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 毕业论文——BT模式下工程变更风险的分配研究_第1页
工程造价 毕业论文——BT模式下工程变更风险的分配研究_第2页
工程造价 毕业论文——BT模式下工程变更风险的分配研究_第3页
工程造价 毕业论文——BT模式下工程变更风险的分配研究_第4页
工程造价 毕业论文——BT模式下工程变更风险的分配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T模式下工程变更风险的分配研究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也越来越大,原来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BT融资模式可以大大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已经在我国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中广泛使用。BT项目的是一项多层次、多主体的复杂系统工程,存在较大的风险,不同主体之间关系协调困难。作为BT项目发起方,对BT项目的投资控制直接反应为对回购总价款的控制,而工程变更是导致BT项目回购总价款大幅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发起方有必要在签订合同时运用风险分配的思想为项目建设期间的工程变更制定良好的制度,即将工程变更风险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在合同中明确BT项目中存在的工程变更风险由哪一方控制,将风险分配给最有能力管理的一方,才能保证BT项目的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1)分析了BT项目中存在的两级合同关系。通过文献对BT模式进行了概述,重点分析了BT模式的两级合同关系,即项目发起方与投资方的BT项目投融资建设合同以及投资方和承包方的施工承包合同。(2)通过分析合同得出BT项目中工程变更风险分配的清单。运用鱼刺图法对工程变更风险进行了识别,然后通过分析通用合同条件以及代表性的BT项目合同得出这些工程变更风险在不同合同中的分配结果,并汇总成为BT项目工程变更风险分配清单。(3)以深圳地铁5号线BT工程为例探讨了工程变更风险的再分配。通过分析深圳地铁5号线BT工程补充合同(B03)得出了工程变更风险的再分配结果,并将其与初次分配结果进行了对比。关键词:BT模式 工程变更 风险分配 风险再分配Research on the Risk Allocation of Engineering Variations under BT Mode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demand for urba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s becoming greater and greater. The only original model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As the BT mode could help to reduce the large capital press of the government, it have been more and more used in urban infrastructures construction.BT mode is a complex engineering. It has a lot of risk and relationship coordination difficult. As the owner of BT mode ,repurchase price become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the project, Engineering variation lead to price increasing .Because of this, the owner have to build Engineering Variations risk allocation system. It is the critical node to establish effective risk allocation in which the benefit is matched with the risks, risks allocate to administrative ability to ensure that the projects investment goals.Firstly, analysis of two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s under BT mode. Introduced the definition of BT mod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pplication meanings by literature review, analysis of two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s that BT mode contact between owner and investor and normal contact between investor and contactor.Secondly, analysis contact to get BT mode Engineering variations risk allocation bill. Using flow chart to identified Engineering variations risk