离别的相思正缠绕在我心头,它牵动着你与我,牵出了两处闲愁。任凭我是凝望着天空还是感受着着默默的流水,这相思,这离愁,都是如此无计消除。这相思,这离愁,刚从“我”微蹙的眉间消失,此刻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四、扩展鉴赏。(比较法)1、屏幕展示李清照晚年作品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鉴赏提示:这首词表达了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以一个“愁”字收束全篇,却用反问形式,含无穷言外之意,更凸显出“愁”之深重。金人南侵后,女词人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写出了许多反映自身不幸遭遇的动人词篇。声声慢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3、教师小结: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三首词分别从三个不同的时期即少女时期少妇时期晚年寡居时期,反映了作者不同的生活经历,而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这些曲折跌宕的经历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形象逼真的再现。文章欣赏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千,那些古人离现代生活已有成百上千年,何其远矣。他们所经历的从至尊圣君到阶下臣虏,从舒适安逸到颠沛流离,从真心相爱到不幸仳离,从婚姻美满到伊人仙去,这种种人生起伏波折,同样的经历与感受现代人又何曾没有过?至于对至深爱情的追求,对至亲亲人的思念,对优美景物的怜惜,对宁静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更是人间之常情,千古亦不变。我们读到这些作品,既可以从中领悟古人情感流露之奥妙,又可以比较生活之亲历,从而抚慰心灵,舒展胸臆。五、探讨婉约词风格。 (提示)这节课学习得一剪梅以及欣赏的另外两首首词在风格上都属于婉约词派。试说说婉约词派的风格特点 。(先请学生发言,然后教师小结) 婉约词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主要特点为内容侧重儿女风情、个人遭遇等,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感情含蓄婉转缠绵,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六、创新联想思维练习。李清照除了创作婉约词,是否还有不同于婉约词风格的文学作品呢? (请学生讨论,谈谈,然后教师补充)豪放词:渔家傲记梦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该词以梦幻形式表现作者冲破现实寻求光明和自由的愿望。采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风格豪放,意境阔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企业战略管理师认证考试模拟题集
- 2025年乡镇环保工作人员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专利信息分析师考试冲刺卷高级模拟题及答题技巧指南
- 2025年中级审计师实战手册面试模拟题及应对策略
- 2025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模拟题及解析
- 家长委员会在教育管理中的组成与职责
- 金融科技售后服务组织岗位职责详解
- 小班下学期安全演练计划
- 教师教育创新培训心得体会
- 特殊时期学校物业保障计划
- 保洁投标书范本
- 2024数据要素典型案例集
- 二甲药剂科培训材料
- 医院科室副主任竞聘
- 《路由与交换技术》教学大纲
- 博士后研究报告(出站)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2024年秋季新版教材)
- 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建设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标)
- 汽车产品使用说明书
- 关于天然气安全知识
- (高清版)DZT 0331-2020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及估算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