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自然--北京市昌平南口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毕业论文_第1页
乐享自然--北京市昌平南口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毕业论文_第2页
乐享自然--北京市昌平南口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毕业论文_第3页
乐享自然--北京市昌平南口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毕业论文_第4页
乐享自然--北京市昌平南口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毕业论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林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乐享自然北京市昌平南口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园林09-4 罗融融指导教师 刘虎摘要郊野公园是指给游人享受郊游乐趣的公园。郊野公园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但郊野公园的生态保护功能和休闲游憩功能已得到各界的一致认可。由于与传统城市公园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景观特征不同,郊野公园具有自然保护与游憩双重功能。本次设计的地块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属于城市近郊,与市区距离较近,区位优势明显。该区域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设计者通过对场地条件、服务人群等充分研究,将该公园定位为生态效益最大化的郊野公园。主要为周边居民和城区市民提供节假日的休闲游憩场所,近自然式的景观设计使游人能亲近自然。同时从多方面着手,使其在雨水收集利用、空气净化、噪音隔绝等方面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此外,该公园还承担这生态知识科普教育及实践的作用。本文为该项目的景观规划设计内容说明,包括设计背景、项目解读、场地分析、构思立意、总体方案以及专项设计。关键词:郊野公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游憩Enjoy the NatureLandscape Design of the Country Park in Changping Nankou DistrictLandscape architecture 09-4 Luo RongrongSupervisor Liu HuAbstractCountry park is a kind of parks for visitors to have fun in the open air. The construction of Country parks in our country was started late, but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creational function of country parks have been recognized by all walks of life unanimously. Country parks are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city parks in geographical location, natural resources and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that is to say they have dual functions of nature protection and tourism.The place of this design is located in Nankou town of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that belongs to the suburb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place and downtown is close so that the location advantages are obvious. This area is full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favorable. The designer defines the park as a country park in the maximization of ecological benefit based