Factors ,then analysis normal contact and BT mode contact to get BT mode Engineering variations risk allocation bill.Thirdly, discuss Engineering variations risk second allocation base on Shenzhen Metro Line 5underground. Analysis Shenzhen Metro Line 5 underground BT mode contact to get Engineering variations risk second allocation and compare the first allocation.Key Words: BT mode Engineering variations Risk allocation Risk reallocation 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1研究背景11.1.2研究意义21.2文献综述21.2.1工程变更相关综述21.2.2风险分配相关综述71.3研究路线内容及方法91.3.1研究路线91.3.2研究内容101.3.3研究方法10第二章 BT模式及其合同关系分析112.1 BT模式概述112.1.1 BT模式的含义112.1.2 BT模式下的法律主体112.1.3 BT模式的运作流程122.2 常见BT模式对比分析132.2.1 常见BT模式的介绍132.2.2 常见BT模式的对比162.3 BT模式的合同关系17第三章 通用合同条款中工程变更风险的识别与分配203.1风险识别与分配概述203.1.1风险识别方法203.1.2风险分配方法213.2通用合同条款中工程变更概述213.2.1工程变更定义213.2.2工程变更特点223.2.3工程变更的影响233.3通用合同条款中工程变更风险分配分析233.3.1工程变更风险因素分解233.3.2工程变更风险分配26第四章 BT合同中工程变更风险分配324.1代表性的BT合同选择324.1.1深圳地铁5号线BT项目324.1.2北京地铁奥运支线BT项目334.2BT合同中工程变更风险分配分析344.2.1BT项目工程变更风险因素集344.3BT项目工程变更风险分配清单40第五章 BT模式下工程变更风险的再分配435.1工程项目风险分配的阶段划分435.2工程项目风险再分配的相关界定445.3 BT项目的风险再分配案例分析445.3.1深圳地铁5号线BT工程变更风险的再分配445.3.2 深圳地铁5号线BT项目两次风险分配的对比分析465.3.3深圳地铁5号线BT工程变更风险再分配的实现49总结与展望51总结51展望51参考文献52致谢54外文资料55中文翻译59天津理工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第一章 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1.BT模式的应用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多元化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市政基础设施是整个国民经济基础设施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需资金量大,如道路、桥梁、水厂、地铁等项目,投资少的几百万、几千万,多的则达到数亿;项目建设周期长,大多建设项目建设周期少则数月、多则数年,项目投资回收期长,项目完成后的经营收入一般不如商业投资项目那么丰厚,投资回报率不高,甚至有的项目是没有回报的纯公益性项目。对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巨额的投资资金,光靠政府财政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打破传统国家财政的单一投资模式,促使投资主体多元化陈斌.BT模式下市政工程建设风险评价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 2006.1.。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03年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有投融资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对具备条件的工程项目,根据业主的要求,按照建设转让(BT)、建设经营转让(BOT)、建设拥有经营(BOO)、建设拥有经营转让(BOOT)等方式组织实施张丽.BT项目的投资控制的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 2006.1。诸多的非政府经济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设和融资方式不断出现,近几年来我国应用较多的是BT模式。BT这种具有灵活性的项目融资方式为解决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矛盾提供了可行途径。利用BT模式有助于多元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满足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多元资本的介入,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的多元化,改善了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主体单一化现象。