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范文——厦门市建设工程验收测量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毕业论文范文——厦门市建设工程验收测量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毕业论文范文——厦门市建设工程验收测量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毕业论文范文——厦门市建设工程验收测量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序 言随着厦门市国有、民营房地产投资项目不断增加,商品房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厦门市建设管理局、厦门市规划局等相关单位,为了更为系统地对建设工程进行竣工验收,推出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报备制度,同时也对建设工程进行六项规划指标测量,客观、准确地反映建设工程实际情况,为规划验收提供精确数据。根据厦门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测量招标要求,编制本技术方案。第一章 建设工程验收测量的作业内容 为加强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使得建设工程切实落实规划审批意图,严格执行各项规划指标要求,厦门市启动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测量工作,旨在工程竣工后为规划验收提供准确、可靠的竣工测绘成果资料,为规划管理部门有效实施监管职能提供科学依据。鉴于此项测绘工作的特殊性和技术上的复杂性,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以规范测绘生产行为,明确测绘内容及相应技术要求,保证测绘成果可靠、精确、适用,满足规划验收要求,另外又使该成果在更新维护厦门市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方面得到充分利用。1.1作业依据 作业人员应依据厦门市人民政府文件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件复印件(用于描述建设项目的)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附件等文件进行作业。1.2编制依据1) 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2000;2) 城市测量规范GJJ899;3)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4)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7929-1995;5)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4804-93);6) 厦门市房产面积测算细则厦土房(2003)273号。1.3 作业内容1.3.1 控制测量1) 平面控制测量本项目平面坐标采用“92厦门坐标系”。该坐标系采用克拉索夫斯基参考椭球体,平面投影为中央子午线东经11830的1.5带高斯-克吕格投影,投影面高程为0米。平面坐标表示X(N)坐标省略千公里和百公里数字,Y(E)坐标省略百公里数字。平面控制测量必须在厦门市8以上(含8)首级控制基础上,采用一、二级光电测距图根导线进行加密。图根导线网布设一般以附合路线或结点网形式进行布设(应满足主要界址点能在图根点上直接引测),在特殊情况下,个别独特宗地允许布设闭合导线,宗地内部确实无法贯通的(如死胡同),可采用不超3条边的支导线形式补充,但均应联测2个起算方位。支导线折角应按左、右折角各观测一测回,圆周角闭合差40;边长应对向观测,平距较差应2(ab*D)。一个区域的控制,应在同一阶段完成,以确保地物点整体数学精度。主要技术规定见10页表12) 高程控制测量本项目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测区未经水准联测的图根导线的高程,应以水准高程为起算,组成三角高程路线,其间隔边数不应多于10条。平差后三角高程路线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02m。三角高程路线各边垂直角均应对向观测。仪器高、觇标高应用钢尺丈量至0.01m,技术要求见11页表2。1.3.2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地物点按1:5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地要求详尽精确测绘1) 一级地物点道路、街、巷、加固坎(坡、堤岸、沟渠)等转点及其两侧的房屋、围墙(栏杆、篱笆、铁丝网)、或者其他可起界线(点)作用且耐久牢固角点(边线)明确的地物等要素的角点为一级地物点,其相对临近控制点(一级图根点以上各级控制点)点位中误差3.0cm。