on the adequate study of site conditions and tourists. It is mainly aiming at providing recreational place for the surrounding residents and urban residents on holidays. The landscape design imitates nature in order to enables visitors be close to nature. From many aspect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signer is trying her best to let the place achieve ecological benefits as large as possible not only in the rainwater collection utilization, air purification, but also the decrease of noise. In addition, the park also plays a role of education and practice in ecological knowledge.This paper is for the sake of introducing the project content description for the landscape design, including the design background, interpretation, site analysis, concept, overall plan and special design.Key words: country park,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recreation22目录1绪论11.1设计背景11.2郊野公园的概念及设计要点11.2.1郊野公园的的概念11.2.2郊野公园的设计要点12区域概况32.1北京市概况32.2昌平区概况32.3设计地块所在区域概况43项目解读53.1 区位分析53.2 规划范围53.3 基地条件分析53.3.1 用地现状53.3.2 周边地块分布及用途53.3.3 交通条件53.4 建设条件63.4.1 有利条件63.4.2 不利条件63.5服务对象74设计原则和依据84.1 设计原则84.2设计依据85规划目标与项目定位105.1规划目标105.2项目定位106构思理念117方案设计127.1 景观结构127.2功能分区127.3 视线分析138专项设计148.1竖向设计148.2 道路系统设计148.3植物景观设计148.3.1种植规划原则148.3.2分区规划158.3.3种植群落结构158.3.4植物种类规划168.4雨洪系统设计178.5景观元素设计178.6照明规划188.6.1夜间照明总体定位188.6.2具体照明措施18结论20致谢21参考文献221绪论1.1设计背景随着现代化城市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城市公园绿地无法很好地承载人们亲近自然的功能,人们对郊野公园的需求日渐增强。在满足游人需求的同时如何使公园绿地的综合生态效益最大化是值得思考与探索的问题。通过对具体设计案例昌平南口郊野公园设计方案的分析、实践,对于如何实现景观性和生态性最大化进行探索,论证在设计中如何在充分满足游客游赏体验的同时发挥其自身最大的综合生态效益。1.2郊野公园的概念及设计要点1.2.1郊野公园的的概念郊野公园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尚无统一、明确的定义,但是郊野公园的生态保护功能和休闲游憩功能为学者们一致认可。国内学者易澄认为郊野公园是地处城市近、中、远郊较大面积的原始状态的自然景观区域2。也有人提出郊野公园是指位于城市边缘和近郊,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体的旅游区域3。这两种概念中对郊野公园的地理位置界定存在分歧。也有观点认为郊野公园是在城市的郊区划定的区域,区域内有良好的绿化及一定的服务设施,向公共开放,是以防止城市建成区无序蔓延为主要功能,兼具保护城市生态平衡,提供城市居民游憩环境,开展户外科普活动场所等多种功能的城市绿地。4也有人从郊野公园的景观基础、地理位置、功能等对其做出了全面的定义:郊野公园是指城市郊区,以自然风光为主要内容的公园,具体指具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游览观赏、休憩娱乐、远足郊游、运动健身、科普教育和防灾避险等功能的规划用地,包括自然的山体、丛林、沟谷、水体和海岸、浅滩等,以及特殊的地形地貌5。通常而言,狭义的郊野公园是指位于城市近、远郊,具有良好自然生态环境、自然景观资源好的区域,经过规划和建设实施,可人为提供郊外休闲、游憩、自然科普教育等活动的公共性开放空间。广义是指城市外围绿化圈、绿带、农田、郊野森林等。61.2.2郊野公园的设计要点对于郊野公园的设计,首先要充分认识地域等不同环境因素的差异性,进而明确设计思路,要在强调保护自然和生态的前提下,结合地区特色挖掘个性空间,充分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提升人文需求的作用。