近年来BT模式,上海、深圳、北京、重庆、南京等城市有了BT模式的尝试,完成了很多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南京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重庆轻轨3号线、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世博段工程、深圳地铁5号线、北京地铁奥运支线项目、南京市城市快速内环东线项目等。2.工程变更是影响BT项目投资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BT模式作为一种工程总承包加融资的建设方式,其实施过程一般为:业主在完成项目设计后,招标选定承包方进行项目施工建设,由承包方负责项目建造期间的投融资,项目完成后移交业主投入使用,业主按约定分期支付回购价款。结合BT项目的承发包模式的特点,可以将BT项目的合同价款定义为:发包人用以支付投资承包方按照合同协议书中写明的、经商定的工程设计、施工、竣工、缺陷修补及其他为保证项目进行的活动的款项,其中含有投资承包方为工程融资花费的融资费用,同时也应含有按照合同做出的变更(如果有)。因变更发生而产生的价款称为追加合同价款。回购价款=合同价+追加合同价款。合同价在合同签订时已经确定,影响追加合同价款的三大关键因素为工程变更、价款调整以及工程索赔尹贻林.杜亚灵.基于控制权的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控制系统研究以企业型代建项目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103-108,因此工程变更是影响BT项目投资控制的关键风险因素之一。3.合理分配工程变更风险成为BT项目有效控制投资的关键BT项目的投资控制是一项多层次、多主体的复杂系统工程,而回购合同是衔接公、私两类投资控制主体的重要节点,作为最终出资者的发起方(政府)只能通过事前合理地设计回购合同获得BT项目建设期间的特定控制权,因此,回购合同是政府对BT项目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杜亚灵,尹贻林.回购式契约视角下政府对BT项目的投资控制研究C.长沙:中国工程管理论坛,2011。对于BT项目发起方(政府)而言, 则希望通过采用BT模式缓解财政资金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压力,因此,只能通过事前与投资方签订合同时,对可能产生的工程变更风险进行合理分配及控制,以获得BT项目建设期间主动权,对项目回购总价款进行有效控制,避免投资失控的发生,使发起方(政府)能够更好的利用未来财政资金,提高其使用效率。 因此,如何在发起方(政府)和投资方之间合理的分配和控制工程变更风险,以有效利用BT项目建设资金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发起方的角度,对工程变更风险如何在BT项目参与各方之间合理的分配进行研究,通过对BT项目回购款的控制以达到对整体投资的控制,从而保证了BT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1.1.2研究意义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BT项目一般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难度高、协调关系复杂以及公共性等特点,BT 项目建设参与单位众多:主要有BT项目发起方、BT项目投融资方、贷款方、政府部门、承包方(施工方)等多方参与,这些参与单位在上述诸多环境条件下通过合同形成一个特殊而复杂的系统,复杂的系统必然决定了BT项目自招标投标、建设、转让等一系列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风险。风险一旦发生会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的实现。工程变更风险是BT项目回购价款的主要因素,也是BT项目投资失控的主要原因。对于发起方而言,在与投资方进行回购协议谈判前必须确定项目回购总价控制措施与回购策略选择,以期更合理地进行分配风险,利用未来财政资金,提高其使用效率。因此BT项目回购价款工程变更风险因素分析,从而合理确定项目回购价款,并通过合同条款对项目回购价款进行控制,有利于BT项目的投资目标的顺利实现。1.2文献综述1.2.1工程变更相关综述1.工程变更概念的界定不同合同文本中,FIDIC土木施工承包合同条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均对工程变更概念做出了清晰的界定,见表1.1。表1.1 不同合同范本工程变更概念的界定Table 1.1 Definition of variations in different contract conditions合同文本条款定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29.1条(1)更改工程有关部分的标高、基线、位置和尺寸(2)增减合同中约定的工程量续表1.1合同文本条款定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29.1条(3)改变有关工程的施工时间和顺序(4)其他有关工程变更需要的附加工作FIDIC施工合同条件13.1条(1)合同中包括的任何工作内容的数量的改变(2)任何工作质量或其他特性上的变更(3)任何部分工程的标高、位置和(或)尺寸上的改变(4)任何工作的删减,但要交他人实施的工作除外(5)永久工程所必需的任何附加工作、永久设备、材料或服务,包括任何联合竣工检验、钻孔和其他检验以及勘察工作(6)实施工程的顺序或时间安排的改变标准施工招标文件15.1条(1)取消合同中任何一项工作,但被取消的工作不能转由发包人或其他人实施(2)改变合同中任何一项工作的质量或其他特性(3)改变工程的基线、标高、位置或尺寸(4)改变合同中任何一项工作的施工时间或改变己批准的施工工艺或顺序(5)为完成工程需要追加的额外工作资料来源:自绘此外,不同学者对于工程变更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下表列出了不同学者对于工程变更的定义,如表1.2。