2) 二级地物点处于隐蔽地区(布设附合图根导线非常困难)的房屋、围墙(栏杆、篱笆、铁丝网)、或者其他可起界线(点)作用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等要素的角点为二级地物点,其相对临近控制点(二级图根点以上各级控制点)点位中误差5.0cm。3) 其他地物点不属于一、二级地物点的地物点,其相对临近控制点(含二级图根点以上各级控制点)点位中误差7.5cm1.3.3测算要求1) 面积测绘建设工程竣工后面积测绘必须以工程规划技术指标为准,不得超出允许范围。其中面积包括总用地面积(包括退让道路面积)、建设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占地面积等。面积的测绘必须以绘制CAD成果之后计算得来,成图比例一般为 1:500,如果此比例不能满足成图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绘制大小比例尺平面图。2)测量主体建筑是否移位建筑工程竣工后主体建筑的主体外墙或主要拐点距四周界限的距离应和规划审批的一致。四周界限是指用地范围的规划道路红线、批地红线、周边建筑物、现状围墙等。 测量时,利用全占仪及相关测量仪器测出条件点的92厦门坐标(条件点是指竣工建筑物、周边建筑物、现状围墙等待定点),在内业编辑成图,量出距离,标注在成果图上。所量出的距离应与工程规划技术指标一一对应,以便比较。3)测量主体建筑是否超高建筑工程竣工后建筑标高、室内、室外地平标高、0的绝对标高应与工程规划技术指标一致。测绘时要根据工程规划许可证所规定的内容进行楼高测量,规划审批的楼高有的是从室外地平标高算至屋顶檐口顶,有的是从室外地平标高算至屋顶女儿墙顶。因建筑物的外部造型多样化及建筑物高底有别,在作业当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作业方法测绘楼高,标注在成果图上(标高的标注统一用CAD平台开发的软件Udmsm标注)。室外地平标高一般指建筑物正门口外水泥面坡脚的地面高度。4)建筑工程竣工后建筑物的层高必须与工程规划技术指标一致。 建筑物的层高是指下层板面算至上层板面,测量时可利用经鉴定过的钢卷尺或手持测距仪从地板量至上层底板,再加上楼板的板厚,所得数据既是本层层高。 由于建筑物的造型不同,实际作业当中可采用更为简便的办法量取层高。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的建筑物在同一层当中层高不一至,而规划审批就一个层高,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对照设计蓝图,找出标高所标的位置进行占量,所得数据为最终层高。其余层高也要在“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及层高汇总表”中得以体现。 5)建筑物退让用地边界及建筑物间距建筑间距是指两幢建筑的外墙面(扣除墙柱的突出部分)之间最小的垂直距离。建筑退让红线距离指建筑物的外墙面(扣除墙柱的突出部分)与红线的垂直距离。此工作必须外业测量完全无误的情况下,在内业编辑成相应比例的地籍图,把厦门市人民政府审批的红线坐标展绘在地籍图上,才可标注距离(作业方法如同1.3.2测量主体建筑是否移位)。第二章 建设工程验收测量的控制测量要求在对竣工建筑进行平面验收测量时,一般是测绘人员到实地先布设导线,然后测绘出竣工建筑主要拐点及相关条件点,用测图方法测出次要地物点。然后将外业资料输入电脑,利用CAD绘图软件进行内业整理绘制出与规证图相应的成果图。控制点的精度高与低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工作,影响到测绘产品质量问题。所以控制测量在竣工建筑测量当中是至关重要的。本章主要讲述在此作业过程中的一些主要技术要求。2.1 基本要求2.1.1 平面和高程起算1) 平面坐标为“92厦门坐标系”,精度等同或高于二级导线的各等级控制点,经验证符合要求,均可作为本项目平面起算;2) 高程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各等级水准点,具有红外三角高程的一、二级导线点,经验证符合要求,均可作为本项目的高程起算点。利用坐标或高程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控制点作为起算点的,必须报厦门市测量队批准方可使用。2.1.2 本项目中控制测量是指精度同等或优于1级图根导线的各等级控制测量。2.1.3 控制测量的时机当出现以下情形时,必须进行控制测量:1) 经验证,符合要求并可方便利用的平面起算点少于3个,高程起算点少于2个;2) 从任何起算点连续支站不超过3站都无法完成所有碎部点测量时。2.2布网要求结合具体项目,以满足1:500总平面图测量需求为目标,可以在起算点的基础上分级布网,或直接布设一级图根导线网,无论哪种方式,控制网必须构成结点导线网或附合导线形式,附合导线必须具有闭合方向。鉴于竣工测量项目范围大多不同的特点,一般不布设2级图根,因此,一级图根点必须满足连续支站不超过2站可以完成所有碎部点测量的要求。