场地开发建设中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基地原有自然景观元素的改变。植被、水体、建筑、设施等强调与原有场地环境的融合。突出地方特色以及本土人文气息,创造有吸引力的独特形象,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具体而言:(1)以人为本,环境优先郊野公园的建设首要目的是保护现有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城市环境改善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其次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当需求与环境保护相冲突时,应以环境保护为第一要务。(2)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应将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视为一个动态的建设体系,以前瞻性的视角合理科学规划,严格实施,加强保护。不可过于将人为的造景应用于其中。应将其规划建设成为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并完善公园整体服务休闲功能,寻找到二者相结合的最佳平衡点,实现整套系统的持续连贯性。(3)突出特色,功能互补建设郊野公园的地块多是原有限制条件较多,应尽力完善各个节点设计,体现公园所在地域的景观特征,形成独有的景观特色。(4)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在尽可能保持植物本土化,保留原生树种的前提下,根据景观设计的要求适当调整植物种类配置。根据土壤立地条件选择乡土树种、适应性强的品种;对乔冠草的数量进行合理配比形成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满足景观设计营造的需要并且实现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2区域概况2.1北京市概况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简称京,位于华北地区,面积1.68万平方公里,东南部为平原,西北部为燕山、太行山山地。居住于此的主要有汉、回、满、蒙古等民族。工农业发达,传统历史文化悠久深远,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1)历史沿革50万年前周口店就出现“北京人”。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778年的建都史,贞元元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于北京,称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此后元朝、明朝、清朝的都城均建立于此,民国初年改称为首都。北京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2)地理环境北京中心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 ,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称“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南与华北大平原衔接,东近渤海。平均海拔44.4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3)气候特征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1月平均气温-9-4,7月约25。雨水集中在夏季,年平均降雨量644毫米。2.2昌平区概况昌平区位于中国首都北京的西北部,自古为军事重镇,军事必争之地,是北京的北大门,素有“京师之枕”、“甲视诸州”之称。区域面积134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3.8万。昌平是北京的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同时也是首都战略发展的新空间和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要支点。昌平资源禀赋独特,区位优势明显:一是生态环境良好,二是科教资源富集,三是人文景观荟萃,四是区位条件优越。(1)历史沿革昌平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已在境内雪山、南口等地繁衍生息。昌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资源和多彩的人文资产。