表1.2 学者对于工程变更概念的界定Table 1.2 Definition of variations by different scholars序号学者对工程变更概念的理解1方俊任宏方俊,任宏.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中的变更控制J,重庆大学学报,2004.28-29将变更和合同变更确定为从属关系:变更是合同履约中的基本特征,是合同法规范调整的重要内容。而工程变更既包括传统的以工程变更指令形式产生的工程变更,也包括由业主违约和不可抗力等因素被动形成的工程变更2杨志勇杨志勇.工程变更与合同变更.建筑管理现代化J,1999.24-26重点区分了合同变更、工程变更:合同变更是合同法中所明确的一种法律概念。指“合同成立后,当事人在原合同的基础上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修改或补充”。工程变更则是在施工合同管理中经常遇到的概念,指“工程师(或甲方)认为有必要对工程或其中任何部分的形式、质量或数量做出任何变更,并指令承包方实施这些变更的工作”续表1.2序号学者对工程变更概念的理解3龚志达龚志达.工程变更对投资的影响与统计J.深圳土木与建筑.2004.57-58工程变更是监理工程师对合同工程或其任何部分的形式、数量或质量做出的变更4段文生段文生.变更认识的误区.黄河小浪底建设管理文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58-160变更是由于施工条件的改变,项目控制者采取使工程顺利进行的一种措施5王音辉王音辉.国际合同中的变更、索赔和争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91.在承包合同的实施过程中相对原合同条件的变化,合同术语统称为工程变更6刘建刘建一.工程变更管理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6.在合同实施过程中,由于合同状态的改变,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实施而采取的对原合同文件的修改与补充,同时相应调整合同价格和工期的一种措施资料来源:自绘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对工程变更的定义如下:工程变更就是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在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按照合同的约定对部分工程做出的改变。2.工程变更分类管理引起工程变更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源于业主的原因,也可能来自承包方本身或其它第三方。按照不同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分类。通过文献总结,从不同角度对工程进行分类,如表1.3所示。表1.3不同角度对工程变更分类Table 1.3 Definition of variations in different scholar不同角度工程变更内容性质和费用影响工程范围变更紧急程度工程变更分类1设计变更2施工方案变更3施工条件变更4计划变更5新增工程1重大变更2重要变更3一般变更1工程范围内的变更2工程范围外的变更1紧急变更的控制2非紧急变更的控制资料来源:根据文献18整理绘制对工程变更进行分类,能够更有效的对工程变更因素进行分类和分解,从而对工程变更风险进行更合理的分配。3.工程变更因素分解为了预防工程项目出现变更,必须找出产生变更的风险因素。由于建设工程项目在技术、过程、管理等方面的复杂性,导致引发工程变更的风险因素很多。对导致工程项目出现变更的风险因素进行分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业主方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风险因素采取不同的防范与管理措施,如表1.4所示。表1.4 影响工程变更的因素研究Table 1.4 influencing factor about variations 影响因素学者研究个体行为因素主体行为因素环境因素技术因素合同因素质量因素成本因素政策法规因素经济因素艾光鲜艾光鲜.建筑工程变更的合同管理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20-22方俊孙艳.建设项目工程变更中的风险控制与管理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18-22蔡国辉蔡国辉.探讨工程变更的原因和对策J.福建建筑.2009.69刘清明刘清明.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的变更管理J.山西建筑.2009.188方俊方俊.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的风险分析与评价N.2004-12.27-12于立荣于立荣,工程变更与投资控制J.中华建设.2007.50-51侯亚林侯亚林,业主的工程变更控制管理与案例分析J. 国际经济合作 2007 资料来源:根据文献整理绘制通过表1.4文献总结归纳,影响工程变更因素主要有:主体行为因素、个人行为因素、政策法规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合同因素、技术因素、成本因素、质量因素。运用风险结构分解法对工程变更风险因素进行逐层分解如图1.1。64图1.1工程变更风险因素结构分解Fig.1.1 Risk breakdown structure of engineering variation资料来源:根据文献18整理绘制4.