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刘银华08获奖论文.doc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9/fe4a0d32-1e21-4ad1-95ad-f36b4891f2bb/fe4a0d32-1e21-4ad1-95ad-f36b4891f2bb1.gif)
![[中学教育]刘银华08获奖论文.doc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9/fe4a0d32-1e21-4ad1-95ad-f36b4891f2bb/fe4a0d32-1e21-4ad1-95ad-f36b4891f2bb2.gif)
![[中学教育]刘银华08获奖论文.doc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9/fe4a0d32-1e21-4ad1-95ad-f36b4891f2bb/fe4a0d32-1e21-4ad1-95ad-f36b4891f2bb3.gif)
![[中学教育]刘银华08获奖论文.doc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19/fe4a0d32-1e21-4ad1-95ad-f36b4891f2bb/fe4a0d32-1e21-4ad1-95ad-f36b4891f2bb4.gif)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邵东县堡面前中学 刘银华“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更应关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口头禅,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创新能力是数学的一般能力,包括对数学问题的质疑能力、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对数学问题猜测的能力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时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始终没有逃脱应试教育的阴霾,还是在升学指挥棒的指引下,要讲颗颗、米米。教师中心主义和权威主义还很流行,传统的教师负责制教育弊端在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仍不断上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利用学生的向师性和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的知识权威,以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借口,自觉或不自觉地大势采用简单甚至是粗暴的方式,把知识作为像圣旨一样的东西强加给学生,再加上教师的绝对权威的震慑,更何况学生自己本身意识到就该学而不厌,因而教师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心安理得的统治着,没有争论,没有异样的声调,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也在这种长期的、没有硝烟的传统版教育中正常的淹没。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班门弄斧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呼唤新版教育,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呼唤学生生命活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由舒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形成多元交流的统一体,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分析教育哲学主义认为: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 天地君亲师这一论调已经到需要重新界定它的真正含义的时候,在打破教师铁饭碗的同时,别忘了教师的特权影响,它严重阻碍了现代的课堂教学改革,多尔认为,教师作为领导者,他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在共同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等局部过程。这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少些小人之心。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少一些打击和嘲讽,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发挥教师的向导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产生稳定的探究心向和积极探究的过程。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引导之下的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要在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研究法等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争论、交流思维方法,相互启迪,产生共鸣,使学生的思维由发散而集中,由集中而发散。这种合作必须是人人平等参与的合作,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审视教学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让课堂呈现出杂音。同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欢乐和充满智能挑战的过程。 虽然人的活动的动源是需要,但是人的活动的产生、持续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学来的。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学生的心理动因。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兴趣。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勾股定理”这一节的教学中,我提出了我国数学发展史上著名的“葭生池中”问题:今有方池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问题一提出来,学生就七嘴八舌议论起来,“数学课怎么讲诗歌啦?”“这首诗与我们的数学课有没有关系呢?”所有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这时,我再不失时机地将诗歌解释一下,并配上图形加以说明,从而引出勾股定理。另外,在课堂上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穿插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等,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创新能力的巨大动力,也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满自信,主动探索,勇于创新。 其次,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力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对事物进行系统的、周密的、精确的观察,才能探索出事物的规律。学生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在学习中得到发展的,如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那么就能使它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初中数学中有分式方程的应用题:水池有A、B、C、D四个进水管,A、B、C三个进水管同时打开,12分钟可注满水池;B、C、D三管同时打开,15分钟可注满水池;A、D两管同时打开,20分钟可注满水池。如果四管同时打开,需多少时间才能注满水池?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习惯地设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来解,这是常规思路做法,但有一名学生迅速报出了答案是十分钟。他的思路是:两个A管、两个B管、两个C管、两个D管同时打开一分钟可注满水池的1/12+1/15+1/20=1/5,所以A、B、C、D四个进水管同时打开一分钟可注满水池的1/10,因此注满水池需10分钟,这个解法跳出了常规的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模式,而根据题中的隐含条件使得解题过程简捷、明了、易懂,这就是仔细观察的结果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笔者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时,笔者拿出三根木棍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很惊奇。这时,笔者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棍适当截去一段后,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棍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通过不断的操作,学生基本都能够成功找出三角形三边关系啦。所以,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自身的整体发展都有很大帮助。四、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锻炼学生毅力的过程。创新需要借助决心和毅力。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巴斯德在讲到自己成功的奥秘时说:“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人的成长是无法离开挫折的,要战胜挫折,就必须要有顽强的毅力。有一次,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将一条线段五等分。好多学生思考了好一会儿,觉得比较困难就想放弃了,这时,笔者引导他们:拿出数学练习本,将这条线段画在练习本上,使它恰好跨过六条横线,那么,这条线段就被分成相等的五小段了。学生们立刻恍然大悟。这时,笔者又提问:如果没有练习本怎么画呢?学生的兴致一下子被激发出来,认真地思考起来,最后,好多学生通过不断的演练,终于找到了其他的画法,脸上充满成功后的喜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挫折并不完全是坏事,能够承受挫折,才是他们的人生至宝。教师要利用这些挫折,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不畏困难、遇难而上、不退反进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学生的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