(2)地理环境区域地理坐标东经11550171162949、北纬40218402313,地处温榆河冲积平原和燕山、太行山支脉的结合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倚燕山西段军都山支脉,南俯北京小平原,山区、半山区占全区总面积的2/3。山地海拔8 00米至1000米,平原高度海拔30米至100米。(3)气候特征全区处在温带季风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2684小时;年平均气温11.8,年平均降水量550.3毫米。我国年平均降水量约6+e12立方米,折合平均降水深为628mm,小于全球陆面平均的834mm,也小于亚洲陆面平均的740mm。(4)自然风光与旅游名胜昌平区自然环境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现代景观多样,旅游资源丰富,现有旅游景点117处,文物保护单位78处,其中拥有两大世界文化遗产明十三陵和居庸关长城。(5)交通状况昌平区位于首都西部发展带上,东临顺义区,南与朝阳、海淀区毗邻,西与门头沟区和河北省怀来县接壤,北与延庆、怀柔相连,辖区最南端距市中心区仅4公里,发达的交通网络成为昌平区联通全国乃至世界的通道。2.3设计地块所在区域概况南口镇位于昌平卫星城西北部7.5公里处,是燕山山脉和华北平原的交接处。南口不仅是昌平卫星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城乡结合部工业发展的重点地区。南口镇属半山区镇,北依太行、燕山山脉,南拥华北平原。山区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山前平原地域开阔,气候清新。南口镇经济以工业、特色农业、旅游业三大产业为主。经过多年的发展,南口镇已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2)方便快捷的交通优势;(3)范围广阔的山场优势;(4)基础雄厚的工业发展优势;(5)景点重多的旅游优势;(6)地域开阔的山前暖带优势。3项目解读3.1 区位分析设计地块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区昌平南口附近,位于李流路南侧,东临温南路和华彬庄园,北、南、西侧分别为苗圃用地和种植大棚,大棚内以种植百合花为主。距昌平县城13.5km,距北京市区50km,距离北五环直线距离26公里,可经由京藏高速八达岭段、北清路、温南路到达。沿途公共交通有待发展,无直达地铁,有公交线路可到达场地附近。3.2 规划范围设计地块近似矩形,南北方向长约500米,东西方向宽约300米,总面积约为130000平方米。3.3 基地条件分析3.3.1 用地现状场地内的地形基本呈现出北部低凹,东、南两个方向突起的局势。高差主要集中在场地中部,场地东北部地势最为低洼,夏季易积水。场地自然条件良好,空气清新,现有植被种类较为单一但生长状况良好。乔木、灌木覆盖率较高,绿化状况良好。场地内设有供人行走的临时性道路,此外没有需要特殊处理或保护的人工设施或者自然要素。3.3.2 周边地块分布及用途地块东侧紧邻一居住小区,小区内均为6层楼房,有很好的视角俯瞰设计地块。居民区北部与本地块有5米的高差,南部与本地块无高差,可开设入口。地块南部为露天苗圃,种植大量乔木。地块东南面温南路东侧是一个占地面积上百公顷的华彬庄园高尔夫球场。地块西部全部为温室大棚,主要用于百合花的生产。地块北部为苗圃用地,其中露天苗圃以乔木为主,温室苗圃主要用于百合花种植和生产。地块东北面毗邻主干道的是一个已经完工的生态公园,即将对外开放。3.3.3 交通条件本地块北侧李流路和南侧的支路皆可通往温南路和南雁路,对外交通方便。距昌平县城13.5km,距北京市区50km,距离北五环直线距离26公里,可经由京藏高速八达岭段、北清路、温南路到达。考虑到实际路况,从北京市区自驾前往本地块用时需一小时左右,从昌平县城自驾到达本地块约二十分钟。沿途公共交通有待发展,无直达地铁,从昌平县城和北京市区都可乘公交车到达温南路后步行较远的距离到达,但途中换乘较为麻烦。3.4 建设条件3.4.1 有利条件(1)区位及交通优势公园所在的南口镇是昌平西部重镇,上风上水,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同时交通发达,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2)山地优势水源充足,四季不断,山清水秀,景致优美,适于开发休闲、度假、娱乐、游赏的郊野公园。本地块具有良好的地质、地形与生态环境条件。(3)山前暖带优势山前平原地域开阔,气候清新。广阔的山前暖带为发展农业结合观光的郊野公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空间和条件。(4)地块周边苗圃数量较多露天及大棚为园区植物资源的引入及栽培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降低了采购成本,更有利于理想景观效果的实现。(5)借景西山本地块内可西望燕山余脉,借山景可丰富园内的景观效果。3.4.2 不利条件(1)公共交通不发达对选择公交车或地铁出行的人造成了不便,降低了对此类人群的吸引力。较适合驾驶私家车或打车前往,可直接到达公园,但出行成本高。