工程变更管理就是风险管理风险,不同的研究人员,对风险的定义是不同的,但其要素概括起来有以下两个方面孙艳.建设项目工程变更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10:一方面,风险是活动或事件发生的潜在可能性;另一方面,风险是一种消极的不良的后果。建设项目首先由于人们对建设环境缺乏客观认识,从而导致工程出现变更的主要原因。这就说明的工程变更是一种潜在的可能发生的事件。其次,工程变更是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工程变更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进度、费用的控制。由于工程变更具有风险的两大基本特性,所以说工程变更的管理是风险管理。1.2.2风险分配相关综述1.风险分配定义Uff J. Uff J. ,Risk management and procurement in construction, London: Centre of Construction Lawand Management,1995认为风险分配是对可能会导致项目未来损失或收益的责任的界定和划分的过程,试图在各种项目没有按照计划进行的条件下合理分配各参与主体的责任,以促使其提高控制风险的积极性。M.P.Abednego et al M.P. Abednego, Stephen O. Ogunlana, Good project governance for proper risk allocation in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in Indones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6(24): 622-634.认为风险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项目治理水平进而促进项目成功。因此,风险分担不仅仅是一个将风险划分到责任方的过程,而应该进行合理/正确的风险分担。 本文对风险分配理解为:风险分配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对风险进行识别后,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配,将风险合理的分配给项目参与者,是各参与者能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2.风险分配原则对于公私合作类项目风险在合同双方(政府和私人)之间如何合理分配,国际学术界没有统一的认识,如表1.5所示。天津理工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续表1.5表1.5 学者对风险分配原则的理解Table 1.5 Understanding of risk allocation principles by different scholar参考文献风险分配原则张水波何伯森张水波,何伯森,工程项目合同双方风险分担问题的探讨N,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7):257-261(1)一方应为其自身的恶意行为或渎职引起的风险负责;(2)如果一方能很方便地对某风险进行保险,并能将保险费消化在其费用中,则该风险最好由该方承担(3)如果一方是管理某项风险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最大受益者,则该风险应由该方承担(4)如果一方能更好地预见和控制该风险,则该风险应由该方承担(5)风险发生后,一方为直接受害者,则该风险应划分给该方朱冰 李启明朱冰,李启明,工程项目风险分担问题的探讨J,江苏建筑,2005.50-52(1)公平原则;(2)可管理风险原则;(3)可预见风险原则;(4)低成本分配原则王辉 何伯森王辉,何伯森,BOT模式项目融资的风险研究J,中国软科学,1999.113-121在参与项目活动的过程中,谁能更好的控制该项风险,且能产生最好的整体效益,则将该风险分配给谁刘新平王守清刘新平,王守清,试论PPP项目的风险分配原则和框架J,建筑经济,2006.59-63(1)由对风险最有控制力的一方控制相应的风险;(2)承担的风险程度与所得回报相匹配;(3)承担的风险要有上限王霁虹马振东王霁虹 马振东, 特许经营模式下法律风险的识别与防范J建筑经济,2005.20(1)向风险评估、控制和管理能力最佳的当事方分配特定的风险(2)让最容易获得套期保值手段,即通过同时在另一笔交易上获利来抵消某笔交易的损失的投资安排或在使风险分散或以最低代价减轻风险方面能力最强的当事方承担风险资料来源:根据文献整理绘制天津理工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通过表1.5看出,风险分担的基本原则对于工程项目风险在合同各方之间如何合理分担,归纳起来有以下基本原则:(1)一方应为其自身的恶意行为或渎职引起的风险负责。这种风险是违规行为造成的,应由责任方来承担。(2)公平合理,责、权、利平衡。一是责任与权力平衡,有承担风险的责任,就应给予承担者控制和处理风险的权力,若已具有某些权力,则也应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二是风险与控制力对称,即该风险由最能控制它的一方承担,若双方均无控制力或控制力难以确定,则由双方共同承担;三是责任与利益对等,即管理某项风险所获得经济利益的最大受益者,应承担该风险;四是风险与机会对等,风险的承担者应同时享受风险控制获得的费用收益和机会收益;五是承担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承担者应拥有预测、计划、控制的条件和可能性,有迅速采取控制风险措施的时间、信息等条件。(3)如果某风险发生后,一方为直接受害者,则该风险应划分给该方。这是因为,当人们的自身利益可能受到损害时,更能主动地采取措施去避免这种风险,从而提高管理效率。