2.3点位选择、编号、埋石1) 当1:500总平图中地形测量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内时,可不增加埋石点,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时,平均10万平方米内应不少于4个埋石点(含起算点),且每个埋点至少与另一个埋石点通视。考虑到竣工测量时,测量区域内仍在施工的特点,埋石点应选择在可长期保存的地方,必要时应选择在竣工区域之外的周边地带。2) 一、二级光电测距导线点应均匀布设,点位设制需凿刻方框,便于长期保存。表1 电磁波测距导线主要技术要求 级别 项目一级二级图根一级图根二级DJ2DJ2DJ6DJ2DJ6DJ6水平角测回数213121半测回归零差()881881824一测回内2C互差()131313同一方向值测回互差()92424附合路线长度(km)4.02.81.51.0最长边长(m)450300200120平均边长(m)35020010080测边中误差(mm)15151515测角中误差()581220方位角闭合差()10162440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160001/120001/60001/4000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m)0260.220.22垂直角测回数(中丝法)22211垂直角指标差互差()1515251525垂直角互差()15三角高程路线同一边往返测高差之差(m)0.1S高程路线闭合差(m)0.050.1 (n为边数)导线网中最弱点点位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cm)5备 注1.N为导线折角数,S为边长(以km为单位)。2.首级附合路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1/3时,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0.13米。表2 四等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级 别 项 目三等水准四等水准附合路线长度(km)4515支线路线长度(km)10结点间路线长度(km)3010最大视距长度(m)80100前后视距差(m)3.05.0前后视距累积差(m)6.010.0黑红面读数差(mm)23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mm)35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mm)35路线或环线闭合差(mm)1220支线往返高差不符值(mm)1220测站高差取位(mm)0.10.1高差取位(mm)11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mm)2030备 注L、R以km为单位,不足1km按1km计算2.4一、二级光电测距导线观测1)观测前应对所使用的仪器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校。2)对起算控制点成果严格进行测站检查,检查两点实测距离与计算距离,误差控制在2cm以内,有条件的必须进行第三点距离或方向检查,距离误差在2cm以内,方位角应小于8。当只有两个起算控制点时,施测取得退让用地红线距离等指标数据与该项目规划存在较大误差,应增补起算控制点,重新检查、施测。3)导线水平角观测使用DJ2(或DJ6)型电子全站仪按全圆方向法观测,当方向数多于3个时应归零。测回间不变换度盘,无须两次读数重合(以下同)。4)一、二级光电测距导线边长以经鉴定的级电子全站仪,单程测定2测回(每测回4个读数,若用电子手薄记录,不同测回同方向上、下半测回均要测距并记录,下同)。一测回内读数较差应10mm,测回间较差应10mm;温度读至0.5气压读至1hpa;温度、气压、仪器常数棱镜常数可直接置入电子全站仪加以改正,但需在记录成果中予以说明。仪器高、觇标高直接量取至1mm。测距边长经气象数据、仪器常数、倾斜改正后投影到的参考椭球面,归算到高斯平面,测区平均曲率半径R=6364190m(或以实体位置查取),高程异常Hm=+63.0m。5)一、二级光电测距导线水平角、边长外业观测记录可采用手工记录或以PC-E500为记录载体的电子手薄与全站仪连接实行自动通讯与记录,观测成果的分析与重测按相应规范要求执行。2.5图根控制测量2.5.1一、二级图根导线点的布设,在一、二级导线点的基础上,以结点导线或单一附合导线的形式布设,密度不足时,可适当布设二级图根补充,以保证主要地物点能直接引测。水平角观测以电子全站仪(DJ2级或DJ6级)按全圆方向观测法观测一个测回,边长观测采用单程观测一个测回,气象、棱镜常数可直接置入仪器改正。外业原始记录采用电子全站仪实行自动通讯并记录水平角、斜距及天顶距。主要技术指标见附表1。2.5.2图根导线点编号以JG开头冠以英文字母A、B(各单位重复使用)加流水编号。2.5.3高程控制,以上述一、二级导线点高程为起算,组成三角高程结点网或单一高程路线,凡组成三角高程路线的各边垂直角均采用光电测距对向观测,仪器高、觇标高均直接量至0.001。