(2)较难吸引白领人群虽有“三一重工”和“清华核能”等为代表大型企事业单位落户南口,但办公地点距公园较远,办公人群在繁忙的工作中前往公园游玩较难实现。(3)园内东北部地势较为低洼低洼处不易排水,夏季易形成积水。(4)现有植物种类较为单一园内多是丛生的杂草,可利用的现状树较少。在植物景观打造中需大量引入新的植物。3.5服务对象(1)居住人群昌平区南口镇及项目周边居住区居民。(2)办公人群南口镇是京北工业重镇,现有以“三一重工”和“清华核能”为代表的大型企事业单位陆续落户南口,为公园的使用人群奠定基础;(3)区域外部人群公园毗邻京藏高速,距北五环较近,到市区车程在一小时之内。交通较为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因此可以吸引距离稍远的市域范围内居民驱车前往。4设计原则和依据4.1 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是景观的使用者和感受者,因此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应着力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公园定位、景观规划设计、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以及实际建设过程中,都要从人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不同要求,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做好总体布局。力求真正达到公园景观的设计目标为人提供舒适优美的游赏、休憩、交往、娱乐的城市空间。(2)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因地制宜”即是“适地适树”、“适景适树”。只有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才能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实现景观设计的目标,达到最经济、节约事半功倍的效果。(3)师法自然的原则 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法则,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中。只有在有限的园林空间中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寻求人与建筑小品、山水、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使游人游于其间有环境融于自然之感,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4)可持续原则对于城市景观环境来讲,可持续发展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体现在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例如在规划设计中应尽量采用生态效益较高的绿化方式,尽量提高绿地率,采用节水的灌溉方式,对园区垃圾分类处理等;另一方面体现在历史文化上的可持续性,我们应尽可能在场地的设计中传承和延续传统历史文化。(5)经济性原则设计要考虑到经济适用,降低维护成本,以保证设计效果的可实施性和持久性。4.2设计依据(1)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2)城市道路绿化规范与设计规范CJJ 75-97(3)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 T91-2002(4)土地规划图、现状地形图与相关资料、数据(5)设计范围总平面及详图(7)其他资料(文字、图片、表格等)5规划目标与项目定位5.1规划目标(1)打造成一处大型的开放性游憩公园,辐射周边区域,发挥重要的绿化、游憩及生态功能。(2)满足居民节假日全家人亲近自然、游憩娱乐的需要。(3)提升公园绿地的综合生态效益。(4)加强雨洪管理,完善雨水收集、排放系统。5.2项目定位(1)满足生态需求建立一个充分发挥公园绿地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的城市生态系统。(2)满足景观需求师法自然,打造“近自然”的城市郊野生态公园,(3)满足游憩需求多样化的场地和活动内容满足家庭成员对休闲游憩的不同诉求;农业结合景观,让游客参与其中,真正接触自然、感受自然;同时对游客进行生态及自然知识的科普。6构思理念在结合场地现状及周边环境的基础上,考虑到公园的定位及服务人群,拟以“师法自然”的设计方法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打造近自然的生态园林景观。本地块位于城市与郊区的交界处,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两种生活方式的过渡和连接,如何把自然的景色引入城市,让绿色在城市中蔓延,如何让城市中的居民在近距离内享受自然、放松自己是设计者主要研究的问题。