(4)符合工程项目的惯例及通常处理方法。如采用国际惯例FIDIC合同条款,就明确地规定了承包方和业主之间的风险分配,比较公平合理。3.风险分配方法毕颖、石玉祥毕颖.石玉祥,风险模型在工程投资风险中的应用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0.115-116在风险计算函数因子分析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估模型解决风险因子的权重分配问题,并通过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张宁,陶庆张宁.陶庆,基于多级模糊综合法的工程项目风险评价J.,建筑经济,2009.27-29对比了几种常见的工程项目风险分配方法,如决策书法、层次分析法、模糊风险综合评价、故障树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得出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较好的解决风险评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了实例分析。高华高华,我国BT模式投资建设合同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95-118运用文献综述法和风险分解法辨识了BT项目可能包含的风险,随后对BT项目的风险进行了定性分析,最后按照BT风险分配的框架,以及风险的责任归属分析,建立了BT投资建设合同中BT发起方和BT主办人应承担的风险矩阵通过文献总结,可以发现风险分担的常见方法有:委托代理模型法、博弈论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估模型、故障树分析法、风险矩阵等。1.3研究路线内容及方法1.3.1研究路线本文的研究路线如图1.2所示:图1.2 本文研究路线Fig .1.2 The frame diagram of thesis1.3.2研究内容本研究目的为分析并解决BT模式工程变更带来的风险以及如何对风险进行分配和控制,为了达成该目的需要解决如下4个关键问题,每个关键问题对应一部分研究内容,具体如下:(1)分析BT项目中存在的两级合同关系。通过文献对BT模式进行了概述,重点分析了BT模式的两级合同关系,即项目发起方与投资方的BT项目投融资建设合同以及投资方和承包方的施工承包合同。(2)通过分析合同得出BT项目中工程变更风险分配的清单。运用鱼刺图法对工程变更风险进行了识别,然后通过分析通用合同条件(07标准施工招标文件、99FIDIC合同条件)以及代表性的BT项目合同(深圳地铁5号线BT项目合同、北京地铁奥运支线BT合同)得出这些工程变更风险在不同合同中的分配结果,并汇总成为BT项目工程变更风险分配清单。(3)以深圳地铁5号线BT工程为例探讨了工程变更风险的再分配。通过分析深圳地铁5号线BT工程补充合同(B03)得出了工程变更风险的再分配结果,并将其与初次分配结果进行了对比。1.3.3研究方法工程变更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对工程变更的研究是一个理论演绎与实践验证不断互动的过程。本文对BT模式下工程变更风险分配和控制的研究,也是一个文献综述、理论演绎与实践验证多种方法相结合的过程,具体方法如下:(1)文献分析法。对BT项目进行了介绍,重点分析了其特殊的两级合同关系。通过文献对风险识别方法,风险分配原则、方法进行了研究。(2)鱼刺图法。鱼刺图法常被用来寻找导致某一结果的众多原因,本文将工程变更作为结果,运用鱼刺图法推导出导致工程变更的众多原因,这些原因可帮助我们确定工程变更风险。(3)合同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两个通用合同条件(07标准施工招标文件、99FIDIC合同条件)以及两个BT项目合同(深圳地铁5号线BT合同、北京地铁奥运支线BT合同),对工程变更风险进行识别和初次分配。(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BT项目合同,对BT合同中工程变更风险再分配进行研究。第二章 BT模式及其合同关系分析2.1 BT模式概述2.1.1 BT模式的含义对于BT模式的涵义解释大多采用菲律宾1990年6957号法令及其修正后的概念,认为BT模式是一种融资建设模式,是BOT模式的变形。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1996年编写的基础设施BOT项目指南将BT看成BOT的变形形式,定义为“建成后立即移交”(Build Transfer Immediately)。王灏王灏,BT方式在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应用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05(10).49-53认为BT(BuildTransfer)即建设-转让,是由业主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建设方,由建设方负责项目资金筹措和工程建设,项目建成竣工验收合格后由业主回购,并由业主向建设方支付回购价款的一种融资建设方式。张瑜认为BT模式是BOT模式的一种历史演变,是指Build-Transfer(建设-移交),即政府通过特许协议,引入国外资金或民间资金进行专属于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完工后,该项目设施的有关权利按协议由政府赎回,也即采取“企业投资建设、政府一次回购、资金分期支付”的模式。戴大双戴大双,项目融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指出BT模式是指项目建成后就移交给政府,政府按协议向项目发起方支付项目总投资和合理的回报率。