垂直角观测所使用的仪器与记录方法与水平角、边长观测使用的仪器相同。2.5.4平差计算,采用清华山维公司NASW95平差系统软件进行严密平差,一次完成平面及高程平差计算。各项精度指标均符合相应规范要求。2.6 高程控制测量2.6.1一、二级导线点高程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路线测定,三角高程路线的各边垂直角均采用光电测距对向观测,仪器高、觇标高均直接量至0.001。垂直角观测所使用的仪器与记录方法与水平角、边长观测使用的仪器相同,其精度及作业方法应符合相应规范精度要求。主要技术指标见附表1。2.6.2原始记录可采用电子手簿或手工记录,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记录均应满足相应规范要求。2.7平差计算内业平差前应对原始观测成果进行200%的检查,确保起算数据准确无误并对原始观测成果做好数据备份工作,方可进行平差计算。平差计算采用由清华山维平差软件NASE95进行平差计算。成果取位:角度的各项改正计算和方位角取至秒,边长和坐标取至0.001m。高程取位:三角高程取至0.01m(水准高程取至0.001m)。内业平差计算成果在外业施测当中要进行检查,并记录在案,出成果时一并提交。提交成果表格如下所示:( 单位名称 )项目测绘记录表委托单位:项目:内容:测站点方向点检查情况坐标D(m)F()点号XYH备注观测者:记录者:测工:责任人:校对者:质检员:施测日期:200 年 月 日第三章 建设工程验收1:500数字地形图测量要求1:500数字地形图测量在建设工程验收中是关键的环节,是内业成图的依据,也为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中的技术指标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奠定基础。建设工程竣工项目数字化测图,采取以测区控制点为基础,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在野外采集竣工实体全部要素,按相应规范、图式各项要求测绘编辑成图。施测范围除了建设用地范围,还包括与建设用地范围线相邻的地物、地貌,具体分为下列几种情况:a)相邻的是街道的,将相邻的街道施测完整。b)相邻的是巷道的,施测相邻的巷道及靠巷道一侧建筑物的轮廓线完整。c)相邻的是建筑物,则施测相邻一侧建筑物的轮廓线完整。d)当建设用地范围线外无相邻建筑的时,将建设用地范围线外30米范围内地形、地貌施测完整,当有斜坡、人工坎等地貌存在,测至其顶部即可。e)分期建设项目的,将主体建筑外轮廓线作为建设用地范围。f)满足规划部门的特殊要求。3.1测站工作要求为保证精度,每天上、下午均进行仪器2c和i角的检验,各测站工作中均进行严格对中整平,并注意定向方向检查予以记录。3.2测站点与立尺点的要求1)测站工作与转站之前,应加强对测站起算数据(核对测站坐标、高程、定向点坐标)的检查,并检核两点实测距离与计算距离,误差控制在2cm以内,有条件的必须进行第三点距离和方向检查,距离误差在2cm以内,方位角应小于12(控制点为一级图根的应小于18)。定向检查,误差结果均应如实记录于“工程测量记录表”上。2)立尺点应保证与图式符号的定位点或定位线严格一致。为了减少棱镜常数对细部点的误差影响,应根据棱镜规格不同在全站仪加常数设置中考虑加入棱镜改正常数。当棱镜无法摆到点位(角顶)时,要量测棱镜后侧至点位距离,此时,水平测定的方向线要严格照准点位(角顶),距离改正数应予以记载,以便图形编辑时加以纠正。亦可采用特制小棱镜或免棱镜全站仪施测,以保证点位精度。建筑物角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相对中误差应小于0.03m。3)测定细部点边长以全站仪单程测定,水平角、垂直角只测半测回,但每天上午、下午第一测站作业前必须检测仪器2C和i角一次,并重新设置于仪器内。在一个测站上设站时间较长时,由于外界条件影响,仪器容易产生不均匀膨胀或震动造成误差,每隔1520分钟严格检查方位角一次,若超过误差要求,则应重新定向。3.3主要地物点施测主要地物点在一、二级导线及图根布设时,应尽量考虑直接引测。个点位实地确实难直接施测,应分别从两个控制点支站引测该点的两组坐标,其结果较差fs10cm,方可取中数使用。死胡同的测绘方案应先报市测量队认可,方可施测。无论何种方法施测的主要地物点,其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相对中误差.应小于0.03m。3.4细部点施测1)宗地内所有地物、道路,有宗地界址作用的围墙、栅栏、人工坎等及邻宗主体建筑,一律按一级界址点精度要求准确测定和详尽表示(点位中误差3cm),且必须从所布设的图根控制点上直接引测。2)高程注记应均匀分布、合理选注(在不影响图面美观情况下尽量多选注),要求注至0.01m。作业中应注意仪器高和觇标高量取,杜绝高程测注错误现象的发生。3)个别隐蔽建筑物拐点无法实测的可采用交会法或勘丈法补充,但要求使用钢尺,且应有多余观测,以加强校核。第四章 建设工程验收测量测算方法测算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建筑间距等在建设工程验收测量中是最终目的,它直接检验开发单位在开发建设当中,是否按照规划管理局审批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要求来建设。