综上所述,应建立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城市生态系统。在此前提下,为游客提供丰富、人性化的游览体验,使游人能亲近自然,感受到不同于城市公园的郊野自然风光。同时展现区域特色与历史传统,起到宣传风貌、科普教育的意义。7方案设计7.1 景观结构本园的景观结构主要是“一轴一环一中心多点”。一轴:南北向景观轴线贯穿全园,连接主入口和次入口,引导游人进入园内游赏。一环:一级道路为自然形式的园路,绕园成环,连接各景区。一中心:中部的阳光大草坪形成开阔的临水空间,满足各种户外活动的需要。多点:多个场地均匀分布全园。7.2功能分区根据公园的性质及活动内容,将全园分为八个区域:入口集散区、阳光草坪区、运动健身区、科普认知区、密林涵养区、休闲游憩区、农耕体验区以及边缘防护林带。(1)入口集散区位于主要出入口附近的硬质铺装场地,以规则式种植的大乔木为主,部分树下设置座椅。是公园风貌的展示区,较大的面积能容纳多人,满足大型集会活动和紧急情况时的人流疏散需求。(2)阳光草坪区在公园中结合近自然林地开辟阳光大草坪、缀花草坪等,设置不同的区域满足游客的不同使用需求,例如露营区域、野餐区域、烧烤区域等餐饮活动,放风筝、攀岩、轮滑、滑板、骑行等运动休闲活动,林下的静谧空间设置散步道、棋牌桌等游憩设施。(3)科普认知区本公园不仅要满足游人的游憩休闲需要,也试图发挥科普教育功能。让游人“玩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亲近自然的同时吸收一些与之相关的生态知识、树立起生态保护的意识、引导游人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具体如下:利用标志、模型、解说牌等方式向游人介绍雨洪管理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的知识;为园内植物制作简明易懂的标志牌,并设置植物分类认知区;设置昆虫、鸟类等动物观察站和图示。通过以上措施引导游人进一步走进自然、认识自然,从而热爱自然、保护自然。(4)密林涵养区以引入乡土树种,模仿当地自然植物群落生长模式的方式健在近自然林地,考虑其景观效果的同时提升并改善该地块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通过地形塑造、雨水收集等手段为动植物营造良好的生境条件,丰富生物多样性并维持群落稳定性。同时也为游人提供不同于开敞空间感受的半私密、私密空间,安静的氛围下可以远离城市喧嚣。(5)休闲游憩区以露营野餐草坪和林间空地形成的半开敞型休憩空间为主,游人可以在此休憩停留。春夏秋冬DIY空间是四个不同主题的半开敞空间,以不同的植物种植和要素设计来体现主题,内有可移动的花钵、座椅等,游人可自行移动安置,实现了人与景观的互动。(6)运动健身区现代人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繁忙的日常工作中很难抽出时间进行锻炼。因此在园中多结合自然林地设置休闲场地,不仅沿主要园路设置了跑步道、自行车道、放置了健身器材,还为儿童提供了沙坑、组合玩具架等游乐设施;同时考虑到中老年群体的需要,也设置了棋牌广场、太极广场等游憩、健身场所。为给市民创造更专业的健身场所,在园内设计铺设红色塑胶跑道。跑道起点设在公园主入口附近,沿途有树叶形状的路标指引,每隔一段路的路侧还设有指示牌,介绍一些健走的实用小知识和目前的具体方位。在这条专用的跑道上跑步,不仅能强身健体,沿途还能欣赏公园美景。塑胶跑道具有适度的弹性及反弹力,可吸收脚部冲击力,能够减少体力的消耗,同时还具有防滑性能。(7)农耕体验区由水稻种植体验田和百合种植展览馆组成,游人可全程参与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不仅予都市人以接触自然、亲近田间的机会,也能通过此过程了解农作物的基本知识,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8)边缘防护林带地块周边除了居住区、苗圃外还分布着工业厂区和城市道路。因此为了防尘减噪、与外部隔离以塑造良好的园内环境,在园区外围种植防护林带,起到缓冲的作用。7.3 视线分析全园的观景视线沿南北向轴线展开,进入主要出入口之后的中心广场为观景视线的主要发起点。全园的视线组织主要通过景观节点辅助实现。视线多是由主要景观节点向外发散辐射向其他景观节点或观赏面。不同景观节点的视线感受不同,不同的观赏角度下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开敞空间的视线多通透,视距长,能看到较远处的景物。半开敞空间或封闭空间的视距短,加强了空间感受。景观节点或场地附近多设有景观小品或丰富的植物群落,创造出良好的观赏立面,使游人有景可观。8专项设计8.1竖向设计用地内有丘陵、台地高矗,也有地形低洼下沉之处,因此已具备山水园的地形基础。造山理水的目的在于根据多样化植物的不同生态环境条件要求创造干、湿,阴、阳,向、背,各得其所的地形地貌。落实生物多样化首先要创造多样化的环境,同时借以划分和组织空间,构成山环水抱的自然空间和气氛。主要内容是回坡还谷,将自然冲蚀的破碎地形按自然地形的规律恢复原貌,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人工微地形变化,组织地形排石和空间性格的变化。