严玲,赵华,杨苓刚严玲,赵华,杨苓刚,BT建设模式下回购总价的确定及控制策略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75-81在研究中将BT定义为一种建造移交模式,指政府通过特许协议,引入社会资金或国外资金进行专属于政府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工后,投资者不对该项目进行“经营”或“拥有”,而是按照政府特许协议由政府回购。万先进万先进,基础设施BT模式问题浅析,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将BT定义为“项目所在国政府或所属机构(项目最终业主)为项目建设提供一种特许权协议作为项目的基础,与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组织成立的项目公司签订合同,在合同规定时间内由项目公司安排融资、设计、建设,并承担其期间风险,建设完成后移交给所在国政府或所属机构(项目最终业主)。BT建设模式实质上是国际上通行的BOT模式的衍变。总结以上定义形式,根据BT模式的实践情况,本文对BT项目的定义如下:是指政府或其授权的单位作为BT模式项目发起方,经过法定程序选择拟建的基础设施或公用事业项目的BT模式项目投资方,并由该BT模式项目投资方在建设期内组建BT模式项目公司进行投融资、建设,工程竣工后按约定进行工程移交并从政府或其授权单位依据合同收回投资,主要被政府用于城市非营运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种以参与方“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投融资建设模式。2.1.2 BT模式下的法律主体BT模式项目参与者众多,呈现较复杂的结构。参与融资结构并在其中发挥不同程度作用的利益主体较传统公司融资方式要多。BT项目建设各方,各有其职能和作用。国内文献对BT项目各法律主体称谓不尽相同,本文中将该模式中主要法律主体定义如下:(1)BT项目发起方BT项目发起方即提出项目建设的主体,一般是政府授权机构。这些政府授权机构一般是按照国家对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要求设立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公司。BT项目发起方负责BT项目的前期策划和立项申请工作,需要选定BT项目投资方,并对BT项目投资方进行监督管理。BT项目发起方关注的主要问题是:BT项目投资方的资质条件和管理能力;BT项目的边界条件;BT合同的风险分担;BT项目的回购协议等。(2)BT项目投资方BT项目投资方是由BT项目发起方通过竞争性选择方法确定的BT项目的承办人,主要职责是负责成立项目公司,对BT项目进行融资管理。BT项目投资方通常是具有一定投融资能力的大型承包方,投资于BT项目,能够获得比单纯施工承办更高的利润,他们关注的是BT项目投资市场的竞争性。(3)BT模式项目公司BT模式项目公司是BT投资方为了融资、建设和管理BT项目而在项目所在地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公司。BT模式项目公司承担了工程项目中的一个关键参与主体建设单位的相应职责。(4)BT项目承包方BT项目承包方主要负责BT项目的施工建设。确定BT项目承包方的方式有两种:一是BT项目公司成立后,由项目公司通过公开招标的程序确定有资质的施工承包方承担项目建设任务;二是由BT项目公司作为建设单位对BT项目进行施工建设。BT模式的主要参与主体各方关系,如图2.1。图2.1 BT模式的主要参与主体各方关系Fig .2.1 BT mode participants to relations资料来源:自行绘制BT模式中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项目的成败也取决于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协调合作关系是否合理。2.1.3 BT模式的运作流程尽管现在对BT项目的建设流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各个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区别,但是总的来说,其基本的运作流程还是相同的。归纳起来一般包括五个阶段:项目的确定、项目招标与审定、项目特许权合同签订、项目特许公司的组建与项目建设、项目移交和回购款支付,具体流程如图2.2。图2.2 BT模式运作流程Fig. 2.2 BT mode project operation process资料来源:根据文献47整理绘制2.2 常见BT模式对比分析2.2.1 常见BT模式的介绍BT模式在我国的大部分省市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以BT模式的名义实施的项目有数百个,但由于BT模式的相关法律法规缺乏以及各地对BT模式的理解程度不同等诸多原因,国内各地冠之BT模式名义的项目在实际运作中存在较大的差别,使在同一省市内同时实施的BT模式项目的实际运作方式也不相同。BT项目合同类型主要分为:施工二次招标型、直接施工型、施工同体型。1.施工二次招标型BT模式施工二次招标型BT模式项目的实际运作方式为:BT模式项目发起方(即BT模式投资建设合同中的甲方,通常是政府或政府授权单位)通过法定程序(包括招投标和非招投标方式)选定仅承担投资职能的投资机构作为BT模式项目投资方(即BT模式投资建设合同中的乙方)。由BT模式项目投资方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BT模式项目公司并由该公司作为建设单位对BT模式项目进行融资、组织建设和管理,包括BT模式项目公司自行融资,办理工程建设有关审批手续,通过公开的招投标程序选择施工承包方、监理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商等。施工二次招标型BT模式项目中相关单位的具体关系如图2.3。