测算方法的不同,所得结果也不同,造成原本没有超指标的超指标,面积大的反而变小。给开发单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结合厦门市房产面积测算细则厦土房(2003)273号文本,本章主要介绍建设工程验收测量测算方法4.1建筑面积测算1)房屋建筑面积系指房屋外墙(柱)勒脚以上各层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包括阳台、走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具备有上盖,结构牢固,层高2.20米以上(含2.20米)的永久性建筑。2)边长量距应使用经检定合格的钢卷尺、手持式测距仪等能达到相应精度的仪器和工具,边长取位至0.01米。建筑物边长测量误差(0.014+0.0004D)m。3)房屋面积以平方米为单位,计算过程面积取至0.001m2。建筑面积误差应(0.02s+0.0006s)m2。4)按GB/T17986.12000房产测量规范和厦门市房产面积测算细则执行。5)下列三种情况将面积数在备注栏单列并准确描述:a)底层骑楼的面积。b)底层车库原规划审批层高在2.20米(含2.20米)以下,建成后层高超过2.20米的面积(以第一次进场测量为准,测量后开发单位人为回填垫高的数据不能作为依据)。c)未以规划审批的层高2.20米以上的夹层面积。d)对于层高2.20米(含2.20米)以下的面积在大样图和汇总表予以描述。6)对于局部面积无法确认计算方法时以书面形式汇报由甲方核定。4.2建筑高度测算1)平屋面建筑高度:有挑檐屋面的自室外出入口地坪标高算至檐口顶;有女儿墙的屋面,自室外出入口地坪标高算至女儿墙顶。2)坡屋面建筑高度:屋面坡度小于45度(含45度)的,自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坡度大于45度的,自室外地面算至屋脊顶。3)屋面水箱、楼梯间、电梯间、机械房等突出屋面的附属设施,其高度在6米以下内,且水平面积之和不超过屋面建筑面积1/8的,不计入建筑高度。但当建筑物位于建筑保护区、建筑控制区和有净空要求的控制区时,上述突出部位应计算建筑高度(有多个高度存在应尽量标注、准确描述)。4)建筑高度测量要求a )使用手持式测距仪逐层测出各层层高,将汇总高度与全站仪测量高度比较,误差在(0.03*层)m以内。b )各栋建筑主要室外出入口地坪高程及室内1层地坪高程均要实测,标注于总平面图上。c )若个别建筑室外地坪尚未竣工,建筑高度可以室内1层地坪高为起算至相应的高度位置。d)因地形、地貌影响,个别建筑室内地坪高程不一致,在总平面图上应合理标注,详尽表示。4.3建筑间距测算1)建筑间距是指两幢建筑的外墙面(扣除墙柱的突出部分)之间最小的垂直距离。裙楼部分以裙楼的外墙面为准(不以骑楼的柱为准),裙楼的外墙面和主体楼的外墙面与相邻建筑物的间距应分别标注,如果相邻建筑物两侧间距不一致的应分别标注。2)角度大于45度的坡屋面建筑,其建筑间距指屋脊线在地面上的垂直投线至被遮挡建筑的外墙面之间最小的垂直距离。3)建筑间距量算采用1:500数字化测图成果为依据,结合该项目规划总平布置图,按CAD分层、颜色设置及样示要求,准确标注于竣工总平面图上。4)建筑间距标注时应考虑到项目规划时对邻宗建筑的间距要求,杜绝标注遗漏的现象发生。4.4建筑退让红线距离测算1)建筑退让红线距离指建筑物的外墙面(扣除墙柱的突出部分)与红线的垂直距离。2)如果两侧退让距离不一致的必须分别标注;裙楼的外墙面和主体楼的外墙面退让红线的距离应分别标注。3)将项目用地红线图上用地角点坐标,展绘至竣工平面图上,按要求标注出建筑角点或外墙面至红线垂直距离。4)若红线图上用地角点坐标为“58厦门坐标系”时,必须将坐标转换至“92厦门坐标系”后展绘于竣工平面图上,杜绝坐标系统不匹配而产生的误差。4.5建设用地面积1 )以批准的红线图用地面积为准,扣除代征道路和公共绿化带的面积,加上建设用地范围线的占用面积(建筑物、围墙、档土墙、道路、附属设施等)。2)建设用地的范围线绘制时,按厦门市测量队提供的软件内规定的相应设置进行标绘。3)建设用地范围线建筑物应予以明示。4.6建筑占地面积1)单层、多层及以上建筑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外围水平面积计算。计算一半建筑面积的范围,按100%计算建筑占地面积。不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不计算占地面积(骑楼计算占地面积)。2)一层的阳台和室外楼梯按投影计入占地面积。3)地形高差形成建筑高低错层的应将高低错层所占地面积合并计算。4)半地下室(室外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超过0.8米)按其上口外墙(不包括采光井)外围的水平面积计算。4.7 内业数据、资料整理技术要求1)软、硬件运行环境a)硬件设备每组配备台式计算机,要求CPU主频600MHZ,硬盘容量10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