一切景物均从地面上产生,有了优美的山水地形,建筑借以发挥“因山构室,其趣恒佳”之妙,植物种植得以有高下的变化,园路也随地形而迂回曲折。8.2 道路系统设计因为场地内除临时性通道外并无原有规划道路,因此不用在利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改造,而是重新设计确立了自然式道路布局的体系。为了雨水收集的需要,园区所有道路采用了透水性佳的铺装方式。一级园路即主路宽5米,采用透水性混凝土铺装,形成贯通全园的环路,同时具有消防通道的功能;二级园路即次路宽3.5米,以粗颗粒生态砂透水地坪为铺装,连接各个景区;三级园路即林间小路宽约1.5米,可同时通行两个人,适合设置于土山上或密林中作散步用,以碎石铺装为主。道路等级主次分明,导游清晰。8.3植物景观设计8.3.1种植规划原则(1)符合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园林植物种植设计,首先要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2)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植物的选择,一方面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使植物正常生长,即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另一方面就是为植物正常生长创造适合的生态条件。(3)合理的种植密度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时的密度是否合适,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情况,进一步会对绿化效果、美化效果产生影响。种植过密会影响到植物的通风采光,植物的营养面积不足,造成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及植株的矮小生长不良的后果。如过于稀疏则浪费了土地面积,而且景观效果不佳,无法形成繁茂的群落景观。(4)符合园林艺术和审美的要求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园林绿地的布局形式相协调;植物造景要综合考虑时间、环境、植物种类及其生态条件的不同、四季景色的变化,突出景区或景点的季相特色;根据园林植物本身具有的特点,全面考虑形色味声各种观赏效果,合理配置;从整体着眼,在平面设计上要注意种植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林冠线,适当开辟透景线,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以及远近观赏效果8.3.2分区规划地势高燥阳光充沛的地方,宜以侧柏与油松为基调,下层宜种植荆条、枸杞、山枣、绣线菊属等耐旱灌木。水系周边以垂柳、银茅柳、水杉、乌桕以及枫杨为主。地块外围临城市道路,来往车辆的声音对园内游玩的游客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考虑到隔离噪声和塑造天际线的变化,以高大乔木青杨、麻栎,下层有桧柏、云杉,速生与慢生混交林为主。消除噪声主要通过摩擦减噪,因此要选取枝叶密生、枝密生叶、叶面粗糙的树种以加强减噪的效果。以华北地区的观果树种为主,例如山楂、李树、君迁子、柿树、杏树、沙果、樱桃和石榴,大乔木以银杏、桧柏、白皮松、油松、麻栎、栾树、元宝枫为主;灌木以丁香、碧桃、紫薇、月季为主,同时辅以秋色叶灌木如黄栌、盐肤木。浪漫花海种植区布置成地形起伏、土山带石的自然式丛植宿根花卉种植带,如鸢尾、萱草、石竹、芍药、羽扇豆、矮牵牛、美女樱、蜀葵、晚香玉、荷兰菊等。沼生及水生植物园:在水系中随地势高低的不同变化、水位的高低种植沼生、湿生、水生植物,例如睡莲、荷花、鸢尾、水葱、菖蒲以及千屈菜。其他部分如主要出入口、景点主体建筑等重点营造部分,种植中国传统的油松、白皮松、银杏、白玉兰、腊梅、朴树、榉树等树自然生长、树姿优美、冠大荫浓的庭园树。8.3.3种植群落结构为了突出北温带南部地带性植物群落组合为主的常绿落叶混合林型,同时参考北京郊区乡土树种植物群落的生长状况和组合模式,拟定以下几种植物群落结构:(1)元宝枫+馒头柳+雪松连翘迎春+早熟禾抱茎苦荬菜;(2)银杏+刺槐+侧柏紫薇+木槿+大叶醉鱼草萱草麦冬;(3)白蜡+臭椿青杄红瑞木+矮紫杉白三叶;(4)杉+旱柳侧柏金银木+迎春芦苇+睡莲;(5)铃木+元宝枫+山桃水栒子香水月季;(6)毛白杨+山楂+白皮松棣棠+珍珠梅地被蕨;(7)刺槐+白蜡+华山松碧桃+连翘麦冬+二月兰8.3.4植物种类规划(1)落叶乔木要求选用苗木树形优美、植株饱满、移栽苗木过程中为保证成活可是当疏枝,但要保证一定冠幅,即使选用规格较小的苗木,在近期内也能保证一定的景观效果。主要树种:槐树、刺槐、毛白杨、白蜡、垂柳、银杏次要树种:悬铃木、元宝枫、臭椿、千头椿、杜仲、玉兰、紫叶李、泡桐、栾树、合欢、柿树以及海棠类树种;(2)常绿树种要求选用性价比较高的苗木品种,在郊野公园建设造价的允许范围之内,适当丰富常绿植物的品种和类型。主要树种:油松、桧柏、云杉次要树种:白皮松、华山松、雪松、乔松、青杄、白杄、河南桧、香柏(3)灌木考虑到郊野公园绿地的林木繁茂,郁闭度较高,因此宜选用耐阴性良好的花灌木植物品种。