图 2.3施工二次招标型BT模式运作流程简图Fig .2.3 Flow chart of two tender BT mode资料来源:根据文献47整理绘制2.直接施工型BT模式直接施工型BT模式项目的实际运作方式为:BT模式项目发起方通过法定程序(包括招投标和非招投标方式)选定BT模式项目投资机构作为BT模式项目投资方,由BT模式项目投资方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BT模式项目公司并由该公司作为建设单位对BT模式项目进行融资、组织建设和管理。但在选定BT模式项目投资方的同时明确该项目的主要施工任务由BT模式项目投资方之一(或其指定的下属单位)承担。在很多BT模式项目中,BT模式项目投资方认为单纯的BT模式项目投资利润较低,要求直接或指定的下属单位承担施工任务以获取施工利润,因而此种BT模式使用较为广泛。直接施工型BT模式项目的实际运作中,因BT模式项目投资方部分成员承担项目施工工作而兼具BT模式项目投资方和施工承包方的双重身份,其特殊的身份对工程质量控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防止BT模式项目投资方通过控制BT模式项目公司进而控制监理单位的方式在项目施工中获取不正当利益,此模式中的监理单位般都由BT模式项目公司和BT模式项目发起方共同委托和管理。除了以上区别,直接施工型BT模式中其他各方的关系与施工二次招标型BT模式项目基本相同。直接施工型BT模式项目中相关单位的具体关系如图2.4。图2.4直接施工型BT模式运作流程简图Fig.2.4 Flow chart of direct construction BT pattern 资料来源:根据文献47整理绘制 3.施工同体型BT模式施工同体型BT模式项目的实际运作方式为:BT模式项目发起方通过法定程序(包括招投标和非招投标方式)选定同时直接承担投资、建设管理和施工职能的BT模式项目投资方(可以是联合体)。BT模式项目投资方虽然另外设立项目管理机构对BT模式项目进行建设管理,但是项目管理机构一般不具有法人资格,既无资格办理工程建设相关审批手续,也无法出面与工程建设相关单位签订合同。此种方式也解决了BT模式项目投资方认为单纯的BT模式项目投资利润较低,要求直接承担施工任务以获取施工利润的问题。但为了防止BT模式项目投资方通过控制监理单位的方式在项目施工中获取不正当利益,此模式中的勘察、设计和监理单位一般都由BT模式项目发起方委托,BT模式项目发起方与项目管理机构共同管理。施工同体型BT模式运作中各单位的具体关系见图2.5。图 2.5施工同体型BT模式运作流程简图Fig. 2.5 Flow chart of constructs the same build BT pattern资料来源:根据文献47整理绘制2.2.2 常见BT模式的对比通过上述BT合同运作方式的介绍,发现三种BT模式合同具体操作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具有各自不同的模式特点。为了突出各种模式的特点,现将其进行比较,如表2.1所示。天津理工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续表2.1表2.1三类BT项目建设融资模式特点比较Table 2.1 BT project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del comparison类型定义主要特点施工二次招标型项目发起方通过招标确定项目投资方,项目投资方组建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对项目进行融资、建设组织和管理(l)对投资方无特殊资质要求,只要其具有较强的投融资能力即可。(2)按照项目融资的方式进行融资。投资方采取成立项目公司的方式,以项目公司为主体筹措建设资金,项目投资方为项目公司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3)在建设过程中,发起方对工程的参与程度较小。在项目建设期间,项目公司履行发起方职能,负责项目的建设管理,不直接参与项目施工。项目施工总承包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由项目公司通过二次招标确定。发起方的主要职责是确定项目建设验收标准和支付回购款直接施工型项目发起方通过招标确定项目投资方,由其组建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对项目进行融资、建设组织和管理,同时明确该项目的主要施工任务由BT模式项目投资方之一承担BT模式项目公司成立后,直接按BT模式投资建设合同的约定,与作为施工承包方的BT模式项目投资方(或其指定的下属单位)签订施工分同,不再另行选择施工承包方。BT模式项目公司与施工承包方存在一定的利害关系施工同体型项目发起方通过法定程序确定项目投资方,项目投资方按照合同约定承担投资、建设管理和施工职能。项目投资另设的项目管理机构一般不具备法人资格(1)工程施工直接由投资方承担,无须进行二次招标,项目投资方必须为同时具备投融资能力和相应建设资质的工程总承包企业或联合体。(2)发起方直接和投资方签署BT建设合同及施工总承包合同资料来源:根据文献47整理绘制天津理工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通过BT合同类型的对比,还可以发现各类BT合同的运作模式也存在很大不同,在某些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现将其进行对比,如表2.2。表2.2 三种BT项目建设融资模式运作区别对比Table 2.2 BT project operation mode contrast BT模式运作区别施工二次招标型BT模式直接施工型BT模式施工同体型BT模式勘测设计单位的选择由BT项目发起方选择由BT项目发起方选择由BT项目发起方选择勘察设计管理前期由BT项目发起方负责,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