主要树种:碧桃、山杏、榆叶梅、黄刺玫、珍珠梅、棣棠、紫叶矮樱、红瑞木、丁香、连翘、迎春、金银木、木槿、太平花等;次要树种:紫荆、紫薇、天目琼花、溲树、红王子锦带、郁李、麦李、蔷薇、紫叶小檗、金叶女贞、大叶黄杨等。(4)地被及藤本植物严格控制冷季型草坪和一二年生花卉种植数量,宜多选用能自播繁殖、养护成本低的多年生植被品种。这类植物长势较强。无需投入较高的人力物力等养护成本,更能适应于郊野公园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和自然式景观特性。主要品种:紫花地丁、二月兰、野牛草、紫花苜蓿、白三叶;次要品种:沙地柏、玉簪、马蔺、萱草类、绣线菊类、五叶地锦、扶芳藤、婆婆纳、波斯菊、蛇莓等。(5)水生植物种植水生植物的目的主要在于净化水质、科普展示,同时形成良好的具有野趣的水景。种植面积不宜过大,宜选用具自然和乡野气息的植物以突出郊野公园的特色和风格。主要品种:千屈菜、菖蒲类、香蒲、鸢尾、芦苇等;次要品种:水葱、慈姑、睡莲、荇菜、花叶芦竹等。8.4雨洪系统设计公园建有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地面的雨水收集口、雨水井和铺设的雨水管线和蓄水池。收集处理后的雨水不仅供音乐喷泉使用,还可以用于绿化喷灌,尽可能减少公园对市政供水的需求。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减轻了城市雨洪系统的压力,降低了因雨水疏导不及时、雨水排放系统阻塞造成事故及灾难的可能性。8.5景观元素设计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山水的布局、园路的设置以及植物的搭配固然重要,但各公共服务设施和景观小品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它们大多体量较小、制作精良、数量众多且分布于园区各处。不仅能为行人提供便利的服务,而且对塑造园区形象、体现园区的精神主旨和文化内涵起到重要作用。公共服务设施与小品的设计主要应考虑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确保这些设施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其次是能反映出公园的历史文化和坐在区域的风貌。这些设施令人愉快的细节和材料的使用,是构成良好景观的重要元素。为了使园区内设施达到风格统一整齐,对其进行统一定位和整体化设计,造型相互呼应共同塑造了公园的形象。(1)坐凳坐凳是公园中必不可少的休憩设施,坐凳的设置应根据所在环境与使用人的主要需求不同决定其安放位置、数量与形式。本公园内坐凳有多种形式,包括石凳、木凳、树池结合坐凳等,应沿园路单侧放置或两侧按合适间距交错放置,每隔约300m设置几组坐凳是较合适的距离,使人们在行走后能在最需要的时候得到休息坐凳的选点宜对面有景可观,例如雕塑、植物群落或者景观节点,同时,坐凳的朝向宜朝北不宜朝南。(2)自行车架是自行车停放场地的主要装置,因为有部分游客会骑自行车前往,所以有一定的自行车停放需求。设置交错式自行车停放设施,采用白色施漆钢管制作。这不仅方便了市民停放自行车、保证了车辆安全,也将大大提高场地的利用率。(3)垃圾箱等卫生设施垃圾箱是园区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基础设施。垃圾箱的造型应具简洁感、艺术性和很高的辨识度,且应容积大,有一定密封性,方便投掷垃圾、分类回收垃圾等特点。在满足服务半径的前提下,应适当在休息座椅、贩卖亭点、广场、停车站点等人流较多的地点增设。(4)树池采用树池结合坐凳的方式,既为休息的游人提供了荫凉,又提高了绿化覆盖率。在坐凳的边角处应倒圆角(r=8-12mm),防止刮伤使用人群;木材坐凳铺设时木材间应采用“碰肩”处理,否则边角处不利于使用。(5)花钵花钵底部为灰色铸铁,上部为原色木条排列。摆放在入口景观大道和中心广场上,可灵活移动、组合,种植时令花卉或灌木类的植物。 (6)置石宜深埋浅露,埋入深度应大于总高度的1/2,否则会造成石头不稳定或浮于土地表面的视觉感受。此外,不同石材有不同处理方式:泰山石表面纹理太多不适合刻字,应保持其表面完整,花岗岩等其他石材表面可以刻字。8.6照明规划夜间照明是园区内游人夜间活动得以正常、安全进行的保证。既通过照明将白天景观的延续到夜间,又是在夜间对公园景观进行重塑,打造出有别于白天的特色景观。8.6.1夜间照明总体定位根据公园规划设计的定位,确立夜景照明的总体风格应使明亮安全、柔和舒适、清新优雅。8.6.2具体照明措施(1)公共交通照明公共交通照明包括各级道路的照明,对保障行车、行人安全,提高道路运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防止犯罪活动,美化园内环境有着重要作用。应在不同等级的道路上合理按照间距布置,为统一风格可选取同一种形式、不同规格的灯具。(2)主要视觉景观要素的照明处理园区入口:入口是游人入园时最先感受到的景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游人对公园的第一印象。入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